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状元-第4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擞兴飧鲋魅艘话恪�

    “这里到底是你家还是我家?”沈溪真想上去踹轿子两脚,你特么太盛气凌人了吧!

    等大门关上,沈溪想了想,又释然了……谁叫人家是阁老,有眼高于顶的资本呢?

    沈溪回到会客厅,谢韵儿已经出来,看着门口有些惊讶地问道:“相公,那位就是当朝阁部谢迁谢老先生?”

    沈溪微微点头,道:“说起来都是谢家人。”

    谢韵儿脸上带着欣喜:“就知道相公有能耐,以前是谢老祭酒登门,现在又是阁部登门,以后咱家可真要成为京城名门显贵都想来拜访的地方呢。”

    “沈府”终究用的是原来“谢府”的宅院,沈家有荣光,连谢韵儿脸上也有光彩。

    沈溪道:“别把谢阁老想得太好,他对我,利用的成分多一些,以后若是用不上,恐怕就不会再来了。”

    谢韵儿笑道:“瞧相公说的,谢阁部在外名声很好,很多人拜望他都不得,更何况是今日这般主动来访?别人想被他‘利用’,也得看有没那本事呢!”

    沈溪知道,现在谢韵儿对自己的敬佩已经陷入盲目的境地,不过能够让自己的妻子这般崇拜,算得上是男人最大的荣光了吧!不过问题也来了,盲目的结果就是盲从,他以前最欣赏的是谢韵儿独立自主的思想,这样能够给他提出一些好的建议,现在看来,谢韵儿正在逐渐失去这一优点。

    大概这就是俗话所说的,女人一孕傻三年吧!

    ……

    ……

    沈溪如今并非什么差事都没有担着,至少他得不时去王恭厂视察造炮的进度。

    具体的公文已经下发,沈溪将护送佛郎机炮前往北疆,虽然这是弘治皇帝安排的差事,但沈溪领的却是兵部公文,也就是说,严格意义上说,沈溪不能算是皇差。

    至于高明城和王守仁,却是实打实的钦差大臣,两边相互间没多少牵扯。

    沈溪有些奇怪,既然牵扯不大,张延龄何必又是送美女又是赠厚礼?

    沈溪在王恭厂得到工匠们的一致拥戴,主要是他们听说沈溪在之前围场六炮扬国威的事情……

    小道消息传播得总是很快,民间如今都在传颂,说大明朝年方十四岁的状元郎沈溪,让不可一世的鞑靼人诚心诚意给大明皇帝下跪敬献国书……

    这些传言,把沈溪夸奖得就跟天上的神仙一样,但谣言终归是谣言,因为百姓连兀良哈人和鞑靼人的区别都没搞清楚,他们只当这次其实来进国书是之前犯边的鞑靼人,却不知兀良哈人这几十年与大明朝并未有太过直接的冲突,属于草原中相对弱势的部族。

    当然,要不是大明与鞑靼人交恶,两国开战,大明也不会把兀良哈人放在眼里,特别恩准他们前来朝贡。

    朝廷有意鼓吹这次围场狩猎,除了展现大明国威,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增加对朝廷的信任,不再为鞑靼人犯边的事情提心吊胆。

    以至于民间那些谣传虽有失偏颇,但朝廷根本就没有纠正的意思,甚至还推波助澜,变相承认来朝贡的其实是鞑靼人。

    “沈大人回头高升,可别忘了小的,小的叫……”

    一堆工匠围拢过来向沈溪介绍自己,希望沈溪能在百忙中记住他们的名字,因为他们听说了,弘治皇帝当面夸奖了沈溪,还说会有赏赐,估计加官进爵少不了。

    但至少到现在,沈溪未享受到加官进爵的待遇,毕竟他已经是从五品的翰林官,再想升官,以当前的年龄和资历,实在有些困难。

    沈溪心里在想,困难是有,但朝廷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的原则总不能违背吧?怎么说此事现在都闹得沸沸扬扬满城皆知,估计要不了多久连江南的人都知道了,什么都不赏的话,老百姓也会替我叫屈。

    于是沈溪安心等着升官的消息传来。

    但弘治皇帝似乎忘了这件事,连吏部那边也没动静,时间不知不觉过去,转眼都十月下旬了,朝廷那边压根儿就没提这事,甚至沈溪依然不能去东宫给太子上课……用谢迁的话说,去北关之前,什么都不要想。

    这跟沈溪当初去泉州办差前的情况大致相似,不过上次是因为他教太子玩耍,令弘治皇帝对他不信任,这次却是太子、张皇后相继中毒而只有他和妻子谢韵儿能够解,让弘治皇帝怀疑他治病救人居心不良……

    沈溪心想:“反正用谁不用谁,那是皇帝说了算,谁叫我这个詹事府右谕德不是给朝廷做事,而是给你教孩子?”

    一直到十月二十二,沈溪出发前往北关的头两天,吏部才有公文下发,大概意思说是沈溪升官了。

    等满含期待地到了吏部,沈溪才知道自己的官秩没升,仍旧是从五品,官职也基本没动,詹事府右谕德,只是在兼职上发生了一点小小的变化,原先的兼翰林修撰,变成兼翰林侍讲。

    同时,进日讲官。

    ***********

    ps:第三更送上!

    今天的保底更新完成,大家继续砸票哦,如果成绩好的话天子会有第四更!求订阅、求、求、求!

    〃

    〃

第六四一章 看似不升实则高升() 
沈溪目前的官职,正式变成詹事府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侍讲,东宫讲官、日讲官,官从五品。

    与原来最大的不同,翰林修撰变成了翰林侍讲,在东宫讲官外加日讲官。

    对沈溪而言,翰林修撰还是翰林侍讲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原本的翰林修撰,主要负责的是在翰林院中编撰修订史书,而侍讲则是为皇帝和太子讲学,同时需要对一些文史资料进行整理,偶尔要为皇帝编写诰敕和文书。

    在翰林院供职,所作事情基本大同小异,平日无外乎就是撰写祝文、册宝文、册诰文、碑文、谕祭文等,同时纂修实录、本纪、玉牒,稽查史书、录书等文案工作。

    严格说起来,翰林院内所有差事任何人都可以做,不需要详细区分,但东宫讲官和日讲官这两个只有名称而无实质品阶的官职,意义则完全不同。

    在大明朝,你与皇帝距离有多近,那就有多大的权力,其实说白了,内阁大学士也就是皇帝的秘书,而太监则是皇帝的仆人,为何会出现权倾朝野的情况?无他,距离皇帝近尔。

    东宫讲官和日讲官,原本都是兼职,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东宫讲官去给太子讲课,日讲官则是为皇帝讲经,可以说都是可以接触到皇帝的职务,也就意味着是皇帝身边人,权力自然远比一般的官职大。

    皇帝无子,或者尚未册立太子,又或者太子尚未开蒙,东宫讲官都可以不设,即便设立也只是象征意义,不会成为全职。只有在太子出阁进学后,无论以前是什么差事,只要有东宫讲官的身份,其主要职责都是给太子讲课,从原来的兼职变成全职,至于本职工作就得放到一边。

    眼下沈溪是东宫讲官,所以除了给太子讲课外,他无论是右谕德,还是修撰、侍讲,都只是挂职。

    至于沈溪如今被朝廷任命为日讲官,也属于“兼职”,因为日讲不是每天都进行,日讲官不少,皇帝偶尔兴之所至,要召几个日讲官讲学,除了皇帝点名的必须要去外,别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工作安排决定去与不去,当了日讲官一两年没给皇帝讲经的大有人在。

    但无论如何,能同时兼日讲官和东宫讲官,代表着在翰林院体系中,已经熬出头了,才学得朝野肯定,已经算得上是皇帝近臣。以后若是再进经筵官,那基本就等着混几年资历后担任少卿、少詹事、礼部侍郎,然后做寺卿、詹事、礼部尚书,更有甚者,直接跃升内阁大学士成为一朝宰辅。

    明朝历代内阁大学士,基本都是经筵官、日讲官和东宫讲官出身,包括如今的内阁铁三角,都是弘治皇帝的讲官。

    因为皇帝平日接触最多的官员便是这些日讲官,太子在登基前接触最多的则是东宫讲官。太子继承皇位治理国家,如果连自己的先生都不信任,还能相信谁?

    沈溪这头刚被任命,尚没走出吏部衙门,过来恭喜的官员就一大片。

    大明朝最年轻的状元郎,当官不到两年,已经是从五品,接连又被委命为东宫讲官、日讲官。

    沈溪之前,被誉为大明有史以来最年轻有为的奇才李东阳,也是十八岁中进士,到二十七岁晋为侍讲,二十九岁担任经筵官,三十七岁为东宫讲官,四十五岁履任日讲官。在李东阳担任日讲官三年后,就入阁为辅政大学士。

    沈溪在一片恭贺声中出了吏部衙门,回到詹事府,那边恭喜声更多,不管当值不当值,都过来道贺,沈溪再到翰林院办理交接述职手续,翰林院那些老同僚也都围了上来。

    沈溪突然感觉自己成为大明官场的大明星。

    老友朱希周由衷地感叹:“沈谕德这两年官路一帆风顺,可惜在下如今仍旧只是正六品侍讲,如今未入讲东宫……”

    沈溪心想,你这是让我帮你疏通下,让你进东宫讲官?当下苦笑着道:“我连自己如何入选东宫讲官都是一头雾水。”这句话的意思是……别让我帮忙,我自己都不知该找谁活动,我的东宫讲官和日讲官来得莫名其妙。

    朱希周虽然对沈溪的回答有些失望,但还是跟众同僚商议,最后决定请沈溪去酒肆,好好庆祝一下。

    虽然沈溪的从五品官秩没变,但在翰林体系中,他的地位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侍讲代表他从普通翰林熬出头,跃升到翰林院的管理层,日讲官意味他以后更容易接近皇帝,在皇帝正值壮年的情况下,这是走向内阁宰辅的捷径。

    但沈溪却知道,弘治皇帝并不是正值壮年,而是日暮西山,这回去了一趟围场狩猎,回京后就病了半个月,险些让太医以为皇帝也中了毒,后来才知道纯属虚惊一场。

    翰林院同僚请客,沈溪不能拂了大家的面子,以前翰林院羡慕和嫉妒他的人居多,各种怪话都有,但现在彼此地位悬殊,更多的人则想如何巴结他了。

    等到了酒肆,菜肴依次送上桌,都是挑贵的上,到底是京城之地,山珍海味一概不缺。

    沈溪不想让这些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同僚破费,趁着祝酒结束,借如厕的机会下楼把酒钱结了。

    等吃完酒宴,朱希周去结账,沈溪则在众人陪同下下楼。

    这些个翰林无不笑容可掬,谈笑风生,诉说着以前共事时的情景,拼命想让沈溪记住自己的名字,心里却为来日要统一结算的酒钱感觉肉疼。不过身在官场,该花的钱还是要花,这也是当官的为什么攒不下钱的原因,就算节省,也有有很多未知的花销,谁敢保明天哪个大臣不会过生日宴请?又或者同僚升官,就算说是请客,难道不送礼?好在沈溪这边倒也简单,只是请客吃顿饭,所有人均摊,总归不用举债。

    等沈溪走出酒肆大门,宋小城已驾车等候了好一会儿。

    沈溪虽然有些奇怪,但不动声色,挥手与众翰林告别,上了马车后直接钻进车厢里,走出一段才问道:“说吧,有什么事情?”

    宋小城闻言停下马车,回过身禀告:“大人,出事了。刚得到的消息,福州那边的生意完了,所有产业和资产都被官府查封扣留,就连那些跟着我们做生意的商家也都跟着倒霉,店铺被查封,人被下狱!”

    沈溪原本多喝了几杯,闻言头脑立即清醒过来,问道:“马九呢?”

    “老九下落不明,有弟兄说他是往汀州通风报信去了,这会儿汀州那边应该得到消息,可我们救援的人应该还没到汀州……要是官府的人抢先一步,那大掌柜还有大人的家眷……”

    沈溪想了想道:“若马九回去及时的话,应该比我们派去的人早许多,而且汀州府有鲍知府在,还有车马帮的势力,布政使司鞭长莫及,要动手也要拖一段时间……哦对了,你知道白马河边经营客栈的尹掌柜吗,他家里人情况如何了?”

    宋小城得到的消息本就不多,此时根本回答不上来。

    沈溪沉声道:“立即去查,一定不能让尹掌柜家出事!”说完,主动跳下马车。

    宋小城本想先送沈溪回家,但被沈溪目光逼视,只好匆忙领命而去。沈溪吹着夜风,站在宽阔的大街上,原本因为升官而愉悦的心情,顿时变得极为糟糕……照理说福州不会成为他的羁绊,可因为尹文这小丫头,他没来由地一阵心痛。

    其实当年沈溪主导把商会扩大时,便料到早晚会有被官府针对的一天,只是他没想到会来得会这么快。

    若沈溪不当官的话,或者暂时不会引来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的雷霆反击……就算是养猪,也要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