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登瀛是第一个来的,他在小路昏迷的时候在南面打仗,这一次回来,见小路好了许多,便问他一件事:“队长,你的坎肩是什么料子?怎么能防子弹?”
小路道:“这叫防弹衣。”
韩登瀛:“防弹衣?”
小路道:“防弹衣和铠甲很相似,但是又有不同。防弹衣防护的是身体,可以避免大量出血而死。日本就制造防弹衣,防弹衣的材料当然不是铁片,而是用不同的材料。一种是软的用一些高强度的复合材料做成。我穿的就是。”
韩登瀛:“要是我们能生产防弹衣,那就厉害了。”
小路道:“因为造价高,只用在特殊人群身上。向大规模装备部队,不太现实。”
韩登瀛:“不过,这真是好玩意。可惜我们部队,连子弹都不够,还想什么防弹衣。”
小路道:“这就是我要开辟一个跟基地的原因。有了根据地,我就能开工厂,组织生产。那时候,我们就厉害了。”
冯仲云等又谈了一些东三省的抗日形势。如今,南满吉东满北三个地区和伊春一起发起了一场抗日的战役,其他几个地方虽然没有如此大的战果,但是极大地牵制了日军的力量。
在此同时,各个大城市里出现了大量的传单,宣传抗日的战役,讲抗日的道理,对伪政府警政人员进行警告。这次的传单很小,也就是巴掌大小,上面只写一两句话。
除了传单,各大城市还镇压了一批伪警察。另外,有一批高级伪满官员被暗杀。
小路知道,这是他布置的,他要在大城市里制造气氛。
历史上,1937年到1938年,伪满进行了大讨伐。同时,他们在城市里还抓捕了大量的地下党。这些事情,没有汉奸的帮助是难以干成的。小路要对这些伪政府警政人员进行警告,这样会对伪满的城市行动有所约束。
还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辽南义勇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义勇军的人数已经达到五千人,主要领导都已经加入组织。义勇军在沿海的芦苇丛里开辟了稻田盐田,目前,大量的义勇军家属也搬到了里面,出产的盐货海货已经盈利。
另外,义勇军已经在大连北部山区开辟了基地,形势大好。在辽南乡村里,伪警察要么做义勇军的探子,要么就是没命。
辽宁西南的锦州朝阳和阜新地区的先遣队和李兆麟合作顺利,热河冀北先遣队也和他们合作顺利,目前辽西热河冀北交通道路已经开通。朝阳绥远的**种植数量大大减少。
牡丹江和齐齐哈尔的局面开展很好,网络已经形成,城市游击队已经开始了有效的活动,在乡下的工作也很有成效。而白城等吉林西部则不但形成了网络,还在乡下获得了大量土地,搞到了大量的绵羊和羊皮等御寒物资。
龙镇县的局势大好。为了配合伊春的行动,龙镇的队伍结束隐蔽状态,集结了一千人,在夜里袭击了北安飞机场。他们彻底毁坏了十架飞机,当夜从飞机场抢夺大量物资,烧了飞机场,开着汽车逃走。几天以后,他们又出现在德都县,十几天里把几十个乡镇清扫一遍,几乎所有的警察部队都被拔除,所有的日本间谍都被干掉。
到七月,龙镇的队伍分了一千人南下克东克山,目前正在这两个地方农村活动。
小路了解了这些情况,写了四份建议书,直接报中央抄送东北局和华北局。
第一个建议是搜集两百到三百朝鲜干部到延安培训,为不久的将来布局朝鲜做准备。这些干部可以从抗联和关内的朝鲜族里召集。朝鲜为日本侵略中国输出了大量的粮食和兵力,应该给予重视。
第二是搜集两百到三百蒙古等少数民族干部,到延安学习培训,为将来布局外蒙和绥远做准备。绥远和外蒙是苏日争夺的焦点。我们不能不占一席之地。
第三是善加利用伊春手里的日军战俘,把他们培养成反对军国主义的力量。伊春力量不足,希望获得帮助。特别是日本gcd,如果和他们联系上就更好了。
第四,新京有一些台湾人,是投奔谢介石来关外的,我们准备针对他们做工作,为将来布局台湾做准备。
谢介石,伪满洲国的第一任外交部总长,台湾人于伪满洲获最高官衔者。谢介石在伪满洲国发展成功,不少的台湾人前往满洲,服务伪满公务部门;曰过满洲,人数过万。谢介石衣锦还乡,在台湾引起轰动。
另外,小路还请求华北帮助,希望能在短期内找两百到五百大学生干部到伊春工作,伊春经济建设需要大量人才。
小路向东北局发了一个建议,建议所有的抗联干部战士每个人写一下自己的战斗经历。只要是事实就行。东北局应该把这些材料组织成书,以旁观者的眼光写成书或文章。在全国发表,使抗日联军获得认可,提高政治正确性,提高筹款的能力。
七七卢沟桥事变就要来了。小路知道,这个事件,几乎和西安事变一样对于中国影响巨大,应该善加利用。在今后一两年里,日本要往华东华中华北投入大量的军力,因此,他们不一定能有很大的精力看管东北。
另外,日本人在东北把主要力量放在防御苏联身上,这也是可以利用的。要在东北华北狠狠地活动一下,把东北变成泥潭,让日本束手束脚。
1937年7月8日,薛芮拿着一份电报,跑到小路病房,道:“七七事变果然爆发了。”
电报上写着: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不让日本占领中国!为保卫国土流血!
小路道:“立刻召集所有的领导开会。日本和中国的全面战争爆发了,我们一定要做点什么。机会来了。”
会议很快就同意了小路的想法。在东北,小路这一次的胜仗势前所未有的,大家对他的信心很强,威望在急剧上升。
华北打得越好,消耗的日军军力越多,东北就越安全。
会议还安排了很多事情。伊春根据地的建设,基本上就按照晋察冀根据地的方法和经验进行。因为经验好,相信会很顺利。
小路准备去华北。去华北之前,他要做一些人事工作方面的准备。第一个人就是蒋家大公子,尼古拉。
小路发了一份命令:“把尼古拉一家接到佛山住下。”
小路给蒋家大公子选择的地方在黑龙江边的佛山县,所在的村庄有军队的基地,距离黑龙江岸边几十里地,道路崎岖,不担心他会私下离开。
小路给蒋家大公子选择的地方在黑龙江边的佛山县,所在的村庄有军队的基地,距离黑龙江岸边几十里地,道路崎岖,不担心他会私下离开。
小路把他放在根据地边上,基本上软禁了他。但是,小路叮咛嘱咐,要照顾好这一家的生活,要给予他们以温暖。
先养着吧,看他表现好了,再启用,现在怕是不行。
卢沟桥事变,没那么简单,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本人,汉奸,中国的旧军人,大战,巨变就要来了。
******
1,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就通电全国。
;
第109章 铁道部队()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s/read01。js";>;<;/script>;
1937年7月9日。
小路安排了几个人的工作,一个是林崇文,一个是王发,一个是李森。
李森到了伊春,王发现在就在伊春,林崇文在齐齐哈尔。
李森要干军事工作。
关于李森干军事,小路和他有过交流。李森喜欢干军事,把他手下的城市游击队干得有声有色。不过有的人批评他地下党工作不好,群众运动不好。
前一阵,他提出来要干军事。小路让他等一等,只要他培养出合格的负责人,小路就答应把他放出来拉队伍。
如今,经过考察,负责齐齐哈尔的林崇文工作能力出众,威望高,完全可以负责整个黑龙江省的工作。先遣队讨论通过,林崇文为黑龙江分队队长。他到了哈尔滨以后,李森来到伊春,准备开展军事工作。
齐齐哈尔的工作由王发接任。
王发在伊春负责秘密工厂秘密军事机构的建设,一直处于地下状态,如今建设交给了杨德才,把他调到齐齐哈尔,负责一个分队的工作。
王发带着他在伊春训练好的五百人很快地上路了。小路在建设伊春的时候,和王发多有交流,相互颇有了解。
现在,唯一没安排的是李森了。
小路给李森两个位置,供他挑。第一,伊春的警备司令,就是小路自己这一摊子,以后很可能有伊春守卫战。第二,沿着哈尔滨到锦州这一条线,拉起一只队伍来。士兵只给你五百人,要求在一年里培养出三到五个能带千人规模队伍作战的人才。多了不奖,少了要罚。
李森道:“那当然我干第二个位置。五百人足够了。想当初你就一百二十人闯龙镇县,还不是做了一番事业。”
小路道:“我就知道你要干这个。你也知道,我们的布局是在抗联的环薄弱节里拉队伍。这里鬼子警备军很强,铁路是他们的命根子。难度很大。”
李森道:“这我想过。原来我看准的地区是白城齐齐哈尔一直到满洲里。不过既然你这样布局,我没说的。干了。”
小路道:“之所以这样布局,原因很简单,日本在西部面对苏联,而中间这一条线是他们往关内运输的咽喉。如今我们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关内的行动,我们要把战略转到这里来。”
李森道:“关内的形势我明白。我的任务是打鬼子的补给。现在是官渡之战,我们要袭击乌巢,断他的粮道。”
小路很重视铁路,跟李森谈了一夜,把后世的铁道游击队的做法讲来,还说了自己的一些设想,希望将来解放了,李森能拉起一只铁道部队,能建设,能打仗。
次日,李森和小路离开医院参观。他们准备去两个地方,一个是俘虏营,一个是个秘密地点。出医院的时候,张院长把小路拦住了,不允许他出院。后来李森答应监督他休息,这才罢休。
他们先去的是那个秘密地点。在伊春街几十里地有个地方叫上甘岭,秘密地点在上甘岭的山沟里,四周都是险要,岗哨巡逻队很多。连小路进入都得出示条子,核对口令。
进了大石头垒的院子,里面零散地有几间房子。靠山根有一排房子。小路带领他进了房子,又过了一道岗,进了山洞。
这完全是人工开挖的山洞,用大圆木头支撑,里面很宽敞,有几个车间,一些和人正在生产东西,原来是炸药。
小路道:“看,怎么样,这个山洞空气清新,不潮湿,不憋闷,洞顶上面的岩石有十几丈厚。在里面生产是很安全的。以后发电了,山洞里就更亮了。”
李森看了,很是感叹。他看到了一些熟人,在车间里组织生产。又看了几个山洞,感叹道:“队长,你是真行。佩服佩服。我李森还真就没佩服过什么人。”
小路道:“不久以后,公路修通,大型机械就不用象这些机械那样扛进来了。我们还会有几个工厂。”
李森道:“你说吧,要我干什么?”
小路道:“都不是眼下要完成的任务。你是先遣队的高级领导,自然要让你知道这些。我们讨论过不错,可是看到了还是不一样吧。你以后留心两件事,第一就是人才,知识分子,一个不嫌少,一千个不嫌多。第二个,我们的化工工业还没开始,如今造的是最原始的火药,要大批制造,可是缺少原料,一个是硫磺,一个是硝石。你以后留心一下。有了火药,抗联就能少死不少人。鬼子能多死不少。”
|
离开地下工厂,他们去临时俘虏营。俘虏营就在公路工地附近,因为俘虏在修路。
二人带着两个警卫,骑马向北,走了半天才到。如今,公路修得很好,还差一公里就打通了。小路答应李森在第一改造好的俘虏里挑一批,充实他的部队。
俘虏营在路边的营地里,今天休息,俘虏们正在洗衣服,娱乐。有一群俘虏在唱歌,唱的正是《松花江上》。
李森看了小路一眼,道:“教育得不错,他们不跑吗?”
小路道:“跑?这大山野岭的,让他先跑两天,咱们都能把他抓回来。最开始的时候有跑的,还不都回来了。有的是抓回来的,还有的自己回来的。后来就乖了,不跑了。”
李森道:“这些混蛋。老子想来还来不了呢。”
到了一个大饭厅,里面二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