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这秋闱的规矩一改,圣贤书也读不成了!”
宋显珠这句话,真正打在了郭世喻的痛楚上。
郭世骧见席间场面顿时冷了下来,连忙给宋显珠递过眼色,对着二人笑道:“小弟日日在研究院研习那奇技淫巧,昨日在东门机器局厂区,又见到了一个好东西。两位兄长是否有兴趣听听?”
有了郭世骧这机灵鬼的调剂,郭世喻这才从秋闱的阴影中摆脱出来。正好酒菜上来,三人都喊饿了,于是挽袖动筷,先大快朵颐一番。
“知道吗?机器局建了个新奇玩意儿,轨道车!平地行走,那是飞快!”郭世骧嘴里嚼着肉,筷头上还夹着一块,“两根木轨,便把五座厂房全部连通……”
宋显珠一听摇摇头:“为兄近水楼台,前日给机器局交货,已经上去坐过了!”
宋显珠家中祖业是木器家具,兼做木材交易,在北门外九里堤有个大作坊。
不过,最近宋显珠已经停了普通的木材加工生意,变成了机器局的特约供货商。也就是说,按照机器局的订货要求,生产标准件。
这些标准件林林总总,样式繁多。有些在图纸上标明了用途,比如打谷机、风车、织布机、纺纱机。有些则没有标明用途,不过业内人士还是能够大致分辨出来,比如铳床,又比如炮架。
……
在大机器时代到来之前,人类经常使用的器物,都无非是这几样最平常的东西做成的:
木材做各种器具,泥土烧成陶瓷,石头垒成桥梁、柱础。再加上做工具和兵器的“金”;人和生灵都要喝的“水”以及改变物质特性的“火”,这就构成了中国人对自然界组成元素最原始最简单的认识:“五行”。
然而这常见的五种元素,彼此间仍有多少贵贱之分。如泥土和石头随处可见,但上好的大木,在大明许多省,已经很难找到了。永乐迁都北京,营造紫禁城,为找到皇极殿所用的几根顶天立地的金丝楠木,死在深山老林中的人不知有多少。一根木头从四川万里迢迢运去京师,总的花费竟然超过了“万金”(注一)。
四川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采伐业非常发达。
几千数万斤的大木从西边大山里砍下来,然后经过岷江、金沙江、嘉陵江、大渡河等江河飘下来,汇集到平原上各个城市外的水道中。
大根的木材都是单独放漂,小一些的木材则用粗大的铁抓钉成木排。
府南河上有专门的捞木人。他们乘坐小船或竹排,在顺水下行的大木中灵活地穿梭。稍有不慎,就会被横冲直撞的大木夹成肉饼。
木材上一般会刻上采伐者的商号以及木材的目的地。捞木人将木材控制在码头后,会根据这些字样通知附近各家木材商号起货。
从河里起木是一件真正困难的事情,需要缆绳、滑轮和几十号身强力壮的人手。
两根小木并排斜铺于堤岸,充当滑轨。水里的鱼老蛙(注二)时隐时现,将数条粗大的缆绳从下到上绕过大木,让大木本身的圆形成一个动滑轮。
大木靠上堤岸,岸上的人们喊着号子一起拉绳,大木就在滑轨上滚动,从河里一直滚到堤岸上。
大木上了岸,先要就地刨皮,然后堆成木山自然晾干。
湿木材是不能做木器的,否则干了后会严重变形,也会加剧铁钉的锈蚀。
晾干的木材还要加工,先是开片,锯成一两寸厚的大木板,然后再根据需要,将厚木板改成木方或者薄板。
木匠中的改工最基础,也最辛苦:两名工人一位高踞木上,一位俯蹲于地。绞绳蹦紧的铁锯在他们的手中一拉一推,呼尔嗨哟,大约数日才能将两尺粗细的一根木头改好(注三)。
然而最近,宋家木材铺改工被淘汰了。原因是机器局开始使用一座大型的圆盘锯床。
宋显珠亲眼看到,大木被两座三脚吊车吊起,两端固定在粗大的木架上。一个可以在纵横轨道上前后左右移动的车子被数人脚蹬着,侧面露出半截硕大的圆盘锯。圆盘锯在人力和铁飞轮的带动下高速旋转,逐次进刀。
木屑飞溅中,圆木很快就改成方木,继而又改成厚木板。
宋显珠估计,机器局的圆盘锯床虽然价值万金,但一台便顶得上他家木材铺的几十号改工。自家铺子与其养这么多人付这么多工钱,还不如直接在机器局拿改好的半成品加工。这样一来,也可以节约大量的人手,让工人们的双手去生产更多的要求精细的标准件,去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利润。
注一:出自《明史》。清代已经找不到完整的楠木大木了。太和殿的几根蟠龙金柱,都是用木材拼凑而成的。今天我们到故宫参观,见到的便是。正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注二:鱼老蛙,即鸬鹚、鱼鹰。这里指水性极好的潜水员。
注三:题外趣事。
著名作家流沙河同志在平反之前,就是改木头的。响木曾亲手抚摸流沙河同志战斗和生活过的改架(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某处,不知还在否),脑补着流沙河同志在烈日下挥洒汗水,双臂做惯性机械运动,大脑却在酝酿伟大文学作品的场景,不禁感慨世道轮回之速之巨也!
第五百一十一章 潜流暗涌(六)()
红杏楼三层的雅间中,三人已经停下了手中的筷子。
两人在听,一人在说。
郭世喻完全被幼弟的主意惊呆了。不是因为郭世骧的主意新奇独特,而是因为这主意的宏大壮观。
“当今社会,什么最值钱?”
郭世骧像说书一般,手掌在饭桌上重重一拍,发出砰的一声。
“创意!
知道世子的一个打谷机创意卖了多少钱么?
一万两!整整一万两!
拿到罗姑娘一支鹅毛笔,杨能便搞了个制笔公司,去年仅仅几个月便赚了多少?除去他自己所得一半,他还能分给罗姑娘五千两!
杨能那货也是贼胆大,竟然与罗姑娘掰条件,说除了他的制笔公司以外,任何人都不能生产鹅毛笔,连罗姑娘自己也不能,这叫做独占许可!罗姑娘除了卖创意,还要以蜀王府的名义,督促官府查处那些非法制笔的商号。之所以罗姑娘的创意比世子的卖得贵,就是因为有这些附加条件!
安文思和王工正造的大马车,外面想偷设计的人可以从承运门经端礼门,一直排到中和门!听说世子曾想将马车赐给舒师傅,以示尊师重道,后来却莫名其妙收回了成命。我猜,这一定与创意银子有关……”
郭世喻恍然大悟。
“你费尽心思钻进机器局研究院当个不拿薪水的小助理,原来是想做偷创意的贼!”
“还是大贼、商贼!”宋显珠落井下石道。
郭世骧大言不惭:“读书人的那点破事,怎能叫做偷!不过为后世留一段佳话而已!”
见两大哥又要嘲笑,郭世骧连忙补充道:“这可不是小弟胡诌的,那是世子真言!宋大哥,几家郡王府背着大宗在新都和双流开了两个沙发作坊,你的木器号不是也有股份吗?”
彼此间把老底戳破,三人大笑一回,共饮一杯,话题便转到了今日商议的正事上。
“环城轨道马车,三弟这创意倒是不错。只是一细想,又觉得很悬……
在城墙外修一截轨道,比如百丈,花不了多少钱,自己凑凑就能干。再造一辆又宽又长的马车,装十至二十人,以双马或四马拉拽,省时省力,车价也便宜……
只是成都府环城可非百丈,那是二十二里,要用多少的银子才能建成?
从南北东西有几条大河:锦江、沙河、摸底河,还有数不清的沟渠!
……木轨过河,非得架桥不可。若须保证航船通行,那桥不得建成拱形?马车能不能拉过拱桥去?
轨道马车不能转弯调头,那马车是绕城顺转还是逆转为好……
其实我最担心的,还是蜀王府和官府。若是我们费尽心力修好,那王府和官府一纸文告,便生生夺去,那我们……”
“二兄,你做事就是这般瞻前顾后!”
郭世喻的一连串担心明显引起了他三弟的不满。
“银子不够,我们可以四处化缘。那几家郡王府搞的沙发作坊、石灰作坊,还不是几家凑钱?万不得已,我们还可以申请发行股票公开筹资嘛!至于架桥修路,那是王府历来鼓励的,怎会反对
?二兄你瞧,世子正在整修怀口镇到顺庆府的大路,何猪头和徐扒皮的人都上了,护国军在川北俘虏的上万土暴子也要送去修路。
听说世子曾经放出狂言,以后护国军打到哪儿,这大路就要修到哪儿!
以小弟看,成都这城太小了,穿城不过十里。蜀王府一家就占了两里,还有那几家郡王府、二台三司府县各级官府、寺庙、官仓,城里能放下几双脚?城外,才是土地升值潜力最大的地方……”
“世骧说得有理!”宋显珠趁机帮腔,“太祖高皇帝曾有言:蜀之为邦,在西南一隅,羌戎所瞻仰,非壮丽无以示威仪!”
“对呀!对呀!”郭世骧高兴地鼓起掌来,“世子言必称太祖高皇帝,我们就来个……”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郭世喻对他三弟翻了个白眼。
“二兄真乃状元之才!”郭世骧嬉皮笑脸地来拉手,结果被他二兄打了回去。
两兄弟闹腾,宋显珠只是淡淡笑看,并不插言。等到两人的目光齐齐转向他,他才笑道:
“世骧创意确是不错。如今省城百业兴盛,人多商号多,这城里早晚爆满。为兄从南川王府中打探得一个消息,说某次罗姑娘大发牢骚,骂这成都府小得如同煎锅……”
“怕不是嫂妹之功吧!”郭世喻打趣道。
郭世喻大嫂的妹妹,即宋显珠的夫人李氏,与南川王长子妃尤氏同是成都西城人,是手帕之交的闺密。宋显珠能够挤进王府的生意,还能与几家郡王府合伙做生意,李氏功不可没。
宋显珠没有正面回应郭世喻的挪喻,只是略带神秘的笑容道:“世子和罗姑娘都是见过大世面的神仙转世……别问鄙人如何知道的……只是告诉尔等,这成都府太小了,早晚要扩大……”
“拆城新建,恐怕劳民伤财!”郭世喻书生气上来,便插言道。
“谁说要拆城?现在护国军横扫川北,谁还敢窥视蜀都?”宋显珠嗤了一声,压低了声音:
“建设部已经向罗姑娘提交了规划,就在府南河外,围着城墙造一圈新城。新城之中有一条环形的大道,两边各空出两里半。你们想想:五里宽,二十二里长,得有多大面积?这样一来,成都府怕会扩大一倍!听说罗姑娘已经给这条环形大道起好了名字,就叫一环路!”
嘶!郭氏兄弟同时吸了一口凉气。一条环形大道,这不把武侯祠和青羊宫这等城外的名胜也包了进去?
“有了一环,肯定还有二环……”
郭世骧反应极快,脱口而出。然而在宋显珠凌厉的眼神下,他立即刹住了后半截话。因为跑堂的正拎着茶壶站在门口。
等到茶博士走了,郭世喻起身关好门,这才对宋显珠道:
“崇祯年来,成都府被奢安和闯献逆贼围了三次。东南西北四城外房屋完好的十存四五,遍地都是草草搭就的泥墙草屋,住的多是穷困潦倒之人。去年王府趁着地价低廉,在城外收了不少好地,现今建一座新城倒也不难。可近来地价飞涨,城郭地一亩皮骨合计超过了四十两,回澜塔南机器局那边已经涨到了九十两!等我们在新城建环城轨道,那地价费银……”
“路边地价几何?巷中地价又几何?”宋显珠躺倒官帽椅上,哈哈笑问道。
郭世喻毕竟是聪明人。宋显珠反问,他略微一怔,立即想到了一种可能。
“明白了!”郭世骧也笑起来,“诱王府以土地入股。这样了买地银子,还把王府拉下了水!这就像汇通钱庄和机器局,凭啥王府也不会作难自己的生意!”
“郭家表舅刘先生不能忘了!”宋显珠提醒道。
“好!把廖大亨和官府也拉下水!”两兄弟大笑道。
“还有轨道两边的上好土地!既然我们修轨造车,谁是道边好地我们最清楚!等到轨道建成,一亩地可不至四十两了!”
宋显珠说的是实情。如今城内半亩地大小的宅院,根本是有价无市,出价几千两未必能买到。
巨大而充满诱惑的经济前景,让郭世喻暂时忘记了秋闱那一档子烦心之事,三人专心讨论起修建木轨马车的各种细节来。
轨道技术并不复杂,机器局有现成的可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