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汉之魂-第3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年在山西见识过了黄汉的手段,目睹了“红旗军”的战斗力,杨嗣昌这个战略家意识到时间过去了一年半,钱粮、兵源充足的征虏大将军实力应该再次倍增。

    他面奏皇帝之时为了避免激化矛盾决口不提“红旗军”究竟拥有多少兵马,只是肯请皇帝下旨联络征虏大将军救援陕西。

    杨嗣昌相信只要“红旗军”出手,甚至于用不着“红旗军”赶到西安城下,满蒙骑兵、流寇就会闻风而逃。

    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崇祯更加感到悲凉,这一刻他犹豫了,至今没有下定决心矮下身段派人去求黄汉出兵解燃眉之急。

    杨嗣昌干着急也无济于事,唯有等待。

    他向皇帝举荐崇祯九年回家丁忧的右佥都御史,曾经巡抚宣府的陈新甲担任兵部左侍郎,举荐被罢官闲住的傅宗龙担任四川巡抚得到了恩准。

    接到夺情的圣旨后,“背锅侠”陈新甲又出现在明末的政治舞台上,这是不知道会不会还如历史那般替崇祯背黑锅掉了脑袋。

    秋后算账那是必须的,崇祯皇帝派出缇骑逮拿抗击流寇不力,导致四川三十几座城池失手的四川巡抚。

    左都督四川总兵官侯良柱连战连败也被问罪,但是没有被逮捕,而是连降三级留任戴罪立功。

    赋闲好几年的右佥都御史原顺天巡抚傅宗龙又被崇祯启用,巡抚四川,新官上任的四川总兵官是叙州府人罗尚文。

    前往四川之前,崇祯皇帝特意在平台召见傅宗龙,言明朝廷财政困难,山陕、河南的税赋几乎断绝。

    四川的皇粮国税要是再出了岔子,朝廷更加难以为继,因此只能免四川一年税赋。

    傅宗龙不仅仅不昏聩,还是个能臣,得知朝廷将要派遣他去担任四川巡抚就开始关注四川局势。

    川北、成都几十个州城府县的公文都是向朝廷要救济粮,言辞凿凿流寇抢掠千家万户导致饥民数百万,得不到救济会导致饿殍遍地。

    他当场表态到达成都后一定竭尽所能组织灾民屯垦,保证一年后能够完成朝廷的税赋,然后他直接向皇帝要钱粮安置饥民。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手头不宽裕的皇帝咬咬牙同意给傅宗龙二十万两内帑用于救济。

    并且指示傅宗龙联络征西将军秦良玉,稳定四川不能缺了白杆兵的支持。

    面对的饥民至少上百万,二十万两银子无疑是杯水车薪,然傅宗龙知道朝廷的难处,没有再为难皇帝,怀着忐忑的心情前往天津卫。

第八百零五章:功亏一篑() 
大明内地盗寇四起,路上不太平。手机端

    有了“红旗军”体系的江海联运,如今朝廷的大臣去四川早就不走陆路,转海路沿江而上是最稳妥也是最快的方式。

    傅宗龙不是“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庸才,他在云贵川做官多年,多次参与、主导平定土司造反。

    杨嗣昌举荐此人去巡抚四川,应该是用对人了,傅宗龙熟悉山地战,也曾经采取屯守、攻打、围困相结合的办法平定云贵的异族叛乱。

    只不过来到平原指挥大兵团作战,傅宗龙恐怕力不从心,历史上的他就是在河南遭遇流寇包围苦战不能脱困被俘。

    云南昆明人傅宗龙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被俘后大骂李自成等等流寇惨遭虐待而死。

    他许久没有来京师,更加没有乘坐客运马车疾驰在京师到达天津卫的大马路上。

    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让他无比惊奇,见沿途百姓、商贾对征虏大将军敬若神明若有所思。

    来到了天津卫,见到了这里的繁华和整洁更让傅宗龙叹为观止,当他上了豪华的远洋客轮后已经对新诞生的“汉江省”心向往之。

    纵然有江海联运,到达四川也不太容易,一路顺风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遇上恶劣天气会延误多少天就不好说了,傅宗龙应该在明年正月底或者二月初能够到任。

    兵部尚书杨嗣昌头大如斗,可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大别山区蛰伏了几个月的张献忠、刘国能、罗汝才、射塌天等等贼骨头又闹得不可开交。

    然“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围剿计划不是一纸空文,朝廷收到的剿饷当然会发挥作用。

    陕西由于出现了清兵入寇的变数导致杨嗣昌的部署功亏一篑,使得高迎祥、李自成混得风生水起。

    张献忠就没有如此好命,得到平贼将军任命的左良玉这一次是真打。

    总兵官牟文绶、刘良佐、刘泽清,副将黄得功、陈永福,游击将军罗岱等等得到了朝廷的粮饷后也厚积薄发,张献忠之流被打得如同丧家之犬。

    右副都御史五省总督熊文灿建功心切,根本不顾举荐他的杨嗣昌曾经叮嘱不能对流寇心慈手软,居然在中原流寇眼看着土崩瓦解之时派人谈判准备招抚。

    真应了那句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杨嗣昌的苦心经营将要在熊文灿手中化为乌有。

    “汉江省”的战役圆满收官,一万三千满蒙骑兵能够砍到首级的有九千足,抓捕了鞑子三千五百足,居然也有五百不足的建奴,其中还有巴牙喇十几个。

    鞑子、建奴都该杀,但是为了使得在接下来的战争中,满蒙骑兵的抵抗决心弱一些,刘在旗、姜新和刚刚到任十几天的阮大铖带领宣传队员细致甄别。

    有了大鱼头豫亲王多铎,京师献俘那是必须的,总不能光送一个多铎,总要找些鞑子、建奴一起送给朝廷明正典刑。

    经过几百宣传队员和镇抚官七八天观察、谈话,还胆敢有抵触情绪的鞑子、建奴遭了秧。

    最后刘在旗召集所有的鞑子和建奴宣布,不老老实实劳动接受改造的五百余人将要被送交朝廷处置,最后的下场恐怕不会好,腰斩于市已经算轻判了。

    听说自己将要不得好死,五百余抗拒劳教的满蒙骑兵中有一半人怂了,跪在地上哭诉、求饶,可惜晚了。

    刘在旗不仅仅宣布不会饶恕一个人,还威胁通过甄别的鞑子和建奴,胆敢抗拒为“红旗军”劳动,用不着送去京师,在平壤城就可以处以磔刑。

    渴望当官的阮大铖最积极,接到有征虏大将军印信的任命公函后,根本不管朝廷是否同意这个任命,当天就带着家仆去望江门码头乘坐客船直达简称“汉港”的汉城港口。

    到达汉城的第二天,他就前往大将军行辕求见黄汉得到了接见,黄汉给阮大铖的品级是从五品文职,职务是宣传队总部赞画。

    “红旗军”体系没有文贵武贱之说,待遇相同,武官在执行战斗任务期间俸禄高出三成。

    武官由于获得军功的机会很多,升职更加容易,在“汉江省”甚至于比文职还要吃香。

    阮大铖何许人也?很复杂,早期是东林党干将,后期又被阉党了,在崇祯朝士林的名声几乎臭大街,其实此人是个有才华的小人。

    他的戏剧作品在明末名噪一时,至今还有《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和《牟尼合》四部作品流传于世。

    黄汉用他就是看中他编剧的特长,当面指点他编排几部戏剧,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揭露建奴、流寇的穷凶极恶,唤起民众的觉醒。

    丑化建奴、鞑子、流寇和纪律败坏明军,揭露杀良冒功屠杀老百姓的明军将领,歌颂“红旗军”,大肆宣传“红旗军”饿死也不抢掠老百姓。

    如此安排真是专业对口,阮大铖被征虏大将军接见且耳提面命后,工作热情高涨,经常去基层采风。

    参与甄别鞑子和建奴之时,阮大铖就在观察这些人的反应,相信用不了多久刽子手得知将要被千刀万剐之时求饶的丑态就会出现在舞台上。

    如何加强中央集权?开大会无比重要。

    “汉江省”县城的标配不仅仅有县衙、城隍庙、县学还有一座可以容纳一千人看戏的剧院。

    这个剧院不仅仅为子民提供娱乐,还要成为上传下达政令的地方,县衙每个月都会在这里召开次数不等的动员会。

    警钟长鸣也好,老生常谈也罢,经常组织胥吏、衙役、保长、甲长、里长、亭长、退役军人、老百姓代表开大会使得“上情下达,下情上传”更加有利于统治。

    跟大明的官僚截然不同,“红旗军”体系打破一言堂,基层老百姓能够经常见到县太爷,甚至于常常见到知州、州府。

    亲耳听见记忆中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在大庭广众之下颁布政令,自然会提高普通民众参政的热情,增加他们的话语权,地方官再要一手遮天恐怕难上加难。

    明末汉之魂

第八百零六章:战火蔓延() 
“汉江省”第二批官员基本上到任了,应社创始人张采被委任为义州正六品知州,是管理一州三县的最高民事官。

    得到了这个实缺后,接近不惑之年稳重了许多的张采再也不肯空谈误国。

    他不仅仅自己全心全意为管理、建设好义州努力工作,还写信劝告昔日的同道中人,脚踏实地争取多做实事少发牢骚。

    张溥跟张采喜滋滋赴任不同,他根本不愿意被征虏大将军调往“汉江省”任职。

    因为他这个有野心的小小芝麻官居然在大明朝堂上呼风唤雨,混得风生水起。

    可惜他早就被厂卫挂了号,厂卫一直在收罗他的把柄,连崇祯都知道江南有个复社,有一群妄议朝政的读书人很不安分。

    吏部没想到征虏大将军指名道姓要这样的人去“汉江省”,大明朝廷约等于得到了送瘟神的机会,第一个被获准的就是他。

    黄汉没有接见张溥,指示温体仁任命张溥为釜山州昌源县正七品县太爷。

    如果张溥好好治理一县之地三年考绩全优可以提拔一级使用,如果他还搞风搞雨就会被旗卫搞死。

    想来人生地不熟,当官的地方跟大明江南直线距离达到三千里,还有大海隔阻,张溥失去了搞风搞雨的环境就仅仅是个七品芝麻官而已。

    不怕他书信往来遥控复社,旗卫会暗中检查被监控官员的信件,有什么脏事落于纸上,张溥的下场注定好不了。

    釜山州还有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三位人杰在当地方官,说不定能够感染张溥也未可知。

    黄汉这样做的目的是给予张溥舞台展现自己,釜山州直面倭国,是以后攻取倭国的始发地,他如果真具备经天纬地之才,在这里不愁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红旗军”一直在宣传倭国乃是大明的敌人,把倭寇为患大明沿海一二百年的罪责都强加给了倭国。

    信誓旦旦灭了建奴、平了流寇后的攻击目标就是倭国。

    阎应元等等都在为这一天而做准备,他们到任已经超过半年,手中三天一练的乡勇达到三千,通过考核成为卫所军的有两个千总,成为正兵的有一个千总。

    用心做事的阎应元到任后一直没有闲着,他经常驱马提枪带着团练武装清剿山贼、土匪,劝山民下山给予田亩耕种。

    剿杀、安抚并用,釜山府境内已经是盗寇绝迹,收获的粮食不仅仅能够自给自足还有十几万石粮食结余。

    介于阎应元和陈明遇、冯厚敦安民剿寇有功,现如今都被提拔了一级。

    为了能够让他们发挥长处,黄汉还特批允许他们兼职“红旗军”军职,阎应元兼职千总镇抚官,陈明遇、冯厚敦兼职把总镇抚官。

    做出成绩就立刻得到嘉奖,使得江阴抗清三公更加热情高涨,手中有权力、财力还有“红旗军”一个千总可以调动,釜山府的治理井井有条。

    如果张溥也把心思用在谋划跟倭国开战上,以他的能力和才华应该能够有一番作为。

    釜山港已经有水师陆战队一营驻扎,营主将沈明,他还负责指挥龙武水师釜山分遣队。

    他们这时接到了新任务,把两万件缴获自清军的冷兵器送给倭国岛原的天主教徒军,卖出几万石粮食给他们囤积。

    此时教徒军刚刚造反,跟大明流寇的做法差不离,抢劫了不少金银财宝,可惜没地儿买东西。

    沈明趁火打劫压价收购教徒军打劫到手的金银财宝,古董、字画、奇巧,高价卖出粮食和几百支缴获自清军的火绳枪。

    这样做了不仅仅会增强教徒军的实力,使得在倭国接下来的平叛战斗中增加难度,还能够让“红旗军”赚取暴利,何乐不为?

    沈明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想方设法让倭国爆发的内乱最少打一两年,能够一直打到“红旗军”完成五年平辽最好不过。

    为此黄汉特意召见沈明耳提面命,教会他如何让一个国家战火蔓延永无止境?

    最好的办法就是以中立国的身份出面调停,发现教徒军眼看着要被打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