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新亭道:“对。我开粉坊。我的粉条,土豆洗得干净,用料实在,绝对不牙碜,粉条耐煮,名声好。”
小路道:“我明白,你收购小土豆便宜,但是小土豆做粉条划算,出粉多。”
刘新亭道:“你家也开粉坊?不是。真不愧是念大书的,什么都懂。”
小路道:“除了粉条,听说你也做别的生意。”
刘新亭道:“四平街三六九大集,公主岭一四七大集。三六九就是初三,十三,二十三,初六,十六,二十六,初九,十九,二十九有集市。我们家卖炕席,卖土篮子,卖绳子,卖麻,卖鸡蛋卖咸鸭蛋。过年还卖猪肉。要不然,我们上哪里过日子去。家里孩子还要念书,出去念洋学堂,都得钱哪。”
|
赶集,是东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集市通常在农村,因为城市天天都做买卖。集市所在的农村,必须是农业发达,人烟辏集,但是城镇不很发达的地区。在晚清到民国,东北这样的地区很多,因此,赶集,就成了东北农村的一个重要现象。
集市所在地,通常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子,或者比较小的镇子。集市可以沿街分布,也可以在一大片空场进行。
集市的时间,在农忙的时候可能停止,在年节的时候可能增加,但通常有一定的规矩,比方说没个几天来一次。很繁华的集市隔天一次。如果天天交易,那就是城镇了。
赶集的人,都是附近的农民。他们很多是把自己家的货物拿出来卖掉,再买回自己需要的东西。
对于青年人和孩子来说,盼着去赶集,就如盼过节一样,特别是过年之前赶集,几乎是早年所有东北农村人的共同经历。因为年节期间的集市,不但有年货可以买,还有秧歌,还有二人转,还有各种各样的娱乐。
萧红在《呼兰河传》里,虽然只提到两次赶集这个词,但是她描写的街市,其实就是东北集市。
|
小路道:“货源呢?”
刘新亭道:“货要从庄户家里收,绝对不能刻薄。”
小路道:“我明白。不知道那个人家里就有胡子亲戚。”
小路道:“我听说,您还在四平街有生意,在梨树县城也有生意。”
刘新亭道:“是。就是这两个铺子卖东西。原来是用大车拉去卖,后来才开了铺子。这两个铺子是我的两个兄弟管着。路队长,我知道你们是红军,是共党,少帅走了,你们回来,在东面北面闹抗联很厉害。我佩服。我有个问题,不知道当不当问。”
小路道:“只管问。我能答明白的,一定直言相告。答不明白的,问了上级再回答。”
刘新亭道:“红军将来坐天下,会不会共产?”
小路道:“目前抗日,我们的主张是团结一切力量抗日。不打败日本人是绝对不罢休的,政策也是不会改变的,不会搞土地改革,不会分大户人家的地,但是减租减息是可能的。其实你想,减租减息,就相当于把日本人盘剥大家的钱,一部分还给你们自己,一部分给了佃户,一部分给了公粮。至于日本人走了,我就很难回答了。”
刘新亭道:“这我就明白了。其实,我们这家大业大,分到人头上,比贫困户也就好一点。”
小路道:“我个人主张,我们红军做一些生意来贴补军费,尽量不给百姓增加负担。东北这里荒地多,开荒就能解决一部分军粮。这一点也请大家放心。”
刘新亭道:“你真能这样,那可是仁义之师。”
小路道:“我有几件事想和你商量。”小路很明白他的心思。
刘新亭道:“你说吧。能做到的我一定做。”他是话里有话,能做到的做,做不到的就不做。
小路道:“第一,我听说刘家把自己家的私塾让全村的孩子读书,我想把您的私塾房子买下来,另外出一笔钱给教书先生开工资,给学校添东西,孩子念书,就不要收学费了,让所有家庭儿童都来上学。我会派一个人来做老师兼校长,你看如何?”
刘新亭道:“这是好事。那这房子我就捐了。我还可以联系其他大户捐钱再盖几间房子。”
小路道:“好。第二件,我想和刘先生合伙做生意,出钱在四平街和梨树县你的铺子里入股,主要是为我们采购和加工一些东西,你看如何?”
刘新亭一下子陷进思考,半晌不语。
小路看他有顾虑,道:“第一,我们入股是秘密的,只有你家的几个主事人知道。我们的人也只有少数人知道。第二,你跟我们合作,是为了民族,为了抗日,条件是要为我们采购和加工一些东西。第三,表面上该怎么和伪满和日本人打交道,就怎么打交道,有大事跟我们商量。第四,我们不会让你吃亏,你的你买卖价值多少,我们就投入多少,但我们只占四成股份。你看如何?”
刘新亭还是不说话。
小路道:“好吧,今天就谈到这里,您要是定不下来,慢慢考虑,我不勉强。不过,很高兴您对抗日事业的支持。那我就走了。再见。”
刘新亭道:“等一下。路队长,我答应你了,合伙开生意的事,就按照你的条件办。”
小路道:“谢谢你。你深明大义,为抗日做贡献,我们感谢你。以后我们的人和你商量具体事宜,再把钱交给你。”
刘新亭道:“我不知道你们党到底能不能坐天下,不过我相信的你为人。这一次,我这是把身家性命都压上了。要是出了事,还请你们保护我的家小。”
小路道:“好。我们是讲人情的,不会让你冒险。对了,我跟你核实一下,这里警察所的伪警察郭奉生手里有人命,替鬼子杀过人,对不对?”
刘新亭道:“对。他是日本人的红人,谁不怕他?象我们这样的人家,每次他来都得给他至少十五块钱。他杀过一个反满抗日的,杀过一个跟他家有仇的。方圆几百里都知道他。”
郭奉生当天晚上被处死,附近几个乡镇伪警察各个担心,收敛了很多。刘新亭等大户也都看在眼里。
刘新亭家后来成为几十家抗联的贸易和生产企业合作者,晚辈里更是出了几个大人物。他家从替先遣队收购硝石硫磺开始做起,后来替先遣队出售一些产品,生意逐渐的扩大,影响力也逐渐暗扩大。后来,成为先遣军的巨大的企业的管理者。
每当回想起这些,他们都感谢小路那一次对他家的访问。刘新亭老了的时候,经常和他的后代回忆那次会见,最后,总是说:“那次我真后悔,忘了请路队长吃顿饭。你说我怎么就这么失礼呢。”
******
1,伪满的农民,地主,工商户是说收的主要来源。地主就跟现代社会的中产阶级一样,是政府杀富济贫的主要对象,也是土匪绑票的主要对象。
;
第87章 吉林城是日本人的天下()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s/read01。js";>;<;/script>;
小路沿着铁路线跑了六七个地方,都是农村。这一天来到了吉林省的省城;吉林市。
小路到吉林城的目的是物资,而不是农村问题。
小路有过一次谈话,是关于制造滑雪板和白色斗篷的。
白色斗篷利于在雪地里隐蔽行踪,对于东北野战军来说很重要。这一点,所有分队都在搜集白布,已经雇人做斗篷了。这种雪地斗篷是小路自己亲自设计的,又经过裁缝的改进,很好用,第一军和第三军的抗联已经部分地装备了白色斗篷,反应很好,特别是侦察兵和哨兵,十分喜欢。
但是滑雪板有些困难。找不到会做滑雪板的人。
最近,马仲武在吉林市找到会做滑雪板的人了,但是,这些个木匠最近遇到的麻烦很大,恰好小路到了永吉县,就来看看。永吉县距离吉林市区很近,以前,永吉县政府就在吉林市内。
马仲武在吉林西站,也就是黄旗屯车站接到了小路,几个人坐了两辆吉林市特有的花轱辘车,从临江门,也就是以前的迎恩门进了老城。这种花轱辘车和西方的载人马车一样,有前小后大四个轮子,车夫坐前排,顾客坐后排。
吉林市是伪满吉林省的省会,在这几年有很大的发展。大街上有不少钢筋水泥建筑,都是日本人的机关,沿江大道也整修了,跟后世的差不多。不过,小路在以前看的老照片里的情景,只有城门还有,其它的都不在了。
吉林以前是明清朝造船的地方,有个地方叫船厂,有个地方叫船营。由于这个缘故,有很多的木匠铺子。从松花江上漂下来的木排给这个城市带来了繁荣,当然,也有灾祸。
如今已经是1937年,二十六年前,1911年,也就是宣统三年大火的痕迹已经没有了。
那是宣统三年四月,那时候,吉林东面山区出产大量的木材,吉林因为木头产业而兴旺。
当然,这个城市的灾难也和木头有关。
一场大火从一家叫倴城馆的饭馆里开始烧起来,不幸的是,这家饭馆位于旧城西门,不幸的是当时风干物燥,再加上当时整个吉林市就象是个巨大的木匠铺子,到处是木头,到处是木板,房子是木板,道路是木板,就连阴沟上铺的都是木板。结果大火烧了两昼夜,整个城市付诸一炬。
吉林的北山上有很多庙宇,游人多香火盛,很多路过得人都愿意趣游览,远路来的香客也很多。
小路觉得可惜,太忙了,没时间游览北山了。拐了几下,几个人到了西大街。
西大街是吉林最早的五条大街之一,长不到一里地,是最早的商业街。那时候用厚木板铺道,好多大的买卖铺户,银行药店都在这里。在宣统三年大火大火以后,这里的铺道木板都拆除了,是泥混合石子铺路。
原来,世一堂、永衡官银号、王仙洲诊所,日升恒、德兴昌、天锡号、玉成庆等著名商号分布街道两侧。如今,这里已经被日本商店和日本饭店占了大半。
二层楼都是日本人的商号,平房的都是中国人的买卖。
日本人已经在这里经营几年了,盖起了不少楼房,街道也修整了,用大块石头铺成,另外,日本还修建了神社,江边马路,还有几个公园。
刚进西大街,马仲武指着一个铺子道:“这就是张木匠的铺子。”
这是个家具店,卖的都是精细家具,有八仙桌子,雕花太师椅,雕花的花盆架子,屏风,等等。不过,看起来,这个点看起来生意不好,没什么顾客,一块玻璃窗子被砸碎了,用窗户纸糊的。门口有几个地痞在那里转悠,顾客见了,都躲开了。
小路道:“是日本人找他们的麻烦,还是汉奸?”
马仲武道:“两样都有,是一个汉奸撺掇一个日本人合伙想把他的铺子抢到手。张木匠不干,他们就雇**来闹事。”
小路道:“这两个家伙是什么背景?”
马仲武道:“日本人叫笹川太郎,是个浪人。中国人叫何庸俊,是个警察,所长,有些钱。想夺了这个铺面卖日本货。张木匠花了不少钱打点,何庸俊没弄成,就找个日本人一起干。这个笹川太郎是个浪荡子,没什么钱,据说有个亲戚在陆军部做参议。这下子不一样了,张木匠的钱算是白花了。”
小路道:“你说的张木匠真能做滑雪板?”
马仲武道:“他会,他的一个徒弟在山里做过,很有名气。如今,这个徒弟因为山里搞集团部落,活不下去才来投奔他的。”
二人进了铺子,马仲武道:“伙计,我又来了。张老板在吗?”
伙计脸青龙一块,显然是挨打了。家他来了,道:“老板在后屋,请进。”想了想,道:“老板不一定有心思做买卖。”
进了进了后屋,直接按一个五十多岁的人坐在一张椅子上,正在生闷气,见二人进来,忙起身相迎,道:“原来是马老板,请坐。”
寒暄几句,张老板道:“马老板,实话说了吧。最近我这里有点麻烦,怕不能接你的生意了。还请你别见怪。”
马仲武道:“我知道你的麻烦,进来的时候看见了。我想,你在你的作坊里为我们加工生产滑雪板,这不影响你的其它生意啊。”
张老板道:“你不知道人家把我摸了个底朝上,谁要是敢跟我做生意,谁就要倒霉。我不想给你们找麻烦。你们还是找别人吧。”
小路道:“张老板的名字是?”
张老板道:“我叫张希孔。就是个木匠,铺子开不下去,以后怕还得做木匠喽。”
马仲武道:“我们找了多少地方了,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了。”
小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