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7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064章 官制改革() 
建安十年(205年)正月,汉献帝册封李翊为唐王,邑十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王子皆为列侯。

    李翊进位唐王,立长子李炎为世子,蔡琰和刘静为王妃。

    晋封曹操为太傅,荀彧为唐王府尚书令。李翊下令成立军机处,总理军国重事。徐茂公、刘伯温、贾诩、郭嘉、寇准、田丰、荀攸、司马懿、诸葛亮九人为军机大臣。

    又晋封岳飞、关羽、赵云、张飞、吕布为五虎上将。因为获得五虎上将尊号,五人获得五维属性中任意三维属性成长+1。

    得到成长后,岳飞的五维属性变为统帅99、武力98、智谋90、政治40、魅力100。

    关羽的五维属性变为统帅96、武力100、智谋75、政治61、魅力93。

    赵云的五维属性变为统帅94、武力100、智谋82、政治68、魅力92。

    张飞的五维属性变为统帅91、武力100、智谋70、政治30、魅力63。

    吕布的五维属性变为统帅91、武力100、智谋71、政治18、魅力71。

    当初,因为提升为军团统帅的事情,李翊曾经对张飞和吕布的智谋以及统帅能力进行过提升,具体的就是将统帅提升到90,智谋提升到70,如今再次得到成长,就变成了现在的数据了。

    除了封麾下功绩最大的五员大将为五虎上将之外,李翊还对麾下的统兵将领进行了晋升。基本上每个将领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升了一级。

    汉室朝廷方面,李翊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汉朝丞相。

    同时,李翊还对汉汉室朝廷的官制进行了一定的调整,百官都被重新考核任命。

    因为李翊废除了三公制,所以原本隶属于三公的九卿,地位得到提升,九卿直接对天子负责。不过,因为如今的朝廷,已经基本上没什么大的实权,所以九卿里面都没什么李翊看重之人。他的那些得力手下,基本上都被抽调到唐王府或者是地方任职了。

    在地方,李翊也对州郡进行了调整,主要就是分凉州的武都郡、汉阳郡、陇西郡和金城郡,再加上在前两年才征服的羌地上所设立的海东郡、海西郡和新羌郡,共七个郡,新设立雍州。

    至此,唐王治下的北疆,共有幽州、冀州、并州、司州、豫州、兖州、青州、徐州、荆州、扬州、凉州等十一州和辽东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其中,扬州暂时只有江北的九江郡和庐江郡。

    全面取消州牧,实行刺史制。刺史和都护,都是李翊所新任的手下。

    幽州作为新都所在,又是李翊起家的地方,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由钟繇出任幽州刺史,全面负责幽州政务;董昭为幽州刺史府长史,协助钟繇处理幽州政务;蔡哲为幽州刺史府司马,分管幽州地方防务,掌握幽州守备军团。

    冀州作为朝廷的重要粮仓,又是赋税的重要源地,地位的重要性仅次于幽州,陈群出任冀州刺史,荀谌为冀州刺史府长史,协助陈群处理冀州政务;田畴为冀州刺史府司马,分管冀州地方防务,掌握冀州守备军团。

    并州作为李翊最早掌控的三个州之一,又是最早的屯垦地,同样是掌握在李翊亲信的手中,由国渊出任并州刺史,辛毗为并州刺史府长史,协助国渊处理并州政务,肖彦为并州刺史府司马,分管并州地方防务,掌握并州守备军团。

    其它各州和都护府的任命如下:

    包拯为司州刺史,公孙策为长史,展昭为司马;

    冯道为豫州刺史,辛评为长史,吴资为司马;

    沮授为兖州刺史,谢安为长史,崔浩为司马;

    诸葛瑾为青州刺史,王导为长史,高熲为司马;

    陈宫为徐州刺史,长孙无忌为长史,徐盛为司马;

    张既为雍州刺史,房玄龄为长史,皇甫郦为司马;

    魏征为凉州刺史,梁习为长史,杨秋为司马;

    徐庶为荆州刺史,伊籍为长史,向宠为司马;

    步骘为扬州刺史,褚遂良为长史,李通为司马;

    李希为北庭都护,温恢为长史,成宜为司马;

    枣祗为辽东都护,刘馥为长史,陈登为司马。

    李翊大幅度的提高了地方官员的待遇,各州刺史都护都是中两千石大员,即实得二千石,月俸一百八十斛,一年总共得二千一百六十斛。这种俸禄已经与九卿大员同等级了,与后世的正部级差不多。

    更难得的是刺史和都护都直接掌控一州政务,是真正的封疆大吏,相对于是后世的省长。不是现在已经没多少实权,只有虚名的九卿官员能够相比的。

    而一州长史和司马均为真两千石大员,月俸一百五十斛,年俸一千八百斛。总的说来,长史相对于后世的常务副省长,而司马则是相对于后世的省军区司令员,并且还兼任了政法委书记和公安局长。

    至于各郡国守相,依然是两千石官员,月俸一百二十斛,年俸一千四百四十斛。

    另外,又有嫡系糜竺负责已经遍及治下所有郡县的李氏商会,管理李翊日进千金的小金库。

    糜竺作为李氏商会的负责人,同时还兼任着商业司的司长一职,级别与各州刺史都护看齐,也是相对于九卿级别的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李氏商会已经十分庞大,由于是朝廷唯一的合作商,因此囊括各行各业,宛如后世所有国企合在一起。

    除了各路诸侯战败后其手下投降李翊之外,有许多人也在这些年归入李翊麾下,其中杜畿、张既、梁习、枣祗、刘馥等人较为知名,李翊知道他们是有大才的,依次任命。

    其实还有许多三国时期有名号的文官、武将入到李翊麾下。这些人或为朝廷各部的署曹掾史、随事要员,或为各地内政、军事长官,或为军队中层将领。以原三国魏国官员居多,只不过李翊记不得这太多人而已。

    并且有太多人因为李翊的横空出世改变历史格局后,也许再也不会出现了。究其主要原因:李翊黄巾之乱前就来了。

    再加上李翊通过召唤系统召唤而来的后世历朝历代的名臣名将,如今李翊麾下人才济济,天下无人比肩。

    在建安十年的正月,李翊通过大汉天子刘协之口,颁布了许多改革的政令,将实权几乎都转移到了唐王府了。至于汉室朝廷,几乎成为了一个摆设,一个仅供人参拜的神像。

    按照新的诏令,蓟城大学堂被命名为京师大学堂,取代太学成为真正的官学,提出游学制度,凡是没有在边族游学宣讲两年以上者,不得入学京师大学堂,有经历者,入学京师大学堂的同时,在考取地方官员以及唐王府各职务之时优先录用。

    当然,太学并没有被废除,依然行使着它官学的职务。并且,李翊又指示太学,依照大唐国国内的学制,号召各乡学究们,支援边疆文化教育,凡是在边疆地区教学两年以上者,优先招录入太学。

    大唐国的这些学究们,最初加入的是晋身无门的寒门士子。如今加入的大多是进入京师大学堂落第的学子,想要通过李翊制定的的特殊学制当官。而李翊搞的州、郡、县三级学制,就是运用这些人想要当官的迫切心理,让他们为千千万百姓扫盲。

    成效是卓著的,千百年不识字的百姓有了机会,谁不想认识字?所以一个个的都发奋学习,渐渐摆脱了文盲。

    这项新的制度实施后,想要当官的,想要实现理想的,大批人前去西北、辽东和北方大草原宣传中原文化。教导没有文字的异族学习汉字,说汉语。

    多年后,匈奴、乌丸、羌族、氐族以及辽东诸胡这些后世多民族的前身民族,抛弃了自己陈旧原始的制度,开始用华夏的礼乐。这些民族本来没有成型的文字,就开始用汉字。这些民族在地区内混杂,语言多不通。发现学习汉语后,就能够顺畅交流,于是都学汉语。

    一个国家,无外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四个大的方面,而李翊的改革遍及这四大方面,可谓是全方位铺开。

    军事上,由于受制于生产力的落后,李翊并没有进行大的改革,而是要求保障军队的后勤供给,训练要刻苦。

    政治上,改革旧有朝廷机构,从而让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大增,为朝政坛带来新气象。

    经济上,虽然李翊十分想要建立一个以工业为基础的帝国,但也只能顺应时代先搞好农业为基础的农业大国。李翊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度。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士族的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往往一个大族拥有数万顷的土地,成千上万的家仆。这才让这些士族门阀不断做大,乃至拥有了割据的豪强实力。李翊将土地按照人口分配,振兴全民经济的同时,进一步削弱了门阀大族的力量。

第1065章 政通人和() 
然而,李翊还没有真正的统一全国,所以他依旧采取一定的怀柔政策,所以原有士族阶级的土地没有列入到均田范围内。以免过度刺激下,这些遍及各州县的士族搞事,损耗国力下延缓统一的进程。

    又有租庸调制,此制度规定,凡是均田户,不论这一户家中的田地有多少,都按照人头收税。简单点说,一个人有一百亩地,那么也只收一个人的税。如此一来,极大的调动了农民开垦荒地的积极性。

    总的来说,李翊十分重视农业,并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农民能够安定生产,耕作有时,这就让农业为基础的大秦国,经济得到了发展。而李翊从自己做起,提出“戒奢从简”,他节制自己的享受,期望能够上行下效,尽可能的节流。他又革除“民少吏多”的东汉弊政,减轻天下百姓的负担。

    说到经济,便是农业大国也需要商业的力量。重农轻商,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帝国的华夏历朝皇帝大臣治国的根本思想。但李翊是从后世来的,所以他不歧视商业。不但不歧视,还给商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因为李翊知道,人不能只是吃饱肚子,只有商业,才是最终让国家富裕起来的根本。

    在李翊的倡导下,社会的商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吃饱饭的同时就想要富裕起来,又有朝廷的政策扶持,所以新兴的商会、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

    而在文化上,李翊执行他的国、州、郡、县多级教学的政策,全国扫盲是他在国内的目标。汉文化融合边疆异族,这是他对外的文化目的。京师大学堂的求学、太学的加分,让学子们多游学四方。学子们为了上进,也是尽心竭力在乡间做好教育工作。

    另外,李翊命令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各式的图籍,在京师大学堂旁成立国家大图书馆。找来蔡邕、郑玄、司马徽等大文豪,主管国家的图书馆和藏书事业。

    ………………

    时光如水,转瞬即逝,特别是在忙碌之中,时间就像是插了翅膀的精灵一样,前一刻还在眼前,下一刻就不见了踪影。

    春去下来,秋逝冬至,眨眨眼的工夫,这一年竟然就快要过完了。

    实际上,虽然没有发动战争,但大半年以来,北疆一直处于高速而紧张的运作之下。

    政务方面显得有些混乱。

    今天发布一项政令,隔不几天就发现了问题,然后修改、打补丁,甚至推倒重来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种朝令夕改一般的举动,在施政上是大忌,很容易让政府机构失去公信力,让百姓无所适从。不过,在将违反常理当做家常便饭的北疆,这种事也没什么可大不了的。

    政令无论是修改还是推翻,都是在有了充分的论证之后才进行的。政令发布前的酝酿期间,就会进行广泛的讨论,所有人都可以发表意见,所有有想法,让人眼前一亮的意见,都会被记录下来,加以归纳、汇总。

    一旦被采纳,提出意见者的名字,就会被列入政令的档案之中,公示于众。

    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扬名机会,因为北疆的公示于众,是实实在在的公示。

    李翊非常注重交通建设,这二十余年来,他一直都没有放弃这方面的努力,现在到了收获的时候了。通过水路以及便利的官道,所有政令会在第一时间,被信使送往各郡的官署。随后,由郡及县,由县城到乡镇,最后传达至各个乡村中的亭长、教习手中。

    接到信报后,官署会将其公示出来。郡县的官署机构会在第一时间在衙门外张贴榜文,并由守榜的吏员从旁说明。没有这样条件的村镇,会由亭长在下一个休沐日组织民众加以说明讲解,若是有人心急,也可以自行找亭长或教习询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