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皇戚-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年贾谊在《治安策》里所谈及的君臣相处之道,早已在两汉之间深入人心,可谓是影响深远。他在《治安策》里所言,“遇之有礼,故群臣自憙;婴以廉耻,故人矜节行。上设廉礼义以遇其臣,而臣不以节行报其上者,则非人类也。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便是深刻明确了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关系,当然他也是一生都在以此为准则鞭策自己。

    这句话话的意思是说,君主对群臣以礼相待,群臣就会自我激动,君主以廉耻约束臣子,人们就会重视气节品行。如果君主以廉耻、礼义对待臣子,而臣子却不用气节品行报答君主,那么他就不像个人了。这种习俗蔚成风气,那么做臣子的就会只为君主而不顾自己,只为国家而不顾家庭,只考虑大家的利益而不顾个人私利,见到有利益而不轻易沾取,见到危险也不轻易回避,全都按礼义的要求办事。

    后来贾谊这是一直以自己所言鞭策自己,即使他因为谗言被汉文帝贬谪,也从无怨言,甚至一直想回汉文帝身边效力。究其原因,便是汉文帝对臣子以礼相待,并且以廉耻约束臣子,而臣子当然要以忠心和气节品行来回报地位,也正是因为这种关系,才使得两汉名臣繁多。

    到了东汉,光武中兴又大肆提倡“忠孝气节”,对于名臣的要求也就更高了,除了对自身忠心和气节品行来约束意外,对于臣子而言,其在朝野民间的名声也是十分重要的。不然的话,历史上像段颎、阳球等为大汉尽忠职守的臣子,你能说他们没有名臣的品行吗?不是因为他们是阉宦门生,在朝野和民间没有好名声的话,早也就是大汉的“名臣”了。

    杨洪被董扶说动,可不是仅仅来做一个能吏的,否则,他要做能吏,以他在家乡犍为武阳县的名声,郡县还能不征辟他为吏?他之所以要来巴郡投靠辅佐伏泉,还不是看中的是伏泉以后的前途,跟了伏泉,以他和伏泉之间的主臣关系,还怕日后没有高官以待,美名相加吗?

    因此,如今为人臣的杨洪当然不会因小失大,就因为甘宁当初各为其主的派人刺杀自己,就要和他决裂,这太不明智了。对于杨洪来说,他要成名,要的不是一郡一县的名声,而是天下的名声,而要如此,就不能因为这小小的私事,而废了主君的私事。

    否则,杨洪真要这么做的话,下场也只有一个,到时候也只会落一个不忠主君的名声而已,因为他的所为太与“名臣”、“名士”相差甚远。

    想想看,历史上,汉末的朱儁、公孙瓒等人何以成名?靠的就是对郡守无比忠心,危急时刻不离不弃,最终得到天下的赞许,从而走上了“名臣”之路,官运亨通。当然,公孙瓒若非一场黄巾暴乱,引起汉末乱世,最终滋养心中的野心,不然的话,说不得也会如曹操想成为“征西将军”一样,成为一个在幽州征伐异族的“白马刺史”也说不定。

    归根到底,汉代承前秦遗风,自东汉以后,州郡权利加大,像太守、州牧,组建幕府,自成一国,几如古之诸侯。而州郡官吏动辄自称本国、本朝,视太守、州牧为国君,再加上两汉奉行的“忠义气节”,除非主君并非人君,亏待与臣子,否则臣子如果背叛离去,那就是不忠不孝,为人唾骂。

    而如果这样,名声有损,那对这臣子的日后仕途也是有害,毕竟,在重出身名声的东汉,你没有好的出身,再没有好的名声,谁还敢收你为心腹?而真实历史上,这些名声有亏的人,多数在曹操发布《招贤令》之后,才真正的站住了历史的舞台。

    夏日的微风浅浅的刮过伏泉的脸庞,不再夸赞杨洪,毕竟以杨洪的觉悟,即使伏泉夸出天,估计也不会有太多自得。随后伏泉转头看向刚刚介绍完自己,一直被众人冷落的秦川,虽然他对秦川不熟悉,但直觉告诉他,这人对自己有大用,毕竟那贼首黄穰据说也是没落士人,士人与士人之间,肯定会极力重用,这不是黄穰的兴趣,而是叛军能否起义成功的关键。

    自古百姓起义,如果从高层到基层都是泥腿子的话,基本很难长久,即使他们初期得势,但最终也不会长久,原因就是没有一定知识的他们,根本只会破坏,却不会治理,对军队也没有有效的办法约束,自然不能让军队彻底改变,最终也长久不了。

    但是如果起义的高层有不少知识分子的话,那这支起义军即使最初成不了气候,但在“广积粮,缓称王”的积蓄实力,改革内政、军队之下,那么他们起义长久甚至成功的机会就很大的。

    因此,伏泉在知道秦川也是知识分子之后,直觉上便肯定这秦川对自己有用,不过还需要验证,只听他继续问道:“尔于黄贼麾下,身居何职?今日投诚,可有诚意乎?”

    那边一直在等待的秦川闻言一愣,随后面上一喜,因为他听出了伏泉话外的意思,这是在试探他这个投诚的家伙到底有没有筹码值得伏泉来接纳。

    只是,很显然,对于这一心来伏泉这投诚,寻找更大发展机会的秦川来说,他早就准备好了投名状,怎么可能没有好的筹码呢?

    “回禀伏巴郡,川于叛军并无要职。”

    随着秦川说完,在场众人心中渐渐生出轻视之感,就连徐晃都有一种忍不住动刀砍了这骗子的冲动,他本以为这秦川这么有底气来见伏泉,一定是身上有什么好东西要给伏泉,现在这秦川说他在叛军什么职位都没有,那么怎么可能还能有好东西给伏泉,这么傻了吧唧的就想来投诚?真是可笑。

    看着众人反应,秦川当然也猜出他们的意思,因为这正是他要的效果,没这效果,又怎么能在他怀里那东西献出后,引得在场众人震惊,让这面前的伏泉更加重视自己呢?

    未几,在感觉差不多后,秦川对着众人轻视的眼色正声说道:“川有一物,且与诸公察验。”说完,秦川便从身上取出一张看着染了不少黑灰的绢布,看着黑乎乎的,使人凭白生出一种厌恶之情。

    不过,当秦川将那黑乎乎的绢布打开,放到众人面前时,在场众人便呆住了,只见那燃着黑灰的绢布上,有无数线条图形,像是山川河流一样,在左拐右拐的来回画着,旁边还有这种数字的标注。

    在场中人现在也算是久经战阵了,这图纸画的虽然差,而且沾了黑灰更加难以细看,但大体还是能凭着感觉猜出这是一张地图。而这前来投诚的秦川居然献出一张地图给他们,众人细细思索心里便有了一丝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猜测,莫非这是叛军的兵力驻扎图?

    “尔……文罕,此乃何物?”伏泉不可抑制的将心中的问题问了出来,虽然猜是猜到了,但是在没有得到确定答案前,他还是感觉有些不可置信,恍如天下掉下一块大馅饼一样。

    当然,本来伏泉准备摆架子用“尔”来称呼秦川的,不过话音出口,他便改了口。毕竟如果这真是自己心中猜测的地图,伏泉在这样称呼无疑对这秦川无礼了,对于作为时刻标榜礼贤下士的伏泉来说,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要是因此恶了秦川,让他毁了地图,那可就糟了。

    可是,很明显,对于一心来投诚,博一个更大前程的秦川来说,自然不会做那蠢事。相反,在听到伏泉改口称呼自己的字后,他心里也是松了一口,因为他明白,自己是彻底进入伏泉的法眼了,成败就差最后一步了。

    此刻,天地似乎唯有空中展翅飞舞的乌鸦的“嘎、嘎”叫声,只听得秦川大声说道:“回禀君侯,此乃叛贼黄穰之大军,兵力驻防分布图也。”

    空气为之一顿,即使在场众人都猜到了,但是在秦川说出来后,还是有一些不确信,这么重要的东西就这样得到了?

    伏泉也是怀疑,不过此时不是详查消息真伪之时,他现在要做的是要做一个喜得良才的君主演员而已。只看得伏泉突然起身,快步跑到秦川面前,抓着秦川还拿着地图的手,也不管有没有坏了那地图,大喜喊道:“善!善!文罕大贤也,孤得之真喜不自胜!”

第三百五十章 必可一战而定贼军() 
纵观古今,无论是冷兵器还是热兵器战争,行军打仗的话,情报都是最重要的,一旦一方的兵力部署全部被另一方侦知,那对于战争的另一方来说,无异于是一场灭顶之灾。

    现在这秦川将黄穰叛军的兵力分布驻防图给自己带来,那对伏泉来说可真是一件神器了,毕竟无论伏泉是继续进军还是撤退休整,靠着这张兵力部署图,有了叛军的驻扎分布情报,就能合理的应对了。

    众人在秦川话语里知道这地图来历后,也都是脸色一喜,不过伏泉也未大意,还是让身边几人来回传阅,谁知道这地图的真伪如何?毕竟,无缘无故的有人前来投诚,即使自己刚才装得多么欢喜,还是得让自己的心腹阅览后,大家都无异议才能消除疑虑。当然,要完全信任秦川,也得在以后确认这地图是真的,并非虚假才能彻底相信他。

    之后伏泉又细细问了秦川叛军各部的其他情报,让他一五一十不得有丝毫保留的说出来,这秦川十分识趣,就和倒豆子一样全部说了出来,这下子也让伏泉对于叛军的动向有了具体的认知。

    此刻贼首黄穰正率领手下约十二万余人马,分兵数处屯扎在庐江郡郡治舒县周围。其每部多有一、两万人,少则三、四千人,以围三缺一之势,猛攻舒县,誓要拿下这久攻不下的县城,不过在新任庐江太守陆康率城内兵卒百姓誓死坚守下,倒是一直未让叛军攻破城池。

    问明原因,伏泉便让徐晃带秦川下去休息,好生招待,其实伏泉的意思也是名为优待,实则监视而已,毕竟伏泉此刻也不能确认秦川是否真的是心甘情愿的投降的。而让徐晃作为监视人,也是为了敲山震虎一下,以徐晃和秦川之间的梁子,即使他不会故意刁难秦川,但肯定也会时刻注意这个主动投诚之人时刻警惕的,如果这秦川真的意图不轨,徐晃肯定会第一时间发现,并作出应对的。

    防人之心不可无,特别是现在还是在战场,若是一个不慎,伏泉可能连逃命的机会都不会有的。

    “二位可觉此图有异?”徐晃、秦川走后,那边于忠随后也带人离开,伏泉身边只剩下王谋、杨洪二人,待确认身边无人窥视,伏泉才望向二人,出声问道。

    主簿王谋率先行礼出声回道:“回禀君侯,下官观此图乃秦文罕此人手绘,纸上诸般污秽应是不断匿藏所致,想来其人作此图,一直瞒于叛贼,当不得假。”

    “下官所见略同。”王谋说完后,那边杨洪也是行礼道,他和王谋一样,都认为这图纸是真的。

    “嗯!”伏泉点头,这二人与他心里所想差不多,他心里也倾向于图纸是真的,随后伏泉伸手指着一处地方,正声说道:“贼人兵势不小,战力当与今番伏击之马胡兵马相当,吾军兵弱,此番若强攻,恐难以保全。吾欲出兵,沿小路,过山道,奇袭此处,以火烧之,二位以为如何?”

    话语说完,王谋和杨洪随即望向伏泉所指之处,纷纷眼中一亮,齐齐行礼赞道:“君侯之计,必可一战而定贼军。”

    图纸上,伏泉所指之处乃是叛军主帅黄穰所扎营地,南方三十余处的一处山地,而在这山地旁边,灰污明显的图纸上依然可以看到明显的字迹,上面赫然写着“屯粮地”的字迹。

    没错,这山地正是此刻集结在庐江郡郡治舒县周边的十二余万叛军,所囤积粮草的地方,一旦这里被汉军攻破摧毁,即使黄穰手下再多来几倍兵力,其军队的下场也是可以预见的了。

    见两人都赞同自己所想,伏泉便与二人继续讨论如何实行,毕竟现在他麾下的大军此刻刚刚经历过一场大反击,手中能战之兵也不多,还有那么多俘虏在手上,种种军务使得他们必须讨论出圆满的方案,才能去进行伏泉下一步那冒险却又合理的收获极其丰厚的计划。

    大别山谷外,艳阳高照,那八百余被汉军俘虏的叛军兵卒,此刻都被解除身上甲胄兵刃,多数赤条条,光着上身被驱赶到大别山外一处空旷树林旁。

    微风吹来,拂过身子,虽然天气依然是热的,按理他们依然应该感到热才对,可是此刻在众人的心中,却是寒冷之极。不少人因为这阵微风的缘故,身上冷的浑身直打哆嗦,毕竟此刻他们都已经知道俘虏他们汉军的主帅可是屠俘的“戾龙”,这时候将他们聚集,很难猜测那位主帅的真实心意。

    “嗒!嗒!嗒……”

    一名年轻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