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盛唐-第2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恰恰,又因为这个第五房只有崔耕一个人,所以他便是第五房的掌舵主事。

    依照族规,每房的掌舵主事,必须进入族老会。

    顺理成章地,崔耕又稀里糊涂地进了博陵崔氏的权力核心——族老会!

    莫名其妙地,他竟然在博陵崔氏中,有了几分话语权。

    一切都来得那么莫名其妙,一切又来得那么顺理成章!

    祭拜仪式结束之后,由崔耕口述,封常清将笠翁诗韵写了下来。

    这还没完,一个羊也是赶着,俩羊也是牵着,作为“认祖归宗”,重回博陵崔氏的见面礼,崔耕干脆连三字经这个启蒙教材也一并抄了出来,让这个号称国学三大启蒙教材之一的读物提前在唐朝出现。

    三字经编纂于宋朝,到底是流传千年,被称为“经”的存在,博陵崔氏中的诸人稍微一琢磨,就明白了三字书的含金量与不凡。

    能编纂此等瑰宝,又将此等价值连城的启蒙教材送于崔氏,崔氏中人个个都对崔耕越发看高。

    原来还有些人对崔挹准备三卷帛书暗暗不满,现在早已风向大变,纷纷佩服起老族长的高瞻远瞩了。

    族老会中有老叟甚至提出,崔二郎如此大才,不如经常给族中子弟们上上课?

    但崔耕赶紧连连推脱,说自己只是粗通杂学,对四书五经研究不深,还是别误人子弟了。

    没想到这个回答,就更对那帮老家伙的胃口了。

    因为人家五姓七望不屑参加科举,自有骄傲的本钱。其子弟在族学内学习各种实务,凭门荫当官之后,可以不为胥吏所蒙骗,治政之能远超同侪。

    至于对诗词歌赋的重视,只是无奈对朝廷的妥协罢了。

    崔耕想想最近反正也没啥事儿,在族学里吹吹牛逼也不错,也就允了。不管怎么说,自己当过县尉、折冲府长史、肃政使、县令,论起官场实务来,当不在那些族学先生之下。

    一番寒暄热络过后,眼看着天色将晚,崔挹先给崔耕安排了一个干净肃雅的小院住下。

    同时,他亲自指派了一个小厮在崔耕身边伺候,“这儿郎叫崔福儿,是咱们崔家的家生奴。二郎以后有什么事儿,吩咐他就成。”

    崔挹话音落罢,小厮崔福儿便赶紧跪地磕了一个头,恭恭敬敬道:“小的崔福拜见二郎。”

    “起来吧。”崔耕挥挥手。

    “是。”崔福很自觉地站到崔耕身边,从今往后,眼前这位崔长史就是自己的主人了!

    崔挹又道:“二郎一路劳乏,今晚就不安排大伙聚饮了,但接风之宴不可少。族里摆下一桌酒宴,还请二郎务必光临。”

    “小子一定到。”

    崔耕目送着崔挹先行离去。

    夜里,崔耕赴宴。

    在崔福儿的引领之下,他来到了崔挹地宅邸前。

    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郎迎了上来,道:“二郎大驾光临,寒舍蓬荜生辉,赶紧里边请吧。”

    崔耕认得他是白天跟在崔挹身边的两个少年郎之一,貌似就是他拿的火折子,烧了崔猛羞辱自己的那份清源崔氏考。

    他对这少年还是有好感的,遂微微一拱手,道:“敢问小兄弟贵姓高名?”

    “嗨,贵姓不敢当啊!”少年郎无比洒脱道,“我叫崔涤,行九。所以,崔兄叫我九郎或者崔九就行。”

    “崔崔九?”崔耕突然微微一诧异。

    “嗯?怎么?二郎莫非也听崔泌和崔湜两位哥哥,提起过我的名号?”

    “呃好像是的是的”

    崔耕一边含糊应着,一边跟着崔涤往里走去。

    不过路上,他的脑海中却不断地盘旋着史上非常有名的两句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至于历史上崔九其人,点点滴滴,都在崔耕的脑海中拼凑起来

    崔涤,家中排行第九,故称崔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诗佛”王维的好基友,也是王维的小舅子。唐玄宗时,崔九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如入无人之境,甚得唐玄宗李隆基之宠幸,宠信之度不逞多让于高力士!

    崔耕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个替自己领路的少年,暗暗感慨,这将来也是个牛人啊!

第322章 送上一美妾() 
崔挹的宅子占地颇广,亭台楼阁应有尽有,雕梁画栋气派异常。

    穿房绕屋,差不多走了将近一刻的时间,前头领路的崔涤才在一个小凉亭前停下了脚步。

    崔耕望向凉亭,发现这场接风之宴还挺私人的。除了族长崔挹外,还有白天与崔涤一起站在崔挹身后的那个少年郎崔莅、以及太原王氏之女王美凤。

    在刚才来的路上,崔涤说过,他和崔莅都是族长崔挹的干儿子。他俩参加崔挹的私人宴席倒也合情合理,但这个王美凤既非崔氏族人,更非崔挹的什么人,她出现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儿?

    崔耕心里好奇,不过也不好多问。

    他入得凉亭与崔挹寒暄了几句之后,几人便分宾主落座,开始了饮宴。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崔挹也缓缓放下手中杯盏,说道:“二郎呐,你说今天这事一开始闹得,险些让崔猛这帮混账折辱了你,二郎莫要在意才是!”

    崔耕淡淡地“唔”了一声,给了个台阶道:“都是年轻人,有个争强好胜之心,也实属正常。再说了,不盛气那还叫年轻人吗?”

    “诶,正所谓树大有枯枝,二郎你别看老夫乃响当当的博陵崔氏族长,但有时候啊,老夫这个族长说话和做事,也被人掣肘着,颇为无奈啊!不然白天崔猛焉能如此冒犯老夫?”崔挹砸吧了一下嘴,诉苦道。

    崔耕试探道:“莫非您这个族长还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不成?”

    崔挹微微点头道:“是的,就因为老夫这个博陵崔氏的族长,并非出自嫡脉,而是出身崔氏旁支!”

    旁支?

    原来崔挹并非是出自崔氏嫡脉!

    不过崔耕还是大觉奇怪,说道:“据小子所知,但凡世家大族都有‘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的规矩。博陵崔氏的族长之位,却不是由长房继承,还真是有些呵呵,有些”

    “有些另类,是吧?”崔挹接过话来,解释道,“咱们博陵崔氏的规矩是,一旦老族长过世,便从族人们中挑选出一个在朝中官秩最高的族人,无论嫡庶,只要谁的官秩高,谁便是族长。但族长却不代表掌控整个博陵崔氏,相反的,族中的财权和兵权一向是嫡系四房直辖,族长会做最后定夺。我这个族长嘛,诶,反而难以做到一言九鼎,言出法随!”

    “哦,原来如此!这么说,老族长还出过仕?”崔耕问道。

    崔挹一听这个,手捻着颌下的三缕短墨髯,大有几分傲色,“二郎莫要小觑了老夫,当年老夫也曾官至户部尚书,只差一步,就能入宰相政事堂了。”

    我擦,六部尚书之一啊?还是管理国家钱袋子的户部尚书!

    没想到老屌丝族长还有过如此牛逼的辉煌?

    崔耕一看崔挹现如今也就五十来岁,那么当初他辞官不做,应该正值盛年啊。看来之前还是小瞧了他,恐怕这其中应该有别的故事。

    正在他暗里琢磨之际,一旁的崔涤替他斟了一杯酒,插话道:“哈哈,崔长史恐怕有所不知,要不是我们家出身旁支,恐怕我义父当年也做不到户部尚书哩!”

    “哦,这是咋回事儿?九郎且说来听听!”崔耕有点小八卦了。

    崔涤说了一声好,小小年纪颇为豪气干云地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擦了擦嘴角的酒渍,说道:“这事儿吧,还得从我爷爷那辈儿说起”

    崔涤的爷爷,也就是崔挹的父亲,乃大唐名相崔仁师。

    崔仁师,高祖武德年间入仕,又历经太宗、高宗两朝。其人忠正廉名甚有才干,文章也写得花团锦簇,在大唐官场中如鱼得水,步步高升。

    可就在即将要拜相之时,出幺蛾子了!

    当时李二陛下一琢磨,这崔仁师出身五姓七望,而朕正在打压五姓七望的势力呢。把他提拔上来了,会不会给外面一个错误的信号?

    正在这关键时刻,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时任尚书右仆射的申国公高士廉为崔仁师说了一句话:“陛下多虑了,仁师乃博陵破落户也。”

    李二陛下闻之,便命人去仔细考察了一番,的确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崔仁师不仅是庶出的庶出,而且几辈子之前已经跟博陵崔氏颇为疏远,甚至家境困顿。

    这个结果令李二陛下很是欣喜,当场叫好,更是跟心腹左右说,很好,他们博陵崔氏看不上的破落户,朕偏偏要任命他为宰相。

    于是乎,李二陛下大笔一挥,盖上玉玺,崔仁师便拜了相,进入宰相政事堂班子。

    后来,崔仁师的儿子崔挹能当上户部尚书,主要也是靠崔仁师的余荫,不然以他的年纪和才干,要想当六部尚书,还早着呢。

    再后来,随着武则天篡位的步伐越来越密,崔挹颇有自知之明,干脆辞官不做,回安平养老了。

    听完这前因后果,崔耕这才有些回过味儿来,我说崔挹这个当爹的也好,他那俩儿子崔湜崔泌也罢,这一支怎么看怎么透着一股子屌丝气呢,原来人家这一支的祖上根本就是博陵崔氏的破落户,属于屌丝中的战斗机啊!

    他笑道:“老族长激流勇退,人情练达,乃我辈官场后进的楷模啊!”

    崔挹摆了摆手,道:“哈哈,二郎无需给我戴高帽。我崔挹这辈子啊,年轻之时靠老子,如今老了又靠儿子,没啥值得你效仿的。倒是二郎你,升官发财两不误,老夫很是看好你哩。”

    “哪里,小子那两下子,实在算不得什么。您老能当机立断辞官不做,才能难能可贵哩。舍得舍得,舍可在得之先啊。”

    “二郎你过谦了,我们虽年纪相差甚远,却都是识英雄重英雄之辈啊,哈哈!”

    咳咳

    两声清咳,打断了俩货毫无意义的互相吹捧,正是王美凤。

    她冲着崔涤使了个眼色。

    崔涤马上会意,提醒道:“爹,你看酒也喝得差不多了,咱是不是该和二郎哥哥说一下正事儿了啊?”

    “嗯,对,说正事儿。”崔挹点头道,“二郎啊,咳咳,有这么一桩事儿,需要二郎施以援手!这可不是单单我们博陵崔氏的意思,而是整个五姓七望的意思!”

    这话却把崔耕吓了一跳,我了个去,整个五姓七望集体求哥们帮忙?太看得起我崔二郎了吧?

    这尼玛是补天啊,还是造人啊?

    当即,他问道:“什么事儿?小子尽力而为!”

    他知道肯定不是什么小事儿,不然也不至于出动五姓七望,这事儿绝对小不了,也轻不了!所以他绝对不能把话说死。

    一旁王美凤说道:“白天的时候,妾身不是说了吗?二郎可以娶一个太原王氏之女为妾,你又忘了?”

    崔耕一愣,正事儿还没说,就来使美人计,这本下得这么重,崔耕越来越感觉他们接下来要说的事儿,绝对要超出他的能力范围了。

    于是,他没有理会王美凤的美人计,而是直接问崔挹:“老组长,咱不要玩忽悠人的戏码,说吧,到底是什么事儿?”

    “咳咳”

    崔挹老脸一红,心虚地将事情逐一说了出来:“呃,就是二郎你那个大对头来俊臣,如今已经官复原职,回到洛阳了”

    话说一个月之前,来俊臣被武则天重新召回,任命为洛阳令、司农少卿,秩五品。

    不过来俊臣却没有着急报复坑了自己的崔耕,而是先办了几个案子,想试探一下武则天如今对自己的态度。

    一开始,他诬告了曾经得罪过他的大将军张虔勖、大将军给使范云仙,罪名是谋反,结果将他们二人抄家灭族。

    紧接着,他又看上西番酋长大将军阿史那斛瑟罗家里的婢女了,老套路,他又诬陷阿史那斛瑟罗谋反。最后,多亏了阿史那斛瑟罗部下各酋长来到朝廷,个个割耳破面,为其申冤,才让武则天打消了疑虑,阿史那斛瑟才得以保住性命。

    至于那个美貌的小婢,自然早就被来俊臣抢入了府中,**了一番。

    来俊臣诬告的张虔勖是什么人?

    那是武则天的铁杆心腹金牌打手啊。当初武则天废除李显的皇位,就是由裴炎、刘祎之、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入宫宣旨,扶李显下殿。

    阿史那斛瑟罗又是谁?

    突厥继往绝可汗之子,大周招降纳叛最典型的一面旗帜啊。

    这两个人尚且不能在来俊臣的淫威下自保,何况是旁人呢?

    一时间,朝廷人人震怖。

    足以可见,来俊臣如今又圣眷再顾,简在帝心了。

    这还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