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谶语的意思是说本朝气数已尽,要有新的王朝代替它。不过这个代替者“当涂高”却很费解了。
这是人名还是隐语?谁是“当涂高”?于是就有人费尽心思去猜测。
汉武帝晚年乘舟北巡,在汾河上与群臣饮宴,作《秋风》辞,酒醉之后对群臣说:“汉有六七之厄,国祚将亡,宗室子孙中不知谁应此劫。”
六七之厄,按当时的解释就是皇统传承四十二代之后,涂高者当代汉。
大臣们安慰汉武帝道:“本朝应天受命,祚逾周殷,子子孙孙万世不绝。陛下不要听信这种亡国之言。”
汉武帝很感概,说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国祚延续千秋万代的,我只盼大汉社稷不要丢在朕父子手中即可。
这句谶纬之言把孝武皇帝吓住了,自此后此言销声匿迹。后来无论是王莽篡立、公孙述在巴蜀称帝,还是光武皇帝中兴,虽然都屡屡用谶纬之言证明自己乃是“真命天子”,但谁也没有用到这句“代汉者当涂高也”的谶语。
然而,事隔三百多年后,这句谶言终于再次在关中、中原等地流传开来。很多今文经学大儒和研习谶纬之术的名家再次开始引经据典,予以解释和猜测。
其中说法最为广泛的一种认为这个“涂高”是指一个姓氏,这个姓氏就是“袁”。
袁家的祖宗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陈国的大夫辕涛涂,辕涛涂的名字中正好有个“涂”字。“涂高”即是指袁氏后代的高门之家,也就是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
这种解释似乎又有点牵强,于是又有人搬出了“五德始终说”。
“五德始终说”是战国晚期齐国人邹衍开创的。
邹衍是著名的阴阳家,他综合前人关于阴阳五行的研究成果,以《尚书·洪范》为基础编创了这套学说。他认为世界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相生相克,天下万物都是出自他们克来生去的复杂关系。每个朝代的兴替也是如此,是一种天人感应。
有着规律可循的,这规律就是“五德五行”。
每一朝代都有它的一德,就好象每个人都有属相一样。一德克一德,所以一个朝代取代另一个朝代。五德之间的彼此克生,反映到王朝兴替上来,就叫“五行相胜”。
但每一个朝代的德又是怎么定的呢?这要看上天降下什么预兆祥瑞了。比如最早的黄帝,碰见过一条十余丈长,几米粗的大蚯蚓,蚯蚓属土,所以黄帝是土德。周朝的时候,周文王曾经看到很大一个火流星在宫殿上空盘旋一周,变成无数的火鸦,因此周自然就是火德了。
邹衍这个五德始终说本来是为了劝说皇帝节俭,但被这群不学无术的人发挥之后,逐渐变质,什么古怪的东西都冒了出来,好端端的一个五德学说被整得面目全非,后来干脆成为算命风水的理论基础,贻祸后世。
秦王赢政相信阴阳五行和五德始终说。当年秦文公狩猎的时候,打到一条黑龙,黑色属水,因此赢政认为大秦是水德,五色里配合水德的颜色是黑色,于是秦王命令大家把衣服都染成黑的,全国上下是黑压压的一片。
另外,嬴政还特意把黄河改名为“德水”,以炫耀自己应天受命。周是火德,水能灭火,水克火,那么取代周朝的自然就是拥有水德的大秦国了。
汉高祖出身寒门,大概常年征战,不清楚这“五德始终说”对国祚的影响。他推翻大秦帝国后,做了一件贻笑大方的事。那就是宣布大汉一切承袭秦制,甚至连这个朝代的“德”也继承了大秦国的“水德”,朝堂内外还是黑压压的一片。(未完待续。)
第0616章 袁绍的小心思()
PS:更新又晚了,汗一个……七夕节,兄弟姐妹们玩的开心吗?
…………………………………………………………………………………………………………………………………………
按说大汉推翻了大秦,大秦是“水德”,至少要选个能克水的“德”才行,但高祖稀里糊涂的竟然还是选择了“水德”,留下了一个很大笑话。
水德寓意“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无仁恩和义”,非常不得人心。
北平候张苍原来是大秦朝的御史,精通历数,对“五德始终说”很有研究,但他不敢直言相谏,于是想了个主意糊弄汉高祖,说暴秦不算朝,大汉才是继承周朝的正统。周是火德,大汉当然是水德。
到了汉文帝的时候,这个错误包不住了。首先是声名显赫的贾谊上书汉文帝,说按照五行相克的原理,土克水,大汉应该是土德,这样才能克掉水德的秦朝,并建议汉文帝立刻改德,把衣服的颜色改成黄色。汉文帝没理他,一脚把他踢到长沙去了。
后来一个叫公孙臣的鲁国人也发现了这个错误,于是他给汉文帝上了份奏表,预言说根据符谶显示,过几天会有一条黄龙出现在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黄色在五行里配的是土,所以大汉应该奉行土德才对。汉文帝让当时任丞相的张苍处理此事。张苍一看很恼火,这不是要我死吗?不予理睬。
过了几天,有人上奏说在成纪看到黄龙了,然后又飞了。这事让张苍倒了霉,他回家了,而公孙臣却被封了博士,奉旨按照土德编制历法。
这种发现祥瑞的事根本没成本,而且收益高,于是后世纷纷效法。今天我们翻开史书,经常可以看到某年日月,谁谁在哪又看到一条龙,特报祥瑞云云,都是这个公孙臣起的头。
赵国人新垣平是个著名的阴阳家,他看到公孙臣名利双收,马上以发现祥瑞为名跑到长安去骗汉文帝。结果几年后骗局被揭发,汉文帝大受打击,改德一事随即不了了之。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太史令司马迁、大中大夫公孙卿、壶遂三个人上书天子,说要重整历法。汉武帝请来御史大夫倪宽,让他们四个人商量着办。四人一看机会不错,建议奉土德。汉武帝觉得这个建议很有道理,于是恩准,改制,并根据新历法《太初历》,把这一年改元为太初元年。
这时,出了一件麻烦事。鸿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篇》中提出了一个三统说,他认为“商为白统,建丑;周为赤统,建子;当有新王,为黑统,建寅”。
这个“三统说”和“五德始终说”之间有很大矛盾。汉武帝雄才大略,取了三统说中的正朔和五德说中的服色,钦定大汉为土德,着黄色衣服,用“三统五德说”,自此推演五德的事交给了儒士,方士被赶出了朝堂。
汉承土德之事到此应该结束了,然而,到了汉成帝时,汉德一事再次掀起波澜。这波澜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震动,甚至对后世千年都有极大影响,其始作俑者就是刘向、刘歆父子俩。
这两父子乃是汉室宗亲,楚王刘交的后裔,本朝数一数二的大儒,著述无算,但同时这两人也是本朝谶纬学的大师,他们通过《易》经,发现“五德始终说”排出的朝代轮替有问题,接着又在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里找到了关于“五行相生”的说法,于是他们就得出了一个结论,五德始终说的王朝排序不正确,应该从伏羲算起,而不是黄帝,另外王朝之间的更替也不是相克的关系,而是相生关系。
********为此专门写了一本叫《世经》的书,重新设计了一个更为恢弘的世系表。根据这个表,太昊(伏羲)是当然的第一位,承木德,然后是炎帝承火德,皇帝承土德,一直算下来后,大汉应该是承火德。
改“德”牵扯到天子和朝廷的体面,而且当年从水德改到土德花了一百零二年的时间,这一次当然没有必要轻信“汉应火德”的说法,所以此事无人理睬,但过了一段时间,它却被王莽所青睐。
王莽建立新朝后,立即迫不及待的宣布,根据刘歆“五行相生”的学说,汉室是尧的后裔,属火德,而自己是黄帝的后裔,属土德。火生土,所以他的新朝接替汉朝是合情合理合法的,还特意派了个叫张邯的儒生去给百官解释。
本来“汉应火德”只在儒士之间流传,王莽拿这个做了篡位的借口后,这学说立即名震天下、人人皆知。
当时天下人非常痛恨王莽,凡是王莽反对的都坚决支持,凡是王莽灭掉的都要重新光复。王莽以土德篡掉的“火德”原来是不被朝廷承认的,但后来的刘秀等中兴者认准了大汉应承的就是火德,土德没人提了。
光武帝刘秀中兴大汉后,定都洛阳。这个洛阳的“洛”字带水字边,与火德相冲,不吉利,于是光武帝下令去掉“水”字添了“佳”字,改成了雒阳,接下来“立郊兆于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至此,“汉继火德”终于为皇帝和朝廷所承认,朝堂上下火红的一片。
“五德始终说”从光武帝开始,演变成了两套算法:一套是邹衍从黄帝起算的五行相克法;还有就是刘歆开发出来从伏羲起算的五行相生法。这两套五德系统并行不悖,都流传到后世。不过“五行相生”法后来居上,逐渐演变成主流。
按照“五行相生法”的推演,辕涛涂是大舜的后裔,舜是土德,袁家也就是土德,火生土,恰好可以取代大汉的火德。也就说,袁家应该建立一个王朝以取代刘家的大汉天下。根据这个谶纬的猜测,再加上“五德始终说”的补充,袁家已经肯定成为那个应承天命取代大汉的“涂高”者了。
这个传言到了今年正月的时候,已经流传的非常广泛了,各地州郡大吏好像没有听到一样,保持着一种异乎寻常的沉默。
目前,袁家有两股很大的势力,一个是洛阳的袁绍,一个是扬州的袁术。
袁绍占据了司隶大部、豫州大部和荆州的南阳,势力非常庞大,而袁术也占据了半个扬州以及徐州的一个郡,实力同样不弱。
不过,袁氏兄弟的实力如果和河北大将军李翊比起来,还有一定差距。在大汉天子和朝廷就在蓟城的情况下,袁氏兄弟想篡汉自立,恐怕纯粹是找死。
袁氏代汉的传言不会无中生有,其背后操纵者显然就是袁绍。袁绍一直拒绝承认当今天子,一直要重建皇统,他真正的目的是不是要篡汉?如果他决心要篡汉,那么,其它州郡大吏就要好好考虑的将来了。
李翊虽然像董卓一样挟持了天子,但他的实力要远远超过他们。李翊在北疆经营了十多年,冀州在他的治理下,也有将近四年多的稳定,他的实力随着时间的延续,会越来越强悍,如果袁绍篡汉,他会成为河北首选打击目标,当李翊和袁绍打得难分难解的时候,其它州郡应该做出何种选择?
………………
袁绍这时候的确有了别的想法,但是他没有立即召集府中重要掾属商议这个事情,而是先把逢纪、耿苞、王肱、韩范、梁岐等数位心腹手下传进了内府。
逢纪显得非常兴奋,他对袁绍说道:“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河北的那些老臣相继死去,并不是正常的死亡,而是李翊有意在谋害他们。而除掉这些老臣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控蓟城朝廷,李翊意图篡汉自立的嘴脸已经彻底暴露。”
“李翊如此肆无忌惮的挟持天子,排除异己,现在无论是河北内部,还是各地州郡大吏,都对李翊恨之入骨。李翊现在所需要的,不过是利用那个傀儡皇帝稳定河北,然后再寻找一个适当时机让这个傀儡皇帝禅位于他而已。”
“河北已经面临险境,目前正是主公顺应天意,代汉而立的最好机会。如今各地州郡的实力都不是河北的对手,他们要想生存下去,必须要得到主公的帮助。”逢纪笑道,“只要主公在洛阳称帝,这些人在河北和我们之间必然要做出一个选择。李翊挟持天子,诛杀大臣,犯下滔天大罪,谁还会选择相信他?”
袁绍没有正面回应,他称赞逢纪道:“打下关西后,你马上以谶纬之言和五德始终说在各地广为传播袁氏即将代汉一事,很有先见之明。我们谁都没有想到李翊如此狠毒,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短短一年内连续铲除异己,软禁天子。如今大汉威严尽失,袁氏代汉的言论也早已人所皆知,只是,这时机真的成熟了吗?洛阳的文武僚属会异口同声的赞同吗?刘表、刘备、刘璋、曹操、公孙瓒、孙坚这些人会放弃大汉,转而支持袁氏代汉?”
袁绍担心弄巧成拙,众叛亲离,以致于一败涂地,把刚刚到手的霸业丢得一干二净。
几个人商量了很久,决定还是先摸摸洛阳的情况。
但怎样做才能让这件事看上去和袁绍无关呢?
耿苞自告奋勇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