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成王败寇-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之后你们遇见了流寇吗。”

    “没有了,要是再碰到流寇,我们也回不来了。”

    “官道上的行人多吗,我是说流民多吗。”

    “不是很多,我们也遇见了一些流民,听他们说去投奔流寇有饭吃,不会饿死,我们是想着回来给大哥拜年,不会去投奔流寇的。”

    “你们被流寇冲散之后,走了多长时间回到米脂县的。”

    “大概走了二十多天,王德才和我到村里其看了看,看不到什么人,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昨天我们就是在村里睡觉的。”

    “被流寇冲散了之后,你们往回走的时候,就没有听到有什么流寇吗。”

    “听到过,都是那些流民说的,他们也不知道,兴许是瞎说的。”

    吴帆徽一直都盯着地图,看着府谷、神木和葭州等地,尽管说洛川、宜川乃至于三水和白水等地,都有流寇出现,但流寇最为活跃的地方还是在府谷和神木,崇祯三年三月底,陕西流寇从神木进入山西,更大的波动出现,自此之后,陕西、山西…、河南乃至于湖广等地,悉数出现流寇的身影,朝廷也被迫陷入到两线作战的窘境之中。

    王宝福说的情况尽管不是很详尽,但是通过这些只言片语,吴帆徽已经捕捉到不少信息,结合他脑海中的历史知识,对于北边的情况有了大致的判断。

    历史关于流寇的记载,基本都是正确的,这为吴帆徽做出准确的判断,提供了依靠,弥补了信息不灵的缺憾。

    或许这一次的游历,会变得很有趣,xh:。74。240。212

第九十八章 胆量() 
明初农民起义军,如今被朝廷称之为流寇,其首领或者说掌盘子多如牛毛,随便哪个人振臂高呼,集聚一帮人之后,都自称为首领或者掌盘子,他们召集的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流民和饥民,甚至老弱妇孺也算入其中,行军打仗的时候,老弱妇孺在前面,真正能够打仗的人数很少,都是隐藏在人群之中,一旦遭遇到官军的围剿,被斩杀的几乎都是老弱妇孺,能够被称之为精锐的都趁机逃脱,故而官军每次能够获取大胜,但流寇主要力量犹在。

    这些首领或者掌盘子,都会给自己一个封好,譬如说紫金梁王自用,闯王高迎祥,老回回马守应,包括被李勇斩杀的不沾泥张存孟等等。

    仅仅史书上记载的,有绰号的流寇首领就多达百人以上,有些人仅仅留下绰号,本名都没有能够记录下来,一直到崇祯八年流寇在荥阳集中,形成所谓的十三家七十二营,流寇的首领才基本固定下来。

    纵观明末的农民起义,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各自为战,相互之间不存在协调,只有吞并的关系,李自成后来能够发展壮大,也是吞并了很多其他的义军,且斩杀了部分的义军首领。

    但是流寇在崇祯三年初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变化,那就是进京勤王的大军,因为各类原因,哗变的不少,一些军士选择回到家乡去,更多的则是加入到流寇队伍之中,成为了主力,让流寇的力量开始壮大,这才有了崇祯三年三月底流寇杀入山西的事情。

    吴帆徽已经陷入到沉思之中,他的脑海里面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只不过这个想法过于的冒险,还需要仔细的斟酌。

    王宝福和王德才被安排去洗漱和换洗衣服了,两人肯定是留下了。

    游历肯定是要进行的,不能够太远,免得时间上面有冲突,太近没有地方可供选择,放眼四周几乎都是流寇,而且后金鞑子在北直隶闹得正欢。

    最好的选择是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哪里都不去,安心学习,准备乡试。

    不过即将到来的媒婆,让吴帆徽胆战心惊,他才十五岁,的确不想应对这些事情,再说未来的老婆是不是真的漂亮,进入洞房之前根本就见不着,要真的被媒婆忽悠了,找了一个丑八怪,或者是母老虎,那今后的日子真的不好过,奋斗都要失去意义了。

    思前想后,吴帆徽琢磨了自身的考虑。

    “李勇,马继刚,孙凯林,刘方恒,戴能祥,我有一个考虑,这个想法很冒险,或者说很是凶险,关乎到兄弟们的性命,不过我认为值得冒险,所谓成功细中来,富贵险中求,兄弟们在十里铺也有近两个月时间,训练了这么久,该要活动活动了。”

    李勇的眼睛里面冒出了光。

    “少爷是想着对付流寇或者土匪吧。”

    “不错,上次我们在洛川,干净利落的干掉了不沾泥张存孟,获取的钱粮可以维持好长的时间,不过我们若是就此满足,这样安逸的日子怕是过不了多长的时间,王宝福和王德才刚刚说的话,你们都听见了,这些流寇愈发的嚣张了,总有一天他们会杀到米脂县来的,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怕是没有能力抵御了。”

    “少爷有什么决定,尽管吩咐就是,兄弟们一定照办的,绝不会皱眉头。”

    吴帆徽微微摇头,做出决定简单,脑子里转转,张嘴就出来了,但是做好规划不简单,兄弟们能力的确是不一般,但人数太少,面对动辄成千上万的流寇,无从下手,硬拼肯定是不行的,很多时候需要智取。

    吴帆徽主要考虑的,还是进一步磨练自己麾下的这些人,经历多了血与火的洗礼,这些人才会迸发出来真正的杀气,一百次的训练,比不上一次真刀真枪的对决,再说随着流寇的壮大,米脂县城也不可能总是处于平静之中,到时候流寇杀过来了,吴氏家族一样要跟着遭殃,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这之前壮大自身的力量,让流寇不敢觊觎这里。

    壮大力量需要人,更需要钱粮。

    “李勇,你说过还有一些兄弟在山西大同,到底还有多少人。”

    “少爷,当初我们一共是一百人,散去的时候,我只是带着一部分人,辗转到了陕西和山西等地,还有一部分到大同去了,后来属下慢慢联系散居在山西和陕西其他地方的兄弟,好不容易才聚起来的,当时到山西大同的,应该是四十人左右,找回这四十多人,不是很大的问题,少爷若是需要,属下亲自去找。”

    “也好,你明日出发,带着几个兄弟,正月底以前一定要赶回十里铺,能够找到多少是多少,我们若是要袭击流寇,必须要有足够的人数保证。”

    “少爷放心,这里距离大同一千余里地,来回二十天时间足够了。”

    “千万注意安全,这一路上不太平,若是遇见麻烦,不要勉强,回来就是。”

    “知道了,那些流寇我还没有看在眼睛里。”

    “不可大意,安全第一,沿途多多注意周遭的情形。”

    吴帆徽倒是不特别担心流寇的问题,因为从米脂县出发前往大同,可以从葭州或者是吴堡的方向进入到山西,取道山西太原,抵达大同,不会经过神木和府谷等地,而流寇进入山西尚在三月底,只是沿路是不是会遇见土匪,那就不好说了。

    李勇前往大同的事情,很快定下来,带着五个兄弟去,挑选最好的战马。

    让吴帆徽想不到的是,刚刚过了午时,李勇和其余五个兄弟就做好了一切的准备,想着马上就出发了。

    其实李勇一直都想着将散落在外面的兄弟找回来,只是没有时间做这件事情,现如今在他身边的兄弟,跟随在少爷的身边,有吃有喝,日子过的还不错,可那些散落在大同的兄弟,究竟怎么样,不得而知,隐秘的身份让这些兄弟的日子肯定是不好过的。

    时间拖得越久,这些兄弟的处境越是危险,甚至有可能被迫加入到流寇的队伍之中去。

    房间里面,就是吴帆徽和李勇两人。

    李勇已经做好准备,未时就要出发了,他们准备昼夜兼程,赶到吴堡,从吴堡进入山西,至于说路引,吴帆徽早就有准备,再说李勇等人主要是赶路,几乎不会进入到城池之中歇息,路引的作用也不是很大,只是以防万一。

    “李勇,你大概知道那些兄弟在什么位置吗。”

    “去年的九月份,他们大概是在朔县、马邑和山阴一带,不过已经过去了几个月的时间,外面乱哄哄的,他们具体在什么位置,不好确定。”

    “那你怎么能够保证找到他们,你们之间用什么方式联系。”

    李勇看了看吴帆徽,眼睛里面透露出敬佩的神情。

    “少爷想的真是周到,当年我们逃离京城的时候,就已经约定了,就在陕西和山西一带活动,我们知道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典故,所以都决定隐匿在城池的附近,这样能够最快的获知消息,我们在每一个地方活动,都会留下特殊的记号,一般都用钢刀在房屋的第一根柱子或者是门槛的地方刻下一个卫字,这些年我们就是靠着这样的方式联系的。”

    “还有一点,我们活动的地方都非常的固定,除非是没有办法了,才会离开那个地方,谁要是发现危险,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其他人,好在这些年还没有出现什么危险。”

    “这么说你在朔县、马邑和山阴一带,怕是能够找到这些兄弟,尽管米脂县的周遭很乱,但大同一带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找到之后,迅速将这些兄弟带回来。”

    “少爷放心,属下一定将兄弟们找到。”

    “找到这些兄弟之后,马上禀报消息,我好做准备,切记一点,正月底我们就要行动,不能够耽误时间,这一次你只有二十多天的时间,无比要抓紧。”

    时间尚未到未时,李勇带着五人从十里铺出发,朝着吴堡的方向而去。

    吴帆徽没有马上回到县城去,他独自在屋子里,沉思了好长的时间,他不知道自己是哪里来的胆量,居然想着要去剿灭流寇,当然他倒不是想着替朝廷出力什么的,主要想到的还是钱粮,当初斩杀了不沾泥张存孟,得到了那么多的钱粮,怎么都没有想到。

    活跃在府谷和神木以及葭州一带的流寇,已经逐渐成了气候,哗变边军的加入,壮大了流寇的力量,朝廷此刻全部的精力和注意力都在京师一带,皇太极率领的后金鞑子,气势汹汹,直接威胁到京城了,所以各地的大军都在朝着京师的方向而去,没有谁真正关心流寇了,就连三边总督杨鹤,这个时候的主要注意力也是在京城。

    这个时候,他吴帆徽率领麾下的兄弟,大胆出击,以稳准狠的方式袭击流寇,应该是能够成功的,当然,光有胆量是不够的,必须做好一切的安排,有明确的作战计划,才能够保证行动的成功,且减少伤亡。

第九十九章 运筹() 
正月初五,吴帆徽专门宴请县衙礼房的司吏,司吏受宠若惊,很是高兴,毕竟吴帆徽是小三元,下半年就要赶赴西安府城参加乡试,一定是桂榜提名的,现在和吴帆徽攀上关系,将来说不定会得到帮助。

    推杯换盏之间,吴帆徽提及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想着看看敕制的大明地图,最好是借一个晚上看看,毕竟准备出去游历,需要做好准备。

    敕制的大明地图可不是想看就看的,更不可能有人印制出来叫卖了,那是要被抓起来治罪的,朝廷对大明地图的管理很是严格,没有皇上的圣旨,根本不能够印制出来地图,各地官府倒是有一张或者两张大明地图,那都是供知县大人看的。

    时常有一些赶考的或者是游历的读书人,也会到官府来看地图,他们需要通过地图来确定路线,或者确定具体的计划,这是公开的秘密,官府也不当回事。

    司吏爽快答应了,他当然认为吴帆徽是想着出去游历,毕竟吴帆徽已经到县学报备,但没有打算上课,这么长的时间一定会出去游历的,司吏很是羡慕,人家读书人就是不一样,明明是出去游山玩水,还美其名曰游历。

    正好是春假,县衙里面除开值守之人,其余都在家过春节,吴帆徽借出去地图,看一个晚上,没有多大的了不起,明日一大早还来就是了,没有谁会发现,再说司吏的兜里有吴帆徽给的碎银子,也不好意思不答应。

    库房在二堂的左边,吴帆徽在库房足足呆了一个多时辰的时间,司吏则是晕乎晕乎的在一边打着瞌睡,一直到吴帆徽叫他的时候,才醒过来,还说这么快就看完了。

    回到家里,吴帆徽铺开了地图,迅速开始在李勇绘制的简易地图上面补充,他重点标注的是陕西、山西、河南以及北直隶等地的一些地方,有错误的地方纠正,模糊的地方明晰。

    至于说南方,吴帆徽则是简单的绘制,他暂时还不需要南方的地图。

    所谓的敕制大明地图,远远比不上几百年之后的地图,印制倒是很精美,可惜太过于简单,很多地方连县名都没有标注出来,更不用说标注出来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