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58-第4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馄绽镅锱滴娓婵挛鹘鹎巴丝蓿灾卸秸蟮陌<敖蟹梦省�

    “输出个什么革命?明显还是那批毛妹起到了大作用。”谢洛夫口中的毛妹,是跟随十几年前就开始在莫斯科上学埃及权贵阶层回国的妻子。其中包括了穆巴拉克的第二任妻子,这批人吹枕头风的结果,明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比输出革命有用的多。

    穆巴拉克是埃及武装总司令,十一国联军空军总司令,相信这次战争之后他的地位会更加稳固,现年四十五岁的穆巴拉克,其中一个妻子是三十岁的俄罗斯人,两人已经有了两个孩子,正是现在埃及普遍存在的亲苏权贵阶层,才让苏联和埃及的关系还继续和睦下去。

    有埃及作为榜样,叙利亚、伊拉克同时也表示自己很感兴趣,利比亚也同时表示愿意在本国设立通讯公司。目前看来,这次战争之后苏联和阿拉伯的关系得到了促进。

    柯西金在开罗受到了巨大的欢迎,每天的行程排的满满的。与此同时,埃及的邻国埃塞俄比亚也迎来了一个客人,克格勃副主席齐涅夫,齐涅夫心中自然是不愿意来到这个乞丐国家的,但如果访问结果和奖金挂钩的话,那倒是可以试试。

    “这个国家是东非水塔,控制住了,影响的可不仅是一个国家,如果我们能在这里站稳脚跟,整个非洲东北部便可以畅通无阻,同时解除苏丹的东南方威胁,实现对刚果的战略进攻,打通南下的路线。”齐涅夫回忆起来了自己老大谢洛夫的话。

    下了飞机的齐涅夫双眼所见,这个国家的情况并不好,人们甚至没有衣服穿只是小事,齐涅夫认为很多人可以这么称呼,带着人皮的骷髅在行走。

    此时的埃塞俄比亚遇到了旱灾,自然灾害在非洲是很正常的,本来不应该过多进行关注,可什么都怕对比,旁边的苏丹虽然也遭到了损失,但是凭借着原来的积累、国内的工程设施和苏联的帮助顶了过去,没被旱灾影响太大。反之埃塞俄比亚饿死了几十万人,这种对比下,出了问题一点都不奇怪,不出问题才奇怪。

    “条件还不错。”坐在汽车中赶往军营的齐涅夫暗自评价道,他口中的不错不是指这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水平,而是指革命的土壤,这种情况下很容易爆发革命。

    克格勃对非洲的看法基本上是负面的,连同北非阿拉伯人建立国家评价都不高。除了北非之外,主要把非洲分为三个部分,西非、东非和南非。三个部分获得评价也不同,其中对东非地区评价最高,认为这块地方如果进行革命的,肯定比另外两块地区要强。

    东非是有文明存在的,非洲的文明主要就在东非地区,至于西非,那就是一群原始人,不要说现在的发展不好,连历史上都没有发展好过。西非的黑人和东非的黑人从性格、体质到长相都完全不一样,古埃及还存在着黑人建立的王朝。

    时间不长齐涅夫就到达了军营,这里属于军事协商委员会,他会在这里和一些原来埃塞俄比亚的中级军官见面,高级军官早已经被关押起来了。连海尔塞拉西一世都被软禁,更不要提那些达官贵人。

    齐涅夫来之前也做好了功课,他没有发现法国人的踪迹。法国随着国力的恢复有了越来越大的野心,从非洲的动作就能看出来。二战之后刚开始的法国只是一个被抬进联合国的国家,但随着第五共和国的建立,戴高乐的精心治理发挥了作用,法国摆脱了酱油角色。

    这其中还有苏联的功劳,让法国还拥有阿尔及利亚这个海外省,没有被石油危机影响。也正是如此,法国的发展远远比老对手英国要快速,加上法国只是名义上放弃了殖民地,所以不但在非洲的势力没有萎缩,反而因为英国彻底出局没有了敌人。

    这几年来法国不但继续在自己原有的殖民地保持影响力,反而开始频频插手到原来的英属非洲国家,在苏联还没有对刚果动手的之前,两年前法国联合英国组建雇佣军杀回了刚果金,只不过雇佣军没有成功,被蒙博托打败了。

    在埃塞俄比亚没有发现法国势力算是一个好消息,让齐涅夫对此行抱有了一定的期待。

    时间不长,齐涅夫就见到了军事协调委员会的军官,这些军官的军衔普遍不高,至少一个将军都没有,就是这些人控制了这个国家,齐涅夫受到了这些中低级军官的欢迎,苏联这块牌子,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我是门格斯图中校,欢迎你齐涅夫将军,你也看见了,我们的国家现在情况并不是很好。”双方聊了不长时间,一个看起来很有气质的军官主动握手。

    齐涅夫一愣,他想起了克格勃内部会议上提到过这个人,虽然主席说的比较含糊,但名字没错就是他,仔细一看这个人除了皮肤黑一点之外,还算是精神。

    “门格斯图中校,你是这么年轻,真是令人大吃一惊。”齐涅夫主动把手伸出来,这让门格斯图好感顿生,他在美国受训期间,遭到了无处不在的歧视,那时候他就发誓绝对要和美国人保持距离,现在看来苏联人还算不错。

第六百七十八章 变化的世界() 
♂,

    贫穷自然不是社会主义,但贫穷会让人革命,当失去了所有希望的时候?33??不要忘了还剩下一个最后的选择,那就是输死一搏。非洲都存在着输死一搏的土壤,只不过搏完了之后怎么办,这可是一个问题。

    齐涅夫就是过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克格勃是情报组织,一旦发现了有利可图,就像是闻到了腥味的猫,不需要任何人提醒自己就会冲上来,这就是他来到埃塞俄比亚的目的。

    条件有了,这个国家广泛扩散的社会主义思潮,还有另外一个条件,那就是普遍存在的长期执政,这是很多第三世界国家对苏联感兴趣的另外一个原因。当然后者并不是苏联的目的,但这确实是客观存在的。

    和对方的初步见面后,齐涅夫还算是满意,他也没有表现出来盛气凌人的态度,随后把这里的情况报告给莫斯科的谢洛夫,详细的汇报了这里的情况。

    谢洛夫的回信也马上到来,里面洋洋洒洒的文字其实只有一个核心内容,“什么时候肃反?”这是一个很直接的问题,直接到不加掩饰。

    这是什么年代?这是一个激烈碰撞的年代,苏联要和美国在全世界争斗,没有环境慢慢的改造一个国家,事实上从苏联成立开始,就没有一个这样的环境。全世界等着苏联去争夺,谁特么有时间等着一个非洲国家慢慢的完成改造?谢洛夫觉得,只要搞定一个国家,就必须马上把那个国家的资本马上铲除,而不是在顾忌舆论。舆论有什么用?只有戈地图那种白痴才会听舆论采取执政方略。

    “头,是不是稍微直接了一点?”齐涅夫一副很是无奈的口气,虽然这也是他的想法,但他没有这么不加掩饰,总政委同志的指示永远都是这么直白。

    “有些事情一个国家搞不定,但多几个朋友就能搞的定,这就是我们面对的困境。”谢洛夫的回信中,侧面的说出了苏联目前的平静在哪里。苏联的困境就是朋友太少,不是苏联比不上美国,而是美国的朋友圈比苏联要强。

    地球上就这么多国家,苏联要扩张自己的朋友圈,必然要挤压别人的朋友圈。哪有时间来种田?而且干旱苏联也没有办法,难道苏联能把南极冰盖运到埃塞俄比亚么?只能通过其他国家的支援来解决问题,其中苏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苏联不是做慈善的,想要苏联给予援助,就必须做出苏联希望的改变,不然没得谈。

    “这是阶级矛盾,一些不法的酋长和海尔塞拉西的亲信,造成了埃塞俄比亚的困境,苏联可以通过盟国援助,但还需要你们自己做出成绩。”齐涅夫通过翻译人员,婉转的表达了卢比杨卡的想法,如何把意外之喜变成自己的功劳,齐涅夫决定在肃反上面做做文章,不然埃塞俄比亚的情况就会变成自然发展,不会成为自己的功劳。

    齐涅夫想要把自然发展变成自己的功劳,主席也给了这个机会,如何把握就要看他自己了,那他就必须完成自己的肃反任务,不辜负卢比杨卡的期望。

    “缓慢的调节当然也可以达成自己的目的,但可能耗费的时间会难以想象,门格斯图中校,可能你过个几十年会看到成效,有些时候,我们的手上是必须要沾染一些鲜血的。”齐涅夫不轻不重的点拨着对方。

    对于一个原来仅仅是中低层军官的门格斯图来说,刚刚掌权不到一个月的他,还需要时间来消化现有的权势,很多方面处在懵懂无知的阶段,没关系,齐涅夫可以交给他。一个新手成为政客总是需要的时间的,看着对方黝黑的皮肤,齐涅夫心中已经有了计划。

    那么先杀一批人,为了表示和过去决裂,门格斯图决定首先处决已经被控制起来的一批权贵,然后把这些权贵的财产分给最需要避免死亡的济民。同时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宣布,已经接受到了苏联的援助,稳定民心。

    “我们能清楚的看到,美国不能给我们需要的支援,所以我们必须自己来克服难关。”门格斯图在发表声明之后,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游行,表明埃塞俄比亚和过去决裂的决心。同一天二百名海尔塞拉西一世时期的大臣被处决。

    “在这个国家,一些贵族按照把黑皮肤、厚嘴唇、蜷曲头发的人说成是奴隶……现在,我让每个人都清楚,我很快就要把这些无知的人打倒,让他们粉身碎骨!”门格斯图跟自己的伙伴们说道,“这个国家以后不存在贵族了,我们要告诉所有人,人不能用出身来决定一辈子的生活,这就是我愿意和苏联保持友谊的原因。”

    门格斯图的话引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这些中低层军官爆发出来一阵热烈的欢呼。控制着全国的军事协商委员会,通过这次会议确立了亲苏的政策。

    “齐涅夫干得不错,现在我们在苏丹的力量牵制被解除了,如果不是雨季的话,其实现在就可以进攻刚果金,目前我们可以动用的力量有多少?”谢洛夫暗道一声漂亮,在适当的时候,埃塞俄比亚这颗果子成熟了,这真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好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石油价格大涨、矿产价格下跌,这些事情全看在什么角度上看,矿产价格的下降冲击了智利、刚果金这种国家,石油价格大涨让伊朗、沙特这种国家崛起。其实谢洛夫很怀疑,有国际资本在这里兴风作浪,只不过他没有证据。

    问题总会解决的,苏联出手托盘智利,同时利用矿产价格下跌的时候对刚果金出手,就能把不利变成有利,早先在伊拉克的工作让石油价格上涨不会白白便宜了沙特、伊朗那些青梅国家,所以就算是有国际资本在其中搞事,苏联也没让他们占到便宜,最吃亏的是西欧和日本,他们可什么都没有。

    “主要由苏丹出兵十二万,以北部的苏丹语群体受到迫害为由进攻,这是主攻方向,以正面决战的方式进攻刚果金,至于另外一个方向,我们则需要仔细的谋划,毕竟刚果布的实力比对方差的太远,所以一直都没有启动相关计划。”第一总局局长莫里金将军道,“计划预计在雨季过后开始。”

    刚果布是非洲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比任何苏丹还要早,那个时候的克格勃还在谢列平的领导下,按理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进攻跳板,从地理位置上确实是这样,刚果布封锁住了出海口,把刚果金变成了一个内陆国家。可问题是这个国家太弱,弱的过分,现在人口还不到两百万,征兵拉扯出来一支部队都困难。刚果劳动党能在和刚果金在对峙的情况下,维持住刚果布的稳定已经很不容易了,让这个国家在发挥更大的作用不现实。

    刚果金和刚果布内部,都有对方支持的武装反对派,这时候让刚果布也出兵,仔细一想就知道不太可能,不过嘛,这个优良的地理条件不利用太可惜了。

    “那这样,在苏丹和刚果金的战争开始之后,刚果布的主要责任就是防守,确保不让刚果金的援助通过自己国家运往刚果金,这点应该不难做到的,同时一旦计划开始,我们从古巴空运五千名伞兵进入刚果布,从西部进攻,如果可能的话,直接进攻金沙萨。”谢洛夫打了一个响指,这个时候只能把希望放在古巴身上了。古巴正在进行军事改革,一支世界第二大的伞兵部队正在建立当中。

    古巴建立庞大伞兵的行为,已经在美国引起了反弹,有言论说应该首先进攻古巴,干掉苏联在拉丁美洲的跳板,但是因为古巴国内的团结而作罢。美国不希望再次一次越南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