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今天,自己又突然发现了一个特别容易忽视的问题——这太平公主她克夫啊!
好么,她现在已经有两个夫君遭了横死了。若是嫁入吐蕃后,小赞普有个三长两短的,自己还能活吗?
当然了,尽管心里是这么想的,嘴里他可不会这么说。
论弥撒道:“外臣以为,文成公主乃任城王李道宗之女,嫁我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任城王乃大唐太宗皇帝的同辈之人,而如今我吐蕃的小赞普尺带珠丹乃松赞干布的重孙,而太平公主却是太宗皇帝之孙女。辈份不对,与礼不合,所以不应让太平公主和亲。”
擦!
与礼不合?你们吐蕃蛮子也配跟我们大唐讲礼?
李旦直气的一阵蛋疼,偏生还无法反驳,只得道:“但我大唐并无合适辈份的公主出嫁,如之奈何?”
论弥撒想起了崔湜的提议,道:“无妨,大唐没有合适的公主,我们吐蕃有。”
“什么意思?”
“我吐蕃有长公主赤丽玛莲,年方十八,温柔贤淑,可配大唐亲王。”
李显微微一愣神儿,道:“这也行?”
论弥撒反问道:“怎么不行?大唐公主可嫁吐蕃赞普,吐蕃公主当然也可嫁大唐亲王。”
其实这里面,还是有小小的区别的。
莫觉得大唐两汉和亲是屈辱,一般来讲,两国和亲,嫁出公主这方面,地位要稍高一些。
比如大唐就经常把宗室女封为公主,嫁给周边藩国之主,借以羁縻,能说大唐怕了他们吗?吐蕃也经常把自己的公主嫁给泥婆罗、小勃律、吐谷浑等属国的国主,借机控制其国的朝政。
当然了,这也不是绝对,要根据各种实际情况来看,娶他国公主也谈不上什么屈辱。
在大唐的思维定势里,一直是本国公主出嫁,从未想到往国内娶公主。现在李显这么一琢磨,娶个吐蕃公主来,也不是不行。
他问道:“那为何不是让你们吐蕃公主嫁给朕,而是嫁给大唐亲王?”
论弥撒苦笑道:“我吐蕃只有这么一个公主尚未出嫁,却是与陛下的辈份不合。”
其实这种和亲的事儿,根本就不在乎辈份的。但他之前拿了辈份说事儿,现在就不可能不考虑这个问题。
顿了顿,论弥撒补充道:“我吐蕃愿意与大唐修好,却不是怕了大唐。陛下选的亲王必须足够尊贵,最好是您的亲生之子。”
“这样啊”
论弥撒的要求倒是不过分,但是,李显可是真为难了。无它,自己现在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李重福,一个是李重茂。
该让哪个娶吐蕃的公主呢?
吐蕃公主嫁过来,因为是异族女子,势必不能为正妻。但与此同时,人家吐蕃也不是小国,不能慢待了吐蕃公主。
所以,无论是谁娶了吐蕃公主,就意味着此人成为了事实上的大唐太子。
这可如何表示?
他为难道:“兹事体大,且容朕细思之。”
“陛下!”太平公主高声道:“臣妹以为,谯王李重福和那吐蕃公主甚是相配,不如就让他娶了吐蕃公主。”
李显摆了摆手,道:“朕自有主张,太平勿复多言。”
太平公主道:“陛下当然可以决定谁娶吐蕃公主。不过纪处讷的案子,到底该如何处置呢?是不是要查个水落石出?”
“你”
李显瞬间就秒懂了,这是太平公主在和自己提条件呢。
要么自己做出妥协,立李重福为太子,要么太平公主深挖这个案子,把韦后牵扯进去。人家作为苦主,有这个权力。
换言之,在遭到自己和韦后步步紧逼之后,太平公主实在受够了,决定反戈一击。
“这个么”
韦后明白自己的确是冤枉的,但李显不知道啊,当时就有些犹豫。
李旦马上加了一把力,也双膝跪倒,道:“臣弟以为,谯王李重福人品贵重,可娶吐蕃公主。”
“臣附议!”呼啦啦,太平公主和相王一系的官员跪了一地。
韦后大怒道:“胡说八道,李重福有谋害懿德太子太子之嫌,怎可娶吐蕃公主?”
然而,没人理他。
人们继续齐声道:“臣等以为,谯王李重福可娶吐蕃公主”
其他大部分臣子,则站也不是,跪也不是。
但凡有点眼光的都明白,如今朝堂的大部分歪风邪气,包括今日之事,都是因为韦后想当女皇帝引起的。如果能立李重福为太子,就能早早刹住这股歪风邪气。按道理说,自己应该支持相王和太平公主。
但是,与此同时,韦后现在就是个小皇帝,自己今天敢劝谏,来日恐怕就要遭她的报复。另外,此举也难免帮着太平公主和相王,对付当今天子之嫌。
至于少部分韦后的铁杆,则不敢做这个出头鸟。谁屁股上都有屎,现在站出来,纪处讷的案子牵扯到自己可怎么办?
唰!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齐齐投向了崔耕。倒要看看,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到底要站哪边。
第966章 一言定储位()
李显不负众望,道:“二郎,你怎么看?”
崔耕深吸了一口气,跪倒在地,正色道:“微臣请陛下立谯王李重福为太子,以安天下。”
好么,别人都是隐讳地提出,要李重福娶吐蕃公主。他可倒好,直接提出要李重福为当朝太子!
一个拥立之功,就这么妥妥的了。
崔湜见机得快,马上改口道:“微臣请陛下立谯王李重福为太子,以安天下。”
“微臣请陛下立谯王李重福为太子,以安天下!”
有他们俩带头,这回不光是相王和太平公主一系的官员了,就是其他中立官员也纷纷跪倒。
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韦后你要报复,先找你的好女婿崔耕呗。再者,最重要的是,人家崔耕此举大公无私,不愧为清流领袖,大家支持起来问心无愧。
这些人这么一表态可不得了,迅速起了连锁反应。
事实上,韦后的铁杆粉丝只有一个,那就是当今天子李显。至于其他人,都是为了功名利禄才听她的。
如今一看立李重福乃大势所趋,人们的心思迅速活络起来了——有很大的可能,几年后坐在皇位上的人,就是李重福,我如今和崔耕等人唱反调,日后李重福报复怎么办?
首先反水的宰相韦巨源,他虽然是韦后的族人,但最主要的一面,还是清流派的大员。
当初张昌宗引蜀商宋霸子等人到御花园内饮宴,就是韦巨源当场呵斥,将宋霸子等人逐出,丝毫不给张昌宗面子,被人们誉为“真宰相”。
他在内心深处一向不赞同韦后称帝,现在沉吟半晌,终于撩衣襟跪倒,道:“臣请陛下立谯王李重福为太子,以安天下!”
有他的带动效应,又是一批人倒戈,包括纪处讷——只有两边妥协,他的小命才能保住啊!
一时间,还在站着的,无非大猫小猫三两只而已:宗楚客、韦温、迦叶志忠。
迦叶志忠的骨头比较软,犹犹豫豫,也想跪下去。
韦后此时早已慌了手脚,可怜巴巴地看向李显,道:“陛下!纪处讷的案子,真的和臣妾无关啊!”
李显面色铁青,对众朝臣道:“该立何人为太子,朕自有主张。你们你们难道想逼宫吗?”
崔耕却摇头道:“微臣等人并非逼宫,而是请陛下上应天意,下顺民心。”
“天意?尔等也敢擅称天意?”
“刚才迦叶志忠有言,昨夜星相,摄提入太微宫,至帝座。太微之宫,天子之廷。微臣以为,此乃太子当立之像。”
说着话,崔耕看向迦叶志忠道:“迦叶太史,你以为呢?”
迦叶志忠目光闪烁,道:“是不是不是是”
“到底是还是不是?”
“是是吧。”
崔耕道:“陛下,立谯王为太子,宜早不宜迟啊!正所谓,父母之爱子者,当为之计深远。”
“父母之爱子者,当为之计深远父母之爱子者,当为之计深远”李显连念了几句,若有所思。
这话听到别人耳朵里倒没什么,但听到李显的耳中,却别有一番深意。
当初,在崔耕出京查郑普思贪墨一案之前,曾经和李显有过一番深谈。
这这场深谈中,崔耕就提出过这句话。当然了,崔耕当时的意思,是让李显从保护韦后的角度出发,早立太子。
但是,这不重要。
最关键的是,李显忽然想起了来了,自己曾经给过崔耕一份遗诏。在这份遗诏里面,自己明确提出,要让李重福继承皇位。
只是后来,韦后一直跟自己吹枕头风,自己又对李重福有了看法,不想立他为太子。
时间渐远,自己竟然把这遗诏的事儿给忘了。
现在遗诏在崔耕的手里,若他坚决支持李重福,自己还能顺顺当当地把遗诏拿回来不成?再者,李重茂年纪太小,若没崔耕护持,也坐不稳这皇位啊。他若坐不稳皇位,韦后还能有什么好下场不成?
如此看来,让李重福继承皇位,简直成了唯一的选择。
还有最关键的,人家崔耕接了遗诏办事儿,今日之举简直是完美得替自己背黑锅,完全谈不上逼宫啊!
自己这是生的哪门子气呢?
想到这里,李显的面色逐渐和缓起来,道:“既然是天意如此,朕又怎敢逆天行事?传朕的旨意,李重福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可为太子。崔湜,拟旨!”
韦后不甘心地道:“陛下,不能啊!难道你忘了咱们的重润孩儿死的不明不白?”
李显一咬牙一狠心,道:“人死不能复生,过去的事就让他过去吧。朕意已决,崔湜,拟旨!”
“遵旨!”
当然了,册封太子不是一道圣旨就解决的,还有各种繁琐的仪式。
不过,这道圣旨一下,至少短时间内,就再难更改,李重福终于坐上了大唐太子之位。
双方一达成妥协,也就没人关心纪处讷的案子了。最后,纪处讷主动乞骸骨,李显同意他以宰相衔儿退休。
至于素玉,没人关心她的死活,全交给崔耕处置。
说来此女也是个可怜人,崔耕索性给了她一笔钱,无罪释放。临行之前,素玉道:“多谢崔相宽宏大量,饶恕了奴家。奴家无以为报,想送给崔相几句话。”
“你想说什么?”
“当日吴国公之死纯属意外,和任何人无关。”
当初崔耕也想过这个可能,此时素玉完全没必要对自己撒谎,他心中的这个疑团才算完全解开。
三日后,楚国公府内,客厅中。
太子李重福亲自来访,略微寒暄几句后,李重福使了和眼色,崔耕将伺候的丫鬟仆役摒去、
忽然,李重福起身,深施一礼,道:“小王谢过崔相,要不是您,小王焉有今日?日后咱们富贵共享之。”
崔耕赶紧错开一步,道:“太子殿下快快请起,微臣焉敢受您的大礼?再说了,这事儿跟微臣的关系着实不大。”
“哪里,崔相过谦了,要不是您查了素玉的案子,焉有群情激愤,要立小王为太子之事?”
崔耕苦笑一声,道:“但问题是此事乃是各种阴差阳错,我最近才明白,皇后很可能是冤枉的。”
然后,他将素玉的话,对李重福说了一遍。
李重福听说了一阵眉飞色舞,道:“这么说,一切都是天意使然,本太子是天命所归啊。”
“天命所归?”崔耕眉毛一挑,道:“那也得等你活下去才行,恐怕接下来,咱们要迎接惨烈的报复了。”
第967章 齐坑崔二郎()
大明宫,丽政殿。
“气死我了!气死我了!”
“崔二郎,你个狼心狗肺的东西!”
“韦巨源,你对得起我吗?”
乒呤咣啷!
刺啦!
在阵阵娇叱声中,一件件名贵的瓷器被摔了个粉粉碎,一张张名画被扯了个四分五裂。
宫人们哪见过皇后发这么大的火?都躲在角落里,大气儿都不敢出。唯恐被韦后注意到,将怒火发到自己的身上。
“陛下驾到!”
在小太监尖利的嗓音中,李显进了殿内。
众宫人赶紧慌慌张张地见礼,齐声道:“参见陛下。”
韦后却毫不在意李显的到来,依旧乱摔乱砸。
李显摆了摆手,道:“平身,都退下吧。”
“是。”
众太监宫女如蒙大赦,快步跑出了殿外。偌大的丽政殿内,顿时只剩下了李显夫妻二人。
李显也不说话,默默看着韦后发泄。
直到见她发泄累了,颓然坐在榻上,李显才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