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整理一下思路,这样理解会不会更简单,缘起是空,加上我们主观的精神心知,变成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无常的,无我的,无论是客观事物还是我们的内心,永远处于变化之中的。提高自己的心识水平,认知水平,那么我们看待外界事物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比如,所有人都能知道山山水水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当我们的认知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我们不仅知道山水是客观存在的,很多社会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很多类型的人也是客观存在的,很多情感甚至困惑也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些都是有办法解决的。
(六)远离有无二边的中道。主张断灭论的人说:人死如灯灭,一断而永断。主张常住论的人说:人死后精神永存世间。这种永断、永存的偏见,都是不合乎真理的,只有不断不常才是宇宙的实相。一切万法都是没有绝对的,世界上的事物没有绝对的有,也没有绝对的无,因为事物是由客观存在加上我们主观的认知结合形成的。毛巾烧了,就没有了,可真的有毛巾这个东西。“非有非无”才是最后的真理,而这个“非有非无”就是中道,就是远离有无两边的中道。
(七)默默不答是中道。人们往往拿“人类世间是有限?是无限?何时始?何时终?”来问难佛陀,佛陀总是以不答复作为答复的态度,表示默默不答的中道境界。因为凡是言语,就有可能沦为戏说和空谈,就有可能失之于偏、不能圆满而且不利于实修。而佛陀的默然,其实就是大说法,它不像一般言语的说东即东、说西即西、讲有执有、言无执无的二边戏论。在捉不住的默然不答当中,就是直觉,就是中道。
比如,现在是冬天,你说是冬天也好,纵然你不说,它还是冬天。又如年过半百的老人,纵然你不说,他还是老了。可见,在某些情况下,默然的答复总是比言诠的答复来得恰当而又确实。拥有可以讲出的言诠中道,再加上无言的中道,那中道的境界岂不是更彻底、更圆满吗?
*********
(八)四谛八正道是中道。“四谛”的字面意思是四个真实不虚的道理,是佛陀关于人生为什么会有苦恼和如何摆脱苦恼的四大真理。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四谛解释开来就是:人生的本质就是苦,以及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达到涅槃的最终目的。
我们先说苦谛,佛教把人生的苦恼分为八种:生老病死是四苦,不能自由摆脱自己所憎恶的环境或者与自己怨恨的人在一起的怨憎之苦;求之不得是苦;与自己相爱的人分离或者离开自己爱恋的环境、年华、时光是爱别离苦;还有一切身心之苦。
一切身心之苦又称为五盛阴苦,五阴指色、受、想、行、识。色,我们每个人都有身体,这叫色;我们看到的外界事物或者现象,也叫色;甚至,作用于外界的一切现象,这都叫色。受,由色生受,受就是感受,没有感受我们就不会有思想,没有感受我们就不会有情感、作为、信心、耐力、关爱、救度、施舍和帮助,这都是受带来的。比如我们持家,这是至关重要的小作为。如果没有感受,我们怎么会几十年同甘共苦,相互理解,夫妻之间达成一种共识?这都是受带来的。
受的实体就是色,由色生受,由受变成想。我们有很多的想是不现实的,比如,我想一夜成名,一夜成为百万富翁。想必须是建立在能够实际操作出来的一个现象上,才能成为现实。可是很多人都在空想。一夜成名也是长年累月的沉淀,厚积薄发形成的。一夜成名的人可能看到了现实中成功人士的作为,内心得到激励,有了感受,他也想成为这样的人,并且真实地付出了行动,才使得梦想成为现实。用佛家的话语说,人先看到色,有了受,慢慢地有了想。
想完了又是什么呢?对了,是行,我们开始行动,行动的结果就是识,这个结果分为两种: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色受想行识的过程中,我们在任何一个环节的理解上出现了误区,都会产生烦恼。烦恼积聚久了,得不到解决,严重了就有可能无法自拔。
第13节 生活的正确见解()
苦谛,就是人生所有的苦恼,说完了苦谛,我们来说集谛。集谛,就是用来揭示人生苦恼产生的根本原因。佛教认为,人的贪求**或“爱”是带来一切苦痛的根本原因,有时把“贪”、“嗔”、“痴”看作是万恶之源。由于有贪爱的**,并且对人生的道理无知,痴,便产生追求金钱利益和名誉的思想和行动,达不到目的便产生嗔怒的感情,与别人发生冲突和争斗,从而烦恼丛生。佛教在有的场合为了强调无知是造成各种烦恼的最根本原因,便把“痴”放在首位。
灭谛,就是说灭除贪爱**,便断除了产生苦恼的原因,使自己永远不再轮回于生死苦海,这是佛陀所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一切烦恼彻底断灭,修行就达到了圆满,这就是灭谛的实现,也就是所谓的涅槃。
道谛,就是总结达到灭除痛苦,进入涅槃境界的方法和途径。灭谛又称为八正道,八正道包括:正当的见解、正当的思想、正当的语言、正当的行为、正当的生活、正当的努力、正当的意念、正当的禅定。其中最重要的是正当的见解,它表示正确的立场和世界观、价值观;不过,正当的见解特指以四谛的道理为指导的佛教的立场和世界观、价值观。
*********
“苦”是人生的实相,如何离苦得乐,求得究竟的解脱,是我们学佛的目的所在。佛陀成道之初,为了让众生从烦恼痛苦中解脱出来,特别说明了进入圣人之境的修行方法,称其为八正道。遵循这八正道,可使众生把人生的烦恼归结到一起,理清思路,从而和烦恼永断,达到圣贤的境地。八正道是脱离烦恼痛苦的方法,是佛门弟子正确的修行之道,奉行这八正道就可以完成学佛的目的。如果我们对佛教感兴趣,八正道是一定要了解的。
概括来说,八正道分别是: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勒、正念、正定。正见,就是正确的见解、正确的观念。一个观念,往往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学佛修行就是要修正过去不好的习性,以让自己有更好的未来。正确的观念,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综合各部佛经所说,正见就是远离各种邪见的正观,如实了解世间因果的智慧,是通过四谛来获得宇宙万象的正确见解。从广义而言,凡是佛教所认可的道理,都属于正见。
学佛的人应该有以下正见:
(一)正见因缘果报。世间万法都是由因缘所产生的,因缘和合才有了一切现象,现象就是“果报”。果报来自因与缘的结合,有因有缘,必然有果,正如播了种(因),只要条件俱足(缘),必然会开花结果。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靠各种因缘的和合而成就的。因此,种好因好缘,自然会有好的结果;反之,植下恶因恶缘,必然会有恶的果报。我们能正见因缘果报,才能明因识果,由迷入悟。
(二)正见善恶业力。业是指行为、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动。我们每天的意志行为,汇聚成一股极大的力量,决定了自己一生的幸与不幸。业来自于自身的行为、话语、念想,业有善有恶,佛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一般人经常看到好人受苦、坏人享乐,因而对善恶因果产生了怀疑。其实善恶因果不能只看眼前,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们能够对善恶有正确的见解,才能谨言慎行,免受恶报。
(三)正见无常苦空。诸法是由因缘和合产生的,没有自主性、独存行,随着缘聚缘散而生灭变异,所以说一切法都是无常的,即法无定法。因为无常,所以好的有可能会变坏,坏的也有可能会变好,在不断的生灭变化中,我们感受到人生充满了各种苦恼,所以说苦空无常。对苦空无常持有正确的认识,可以使我们处在顺境时,不沉溺乐事,处在逆境时,不悲观消极。因为一切都在改变,而无常苦空带给我们希望,激励我们前进,引领我们超凡脱俗。
(四)正见佛道永恒。我们常说人生无常,虽然人生的实相是无常苦空,但在无常苦空中有一个常乐我净的涅槃世界。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成就了无比完全的智慧和觉悟,这个完全的觉悟就是涅槃,也就是泯除人我关系的对立,超越时空的障碍,而通晓生命永恒无限的境界,那是一个真实的自我。我们学佛修行,就是希望求得这样一个美好圆满的涅槃境界。
人的生命,在时间上不过短短数十年岁月,白云苍狗,都是梦境;在空间上,我们不过是七尺肉身之躯,大厦千间,夜眠不过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不过几斛,面对这样有限的生命,如果我们能明白涅槃的意义,突破时空的藩篱,将生命遍布于一切空间,充满于一切时间,我们就可以超越死亡和无常的恐惧,在无限辽阔的时空中生生不息。因此,正见佛道永恒,就不会产生毫无因果的断见,最终达到涅槃的境地。
说完正见,就是正思。正思,又叫正志、正觉、正思维、正分别,就是正确的意志、决心、思量、分辨,就是不贪欲、不愚痴,远离邪妄贪欲,对真理智慧能正确思量。贪、嗔、痴三毒,经常羁绊着我们,使我们无法迈向求道之路;贪、嗔、痴三毒,时刻盘踞在我们的心灵,染污我们清净的本性。我们想远离这三种毒害,必须以坚韧的力量,长时地牢记正法,具有慈悲。清净之心,使我们的思维时时和正法相应,三毒才能去除,逐渐进入佛道。
贪、嗔、痴是佛教的三毒。贪:渴取一切顺境。嗔:对所遇逆境引起的愤怒。痴:心智懵懂,不明事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戒定慧是治疗贪嗔痴的方法。戒:是有道德有规范的无害他人的生活标准,对治过分的贪心。定:是对于内心的专注和耐心的培养,可以对治过分的暴躁和没有耐心引起的嗔恨。慧:是对于生命以及宇宙实相的如实了解,无论任何事、任何物,不痴迷、不盲从,一切发自于内心、真意、自然,脱离表象的束缚,从而对治愚痴。
第14节 正知正觉才不会后知后觉()
正语,就是善良的口业,也就是十善业中的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就是远离一切不慎之语、诽谤之语、傲慢之语、辱骂之语、刻薄之语、花言巧语和虚妄不实之语。因此,正语又叫正言、谛语。正语必然是合乎道理的话,所以又称顺理话,如佛陀的说法皆为真实语、如实语、不异语、不欺诳语,这就是正语。正语的内容有四种:真实语,真实不虚,无欺诳的话语;慈悲语,慈悲柔和,令人生起信心的话语;称赞语,赞叹别人,令人欢喜的话语;流利语,帮助别人,有利于人的话语。
正业,又作正行、谛行。指正当的身业,即行为举止要正当,身、口、意三业清净,远离杀生,远离邪意等一切邪妄。也就是十善业中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骄奢**逸等。但这仅仅是消极的不做恶业,正业的积极意义应该是护生、慈悲、布施等。此外,平常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也是正业。譬如适当的睡眠、饮食、运动、休息、工作,不但能增进个人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也是家庭美满,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
正命,就是正当的经济生活和谋生方式。正当的经济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部分的罪恶,都是从经济生活的不正常而来的。正当的生活应该是:合理的经济生活,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谐的社会生活,纯净的感情生活。
正勤,又称正精进、正方便、正治,就是朝真理的目标勇猛迈进。懈怠是一切恶道的根本,是生死的种子,世间的一切苦恼都由此而生。想要断除生死的束缚,应当精进,舍离懈怠。精是不杂,进是不退,也就是努力为善,努力断恶。佛教以四正勤为精进的目标,四正勤分别是: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断除。意思大概是:没有正确的目标就马上确定,已经有了正确的目标就朝它努力;没有不好的念头就不要再想有了,已经有了不好的念头就马上断除。
正念,又称谛意,就是清净的意念,即不生邪念,心怀正道。学佛的人不要把念头放在人我是非、得失成败、金钱名利、感**望上,应该时时心存正念。正念的内容就是四念处,分别为: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观身不净:一般人常因贪爱自身的美丽、健康,而产生执着妄想。实际上,我们的身体内充满了粪尿、垃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