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皇戚-第3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称为“颍川四俊”,号为“辛、陈、杜、赵”,郡县知名。当然,此称可能有吹捧之嫌,但明显也可看出四人的名气能力,而前次有钟繇为伏泉介绍颍川俊杰,所以他还记得辛毗之兄的名号,如无意外,此人当是辛评无疑。

    “正是!”那人傲人回应,脸上还有几许自得,虽然他的名声没有和他弟弟一样,并入“颍川四俊”之列,但他却并无不满,相反因此而自得。毕竟,只要有心人便会明白,这“颍川四俊”只是他们四人得名早而已,并非说他们的能力在颍川士子之首,否则若是如此,岂非让郡内一众名声出众者笑话吗?而辛评作为辛毗之兄,旁人知其名号,也不敢小觑于他。

    “尝闻辛君大才,未想亦有武勇,颍川真人杰之地也!”

    “谢平寇妙赞!”

    经过一番询问,伏泉才知,辛评是黄巾蛾贼围城后,知道贼势紧急,自愿率家兵帮助太守阴修守城的。今夜波才大营被伏泉夜袭,辛评见此,精通兵略的他知道城内出兵的重要性,便主动向太守阴修请战,带兵合攻波才,这才有后来的事情。

    一阵急促的夹杂着铁甲摩擦的脚步声传来,众人望去,却是数名汉军兵卒走来,他们手中拿着一个包袱,上面接着光亮,似乎可以看到殷红的血液。

    未几,那几名兵卒拿出包袱,行礼说道:“报!贼首波才首级寻到!”

    “快快拿来!”伏泉听后,焦急说道,波才在刚才的夜袭里,被汉军战马踩踏,尸首一直未寻得,不知所踪,如今那些被派出打扫战场的兵卒寻到,岂不让他高兴?毕竟,传授敌将首级至京师雒阳,无论怎么说,也是大功一件不是?

    片刻之间,伏泉结果那兵卒的包袱,打开之后,便见一个面部被踩踏了约有一半的首级,模样虽依旧能看出几分波才的轮廓,但明显让伏泉有所不满,拿这首级去交差,实在有些掉价了。

    “此真波贼首级乎?”伏泉看了言眼那几名有些惶恐的兵卒问道,显然,他们也是发现这首级的问题,害怕原本非常好的报功之事,引来伏泉的咒骂,否则,估计来报功的就是他们之中的一人而已,而不是这伍兵卒一起来了,终究谁也不嫌弃自己的功劳少不是?

    很快,那伍兵卒里的伍长便出列道:“正是!贼子所穿衣服,乃波才太平道服。”

    “善!令人火速传授雒阳,献于陛下,言颍川黄巾蛾贼已定!”伏泉将波才首级,交与身边的黄忠,让他安排人,把这首级送往京师雒阳报捷。

    之后,伏泉又再令诸将安排兵卒就地扎营,看押俘虏,再请辛评代信,请阴修安排酒肉饭食,犒赏大战之后劳累的兵卒。至于入城一事,伏泉则以夜深,营中俘虏过多,不宜远离为由,暂时婉拒,言道明日白日再进城。

    辛评也知道伏泉所部的情况,并未多劝,终究用数千人看押数万人俘虏,是必须要多加谨慎才行。纵然这些人多数都是战斗力弱的老弱妇孺,但谁也不能保证意外,所以也是没有多加邀请,应承了酒肉之后,便回阳翟县城。

    一夜无事,伏泉和汉军将士们一起,享受过阳翟县城内送来的酒肉后,便睡去,直到第二日早晨,伏泉才带着钟繇、徐福这两个颍川人,并数十名亲兵,在辛评的引领下,往阳翟县城而去。

    沿路之上,几乎没有平地,皆是死尸,宛如地狱。时至夏日,天气已然加温不少,空气里散发着无数恶臭,地上密密麻麻着黄巾的死尸,也在反应着这两日波才围城时的惨况。

    在城外和相迎的颍川太守阴修和随其迎接的郡署官吏,阳翟的士族子弟一番结识后,伏泉便在对方的邀请下,入郡署内为伏泉接风。

    郡署内,歌女奏乐,舞伎起舞,侍婢奉上精美的馔食,因早有示意,众人皆未食早食,所以见了食物都是食欲大振,再加上身边有满堂美女,倒是让人完全忘了这城外昨日还是刀兵相加,宛如两个世界一样。

    看着这副奢靡景象,虽然从出生皇戚一族时,伏泉便已习惯,然而他吃饭饮酒之余,也是不由感叹太平道能如此猖獗,世族豪右这般的奢侈作风,才是张角能够蛊惑那么多忠实愚民的根本原因吧。

    毕竟,世人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寡”自然指的是贫穷,而“均”自然是不公平,这话意思当然是说人都是不恨自己的东西少,而是恨这个世界不公平,而张角的太平道所提出的“致太平”思想内的公平,对于那些见到了世族豪右奢靡之风的贫民来说,造成的冲击有多大。

    即使是后世,受到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一样都有仇富心理,又何况现在?伏泉想来如果世道真的公平的话,恐怕就不会有叛乱了,只是很明显,这根本不可能,弱肉强食的世界里,生来就没有公平,有的只是你吃人和被人吃而已。

    好在,自己这一世是出身在吃人的那一类的,否则,如果没有出身,恐怕就算自己有天之骄子的才学,也得等那些党人大佬们坐镇天下,才能有他伏泉投靠明主,从此发迹的时候吧?

    满堂数十人,除了阳翟职位不低,有资格入宴会的官吏兵将外,其余多褒衣博带,鸿儒硕学,皆阳翟士族之名士。

    经过阴修介绍,伏泉也是认识了不少他前世便听闻过的阳翟的才俊,如阳翟郭氏的计吏郭图郭公则,辛氏的辛评、辛毗两兄弟,还有其他稍小豪强小族出身的司马徽、赵俨、繁钦、枣祗等人。

    阳翟郭氏和辛氏,都是郡中大姓、一县冠族,以诗书传家,两家的年轻一辈多为正统的儒生,如郭图、辛评、辛毗皆是如此。

    辛氏兄弟中的长兄辛评,伏泉业已见过,待见其弟,谈吐之间,顿觉得其兄弟二人能在颍川得名,果真才学不凡。至于辛毗能入“颍川四俊”之名,在伏泉看来,应该是和他先前所想一致,这里面吹捧的嫌疑十分大。

    至于郭图,此人也是才学颇佳,而像司马徽等人,伏泉也是一一询问,司马徽就不多说了,可是后来为诸葛亮、庞统打广告造势的奇才,其和南阳名士宋忠宋仲子其名,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能力,也是出了名的“好好先生”。传闻其为人清高拔俗,和其商谈,伏泉也能感觉出其学识广博,真是道学、奇门、兵法、经学等无不精通。

    当然,现在还没到后来,司马徽那“水镜先生”的称呼还没到来,有那么一瞬间,伏泉想着要不要现在撺掇这家伙办一个私学,然后提前把自己家乡那应该才几岁的家伙找来,让这位汉末名师好好教导?嗯……奇才正太,提前养成,似乎倒也不错,看来有机会得去一趟徐州了。

    这几人都是伏泉熟悉之人,纵然他们对于伏泉这外戚有所抵触,但在伏泉的百般厚皮脸的询问下,又是在公众场合,还是和伏泉相谈几句,但话语之中,伏泉觉得明显不甚热情。而像赵俨、繁钦、枣祗等人,伏泉对他们认识不多,而他们大概也是出身小族,加之对伏泉这外戚也不太感冒,所以只是简单客套一番,倒是让伏泉觉得好生没趣。

    看这些人模样,估计若不是阴修是颍川太守,恐怕这群士族也不会对那位外戚有所感冒,恐怕外戚之中,只有像马融或者自己伯父伏完这样的大儒外戚,才会让他们热情相待吧。

    不过,就算如此,伏泉也是有所收获,毕竟,从辛评等人的言谈中,伏泉便已对颍川人才的实力大概了解了不少,和先前与钟繇对话所想的一样,这颍川郡真是一个人才库。

    初,俨与同郡辛毗、陈群、杜袭并知名,号曰辛、陈、杜、赵云。摘选自《三国志》

    浏览阅读地址:

第五百三十六章 酒徒狂生戏志才() 
    推杯至盏,觥筹交错之间,酒宴已近终了,宴会气氛依旧好不热闹,坐于主座的阴修,因为自己治下郡内波才以除更是高兴不已。

    虽然颍川尚有少部分未被汉军扫灭的黄巾蛾贼余孽,但很明显,那些人再如何,也无法威胁道颍川的安全了,阴修也不用再担心阳翟和自己性命的安危了,能不高兴吗?

    不过,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最终,伏泉带着徐庶出来郡署府,至于钟繇,却以需和同门师兄弟胡昭叙旧为由,留在郡署府内,言道待伏泉率军离去,其再随军出行。

    胡昭,这名字对伏泉而言十分陌生,甚至郡署酒宴开始前,伏泉与其结识都差点忽略这个有些低调的人,唯一让伏泉诧异的是他的字,竟然叫孔明。

    “孔明”二字,在伏泉听来,自然是自己那个徐州小老乡的字了,诸葛孔明才是,却没想到颍川还有个胡孔明。当然,若是伏泉知道,这胡孔明清高恬淡,在真实历史上养志不仕,袁绍、曹操数番知其名征辟,皆被胡孔明严词拒绝的话,一定会吃惊不小,能得袁、曹二人如此礼遇,其才能绝对不低,或许叫孔明的人都是有才能的人吧。

    至于胡昭和钟繇是师兄弟,却是因为他与钟繇,都师从同郡书法大家刘德升。其人乃是颍川郡的书法大家,著名于世,雅擅隶楷行书,伏泉前世学过书法,今世更是从小练习,自然也是听过刘德升之名。

    可以说刘德升是纡法创始人,因其创造了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行书”字体,在后世被人称为“行书鼻祖”。他的纡书法虽然是草创,但字迹妍美,风流婉约,务求简易,笔划从略,离方遁圆,浓纤间书,如行云流水,非常局面捷,被后人列为“妙品”,独步此时。

    而且,伏泉不知道的是钟繇,胡昭两人,以后书法大成后,时人有“钟氏小巧,胡氏豪放”之说,并称二人为“钟胡”。当然,不止是他们两人,因为学习德升的纡书笔法,从而书法大成,著名于世,就是后来王羲之、王献之也都学习过刘德升的纡书字,可见刘德升的书法实力。

    既然钟繇要见同门师兄弟,伏泉当然不便拦着,而且因为他之后想做的事情,也不方便钟繇介入,索性成人之美。至于伏泉之后的行动,无它,自然是游历阳翟县城,最好能拐带一些寒门士人出山才好,而帮伏泉带路的,自然是徐福这个颍川还算出名的寒门游侠士子了。

    “平寇,阳翟城中,若论单家寒士,令福相敬者,唯有一人,然……”徐福得了伏泉吩咐,大概是想在伏泉这赏识之主面前表现,十分殷勤的带伏泉,往他所知的一阳翟寒门才子家走去,只是,话至中途他却有所顾忌,面露犹豫之色,未多言语。

    见此,伏泉不由惊奇问道:“元直何以踌躇?莫非有所顾虑?”

    徐福道:“此人精通兵法,深有算略,智虑千里,良、平之才也。”

    伏泉听之,更加诧异道:“若如此,孤求之不得,元直何须顾虑?”

    所谓良、平,自然是指大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建国时,所倚重的开国谋士张良、陈平二人,就像伏泉的好友贾诩一样,昔日年少时在州郡并不出名,直到汉阳名士阎忠言贾诩有良、平之奇,这才知名州郡。

    现在这徐福有此大才向自己举荐,竟然还如此有顾虑,的确令人惊讶。当然,伏泉并不怕徐福为了讨好自己,胡言乱语,毕竟对方说到底可是那颍川至孝的“徐庶”,若是这般诓骗,明显和他历史上所留名声不符。同时,伏泉心中也是窃喜,能令徐福这般形容的,必定是真才子,而若论颍川寒士,在伏泉心中也只有那人有此等能力了。想到那人的性格,伏泉心中有所明悟,却是猜出几分徐福的顾虑所在。

    却说徐福听后,脸露苦笑道:“其为二名之人,有负俗之讥,恐不为平寇所喜。”

    闻徐福之言,伏泉眼睛微微眯起,所谓二名,自然是其人不用此时流行的单名,而取二名,这在世人眼中是低贱之人才会取的。至于负俗之讥,指的是不谐于流俗而受到世人的讥议,小者酗酒、好色、爱财,大者侵占民利、鱼肉百姓、违法乱纪,伏泉曾经见过的袁绍倚重的谋士许攸就是这样的人。

    颍川人,取二名,有负俗之讥,莫非果然是他?

    心中迫切知道答案,伏泉急问道:“此人何名?”

    “戏志才!”

    果然,真是他,记忆里此人是曹操得郭嘉之前的一名被荀彧推荐给曹操的颍川筹画之士。后世戏志才之所以闻名,只是因为他在郭嘉的传记中被提及到,不过因为他英年早逝,所以他的事迹在后事已经不祥。

    但就眼下来说,从徐福对戏志才的赞赏来看,他大概是年轻时因为出身寒门,生活不检点,名声差,导致在社会主流的士族之间才名不显。直到后来颍川俊杰,不是去了董卓那里,就是去了袁绍之处,荀彧一时之间搜刮不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