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冢馑际枪谡呋揪弑钢锢竦哪芰Γ蝗诹拥睦瘢庠诩だ谡吡⒅拘薜拢杀岸穑欢辖。欢仙辖�
(4)宾醴(l)冠者:正宾为加冠者赐酒祝贺。(5)冠者见母:加冠者正式拜见礼仪确定的母亲,但未必是生母。(6)宾赐表字:正宾为加冠者赐除本名之外供平时称呼的称谓,这个称谓叫做表字,和父母所取的名字相区别。加冠之后,表字代替本名,只有父母国君可以称呼他的本名,礼意在于崇敬父母为冠者所取的名字。
(7)见家人:加冠者以****身份正式礼见所有长幼家人。(8)见尊长:加冠者以****身份正式拜见乡老族长的丈夫或者国君。(9)醴宾:主家宴请参礼的宾客。
本来自 。。/bk/hl/32/32419/nex。hl
第279节 三次加冠的意义()
=〃('')〃 =》
男子到了行冠礼的年龄,也就是进入了成年的年龄,是有一定讲究的。(。。) ( 。 。 m)儒家认为,人的成长离不开学习,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学习内容。礼记中说道:到了6岁的时候,要教他识数和辨认东南西北;到了8岁的时候,出门进门,坐桌吃饭,一定要让长者在前,开始让他们懂得敬让长者的道理;到了9岁,要教他们知道朔望和会用天干计算时日;到了10岁,男孩要离开家跟着外边的老师学习,在外边的小学里住宿,学习识字、算术和侍奉长者的礼仪,以及有关的篇章和日常应对的辞令。
13岁的时候,学习音乐、诵读诗经,练习称为勺的舞蹈;15岁之后称为成童,练习称为象的舞蹈,用干戈作为舞蹈的道具,以及练习射箭和御车。经过7年的学习,也就是到了20岁,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而且血气强盛,身体发育成熟,能够独立面对社会。成年之后,还需要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学习的内容,我们会在后面的礼记中看到。
人成年,为什么要举行****礼的仪式呢?它究竟暗含了怎样的意义?礼记中说道:既然是****的身份,那就要以****的礼数来要求他;所谓用****的礼数来要求他,也就是将要要求他做一个合格的儿子,做一个合格的弟弟,做一个合格的臣子,做一个合格的后辈;将要要求他具备这4个方面的德行,冠礼能不重要吗!
从礼记的记述中我们可以知道,举行冠礼这一仪式,是要提示行冠礼者,从此将由家庭中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只有能履行实践孝、悌、忠、顺的德行,才能成为合格的儿子、合格的弟弟、合格的臣下、合格的晚辈,成为各种合格的社会角色。只有做到这些的人,才能有资格去治理别人。因此,冠礼就是用****之礼来要求人的礼仪。
冠礼既然是如此的重要,在役使中就会有特别的体现。首先举行冠礼的日子要通过占筮的形式来选择,不得随意决定。选择吉日的仪节称为筮日。冠礼之所以要选择吉日,是为了希望冠者从此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冠礼是家庭继承人的成年礼仪,是关系到家族的传承和发展的大事。古时如此郑重的仪式,必须在家庙中进行。仪礼解释说:在宗庙之内进行,是表示郑重其事;由于郑重其事,所以不敢擅自处理此事;因为不敢擅自处理此事,所以要在宗庙之内进行,表示自卑,表示对先祖的尊重。冠礼有着用祖先的名义行礼的含义,也就是礼记中所说的“冠礼、娶亲的时候必须告诉祖先”的意思。
日期确定后,作为冠礼的主人,也就是将冠者的父亲,要提前3天通知各位同僚、朋友,邀请他们到时候前来参加冠礼。这一仪节称为戒宾,也就是告知宾客的意思。
主人再次通过占筮的方法,从所通报的同僚好友中选择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担任加冠的正宾,这一仪节称为筮宾。冠礼的那一天,正宾必须到场,否则就不能成礼,所以,人选一确定,主人要提前一天前往正宾家中作特别邀请。除此之外,还要特邀一位赞者,也就是协助正宾加冠的助手。通过占筮来确定加冠的日期以及正宾的人选,都是郑重其事的表现,所以仪礼中说道:古人在举行冠礼的时候,要先通过占筮来选定吉日、通过占筮选择一位可以为子弟加冠的宾,以此来表示对加冠之事的重视;对加冠之事的重视也就体现了对礼的重视,对礼的重视体现了礼是治国的根本。
冠礼的主体部分,是由正宾依次将缁布冠、皮弁(bàn)、爵弁等3种冠加在冠者的头上。缁布冠实际上就是一块黑布。相传在太古时代,人们用白布作为冠,若是遇到祭祀,就把它染成黑色,所以称为缁布冠,这就是最初的冠。
冠礼先加缁布冠,是为了教育青年人不要忘记先辈创业的艰辛。周代的贵族在生活中已经不戴缁布冠,所以在行冠礼之后,缁布冠就搁置不用了。其次是加皮弁冠,皮弁冠的形状构造类似于后世的瓜皮帽,用白色的鹿皮缝制而成,和朝服配套穿戴,地位要比缁布冠尊贵。
最后是加爵弁冠,爵弁冠的颜色是赤色中略显微红。爵弁冠是协助国君祭祀等庄重的场合戴的,地位最尊。3次加冠,将地位最卑的缁布冠放在最前面,地位稍尊的皮弁冠在其次,而将爵弁冠放在最后,加的冠越来越尊贵,是隐喻冠者的德行能与日俱增。
加冠之前,3种冠分别放在3个竹器中,由3位有司捧着,从西阶的第二个台阶依次往下站立。加冠者在堂上有专门的席位,他的位置因为身份的不同而不同。嫡长子的席位设在东阶之上,庶子的席位在堂北偏东的地方。
堂的面向都朝南,堂前有东、西二阶,东阶供主人上下堂专用,所以称为主阶;西阶供来宾上下堂,所以称为宾阶。东阶是主人的位置,让嫡长子在这里加冠,意在突出他将来有资格取代父亲在家中的地位。
本来自 。。/bk/hl/32/32419/nex。hl
第280节 姓名字()
=〃('')〃 =》
加冠之前,先由赞着为冠者梳头,再用帛将头发包好,做好一切准备。 。。为了表示洁净,正宾都要先到西阶下面洗手,然后上堂到将冠者的席前坐下,亲手将冠者头上包发的帛扶正,然后起身,从西阶走下1级台阶,从有司手中接过缁布冠,走到将冠者的席前,先端正他的容仪礼,然后致祝辞说:月份和时日都很吉祥,现在开始为你加冠;抛弃你的童稚之心,慎养你的****之德;愿你长寿吉祥,广增洪福。祝辞完毕,正宾亲手为他戴上缁布冠。接着由助手为冠者系好冠缨。冠者进入房中,脱去采衣,换上和缁布冠配套的玄端服走出房间,面朝南,来向宾客展示。
二加、三加之礼的仪节和加缁布冠的仪节基本相同,只是第二次加冠的时候,正宾需要从西阶走下2级台阶,第三次加冠时要走下3级台阶,这是因为捧持皮弁冠和爵弁冠的有司站在不同的位置。此外每次加冠的祝辞会略有变化,但是意思是相同的,基本上都是勉励冠者抛弃幼小嬉戏惰慢之心,而树立进德修业的志向。这是前辈对冠者的衷心祝愿,是成年教育的重要内容。祝辞之后,冠者都要应答。每次加冠之后,冠者都要进入房间换上相应的服装,然后走出房间,来向宾客展示。
不难发现,冠礼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进行容体、颜色、言辞、口才的教育,其中有很深的含义。礼记中说道:礼仪该从哪里做起呢?应该从举止得体、态度端庄、言谈恭顺,然后礼仪才算完备;以此来使得君臣各安其位、父子相亲、长幼和睦;君臣各安其位,父子相亲,长幼和睦,然后礼仪才算确立。
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人懂得礼仪,而礼仪是以容貌端正、神色庄敬、辞令恭顺为基础的。举行****之礼,首先要从容体、颜色、辞令的教育开始,因此,赞着、正宾才会不厌其烦地为之梳理头发、扶正帛巾,并且让他展示体貌。仪礼中说:冠礼,是****之礼的开始。刘向也曾说,冠礼的意义在于内修心德,外修礼文,既要修德,又要正容。孔子说: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使人见了就让人生敬畏之心,这不也是威严而不凶猛吗?
三次加冠之礼完成后,就会举行醴(l)冠者的仪式,醴是甜酒的意思。冠者的席位在堂上的室门西边,正宾向冠者敬醴酒,并致祝辞:甘美的醴酒醇厚,上好的菜肴芳香,卿下拜受觯(酒器),祭献菜肴和醴酒,来奠定你的福祥;承受那上天的美福,长寿之年犹不忘怀。冠者按照规定的礼节饮酒,然后起身离席,为冠礼圆满完成而拜谢正宾,正宾答拜还礼。
古人有姓、有名,还有字,如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根据礼记记载,上古时代,男孩生下来3个月,由母亲抱着去见父亲,父亲会拉着孩子的右手,用食指轻挠他的下巴,为他取名。20年之后,当孩子长大****,则要在冠礼上由正宾再为他取一个表字。
在姓名之外取表字,是为了表示对父亲所起名字的敬重。在古代的社会交往中,只有长辈对晚辈,或者尊者对卑者可以直呼其名。平辈之间、晚辈对长辈则要用字相称,来表示尊敬,否则就是失礼。也就是说,“字”是****交际时使用的,所以礼记中说:对冠者要称字而不称名,这因为他已经是个成年人了。
正宾为冠者取字是有严格仪式的,从西阶走下厅堂,站在正对西厢房的地方,面朝东。主人从东阶走下厅堂,站在正对东厢房的地方,面朝东。冠者站在西阶下的东侧,面朝南。正宾为冠者取表字,并致祝辞:礼仪已经齐备,在次良月吉日,宣布你的表字;你的表字无比美好,是适合英俊男子所有的;适宜就是福佑,愿你永远保有;你的表字就叫伯某甫。
周代的表字,首字表示排行,用伯、仲、叔、季表示,视情况而定;末尾的字“甫”,或者是“父”字,是对男子的尊称;中间的字,一般和名的字义有联系,比如,孔丘,字仲尼父,仲是排行,尼和丘相对,丘是山丘,尼是尼山,是孔子出生的地方。末尾的那个字可以省略,所以孔子的字通常可以称为仲尼。
当今时代,大家已经很少再有人取字了,但是,随着****礼的复兴,取字会不会是当今时代最为流行的时尚行为呢?
冠礼完毕后,冠者需要拜见有关的尊长。冠者先从西阶走下厅堂,转身东行,走出庭院的东墙,面朝北,拜见在这里等候的母亲,并献上干肉,来表示敬意。母亲拜受后准备离开,冠者拜送,母亲又拜。这一过程中,作为儿子的冠者只对母亲拜一次,而母亲却拜了两次,这是上古时代妇人对成年男子的拜法,称为侠(jā)拜。
冠者又去拜见站在堂下的亲戚,亲戚向冠者行再拜之礼,冠者答拜还礼。然后,冠者走出庙门、进入寝门,去拜见姑姑和姐姐,仪节和母亲一样。冠者拜见母亲、兄弟等,是表示在家中从此以****之礼相见,所以礼记中说:加冠以后去拜见母亲,母亲答拜;去见兄弟,兄弟对他再拜;这都是因为他已经是****,家人对他施礼。
本来自 。。/bk/hl/32/32419/nex。hl
第281节 冠礼中长者的教诲()
=〃('')〃 =》
冠者回家脱去爵弁服,换上玄冠、玄端和雀色的蔽膝,手里拿着一只雉鸟,前往拜见国君。 。。冠者和国君见面时,要将雉鸟放在地上,不能亲手交给国君,因为亲手授受是尊者和尊者之间的礼节。之后,冠者拿着雉鸟再分别去拜见卿大夫和乡先生。所谓的乡先生,就是指退休的卿大夫。这是冠者首次用****的身份去拜见国君、乡大夫、乡先生,所以礼记中说:戴上缁布冠,穿上玄端服,拿着礼去拜见国君,把礼放在地上,表示不敢直接授受;接着又拿着礼去拜见乡大夫和乡先生,都是用****的身份前去拜见。
冠者拜见尊长之后,主人会用醴酒来酬谢正宾,用的是一献之礼。所谓一献之礼,包括献、酢、酬,献就是主人先向宾客敬酒,酢就是宾客用酒来回敬主人,主人先自饮,然后酬就是斟酒再回敬主人。为了表示对正宾的感谢,主人用5匹帛和两张鹿皮相赠。冠礼至此结束,正宾告辞,主人送到门外,再拜,并派人将盛有牲肉的礼送到正宾的家中。
乡大夫、乡先生在接见冠者时,要对冠者有所教诲。在教诲的内容上,仪礼中未曾提及,幸运的是,国语中对赵文子行冠礼后拜见诸卿的情况有详细的记载,可以弥补仪礼的不足。国语中记载:赵文子先去拜见栾武子,武子说:我曾和你的父亲赵朔共过事,他这人有些华而不实,希望你今后注重务实;赵文子又去拜见范文子,文子说:从今以后你要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