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的牛肉、羊肉、鱼肉,切成薄片以后再加细切就成为脍。糜肉、鹿肉切得较粗,野猪肉也切得较粗,都是切成薄片后不再细切。麋肉切得较细,叫做辟鸡;兔肉切得较细,叫做宛脾;都是切成薄片以后再加细切。葱和薤菜都要切碎,和肉拌在一起浸到醋里,使肉变软和除去腥气。如果有俎器,宾客就从俎器中取肺祭祀,祭祀完毕再放回俎器中,取祭物和放回时都不坐着,取烤肉祭祀和放回时也不坐着。做这些事情时,尸可以坐着。
衣服穿在身上而对有关衣服的知识讲不出个道理,就是无知。
如果天色已晚,还没有掌灯,这是又有人来参加集会,主人就要把已经在座的人介绍给后来的人。做盲人的向导时也是这样。凡是饮酒时作为主人的人,看到天色已晚,就应该一手拿着点燃的火把,一手抱着尚未点燃的火把,来表示自己的热情好客。客人看到这种情况要站起来表示谢意,然后主人把已经点燃、未点燃的火把都交给自己的下人。夜晚的宴会,宾客主人之礼就不十分讲究了,不必过多谦让,不必更相辞谢,不必交替歌唱。为长者倒水洗脚、洗手和拿取吃的喝的,不要让口中之气直冲长者和食品。长者如果有所下问,幼者要侧着头回答,以免口气冲及长者。
第463节 学记()
代人主持祭祀时,祭祀完毕将肉送人时,要说:把祭祀的福气送给您。主持自家的祭祀,祭祀完毕将肉送人时,要说:送点好吃的请品尝。如果是举行祔祭和练祭,祭祀完毕送肺肉时,要说:我刚刚举行了祔祭和练祭,特来告诉。凡是送肉给国君,主人要亲自加以检查审视,在东阶南面交给使者,面向南再拜稽首礼来送使者处罚;使者完成使命回来,主人又面向南再拜稽首礼,来接受使者带回的君命。
致送肉的礼数是:如果是用太牢祭祀,那就送牛的左肩、臂、臑这个三个部位,每个部位折为三段,共九段。如果是用少牢祭祀,那就送羊的左肩,折为七段;如果是用一只猪来祭祀,那就送猪的左肩,折为五段。
国家财政紧张时,车子就不要雕刻花纹,铠甲也不用组縢作为装饰,食器也不用刻镂,有身份的人也不要穿丝鞋,马也不经常喂谷物。
*********
(18)学记
学记写作于战国晚期,据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意赅,语言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以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和全面总结和概括了先秦华夏民族的教育经验。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主张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和学的辩证关系。认为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看到差距,才能立求上进,看到贫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学记重视启发式教学,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重视因材施教。主张从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才质的美恶,作为启发诱导的依据。
学记主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并且提出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则,就是要在学生不良的行为没有发生前,引导他们向善的方面发展。并之处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学记赋予了教师崇高的地位,提出尊师的思想。
执政者发布政令,征求品德善良的人士辅佐自己,可以得到小小的声誉,不能够耸动群众的听闻;如果他们接近贤明之士,亲近和自己疏远的人,就可以耸动群众的听闻,但不能起到教化百姓的作用。君子想要教化百姓,并形成好的风俗,就一定要重视设置学校施行教育。
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设置学校施行教育。尚书中说:始终要以设置学校施行教育为主,就是谈的这个道理啊!
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尚书兑命篇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古代设置学校施行教育,每25家的闾设置有学校叫做塾,每一党有自己的学校叫庠,每一术有自己的学校叫序,在天子或诸侯的国都设立有大学。
大学开学的时候,天子或官吏穿着礼服,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学生要吟诵小雅中的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叙述君臣和睦的诗歌,使他们一入学就产生要做官的感受;要学生按照鼓声开箱取出学习用品,使他们严肃地对待学业;同时展示戒尺,来维持整齐严肃的秩序;学生春季入学,教官没有匣祭不去考查学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按照自己的志愿去学习。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先观察而不要事先告诉他们什么,以便他们能用心思考。年长的学生请教教师,年少的学生要注意听,而不要插问,因为学习应该循序渐进,不能越级。这七点,是施教顺序的大纲。古书上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官首先要尽职,读书人要先立志,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大学的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休息的时候,也有课外作业。课外不学杂乐,课内就不可能把琴弹好;课外不学习音律,课内就不能学好诗文;课外不学好洒水扫地、酬答宾客的知识,课内就学不好礼仪。可见,不学习各种杂艺,就不可能乐于对待所学的正课。
第464节 教学相长()
所以,君子对待学习,课内受业要学好正课;在家休息,要学好各种杂艺。只有这样,才能安心学习,亲近师长,乐于和群众交朋友,并深信所学之道,尽管离开师长辅导,也不会违背所学的道理。兑命篇中说:只有专心致志谦逊恭敬,时时刻刻敏捷地求学,在学业上就能有所成就。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今天的教师,单靠朗读课文,大量灌输,一味赶进度,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致使他们不能安下心来求学。教人不能因材施教,不能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的方法违背了教学的原则,提出的要求不合学生的实际。这样,学生就会痛恶他的学业,并怨恨他的老师,苦于学业的艰难,而不懂得它的好处。虽然学习结业,他所学的东西必然忘得快,教学的墓地也就达不到,其中的原因就在这里。
错误发生之后再去禁止,学生就有内心坚固不易攻破的趋势;放过了学习时机,事后补救,尽管勤苦努力,也较难成功;施教者杂乱无章而不按规律办事,打乱了条理,就不可收拾;自己一个人冥思苦想,不和友人讨论,就会形成学识浅薄,见闻不广;和不正派的朋友来往,必然会违逆老师的教导;从事一些不正经的交谈,必然荒废正课学习。这六点,是教学失败的原因。
君子不但懂得教学成功的经验,又懂得教学失败的原则,就可以当好老师了。所以说教师对人施教,就是启发诱导: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劝勉而不强制;指导学习的门径,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就会师生融洽;劝勉而不强制,学生才能感到学习容易;启发而不包办,学生才会自己钻研思考。能做到师生融洽,使学生感到学习容易,并能独立思考,可以说是做到了善于启发诱导了。
学生在学习上有四种过失,是施教的人必须要了解的:人们学习失败的原因,或者是因为贪多,或者是知识面偏窄,或者是态度轻率,或者是畏难中止。这四点,是由于学生的不同心理和才智引起的。教师懂得受教育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教育的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发挥自己的有点并克服自己的缺点。
君子要根据学生学习时感到的难易不同,从而看出学生资才的好坏,然后能做到分别情况,对学生多方面的启发诱导。能够多方面启发诱导,才能当好教师。能当好教师才能做官长,能做官长才能当人君。所以说,当教师的,就是教统治权术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所以选择教师不可以不慎重。古书上说:古代君王把选择教师作为首要任务。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在教育工作中,尊敬教师是难能可贵的。尊敬教师才能重视他传授的道。在上的君王能尊师重道,百姓才能专心求学。所以君王不以臣子相待的臣子有两种人:一是正在代表死者接受祭祀的人,不按照臣子相待;二是教师,不按照臣子相待。根据礼制,这二种人虽被天子召见,可以免去朝见君王的礼节,这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的缘故。
会学习的人,能使教师费力不大而效果好,并能感激教师;不会学习的人,即使老师很勤劳而自己收效甚少,还要埋怨老师。会提问的人,像木工砍木头,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再砍坚硬的节疤一样,先问容易的问题,再问难题,这样,问题就会容易解决;不会提问题的人却与此相反。会对待提问的人,要回答得有针对性,像撞钟一样,用力小,钟声就小,用力大,钟声就大,从容地响,让别人把问题说完再慢慢回答;不会回答问题的恰巧与此相反。以上这些,讲的是有关进行教学的方法。
若要学到父亲高超的手艺,高明的冶金将的儿子,一定要先去学缝皮袄;高明的弓匠的儿子,一定要先去学编撮(cuo)箕;用来学拉车的小马,要放在车后跟着走。君子懂得了这三例是通过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反复练习、循序渐进使事业成功的道理,就可以搞好教学工作了。
古代求学的人,能够对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举一反三。鼓不等同于五声,而五声中没有鼓声,就不和谐;水不等同于五色,但五色没有水调和,就不能鲜明悦目;学习不等同于五官,但五官不经过学习训练就不会发生好的功能;教师不等同于五服之亲,但没有教师的教导,人们不可能懂得五服的亲密关系。
君子说:德行很高的人,不限于只担任某种官职;普遍的规律,不仅仅适用于那一件事物;有大信实的人,用不着他发誓后菜信任他;天有四季变化,无须划一,也会守时。懂得这四点,就可以领会到做事求学,也就抓住根本的道理了。古代的三王祭祀江河的时候,都是先祭河而后祭海,这是因为河是水的本源,而海是水的归宿。这才叫抓住了根本。
*********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从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学校制度、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做了比较系统精辟的概括和理论上的阐述。其中很多东西,不仅是教育史上的首创,还是经过两千多年教育实践的检验,即使放在现代教学理论的范畴中,也仍然闪烁着生命的光芒。
学记全文共20节,1229个字,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相当丰富、精辟、深刻,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学记主要论述了教育作用和目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问题等有关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问题。
第465节 《学记》中的教育观()
学记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一贯思想,把教育作为实施政治,进行社会管理的最有效手段,所以学记一开篇就用格言式的优美语言论述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它说:自古以来,凡是有作为的统治者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仅仅依靠发布政令、求贤就士等手段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统治者要像使百姓遵守社会秩序,形成良风美俗,从而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必须发展社会教化,通过社会教育手段,提高全体国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自觉来实现。另外,人虽然具有天生的善性,但是,不接受教育,不经过学习,就无法懂得道理,更不能遵守统治者的法令。这就像一块美玉一样,质地虽美,但不经过仔细雕琢,就不能成为美器。古代的帝王深刻理解这个道理,他们在建设国家,统治人民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发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