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状元-第6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准。”

    “此制度一开,两淮、河东等各处盐场皆都仿效。别处可以,本官为何不能用广东盐课提举司的盐引,去提福建、浙江等地盐场的余盐?”

    “你!”

    林廷选瞪着沈溪,这会儿他已是怒火攻心。

    沈溪说的事,在弘治十三年发生。

    有不法盐商,通过与寿宁侯张鹤龄勾结,提出用长芦的十七万旧引提各盐场的“余盐”,所谓“余盐”,就是在每年各盐场盐引配额的“正盐”之外的部分。张鹤龄跟弘治皇帝奏报后,弘治皇帝欣然采纳,朝廷从这笔生意中赚取了六万余两银子。

    从那之后,旧盐引配额提“余盐”的制度便大开,因国库缺钱,弘治皇帝默许了这种破坏盐法制度方式的存在,朝中不少人对此颇有非议,但这些正直之臣以言官居多,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下面非议再多,此例在有皇帝默许的情况下从未中断。

    此事在《孝宗实录》中多次提及,后世对此也有诸多争议。就当时而言,连户部尚书?钟等人俱都联名反对,但无可否认,这是化解大明朝国库紧张的一种便宜之策,弘治皇帝在这点上并非是偏听听信外戚张氏兄弟等奸臣建议,只是用了一个非正常手段为国库积攒银子。

    而这条不成文的陋习,却为沈溪用广东盐引提别处盐场的余盐,甚至是跟佛郎机人买大批海盐创造了政策依据。

    就算广东地方将此事告上朝廷,弘治皇帝照样不会理睬,因为这条制度本身就是弘治皇帝自己定下的,不会扇自己的脸。

    沈溪脸色转而变得阴冷,拱手道:“诸位,本官虽然暂时兼盐课提举的差事,负责买卖今年的盐引,但既然今年广东盐场受灾严重,提不出盐来,本官也不勉强。本官会酌情考虑从福建和浙江等地提余盐,待提出余盐后,每大引盐贴补四钱银子的课税,如数返还与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其余之数尽皆上缴朝廷。诸位,请回吧!”

    “沈大人不可啊!”

    “沈大人,您可不能罔顾我们广东各大盐场的利益啊!”

    “沈大人请三思!”

    驿馆大堂内顿起喧哗之声。

    沈溪这一走,等于是断了广东两大盐课提举司下辖数十个盐场、十余万盐工一年的生计,地方官府可补不上这么大的亏空。到头来,广东各级衙门都要因此遭难,别说是俸禄发不出来,连官位都会不保。

    所以,这会儿几乎每个官员,都一脸急切地涌了上来,纷纷劝说沈溪留下。

    章元应和林廷选就算之前再嚣张,这会儿气得浑身都在发抖,依然无可奈何。本以为沈溪不过是个十几岁胎毛都未褪尽的小后生,不足为惧,谁知道却被沈溪耍得团团转。

    形势变化超出了他们的预料,突然杀出一群有便宜通商权的佛郎机人,而佛郎机人在南洋有自己的盐场,能拿出盐来跟大明做茶叶交易。

    就算无佛郎机人,沈溪也可以援引旧例,用广东的盐引去别处盐场提取余盐,令广东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州府县衙以及盐场的如意算盘落空。

    沈溪正要回后堂,被章元应给拦了下来,沈溪怒喝:“章藩台这是作什么?难道要强留本官?”

    章元应看到周围都是佩刀的士兵,知道这会儿沈溪已经控制住了兵权,跟沈溪动粗那是自取其辱。他赶紧摇头解释:“沈督抚,您说已将盐引卖与他人,却不知是卖与何人,让外面的士绅和商贾,高价买回来,总该可以吧?”

    说了半天,总算回到正题上来。

    沈溪冷声道:“之前林臬台不是曾说了,这《大明律》清清楚楚列明,盐引加价出售,可是要被问罪的。”

    章元应道:“要问罪,那也是商贾的事情,沈督抚已将盐引卖与商贾,此事与您无关!”

    沈溪斜眼瞥了章元应一眼,神情略带不屑,好似在说,你说无关就无关?我把盐引卖出去,却害人家挨板子,那以后谁还敢从我这儿买盐引?

    一旁的林廷选赶紧道:“此事乃事急从权,衙门不会追究……”

    “不可!”

    沈溪直接抬手阻止林廷选说下去,道,“本官绝不能做知法犯法之事,明知有罪而不究,那本官岂不成罔顾法度的宵小之辈?”

    说到这里,在场的官员面色都有些难堪,沈溪分明是在指桑骂槐。

    林廷选道:“沈中丞或可将盐引赎回,重新买卖,或者……让地方士绅商贾找买盐引的商贾商议,平价出售。”

    沈溪又不屑地打量林廷选一眼,你们怎么尽想好事啊,我辛辛苦苦卖出去,赎回来平价卖给你们,我吃饱了撑着?

    人家买了我的盐引,我会告诉你们他是谁,再让你们去用胁迫的方式,威胁人家把盐引平价卖给你们?

    沈溪续道:“本官既已将盐引售出,概不退换与加价。本官倒是有一策,若以其往盐场提盐,再将盐转卖……却不知是否合乎大明律?”

    沈溪说完,打量林廷选,有询问的意思。

    我已经把盐引卖出去,不会加价卖给地方的盐商,但可以先让买盐引的商贾去盐场提盐,再把盐连同盐场返还的勘合凭证一起加价转卖,如此一来卖的就不是盐引,而是盐本身。

    你林廷选不是精通《大明律》吗,你倒是说说这样合不合法?

    所有人都看着林廷选,林廷选黑着脸道:“既已提盐,盐本为商货,可由商贾自行转卖,此举自然合法!”

    这会儿就算不合法,林廷选也要说合法。

    如果不把沈溪手头上的盐引给买回去,那广东未来一年可就要闹大乱子。

    这盐可是地方衙门和百姓的命门,盐路一出问题,那各行各业都会出问题,广东盐场生产的盐卖不出来,拿不到朝廷补给,广东百姓吃不上盐,盐价说不定一斤价格能破百文,百姓非闹民变不可。

    沈溪迟疑道:“既合乎《大明律》,那盐场内……是否会供盐不足?”

    林廷选刚要说话,章元应抢白道:“就算不足,也会补足,绝不会有一斤盐的缺额。”

    “唉!”

    沈溪未置可否,只是幽幽叹了口气,众目睽睽下转身到正座上坐了下来,像是在思考问题。

    在场的官员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上。他们猜出沈溪正在盘算到底是留在广东提盐,还是去福州跟佛郎机人做盐换茶的生意。

    照理说广东地方上给沈溪制造这么多麻烦,沈溪宁愿走也不会留下,但去福州毕竟山长水远,还要冒佛郎机人反悔等无谓的风险,沈溪或许会“网开一面”留在广州府。

    思索再三之后,沈溪才叹息道:“既如此,那便定下了。不过盐场是否先把百姓的盐给放了?”

    “当然。”

    章元应道,“盐场之前已跟藩司奏禀过,如今盐场内的货仓均已开启,就等百姓提盐。来人啊,快去番禺的兴盛场盐场传令,立刻放盐给持盐引的百姓!其余各大盐场也遵令而行!”

    这话一放出去,驿馆外面围观的百姓发出一阵欢呼。

    这会儿很多没提到盐的广州百姓都回城在驿馆外等候消息,听说能提盐,那就是说各大官署间的斗法已经结束,他们这些小老百姓能用十几文的价钱去盐场提盐,这些盐足够一家人吃上几个月,甚至是一年。

    沈溪道:“本官会让商贾亲自往盐场提盐,车马方面……”

    章元应赶紧补充:“车马自会有地方士绅和商贾筹备,只管让持盐引的人过去提盐即可!”

    **************

    ps:第二更到!

    天子继续求订阅、、和鼓励!

    〃

    〃

第八六六章 皮扒两层() 
对布政使司衙门来说,这完全是城下之盟。

    连车马都是让盐商自行筹备,也就是说,提盐的人只需要带着盐引进盐场,让人把盐装好,运出来就可以把盐给卖掉。

    一个转手的事情,就能赚几成的利润。

    甚至连价格都没商量,意思是沈溪想定价多少都行,反正盐引的价格会被摊派到最后盐价中,由普通百姓来买账。

    “好!”

    沈溪满意点头,“本官本已准备动身北上,既如此且回去把行李重新收拾过再说……至于召集兵马平寇之事,就从广州府开始。诸位同僚,请回吧。”

    不用沈溪下逐客令,章元应等人片刻都不想多停留,不过这会儿沈溪只是口头上答应,他们仍旧需要客客气气免得沈溪反悔。

    人走了,官驿大堂内重新恢复了安静,唐寅进屋来埋怨道:“沈中丞,既然我们已有佛郎机人提供大批量的海盐,为何还要跟这群龌龊官员同流合污?去福州城不比留在此处好太多?”

    沈溪打量唐寅一眼,问道:“福州真的比广州安全吗?”

    唐寅被问住了。

    福州城看起来尽在掌控之中,可那曾是尚应魁和訾倩的地头,肯定还有他们的余党存在,而福建都指挥使常岚,并不像广东都指挥使李彻这样对沈溪言听计从。

    留在广州府,只是跟文官斗,这些文官阴谋手段再多,但无兵权在手,不会动粗,可到了福州城,连出门都要小心被袭击。

    唐寅嘴硬道:“那去泉州,或者是别处,都可以啊!”

    “或许吧。”

    沈溪往角落方向瞥了一眼道,“先回去把行李放下,车马安置好。”

    唐寅问道:“沈中丞,那盐引……”

    沈溪道:“什么盐引,盐引头两天都已经卖光了,莫非你不知道?在与百姓做小批盐引买卖的时候,有大商贾从后门将盐引买走,如今后院箱子里全都空空如也,不信的话你自己去查证!”

    唐寅带着满腹震惊,去后院装盐引的箱子查看,方知沈溪说的属实。

    沈溪不但把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的人给骗了,连他这个幕僚也被蒙在鼓中。

    头两天卖盐引给那些百姓,驿馆前院无比杂乱,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那边,谁会留意后院的动向?

    唐寅暗忖:“高明啊,声东击西不算,使的还是连环计,一环扣一环。连我都不知道盐引原来已不在驿馆内。”

    从库房里出来,唐寅问道:“沈中丞,如今该如何做?”

    沈溪道:“你亲自带二百亲兵到城西的羊城商馆,那里很快就会售盐……你负责保护,但凡买盐的银子进了商馆,皆要看管好,不得有丝毫差错!”

    布政使司如今妥协,那下一步就是让盐商去买盐,其实就是买卖盐引,因为在这次交易中,二者是一回事。

    唐寅不解地问道:“不怕那些盐商去盐场半途把盐引给夺取,然后去盐场提盐,再告我们一个私卖盐引之罪?”

    沈溪道:“买卖盐引都要吃板子,更何况是公开抢夺?盐商不会跟自己的屁股过意不去的!索性卖盐的银子已到手,管那么多作甚?就算有人乱来,也只是几个跳梁小丑,自然有官兵对付他们……你只需把商馆看管好便可!”

    唐寅这会儿已经拿到三十两银子的俸禄,感觉人生有了奔头。

    没银子的时候天天想回苏州,现在有银子后反倒不急着走了,在沈溪身边吃得好喝得好,而且帮沈溪做事简直是考验头脑,丰富见识,跟三司衙门斗法真是其乐无穷啊!正因为如此,唐寅干劲儿更足了。

    回到后堂,朱起笑着问道:“老爷,从开始您就没打算走吧?”

    沈溪正在写奏本,闻言笑道:“佛郎机人能有多少盐,难道真让我拿着盐引去福建和浙江的盐场提盐?先不说是否有余盐,就算是有,需要多少银子来打点各个环节?指不定那些老狐狸,比广东藩司和臬司衙门的人还要老奸巨猾。”

    朱起汗颜道:“那若是广东布政使司不为所动,那我们可就麻烦了。”

    沈溪把笔润了润,继续埋头写手头上的奏本,嘴上应道:“也算不上麻烦,布政使司不过是要争利,走到眼下这一步,盐引从我们手上出去,他们照样可以从盐商手上拿到孝敬,他们只是不敢冒险让我离开广州府。”

    朱起点头,轻轻一叹道:“可这两广和湘南的百姓……惨了,今年盐价,指不定要贵到天上去。”

    沈溪所打算盘,是让惠娘和李衿把原来二两六钱价格的小引盐,增加八钱银子出售,再加上二钱银子的课税,一小引二百斤盐的价格变成了三两六钱,一斤盐成本价是十八文。

    如果再加上盐商给各级衙门的孝敬,以及到销售地的运输成本,一斤盐的价格会在二十四五文,甚至更高,那当年的盐价可能比往常年还要高几分。

    沈溪道:“有些事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我说让百姓吃到平价盐,就一定会做到,走着瞧吧!”

    朱起非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