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仅仅能够得到学习的机会,还能够被侯爷招待,太多士大夫、仕子对东平侯的好感与日俱增。
东平侯府邸其实是外松内紧,连府邸里不起眼的小厮都有可能是拥有级别的旗卫头目,一个瞧上去弱不禁风的丫鬟,说不定也接受过正规训练,保不准她动起手来能够一铳击毙一个百战将军。
黄汉的大丫鬟金凤成为了“四方钱庄”的高级管事,常驻“忠义堡”,添香、红袖、蜜桃、彩莲这四个大丫鬟虽然在“四方钱庄”或者不夜城管事,都住在侯府内院。
她们跟着家主接近六年,如今都过了出嫁的年纪至今不肯嫁人。
由于经历过战争,亲眼瞧见过白家昔日的姐妹如何惨死,添香、红袖几个都有心理阴影,一个个都迷信武力,现如今都是玩手铳的好手。
蜜桃、彩莲这四个大丫鬟如今跟旗卫共同承担着侯府的安全保卫工作,反而明面上在侯府最受到当家人郑秀娥重用的贴身侍婢柔儿跟旗卫没有任何接触。
原因很简单,柔儿属于那一种傻傻的美女,毫无心机,虽然对郑秀娥忠心耿耿但是只能执行命令,如此胸大没脑的美女参与暗战肯定不行。
侯府里有不少侍婢过了婚嫁年纪不肯嫁人,为此黄汉多次吩咐郑秀娥、楚楚安排相亲,可惜最后的结果都不太理想。
这些女子也是高不成低不就,地位高的将领、官员十有八九成家了,只能做妾,地位低的人家,郑秀娥、楚楚又怕委屈了她们。
毕竟在黄家,连下人都有人权,基本上不会被谁无端打骂,贴身丫鬟的日子更加好,也是绫罗绸缎好吃好喝,人人都有一份管理的工作在做,有不少月钱收入,在“四方钱庄”任职的就不在少数。
因此府邸里的太多丫鬟也小有资产,日子过得富足,她们不肯离开侯府去过未知的日子,她们认为诸多姐妹一起工作、一起过日子也很快乐。
黄汉跟家中仆人早就高调宣布了“去者自由、留者自愿。”的基本原则,强调在“红旗军”的地盘没有任何汉人是奴籍,所有汉人都是自由民。
只是没想到后世之人渴望的自由在大明貌似不太受欢迎,黄家绝大多数丫鬟都不肯追求自由自在的小日子,愿意留在侯府做下人。
太多豆蔻年华的美少女渴望入侯府当差,根本不在意是否卖身为奴,侯府真的招人之时,来应招的美女如云,竞争激烈,如同后世艺校海选那般热闹。
一大群官员接近侯府,他们的家丁、小厮、护卫有好几百,接到旗卫通知的侯府上上下下都在暗自戒备,连后院的添香、彩莲几个都偷偷地装填了几支自生短铳。
来人班底强大,皇帝内臣由司礼监掌印曹化淳带头,方正化、王承恩、李若琏、王德化、王之心、郑之惠六人跟随。
外臣乃是首辅阁臣温体仁带队,郑国昌和徐光启、钱士升、张至发、王应熊、何如宠几个阁臣陪同,兵部尚书张凤翼、户部尚书侯珣、刑部尚书冯英跟随。
如此多的重臣出行那排场哪里会小得了,害得添香她们虚惊一场。
朝廷根本找不到解决辽事的良策,眼看着建奴不仅仅建国而且奴酋将要登基称帝。
接下来大明不去讨伐,建立“大清帝国”的建奴也会以天无二日为名攻打大明。
朝堂上,黄汉的“五年平辽”大计又进行了多次激烈的争论,皇帝还是无法决断,正好徐光启再次请辞,皇帝单独召见了徐阁老。
君臣二人面对,皇帝言辞恳切,要求徐阁老在告老还乡之前就爱徒的“五年平辽”方略提出些看法。
徐光启年纪大了,在朝堂上呆久了,何尝不知最是困扰皇帝的就是钱粮,如果黄汉能够少用辽饷还能够五年平辽,其他要求都好说。
这些年经常跟爱徒接触,现如今自己的儿子和几个孙子都在帮着黄汉做事。
徐家拿下了负责往南直隶江南大区销售毛巾、帆布、白酒、铁器、座钟、猛火油灯、春相随化妆品等等产品的独家经营权,每年能够赚取几万两白银的差价。
由此可见黄氏出品的大量商品在两京十三省和海外销售应该能够赚取以几百万两白银计的利润。
况且“红旗军”的屯田已经彰显成效,一千几百万亩良田产生的效益不容小视,黄汉承包税赋、地租得到一半收成,抛去成本结余三五百万粮食不在话下,其中麦子不会少于二百万石。
第六百三十四章:一语点醒梦中人()
如今粮价高居不下,“红旗大粮行”不囤积居奇一直执行最高限价供应市场,获利也少不了。
其实古代城市里交易量最大的就是粮食,百万人口的京城每年最少消耗粮食二百万石。
“红旗大粮行”为了平抑物价,在京师销售的精米、白面价格不可以高过二两银子一石。
在京畿之地销售的玉蜀黍、马铃薯粉、甘薯干的价格低于一石六钱银子。
会算账的徐光启估摸着黄汉屯田的获利每年也应该不会少于一二百万两白银。
为了防止奸商结成联盟组织资金大肆收购“红旗大粮行”限价销售的粮食,防止粮食价格虚高导致升斗小民面临饥饿。
黄汉不管其他官商如何做生意,在京畿之地销售粮食之时其实已经在采取配给制度,根据户籍给体系里和京畿之地老百姓办理粮本。
升斗小民家中人口情况都登记在粮本之上,来到“红旗大粮行”购买粮食之时,单有银子、铜钱根本买不到粮食。
粮行伙计会在粮本上写下老百姓的购买数量,平均一口成年人每年购买粮食的数量不可以超过两石。
这种做法简单有效,特别适用于商品资源匮乏之时,能够创造出最基本的平等,使得升斗小民能够不至于饿肚子。
这样的做派使得上百万基层老百姓感恩戴德,黄汉的救世主形象不断被拔高,太多京畿之地的升斗小民渴望为东平侯工作,更加渴望成为“红旗军”。
因为要办理粮本接受登记造册没那么简单,家世清白的人家只要有一人在替黄汉工作,全家能够享受到限价粮食,余者必须找到三户人家作保才能够领到粮本。
作保的人家必须是体系里的军属和职工家属,每一个军属之家可以给十户作保,他们也必须对被保人考察,防止作奸犯科之人还享受到限价粮食的好处。
“红旗军”体系的优越性已经彰显,如同六七十年代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的巨大差别,当然导致大明升斗小民心向往之。
徐光启知道黄汉不是个守财奴,手中有银子舍得用在富国强兵上,老人家明明知道即便朝廷给足四百八十万两白银支付辽饷,恐怕还不够。
爱徒一直善待将士们,一定还要补贴不少钱粮用于辽事。
但是他见年轻的皇帝居然两鬓都生出白发几丝心底被触动,人都是同情弱者,徐光启知道黄汉还比崇祯年长一个月。
两个同龄人作比较,黄汉精神抖擞后背坚挺,头发乌黑发亮,满面红光。而当今天子背有些佝偻了,脸色惨白面庞瘦削,才二十几岁居然就有了白发。
动了恻隐之心的徐光启坦然道:
“陛下,东平侯立志报国跟建奴不共戴天,他是真心真意谋划彻底灭亡东奴,索要的辽饷和待遇也没有出格。
至于朝廷最终是不是给予辽沈郡王爵位,那得是五年之后,东平侯真打得建奴亡国灭种才该考虑最终的封赏。
东平侯用五年时间平定辽东,难道陛下从辽事得以解脱倾大明之力还不能解决区区流寇?
大明何其大也,如果三年不动刀兵国力应该增长多少呢?”
徐阁老真有水平,一语点醒梦中人。
崇祯前思后想一番,不由得面露喜色。
黄汉陷入辽东战局跟建奴不断作战,估摸着不仅仅要花费精力,还要倒贴财力,自己腾出手花一两年时间平定流寇再花三年时间厉兵秣马。
那时拥有强军在手还能够结余钱粮,如果跟建奴刚刚结束大战的黄汉没有异心,君臣自然还是善始善终,如果黄汉有了歹意,朝廷大可以武力镇压。
崇祯道:“爱卿金玉良言,朕听了如同醍醐灌顶,只不过一百五十万石粮食、马料,四百八十万两白银,这个数目太大,朝廷给出辽饷后用于供给参与剿灭流寇大军的钱粮就所剩无几了。”
徐光启指点迷津道:“陛下如果肯给予东平侯权力肯给他加官进爵,他是个胸有大志之人,一定会竭尽所能完成五年平辽的计划,为此他肯定不惜倾家荡产。
因此老臣认为朝廷给多少辽饷可以协商解决。
但是这并不表示四百八十万两银子就能够给薊镇、宁远、东江镇、登莱、天津卫、山海关、永平府多达十几万将士们发饷、发兵器、铠甲和车马所费银两,陛下莫要忘了修建城堡也要糜费不少啊!”
“爱卿言下之意东平侯索要的辽饷其实根本不够?”
“然也,五年平辽是要跟建奴动真格打打仗、打恶仗,不是龟缩在几座城池里消极防御空耗钱粮。
在东平侯手上辽西、辽南、东江、蓟镇每一个营伍都会齐装满员还会超远,四百八十万两白银的辽饷哪里够,东平侯本来就准备着倒贴。
老臣估摸着朝廷给足四十万两,东平侯每个月还得再加上二十万两,每个月有六十万两银子才勉强维持开销。
因为‘红旗军’的待遇太高了,平均每个正兵单折色一个月就不会低于二两银子。
以十五万人计算就是三十万两,如果有战马、挽马五六万匹,一个月恐怕又得消耗掉几万两银子。
十五万人吃饭、吃三顿还要保持荤腥才会保持体力加强战斗力,一个月没有十万两银子下不来。
武器、铠甲、军服、训练时消耗的火药铅弹……林林总总太多了,陛下认为少于六十万两银子一个月够开销吗?”
崇祯听得冒汗了,他悠悠道:“如此,朝廷还跟东平侯商议削减辽饷有可能吗?”
“这就得看看怎么谈了,老臣就曾经多次听东平侯谈起对于钱财的看法,他认为钱粮用来富国强兵才是物有所值,其他都是过眼云烟。
老臣判断只要陛下在其他方面退一步,东平侯少要百十万两银子还是大有可能。”
崇祯无比苦恼,眼眶都红了,他貌似发问又好像自言自语道:“唉!左右为难啊!如果朕答应了东平侯提出的条件,约等于把大明的命运都压在了他身上,万一……”
第六百三十五章:要挟朝廷()
下面的话作为一个皇帝不能脱口而出,崇祯及时打住,用期待的眼神瞧着这位年近古稀的老臣。
徐光启沉默片刻后坚定道:“陛下大可放心,老臣以身家性命担保,东平侯一定会尽心尽力为国尽忠。
我大明二百余年的基业不是谁轻易能够动摇。东平侯心存善念,对升斗小民都有博爱之情,肯定不会对朝廷有异心。
只不过东平侯乃是聪明人,历史上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例多不胜数,他强调灭了建奴后继续为大明守好辽东,就是为了自保尔。”
听了谋国老臣肺腑之言,崇祯有些动容,他表态道:“爱卿不妨转告东平侯,只要他不负朕所望,忠于大明,朕一定会善待黄家,不吝给予王爵。”
“老臣遵旨,老臣也会督促东平侯适可而止,此时提出过多条件难免有要挟朝廷的嫌疑!”
崇祯此时心情好了许多,他道:
“东平侯所作所为在朕眼里无伤大雅,朕其实很欣赏他扬言杀光贪墨辽饷的文官武将时的豪情壮志,朕心底是支持他这么做的。
以东平侯的功绩进爵国公也不过分,谈不上什么要挟。朕是真心愿意时代忠臣良将。”
徐光启趁机替爱徒说好话,他跪下谢恩道:
“老臣替东平侯磕头谢恩,陛下如此宽宏大量,想必东平侯一定会为陛下平定辽东。”
崇祯得到了徐光启的明确答复后没有亲自出面,安排了权倾朝野的内臣、大臣十几位前往东平侯府邸再次洽谈五年平辽大计划。
诸多朝廷重臣登门谈判,也算给足了东平侯面子,温体仁这个大清官直言不讳,他站在道德制高点当面指责东平侯矫情。
何如宠也坦言东平侯过分了,会导致天下人浮想联翩,免不了会认为他拥兵自重要挟朝廷。
黄汉根本不肯承认这是在要挟朝廷,阐述责任重大,不成功唯有以死成仁再无第二条路可走。
因为五年平辽的大计划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不把权力、粮饷要足了,最后功亏一篑掉脑袋的是谁?
自己掉脑袋还不足惜,“红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