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探春没有回答,而是问道:“姨娘呢?”她知道贾环对赵姨娘很好。
贾环摇摇头,“我两年前就问过姨娘的意思,她不会走。老爷在府里。”赵姨娘和探春的情况不同。赵姨娘在贾府内立足的根本是贾政的宠爱。她是贾政的宠妾。
探春惊讶的看了贾环一眼。两年前?三弟弟早就有计划?当即,喝着茶,沉默着,心里在推敲、衡量。
她固然是愿意信贾环。贾环不可能害她。但贾环透出来的信息太少。主观上,她还是倾向于留在贾府。贾府、江南,对她而言没有多大区别。她是女子,不可能抛头露面去做一番事业。倒是,贾环有望开创新的天地。
贾环等待着探春的决定,并不催促。这是决定将来人生的大事,探春需要慎重考虑。
这时,门外传来史湘云开朗的笑声,“咯咯,他们姐弟在一起说什么悄悄话啊?翠墨,快去回你家姑娘呢,看看能不能让我旁听。”
探春和贾环对视一眼,知道今天的密谈要到此为止了,“三弟弟,我要好好的想想。”她在贾府里也不是孤身一人。说着,扬声道:“翠墨,请云妹妹进来。我和三弟弟说完了。”
一会儿,就见身姿高挑的史湘云穿着红色的薄袄,笑兮兮的走进来。肌肤雪腻,身姿优美,笑语晏晏,活力十足。身后跟着晴雯、侍书、翠墨、翠缕四个丫鬟。
贾环昨天回府才和史湘云见过。两年的时间过去,这姑娘长的越发出挑,美丽。87版的红楼的史湘云没有他眼前的这姑娘漂亮。
史湘云目光在探春和贾环的脸上一扫,打趣的笑道:“到底是亲姐弟呢。环哥儿回来就先来三姐姐这里说话,我在林姐姐那里都等的心焦,等着听某新科举人说科场趣闻呢。”
贾环禁不住微微一笑。伸手示意史湘云坐,“云妹妹要听什么?”史湘云有这样的魅力:所到之处,笑语连连,令人心情开朗。正所谓: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卫若兰的事情,他回头再找机会和她谈谈。
贾环、探春、史湘云在窗边说笑,那边丫鬟们早过来奉茶。片刻后,屋里就充满笑声。
…
…
接下来几天,贾环都是在送回礼。当天下午,还去了林黛玉、宝玉、迎春、惜春屋里。和黛玉、迎春、惜春都坐着聊了一回。两年不见的隔阂稍减。
至于去宝玉屋里,宝玉在黛玉房里没回。袭人带着他屋里的几个大丫鬟恭敬的迎着。贾环也没兴趣和宝玉演什么兄友弟恭的戏码,送了礼物,喝口茶就离开。
第二天一早,贾环给临近的薛姨妈、宝钗送了回礼。正巧宝钗病着,并没有见到她。宝钗有热症,要吃冷香丸压制热毒。贾环和薛姨妈说了回话,告辞离开。
呆霸王薛蟠并不在家中。否则见面,只怕要生点事端。贾环当日是拿薛蟠抢香菱的事情威胁王夫人。他早听说薛蟠对他有意见。这事情,薛姨妈,宝钗心中未必没有些隔阂。这个小隔阂,他怕是没有时间去化解。
贾环离开梨香院,再去见贾府东边见贾赦。贾赦外出吃酒,他没碰到。然后,挑了个王夫人不在的时候,去东跨院回了礼。
再去了李纨院回礼,李纨在贾母跟前伺候着,贾兰去了族学中读书。屋里的丫鬟收着礼品。接着是给贾琏、王熙凤回礼。王熙凤正好在家,热情的问了贾环还缺什么。
贾环心里只是好笑,聊了几句,就离开。接下来,就是等两天后的吉日,去宁国府祠堂中祭祖。小祭。到时候,他还要拜访尤氏、贾蓉、秦可卿。这一圈走下来,回贾府的事情算是尘埃落定。
…
…
下午四五点许,夕阳斜照在苍黄的林木上,光影映在南北宽夹道。提醒着人们,此时是清秋时节。
贾府西路的议事厅中,宽敞、通透的厅中,王熙凤居高临下的坐在桌子后,心神不宁的处理着贾府内务。平儿、丰儿、彩明、来喜家的随伺在左右。
她在想昨天下午时和贾环见面的场景。贾环对她的态度很客气,换言之,就是冷淡。她依旧预感到贾环要找她的麻烦。
平儿看得心疼,去外面倒杯热茶进来,奉给凤姐,轻声劝道:“奶奶,以三爷现在的地位,给他认个错,不丢人。”
王熙凤斜着丹凤眼,烦躁的骂平儿,“你懂个屁!”贾环是认错就能糊弄过去的主?要付出代价的。她可是知道贾环黑了蓉哥儿多少银子。
平儿无语。
王熙凤骂了一句就收口。心中,还是下定决心,考虑平儿的办法。真等贾环找上门来,以贾环的手段,估计她只有往坑里跳的份。得主动。(未完待续。)
第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谈、延期()
贾环回府后,九月中旬的日子瞬间即过。京城中秋闱大比的热潮逐渐的消退。旅店、酒楼、书店、街头中士子们的身影、比例明显减少。虽然新科举人们的狂欢还没有结束。但每个人都开始关注自己的事情。
士林关注中文坛宗师方望的举动,近日京师中已经举办一场文会。方宗师有意改革士林文章陋习。普通人的生活在平静、艰辛中继续,关心着柴米油盐酱醋茶。
工匠们、商人们忙碌的秋收时节的货物、贸易。崇文门外,天下货物汇聚。东庄镇砖窑的建筑队同时小小的打出名气。书院们的弟子们在努力学习。准备明年癸卯年雍治十一年的童子试。
朝堂上则是在关注一件大事。都察院御史宇文锐在秋闱之后,向朝廷上书,南书房大学士李高澹纵容家奴操纵粮价,致使粮价在秋收前后下跌,损害小民生计。
这封奏章写的很华丽。大意有两点,第一,小民种田一年无所收获,必然损害皇帝的名声。第二,李大学士人品、道德很有问题,建议朝廷严查。
此事朝野瞩目。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件事中内幕重重。七品御史敢弹劾大学士,宰辅重臣,必定有所依仗,绝不是简单的刷名望。
…
…
遵化,顺天巡抚官衙后,张安博欣喜的在书房中招待自京城而来的新科举人,他的弟子公孙亮。庞泽、原书院的几名讲郎作陪。笑声阵阵。
下午时分,窗明几亮。众人各自随意的坐在椅子中。坐在下首的庞泽看着意气风发的大师兄,心里多少有点伤感。他和大师兄同时参加乡试,却没能中举。
张安博六十多岁,宽厚的长者,穿着一身常服,捻须而笑,为弟子们在科场中有所斩获感到高兴,问道:“子玉和长文什么打算?”
公孙亮一身精神的蓝衫,将贾环回府和罗向阳回家的事情说了说,“恩师,长文在家乡呆一段时日后,会回到书院教书、读书。他有意参加明年春闱。
我亦有这个想法。不过,子玉不打算参加春闱大比。他说他想要去江南游学。见识江南的风土人情。那日,庞士元也在。他祖籍金陵,有这样的想法不足为奇。”
庞泽点点头。七月份闻道书院的同学一起去百花山秋游,在山上龙王庙中,说起这个话题。
一名原书院的讲郎,三十多岁的幕僚微笑着道:“山长,金陵知府贾雨村和贾府连了支。子玉去金陵,也有人照看他。”
张安博摆摆手,道:“去江南游学是乱弹琴。浪费时间,荒废学业。北直的学问水平不比南直差。我会给子玉写封信。子玉不参加明年的春闱是对的。他年纪太小,等三年压一科最好。但时间不能虚度。”
…
…
九月十八日,在宁国府祭祖后,贾环在贾府东北角的住处住了些日子,轻松而惬意。
这是他自读书之后少有的放松的时间。每天和给丫鬟画画,下下棋。吃饭,锻炼身体,看会闲书,连字。
这天下午,秋雨绵绵。院落、甬道、园林、屋舍、回廊都浸润在秋雨中。探春带着她的大丫鬟侍书、翠墨过来看贾环。
湿漉漉的油纸扇给丫鬟们接过去,放在廊檐中。探春将沾了秋雨的斗篷解开,跟着迎出来的如意,进到明亮的房间里,就见贾环和晴雯正坐在软榻上笑说着话。软榻前摆着瓜子、果盘、茶水。
晴雯穿着穿着浅粉色的衣衫,梳着少女髻,俏丽妩媚,笑的大眼睛都眯起缝,倚在抱枕上,“三爷,我才不怕呢。你还是讲那个背后拍肩膀的故事吧。”
贾环正在给晴雯讲鬼故事吓她。像鬼吹灯、盗墓笔记里面还是很有些吓人的桥段。比聊斋吓人多了。不过,大白天的讲鬼故事也不会吓人,就是逗着晴雯玩。
探春禁不住笑着摇头。她这些天可是反复思考、推敲,而始作俑者的三弟弟却是还有心情、空闲和丫鬟顽。她是从贾府里过来,进来是贾环这边的后院。
贾环见探春来了,起身招呼,“三姐姐来了。”晴雯和探春见过礼,去帮如意端茶倒水。外面的小厅中听到侍书和翠墨打趣晴雯的笑声。
探春穿着一袭薄荷色的薄袄,姿容美丽,笑着点头,“下雨呢,过来和你说会话。”
贾环一听就懂,闲话几句,要请探春到他书房里说话。贾环的书房中布置的很雅致。正中的书桌上,笔墨纸砚一应齐全。墨砚盖着墨盒,可以随时使用墨汁。
两人在窗边的高几边相对着坐下。贾环手指轻敲着高几桌面,问道:“三姐姐,你拿定主意了?”
探春点点头,美丽、有着神采的双眼看着贾环,“嗯。我决定了。不离开府里。”
“唉。”贾环长叹口气。他有思想准备的。江南包括南直隶、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地区很大。他只说去江南。江南那边,他没有任何的根基啊。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探春不答应跟着他离开才是正常的。
但,他还是想劝劝探春。留在贾府里,一旦他的“死讯”传回来,她在贾府的处境就会直落而下。
贾环还没开口,贾探春竖起手掌,阻止贾环,坚定的道:“三弟弟,你不要劝我。我知道你担心什么,我能应付的来。贾府、江南对我一个女子而言,并无区别。重要的是你要好。你去江南从头开始,少我,也少个累赘。”
贾环手扶着额头,纠结的叹口气。
探春不走,他走不走?他还是想走的。贾府是个“天坑”。有贾府这帮猪队友在,手里拿着再好的牌,都会一塌糊涂。除非,他能成为出牌的人,成为代表贾府进行权力博弈的棋手。
但他一个举人,在贾府里攫取部分权力是可能的。要成为贾府的旗手,相当困难。贾府在外面顶梁的是贾政和贾赦。
然而,他走了之后,探春怎么办?赵姨娘他是不担心的。好歹有贾政依靠。王夫人不会拿她怎么样。探春在贾府里最大的威胁,其实是她的婚姻。
以王夫人对他的憎恶,估计远嫁都算是好事。就怕王夫人故意将探春嫁给类似于孙绍组那种人渣啊。
见贾环一脸的纠结,探春笑了笑,鼓励道:“三弟弟,你不要担心我。等你在外面做出一番事业后,再回来自有你的一番道理。我和姨娘自然没事。”
贾环苦笑着摇摇头。探春还是不大相信贾府会是个“楼塌了”的结局。现在是雍治十年秋,确实也看不出来。贾府现在只是有衰败的迹象。但要说面临抄家杀头这种事,谁都不会去想。
姐弟俩说了一会儿话,外面如意来汇报,“三爷,外头的小厮说有遵化的信送来。”
贾环道:“我知道了。”和探春说了一声,去前面院子里接待信使。信使是跟着山长的一位长随。贾环在书院读书时就见过,问明了没有口信后,当即让蒋兴带他好好去休息。
贾环则是回到外书房中,裁开信封,取出山长张安博的书信读起来。
“…书到今生读已迟。汝年仅十岁即名登桂榜,岂可懈怠。不宜矜持自骄…”
读完信,贾环嘴角泛起苦笑。山长以为他少年得志,骄傲自满,想去江南游玩。而这是荒废时间,建议他前往遵化,在身边学习春秋,巩固知识、文章水平。
但,他真的是不想再科举了啊。
他现在的问题是:留在贾府里,还是离开?这是当前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决定着他的前途、命运。但山长却是来信要他去遵化聆听教诲,这让他怎么办?山长对他,和对待入室弟子没区别,待遇和大师兄公孙亮等同。
人情啊,就像一张网。两年多的时间、生活,让这张网变得厚实,将他束缚着。他有撕开的决心,但却要顾忌着亲姐、师长的心情、想法。
贾环长叹一声,坐在书桌边,提笔给山长张安博回信:弟子非自傲之人,实有不得已之苦衷,意欲在近期离开京师前往江南游学。望山长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