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皇戚-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干净的事情,早已被通缉,画像各地官署所控制的地方都有。他们不去县城或者城外被县署控制的亭、里,就是怕因此暴露,所以露宿不是在山野里无人居住的屋子,便是散居民户家中,只是不巧有一队五人的锦衣贼盗,却是被一户民居的猎户认了出来。

    那猎户平时以打猎为生,有时猎物多了就会去城中贩卖,换些钱财或者生活物品,因他出入都是手执利器,城门搜查的官差自然多加留意他,他被搜查的多了,见到的城门画像也就自然多了。而那队锦衣贼人来到他家借宿时,正好是这猎户从城里回来之时,刚刚才见到太守下达的举报锦衣贼盗行踪的悬赏令,附带还有一些已经被官府确认为锦衣贼盗的盗贼的画像,这队借宿的锦衣贼人正好有一人被这猎户记得,所以也就埋下了祸根。

    不得不说这猎户倒也机灵有头脑,知道自己势单力薄,也不强来,他搬来自家好酒,热情招待这群不速之客。这酒是他自己酿的山野果酒,也不知何缘故,喝起来似乎不醉人,但是只有喝过的人才知道,这酒喝多了,会有股厚劲,便是八尺汉子多喝几杯也会受不了,就此倒下。

    平日里,这猎户本身日子也不算好,自己酿的酒也只是来瘾才喝,这次想到官府的赏金,便豁出去把自己的私藏全部拿了出来。而那伙借宿的五名锦衣贼人也未起疑,见对方外貌似乎是个热情好客的憨厚汉子,再加上酒也不假,味道又不错,在那猎户的连番劝酒下,自然喝得多了,倒地不起。

    猎户这才将几人绑了,连夜入城报案,等到第二人几人醒来,却是已经被赶来的县署役兵用马车押解到大狱里了。自然他们身上的东西早已被官署役兵搜过了,旁的没有什么,他们包袱里的那些有的未洗干净血迹的锦衣,立马就将他们的身份暴露了。

    当然了,无论役兵如何拷打审问,这队贼人就是不肯泄露自家渠帅和其他同伴的踪迹,枳县县署无法,只能把情况说明,同时加大自己县内的搜捕工作。不过,其他的锦衣贼人倒是没有捉到,却也是得到一些近日县里各山野里,总有一些非本县的陌生人出入。

    其实,看过这封信的人,稍微有一些经验,第一时间就该明白了,摆明了这是锦衣贼人集体遁逃的戏码。伏泉当下震怒,连忙派人召集麾下文武商讨对策,同时又急令各地被派出援助各亭、乡备盗的军队火速回城集结,既然已经中计,再将他们留在城外显然是白痴才会做的事情。

    县署大堂里,不知所措的巴郡诸官吏面面相觑的被召唤而来,当然了,有资格在场的人却是不多。这里毕竟只是临江一县,不是巴郡县署,此刻能来的除了临江县的县令、县丞以外,便只有巴郡督邮杨洪和随伏泉此行而来的黄忠等将领了。

    “看看!看看!无能!尔等无能,竟让锦衣贼人跑了。”伏泉面色一直不好,待见到堂下人都集结齐了后,大发雷霆,将那枳县县署快马传来的信件直接扔到堂下,口中不断吼道。

    堂下一众官吏见太守发怒,低头不敢言语,此刻也只有太守心腹杨洪和黄忠敢进言,有所动作。不过黄忠到底只是寒门武将,与杨洪这益州名士比起来,他自然也不敢有动作,只见堂下只有杨洪小步上前,将那被伏泉扔到地上的信件捡起,匆匆浏览。

    只见杨洪看完信件后,面色震惊了好一会儿,这才将信件交由自己身后众官吏传阅。良久之后,大堂里一片寂静,一众文武官吏都是惊讶无比,都不敢相信这锦衣贼盗就这么无声无息的遁逃道了枳县。而最让他们震惊担心的是这伙锦衣贼盗从枳县逃路,最终去哪里?

    如果是郡治江州县的话,那可就不妙了,当然他们怕的不是锦衣贼盗叛乱攻破江州,江州此刻不说其他,仅剩余的板楯蛮兵便有三千,岂是这数百人的锦衣贼盗可以攻破的。他们担心的是锦衣贼盗竟然从搜捕严格的临江县城,逃到郡治江州县,这无疑是在打整个临江县署的脸,在打整个巴郡县署的脸,在打太守伏泉的脸,这若是被传扬出去,无疑会对他们造成极坏的影响,因此他们既是震惊,又是担心。

    杨洪此刻也是预感到事情的棘手,连忙上前道:“回禀君侯,贼人狡诈,唯今之计,当令郡署全力备盗,必要时候可调郡兵助阵,令江州县署严查治下亭、里,切不可再多藏一个贼人。”

    伏泉余怒未消,只是淡淡颔首道:“正当如此。”随后他对着堂下众人道:“尔等速整备兵马,明日大军兵往东南回军,临江至江州各地,所遇可疑之人尽皆拦截审问,切记不可走丢一个贼人,另严令诸军,需严明军纪,不可扰民。”

    “诺!”

    堂下众人行礼领命,随后见太守再无他事,便一一行礼告退,火速出了屋子为大军再次开拔做好准备。

    见众人离去,伏泉这才狠狠的拍了桌子,脸上有股恨意又带着一股欣赏的神情,自言自语道:“甘宁啊甘宁,未想你这么小年纪,就能整出这种事情。”

    不过伏泉却不知道,这一切都是误打误撞的,只能说胆子大的人往往做出事情的结果会令人震惊而已。

    181

第二百六十三章 丢卒保车() 
寒风阵阵,冬日的积雪再次又足足堆了厚厚一层,伏泉看着远处山腰上的一处破庙,脸色不善,这是他带人围捕的第七波锦衣贼盗了,可是依然没有捉到他最想要的锦衣贼首渠帅甘宁,这如何能让他甘心,毕竟被甘宁这么一闹,前后他不知废了多少精力,捉不住这甘宁的话,岂不是太亏了?

    当然,并不是说伏泉只追到了那几十波锦衣贼盗里面的七波贼人,这样的话岂不是说官府捉拿贼寇的效率太低了吗?

    三日前,伏泉于临江城内整兵出寻,双方兵分数路,一路由伏泉亲自带队朝枳县方向进发,沿路搜查过往行人,一经发现可疑人员立即抓捕,胆有反抗者,就地革杀,另一路由黄忠带队沿涪陵县搜捕,两处之中自有韩当所率骑兵联络策应。

    现在伏泉这一处已经搜捕到了七波,而黄忠那处也搜捕到了五波,虽然不知这些锦衣贼盗到底分批了多少波出行,不过至今抓了也有近百人,按照其中有人交代的他们锦衣贼盗一共就两百余人的说法,伏泉想来自己也该抓了快一半锦衣贼人了。

    其实这些锦衣贼盗莫看以往在甘宁手下为虎作伥,嚣张无忌,如今在伏泉下了严令,全郡搜捕缉拿锦衣盗贼后,他们也就和秋后的蚂蚱,再也蹦不了多久了。现在的他们也是无比怀念自家首领在前几任太守下的时光,他们有着官府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以根本毫无顾忌的为所欲为,哪能像现在这样,憋屈至极。

    不过,再如何怀念,也是晚了,在封建集权的王朝里,纵然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下降,可地方长官依旧是地区的土皇帝。像伏泉这样有着大义和大权的朝廷大员,一郡太守,处置郡内这种好不安分的盗贼,生死之间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毕竟锦衣贼盗势力再如何强势,和动辄可以调动一郡兵马,派发钱财粮食,征募无数兵卒的封疆大吏比起来,还是显得太过弱小了。

    远处传来一阵阵激烈的叫喊声,没过多久,便终归于平静,这声音伏泉已经听过好几次了,因为这是官军包围一小队的锦衣贼人后,劝他们投降,不降敢反抗就杀的叫喊。而与此相对的,便是对面那些被包围的锦衣贼盗们,在官军恐吓之后,没有太多犹豫,便弃械投降的事情,投降的是那么的洒脱,一点也没有他们以往的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和官府作对的气势。

    果然,只见随后一匹轻骑驶来,随着马匹一声嘶鸣,马上骑士娴熟的控马而停,下马行礼道:“君侯,庙中贼人尽数归降。”

    “可有贼首甘宁乎?”

    “未曾寻获。”

    “贼人可知甘宁行踪?”

    “皆不知也。”

    伏泉点了点头,随后示意这骑士退下,捏紧了手中拳头,目视那山腰荒庙,心中不由暗想,这甘宁莫非有隐身术吗?竟然到现在都没得到他的消息,这些贼人都说他们走时甘宁还未走,按路程应该就在众人身后,可是伏泉他们从后追捕而来,却根本没有在任何一队锦衣贼盗里发现甘宁的人影,这未免太不可思议了吧?

    想了想,伏泉还是决定在亲自查探一番这一对被捕的锦衣贼盗,过去他追捕的六波锦衣贼人都在被投降被捕后,被他一一询问。

    这些贼人里自然有重义气的,虽然投降了,但就是不会泄露兄弟消息的,像这种贼人伏泉心里十分佩服,并没有刻意为难。毕竟重义气信诺的人有,可脑后生有反骨的也不少,总有人会去做叛徒不是,他只需要稍微付出一些代价,去问那些意志不坚定的人便好。

    前世伏泉看过这样一句话,忠诚只是你给的背叛的筹码不够而已,换句话说,只有你投入的背叛的筹码够了,总会让对方背叛,而往往对方背叛不了,只是你给不起能让对方心动的代价而已。

    带人步行而去,走至山腰间,只见一座有些年头,破败不堪的荒庙映入眼前。院落里满是积雪,白茫茫的似乎什么也没有,依稀可以想到这寺庙在无雪之天,估计除了长一些杂草以外,就不会再张其他东西了。

    一棵枯零的老槐树下有一口井,井口上不知何处寻来的盖着的木班已经覆慢结冰的积雪,而井口旁正有四名在被官军缴了兵器后,又被他们用绳子绑着的四名锦衣贼盗。他们身后各有一名官军密切注意着他们,一旦他们有异动,便就地革杀。

    此时一名屯长装扮的军官快步走来,他手中提着一堆包袱,对伏泉恭敬说道:“回禀君侯,此乃贼人所携包袱。”

    接过包袱,伏泉匆匆看了一眼,发觉没有什么异样后,便打开了。这包袱一共四个,里面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和他前面六波所抓捕的锦衣贼人一样,除了平常的衣物以外,只有他们用来通行的“传”,以及可以证明他们身份,带有血迹的锦衣。

    “传”上面的身份内容当然肯定不是这些人的真实身份,即使他们开始百般抵赖,以为靠着这“传”便可以蒙混过关,但不说他们那些带血的锦衣就单单不是一句“碰巧衣服染了血”而能说清楚的,更何况这些人里,有一人的画像正好就在官军的通缉名单上,他们再想狡辩也敌不过这些证据。

    检查完包袱以后,伏泉并未立即审问那几个贼人,而是又带人进入荒庙内部一观究竟,说不得会找到其他线索。荒庙是依山而建的,这山又不是大山,山腰的地方也不算很宽大,因此这庙除了刚才伏泉入门处见到的院子,就只有放着神袛石像的屋子而已。

    进了小庙里,入鼻处一股淡淡的潮湿霉味传来,显示的这屋子已经有多久没有人前来居住了,幸好此时是冬天,味道却是不大。不过,换位思考的话,既然这荒庙在冬天都能传出一股潮湿的霉味,可见这里荒废的年头肯定是不小了,或许也只有偶尔行至于此,落脚休息,借宿一宿的路人进来此地而已。

    小庙里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出处透着阴冷,中间有一座神像,神像上蒙上了一层厚厚的蜘蛛网,也不知这几个锦衣贼盗是不是不信这庙中的神袛,入了荒庙,也不给这神袛将身上那肮脏的灰尘蜘蛛网擦去。

    社者,土地也,自古以来,有国有家者,无不建宗庙,立社稷,这巴郡深山里的荒庙自然也要供奉一位神袛。正堂神像面前,有一依稀可见字迹的神主牌上,上书六字“二郎真君神位”,用尖刀一笔一划镌刻在木制神主牌上,这庙**奉不是别人,正是巴郡、蜀中、整个川蜀地区口口相传的“灌口二郎”。

    当年先秦战国时,秦灭巴蜀,将这土地肥沃的巴蜀之地纳入版图,后为了将巴蜀之地变成自己的后方大粮仓,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都江堰。在任期间,李冰领导民众建成了功德绵延数百年的都江堰,使这川蜀之地成了“天府之国、沃野千里”,即使如今,都江堰在今天依然在蜀地的灌溉、防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灌口二郎,便是前秦名臣,蜀郡太守李冰的次子,因排行老二,因此被人称为“灌口二郎”。蜀中民间传说里,灌口二郎庙却是当时李冰因开离堆有功立庙,在都江堰这个浩大的工程中,李冰的次子“二郎”有协助父亲凿离堆、开二江的大功,因而被民众作为神灵奉祀。

    在川蜀一带特别是蜀郡的社神祠中,因为“李家二郎助父凿离堆、开二江”的缘故,所以多祠奉其人,这是一个典型的生为名臣,死为神明的代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