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经过了汉武时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在汉末,儒家并没达到宋明那种垄断地位。不为统治阶层所喜的墨家虽然销声匿迹,但如法家、道家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理念,还是很有认同者的。

    李翊把朝政的原因引向了儒学独大,众人也有些认同,毕竟在汉武帝之前,朝中虽有争斗,但从来没这么激烈过。何况,单以儒学来说,其内部也分了好多个派别,今文经学、古文经学、正统儒学、新儒学……互相之间争斗的也很厉害。

    如果能指定一个规则,让这种争斗表面化,思想化,未尝不是件好事。

    总之,这是个很新奇的想法,能不能成功,大家都不能确定。但他们至少明白了,李翊不是项羽那种做事随性而为,只知逞武力之人。之所以不被人理解,只是因为他的想法太独特,这不算是坏事,非常之人才能行非常之事嘛。

    徐茂公最先想通其中关节,于是又问道:“第三点,想必主公是要从寒门子弟,甚至从普通百姓之中选拔人才了?”

    “正是。”李翊毫不犹豫的说道,“我打算出榜招贤,不论出身,招募天下有才之人前来幽州效力。”

    “想法是好的,但主公要如何鉴别人才呢?”荀攸此时也开了口。

    “很简单,考试。”李翊不假思索的回答。

    众人这下有些迷糊了,不知道李翊的意思。

    陈群最先开口询问:“考试?怎么考?”

    “按照应募的类别,是政略、武艺还是谋略,统一加以考试,考官由州牧府指派,考题由州牧府颁发,只要合格,就加以任用,公平,公正,公开,诸位以为如何?”李翊智珠在握一般的说道,“因为是分科进行,所以,可称之为科举。”

    “科举……”大家都有点跟不上李翊的思路了。

    在座之人都很有才不假,但再有才,也比不上李翊多出来的一千八百年的知识,对李翊来说已经过时的落后制度,在在座这些人来说,却是开天辟地的新举措,几句话的功夫,他们怎么可能全盘思考清楚?

    李翊却不给他们留下深思的余暇,而是乘胜追击道:“此外,本侯还打算恢复前汉时代的兵制,藏兵于民,重扬尚武之风。必使壮者务于战,老弱者务于守,死者不悔,生者务劝,民闻战而相贺也……”

    众人一时没反应过来,徐茂公和贾诩却是心中一凛,两人猛然抬起头,直勾勾的看向李翊,一脸的不能置信:主公居然引用了商君书的文字?

    “等幽州名士加入后,新建的学校也会发挥作用,一则可以启蒙明智,使人人知晓礼仪;二来还可以作为诸家学派的研究深造,以及互相辩论之所。朝廷的太学已经衰弱,在可以预见的几年内,争取要让新成立幽州大学成为天下学术界的风向标,成为真正的泰山北斗。”

    “还有……”

    李翊努力思考着,将从古至今最有朝气和活力的那些政略筛选出来,然后组合进他的幽州新政当中去。

    随着信息量的增加,在座众人心中也如起了惊涛骇浪一般,若不是亲耳听到,亲眼看到,谁能想到,这些理念会出自一个刚及弱冠的青年之手笔?如果没经过深思熟虑,甚至反复推敲,哪会知道,他们这个主公心中竟然蕴藏着这等远大的目标?

    “总之,幽州就是新政的试点,屯田、安民、尚武、举士,就是幽州未来几年的方略!”见火候差不多了,李翊向众幕僚一拱手,朗声说道,“其中涉及甚多,非李翊一人之力所能成事,为了大汉的千秋万代,诸位可愿助吾一臂之力?”

    “固所愿耳,不敢辞也。”众人纷纷起身慨然应诺,继而长揖到地。

    事实上,李翊能够得到麾下众人的支持,主要是因为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出身寒门。就算是荀攸、陈群、钟繇等人,他们的家族位居豪强之列,但却算不上什么望族。这几个家族真正崛起,是在他们投靠曹魏之后,可现在还是汉灵帝在位时期,没到那个时候。

    尤其是在汉桓帝和汉灵帝在位期间,延续数十年的党争,对几大家族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甚至让这几大家族里面不少的有才能之人只能避世不出。

    这一次几大家族的人集体投效到李翊麾下,除了李家跟他们千丝万缕的亲缘关系之外,更是因为他们已经看出乱世将要到来的迹象,他们想要为自己的家族搏一搏。而以军功起家的李翊,无疑是最好的人选,因为他手下缺乏人才,他们投效过来,马上就可以得到重用。这是投效到像是袁阀、杨阀、许阀那种当权的累世豪族门下完全不能比的,那些当权的累世豪族手下根本不缺人才,他们投效过去也难以得到重用。

    现在,李翊表现出了他想大干一场的野心,他们这些属下高兴还来不及呢,自然是愿意效死力了。

    接下来的日子,幽州的一众幕僚就忙碌起来了。尤其是原本就在州牧府和将军府任职的徐茂公、贾诩、荀攸、田丰、寇准、陈群和钟繇七人,他们不但要继续负责他们原本的那一摊儿活计,还得参与到拟定幽州新政的具体条款的事情中。

    当日长谈的时候,李翊提出的政略,其实都是东一镐头西一榔头胡乱拼凑出来的,要是让他自己去实施,只有抓瞎的份儿。虽然三国志2018系统将他的政治评定为92,但李翊知道,这个数字更多的是因为他那多出来的将近两千年的见识带来的罢了。

    好在李翊信奉让专业的人负责专业的事情,所以他毫不犹豫的把拟定幽州新政的具体措施的事情交给了徐茂公等七人,让他们组成一个“新政策划小组”,共同完成这项工作。(未完待续。)

第0260章 蓝水之梦() 
徐茂公七人不愧是能人,一个个不但在智谋上超人一等,就是在内政方面,也是极其的擅长。他们仅仅用了五天时间,就把李翊提出来的几个大方向上的方略,变成了有血有肉、切实可行的具体条文,这些条文是如此之多,哪怕使用了由蔡邕主持、最近才造出来的新式纸张书写,字体还是蝇头小楷,也足足有成年人巴掌宽那么厚的一本,以及徐茂公滔滔不绝的解释说明,外加各种请示。

    “屯田、安民,一体而同,也是整个新政的基础,均田、薄赋固然是善政,却不能操之过切,意图一蹴而就,以绩之见,恢复兵制和养士之事,也需得着落在这上面……屯田、尚武之事,亦是同理……”

    李翊提出的尚武理念,其实是以后世的民兵制度为蓝本的。作为共和国军人,对于共和国的兵役制度,自然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然而,徐茂公等人却不知道这些,但他们都是博学之士,很快就从前朝找到了依据。原来,在秦朝和西汉时代就有类似的制度。

    在先秦和西汉的初期,由于人口有限,可是战事又非常频繁,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秦代至西汉前期的兵役制度以郡县普遍征兵制为主。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之下的户籍什伍制度,国家直接控制了以“户”为单位的“编户齐民”,按伍、什、里、乡、县逐级管理。籍隶于什伍的编户齐民是征兵的主要对象。汉循秦制,略有损益。

    按照这个兵役制度,全国范围内的成年男子都有当兵的义务,每年由各郡国按年龄征集起来服兵役,郡国的尉官负责征集与训练,谓之“都试之制”。这样征集起来的士兵,在郡国就是郡兵,负责境内治安。

    此外,还有轮流宿卫京师和屯戎边境的义务,二者合计,一般人各二年,定期替代。当他们宿卫京师时,就是中央军;当他们戎守边境的时候,就是边防军。

    除了天子身边常备的御林军之外,当时全国的部队在训练和装备上,都没有太大不同,只有实战经验会有所差距。

    这些士兵都不是职业的,结束兵役之后,就是普通的百姓,所以,秦、西汉时期,民间的尚武之风极浓,在边境地带,随便组织起一群百姓,就能以之成军,抵御外寇。

    到武帝以后,对外战争频仍,征兵的主要对象——个体小农纷纷破产,户籍制度也受到破坏,兵源不足,征兵制逐渐衰落。

    从东汉开始,由于国力不复从前,兵制也随之崩坏,都试之制取消,郡兵改以招募方式和从刑徒选拔来替代,民间尚武之风犹存,但军队的战斗力却大为下降。

    时值乱世,李翊提出恢复秦汉兵制,对徐茂公、贾诩这样心怀大志,致力于寻找雄主,并辅助之的人来说,无异于一剂强心剂,他们自然要尽心竭力将政略加以完善。

    “不应该一开始就均田薄赋,在幽州有着上百万的流民和贼众,他们虽然多属无辜,被挟裹而来,但终究不能将其视为与普通百姓一般,须得加以分化,绩以为,屯田之处,可将田赋设为六成……”

    “六成?”李翊微微一怔。

    “依照主公的初衷,新选拔出来的官吏,从县令到亭长,都由将军府和州牧府直辖,这样一来,就省去了中间环节,屯田的百姓,除了上缴州牧府的税赋之外,不用再缴纳任何支出,税负看起来很重,实际上比从前还要轻上不少呢。”

    徐茂公他们这种谋士型人才,跟郑玄、蔡邕等名士最大的不同,不是智商或者才华,而是对实务和熟悉程度。换成那些名士,听了李翊的新政方略,八成也是要拍手叫好的,却不可能提出真正行之有效的策略,更别提说出田赋与百姓实际负担的区别了。

    “原来是这样。”李翊点点头。

    “幽州由乱及治,对刚刚变换身份的百姓来说,能有条活路就已经让他们心存感激了。当然,人心不足,待到两三年之后,或许民间会有怨言,但主公也可相应的设下逐年减免的章程。”

    刚进来的时候,徐茂公尚且一脸疲惫,但说着说着,他脸上就泛起了红光,也不知是说得兴起,还是因为策略被全盘采纳而感到激动。

    “强兵、养士之策也应该与屯田之策配合。如果服兵役者可减免税赋,主公还担心民间对从军不踊跃么?主公还可定下战功授田之策,以激励军中士卒,此外,主公既有意开启明智,使治下之民皆知书达理,同样也可在减免税赋上做文章……”

    “主公既然想让幽州大学扬名天下,发挥影响力,那前期的宣传也不能少,如今各地的叛乱,除了西凉之外,基本上都被剿灭了,大汉朝也算是进入了相对安定的时期。而主公组建的李氏商会行商全国,可使他们在行商之时,顺带着宣传。”

    “便依先生。”李翊长吁了口气,果然是术业有专攻啊。

    有了徐茂公等一干谋士幕僚,内政这方面,自己就可以彻底省心,当个甩手掌柜了,只要说个大致的方略,自动就完善细节,这才是一方诸侯的待遇啊。

    内政方面的麻烦事情解决了,自己终于可以将精力放在军务上了。

    在去年剿灭黄巾回到幽州之后,在冬天虽然对军事上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安排,但当时毕竟没有形成统一的制度,再加上今年一年的发展,之前的制度就有些跟不上幽州发展的形式了。

    尤其是今年在出征辽东的时候,李翊更是感觉到幽州军一个很大的不足,那就是后勤运输。

    作为一个穿越者,李翊非常清楚,打战打的就是综合实力。而具体到一场具体的战争中,这打的就是后勤了。

    在今年出征辽东的时候,幽州军数次陷入缺乏粮草的尴尬境地,这给大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原本,以幽州去年的积蓄,是能够支撑他的东征的。但是,从西部五郡到辽东糟糕的道路,严重拖累了后勤运输。

    可以说,从西部五郡运粮草到辽东,运输一斤,在路上消耗的,足足有两斤,甚至更多。毕竟都只能靠人搬马托,消耗实在是太大了。

    在这一年中,李翊也考虑过很多次这个问题。事实上,从西部五郡运粮草到辽东,最便捷最节省的方式莫过于海运。要是有足够的运输船只,粮草从泉州的漂渝津上船,通过沽水、渤海,可以非常方便的运到辽东,然后沿白狼水(渝水)可以运输到昌黎,沿大辽水可以运输到辽队,然后甚至可以通过小船直接运输到辽阳和襄平等地。

    李翊计算过,如果通过这样的运输方式,可以将运输过程中的粮草损耗降低百分之九十五!

    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尤其是考虑到巨大的运输量,这其中的潜力更是巨大。

    只是,幽州并没有大规模的船队,更没有能够押运船队的水军,李翊只能弃水运这个方便快捷的运输方式不用,而通过陆路运输。

    可李翊非常清楚,发展水运是必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