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路救赎-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不是陈文强的自谦,而是他自己的认定。与真正的天才相比,他还差得远呢!虽然因为匪夷所思的原因,他现在几乎是过目不忘,但却不敢狂妄自大。你说这个不够老练,你说那个理论错误,你不博览群书、增长知识,又有什么评论的资本。而现在的陈文强还是以听、想为主,还并没有自信和能力来自创。设想也是零散的,并不能成为系统,更没有付诸实践。

    陈文强承认有天才的存在,对小云子的赞赏和夸奖也是由衷的,天赋一说也比较准确。因为在小云子在济罗生呆过一段时间,珍妮特便对此赞不绝口。此番作为彩凤的助手去日本,在博览会期间,陈文强也发现了这孩子颇有学习语言的天赋。

    “你还不是天才?”小云子拉过张靠椅,嘻笑着和彩凤挤坐在一起,“发哥,去年你还是个小,小”

    “小地痞,小混混儿。”陈文强一点也不避讳。

    “嘿嘿。”小云子有些不好意思,笑了两声,继续说道:“可现在呢,有了好几个大工厂,我们都跟你沾了光。”

    “是啊,变化很大呀!”陈文强心中浮起一股自豪之感,想了想,说道:“你知道大多的人们缺乏什么吗?”不等小云子回答,他便接着说道:“野心,缺的是野心。没有野心,便会安于现状,便会浑浑噩噩。当然,有野心还要有能力,有头脑。我恰好两者都有,呵呵,厉害吧?”

    “厉害,发哥真厉害。”小云子并没全听懂,可不妨碍她对陈文强的崇拜。

    “别老改不过口,应该叫先生,或者叫强哥。”彩凤把小云子当成了自己的妹妹,亲昵地搂着。

    “叫什么都没关系。”陈文强大度地摆了摆手,郑重地说道:“总体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策略差不多都定下来了,品牌也算是打开了,这以后呢,纺织厂和成衣厂就交给你们了。”

    “若是有了困难,强哥你会帮我们吧?”彩凤明知故问,似笑非笑地问道。

    “啊,那是肯定的。”陈文强有些无奈,沉吟了一下,说道:“参加这次博览会,你们也看到的,创新是很重要的。只要能不断地推出新款式,再加上服装展示会,以及画报、杂志等的宣传,前景是很光明的。另外就是多了解外面的情况,服装的发展也有其时代和地域的特点。比如美国,作为新兴强国,现在崇尚的是保守还是自由,是简约还是奢华?英国呢,相对来讲,保守主义比较浓厚,过于新潮就不会受欢迎……”

    “强哥”彩凤犹豫了一下,试探着问道:“你结识了那么多人,特别是在东京,不会是要和他们搅在一起吧?”

    “不会。”陈文强很笃定地回答,事实上是不想彩凤担心,“要走的路不同,我与他们会保持距离。”

    “保持距离好,倒也不必得罪他们。”彩凤有些释然,又提醒道:“多个冤家多堵墙,咱们是生意人,要左右逢源,八面玲珑。”

    生意人,我是吗?陈文强笑着点头,心中却不以为然。人生如戏,全在演技。这句话用来说自己真是最贴切不过。杀手,商人,发明家,帮派首领,潜在的革命者……自己到底戴了几个面具啊?

第五章 离国,苏报案转折() 
海水卷着风浪不断涌来,冲到船边发出“啪啪”的响声,飞溅起银色的浪花,仿佛在哭着与人们告别。⊙

    陈范站在船头,眺望远方的上海,任由海风吹起鬓角苍白的乱发,却沉默不语,眼中满是忧愤。而他的两个妾室和二女儿愁容满面,眼圈发红,似乎刚刚哭过。

    《苏报》在发出了一连串的雷霆之音后,终于走到了它辉煌的请父亲多加保重,不出十年,必能重回故土。”

    “不出十年,我们便能重回故土?”陈范不太确定地问道。

    “是的。”陈撷芬用力点了点头,重复道:“字条上是这样写的,不出十年,我们当重回故土。”

    “好,好。”陈范跺着脚连说了两个好,精神也振奋起来。

    给你一个希望,给你一个振作的理由,这是伤感失望的人最需要的灵丹妙药。陈文强交代龙兴堂的人多加注意,尽量营救,并将一笔钱送给陈范,只是感佩他毁家纾难的精神,却不知道由此竟改变了陈范的人生悲剧。

    “亡命十年,困踬以终,不闻有何怨言”,这便是陈范的真实写照。历史上,陈范流亡东京,贫困几无以自给,两妾改嫁,长子出走,不知所终。次子仲彝出狱以后,清廷一直迫他交出父亲,也只得逃走。

    名动上海的《苏报》馆主可谓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而历史上当革命告成,民国新建后,多少人以功臣、元勋、伟人、志士自居,无不以为“手造共和”,应该论功行赏。而他甘愿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共和国国民,只口不提自己当年倡言革命的辉煌历史和惨痛遭遇,更不谋求一官半职。最后,陈范晚境凄凉,孤身一人,在上海贫病交加,幼孙病故,两个女儿不在身边,去世时年仅五十四岁。

    如果陈文强知道这些,就更不会让陈范这样的“潮流中之长厚君子”落到如此境地。他只是一个简单的想法,邹容血气方刚,经验阅历不足,有陈范这样的老报人相助,他便能放心许多了。

    而苏报案的爆发和审理,实际上却暴露满清政府的无能和无耻。腐朽的满清朝廷目光短浅,不学无术,《苏报》案的专案组长慈禧,组员张之洞、端方、魏光焘等人自以为得计,却是自取其辱,为此丢尽了“国家主权”的脸。

    堂堂正正的国家政府,却要求“居民委员会”级别都不到的“会审公廨”来主持法律公道,求外国人杀中国平民。尊严何在?面孔何在?从大清皇朝拜倒在会审公廨脚下,清洋律师,求审判官处决中国人的那一时刻起,大清皇朝就等于向国人宣布了自己的完蛋。

    法庭上唇枪舌剑,激烈交锋,法庭外各家媒体的舆论也如火如荼,使租界当局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也使反清革命思想为众多媒体所热议,影响着更多的民众。

    “苏报案”作为晚清最大的**,是二十世纪中国第一次重大转型时期一个极富象征性的事件。满清无所不能的**权力与一无所有、惟有一腔热血的平民之间面对面交锋的场景,一幕一幕,全无遗漏地展现在民众面前。虽然邹容缺席了,但素有“章神经”、“章疯子”称呼的章太炎却在,庭审中嘻笑怒骂,表演依然精彩。

    满清政府为完成太后“懿旨”,将人犯押至南京,凌迟处死以实现“杀一儆百”的目的,先是用二十万两白银利诱租界当局,遭到拒绝后,竟然再次出卖国家主权愿将沪宁路的路权让给列强,以换取“引渡”的承诺。就在列强有些心动之际,“沈荩案”的突然爆发,一下子将清政府的野蛮、残忍与不智暴露无遗,使《苏报》案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

    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三格不存,人将非人,报将非报,国将不国。在百年前的沉沉暗夜里,无数仁人志士如同启明星一般,出现在二十世纪的地平线上,禀持着“刀放在脖子上还是要说”的执着,让人们看见了光亮,看见了希望。

    沈荩也是一个倾向于革命的报人,出于爱国热情,他在报纸上披露了“中俄密约”的内幕。清政府正被苏报案搞得焦头烂额,沈荩又从背后捅了它一刀,揭露了其“见不得人”的卖国行径。慈禧老妖婆恼羞成怒,当时正逢老妖婆的“万寿月”,例不“杀人”,所以由“斩立决”改为“立毙杖下”。沈荩就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杀戮的新闻记者。

    沈荩惨死后,立刻震惊中外,天津、上海、广州等地报纸纷纷刊出报道和评论。狱中的章太炎闻讯写下“文章总断魂”等诗句,发表在报端。西人也闻之胆寒,北京的公使夫人们会同向慈禧抗议这种惨无人道的暴行。随后,英美政府向其驻华公使发出训令,绝不引渡“苏报案”政治犯,更不能任由华官审判,理由是清政府严重践踏人权。

    在得到确切消息后,陈文强终于可以放下心了。只要不引渡给满清政府,那么按照国际惯例,章太炎这种“国事犯”即便受到处罚,也不过是监禁而已。几年西牢,成就一世英名,或许这正是章太炎所追求的结果,邹容却由于他的插手,而丧失了这次成名的机会,不知他心中是否有遗憾呢?

    ……………

第六章 新药,说和() 
炒作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它在很早便被人们运用,只不过不象后世那样系统、巧妙、而且疯狂无聊。

    新药研制出来了,当然也需要适当宣传,或者是通过炒作来提高发明人陈文强的知名度。但在苏报案这场马拉松式的审判正沸沸扬扬,吸引了大多数国人眼球的时候,抗梅毒特效药,同时也是治昏睡病的特效药,胂凡纳明的发明和问世,竟没有抢到报纸的头版。

    当然,陈文强的民族和身份也注定了在新药研制之初,在通过过硬的实践检验前,将受到非议,甚至是人身攻击。因为这不仅仅是一种新药的推出,更是开创了化学治疗的先河,是世界上第一种抗菌类化学药物,是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大事件。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陈文强知道在学术界很快就会意识到新药发明的重大意义,而这将是在疗效被证明之后。所以,按照已经设定好的步骤,胂凡纳明首先在德国人宝隆开办的同济医院,中国的中法大药房开始临床试验。同时,陈文强开始添置设备,采购试剂,培训工人,做大规模生产的准备。

    从梅毒在那不勒斯大爆发,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四百多年。国境不能阻挡瘟疫,疾病也不能逃过进化。梅毒不仅蔓延到了全世界,并演变出了一种阴险毒辣缓缓发作的三期发病,当时与结核、麻风并尊世界三大慢性传染病。

    这样一个人类已经与之不懈战斗了四百多年的顽病,一朝有了特效药,轰动的影响是勿庸置疑的。对此,陈文强有着强烈的自信,尽管他不确定是否也能把本属于六年后埃利希的荣誉和诺贝尔奖全部抢来,但只这一种药的发明,已经足以使他名载史册。

    ……………

    人类,以群居,成群体。以宗族、语言分民族,以贫富、尊卑分阶级。人与人,因地域、行业、阶级和宗教、文化不同而各异。人以类聚,结社、集会,成社会,并且各领域的相互渗透、纵横交错,错综复杂地编织而成。“社会”一词,逐步取代了原始赖以五土、五谷的“社稷”,高度概括了人类活动的构成和人与人之间关系。

    上海帮会组织原本是为了自保,逐渐霸道扩张,或争斗,或分化,或兼并。于是,大大小小帮会分别依附于青、红两大体系。而青红帮只为生存利益,没有本身的政治性。那些社会最底层的劳苦民众加入其中,也只是为了能生存,但却往往被某些政治势力,或帮派头领所利用,成为危害社会的一种恶势力,成为某些人攫取私利的工具。

    以上海滩的码头为例,红帮主要控制老城区和龙华中国地界以及黄浦江沿岸码头,又称外码头或者叫外国轮船码头;青帮主要控制闸北、虹口、杨树浦等中国地界,并垄断苏州河以及虹口港、引翔港等大大小小通往江浙的内河、支流,除了货运码头,包括粪码头、垃圾码头……又称内码头。

    二十世纪前后,由于大批因农村破产而流入城市的无业农民加入码头工人行列,造成众多剩余劳力。为争工作,码头工人以地域籍贯团结在一起,相互械斗,争抢码头。帮派势力借机而入,在码头上形成了封建把持制度。大大小小包工头们占地为王,把持了全港码头的装卸业务,黄浦江两岸的码头被分割成百多个封建王国。

    而各帮派为了争夺地盘经常发生武斗,从单挑发展到群斗,从拳脚功夫发展到械斗,主要就表现在码头的争夺上。在刀光斧影中,演绎了种种上海滩的故事枪战只是传媒的渲染,以及互相残杀的争码头的惨剧。山东马永贞与上海白瘌痢的故事,实际上并不激烈,但却是那时青、红帮之间争斗的经典。

    当然,有武斗就有文讲,争斗一方若是自觉不敌,或者害怕冤冤相报无休无止,也可以邀请辈份高或势力大的帮会头目来给两方说和,江湖上称之为“叫开”。

    现在,陈文强便代表生病的金三爷,坐在茶馆内,与另两位红帮前辈一起充当和事佬。想当和事佬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必须牌头够大,名号够响,一站出来,不但双方能服贴,而且上海滩道上混的都认定他们能服贴。

    此次,陈文强也确实是带着增强名号的目的来的。虽然在兴义堂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