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皇戚-第4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过分在意,即使她是袁绍的妻子。

    见无人反对让那些罪臣家属流放边地,伏泉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他之所以没对那些人下手,自然是为了向边地移民做准备,而与不断号召中原百姓移民边地,给予各种优惠吸引他们移民相比,迁徙这些各地方的世族豪强去边境,才是最省力也有效的移民手段。

    毕竟,就算那些家族因为谋逆的事情,族人元气大伤,但他们在当地的势力还在,而一旦他们要被强制迁徙边地,自然要为了家族生存,在边地布置。

    这样的话,他们在当地的家仆宾客,还有一些依附他们的姻亲势力,都得跟着带到边地,而他们要在边地屯田,保证家族能重新昌盛,同样要召集许多人手,如此以他们在当地的名望,自然能号召出不少人去边地。

    如此,原本贫瘠、地多人少的边地,注定要多出不少人了,伏泉想着或许塞北长史和凉州边地的狭地都可以因此再向外拓展一番了。

    并且将这些世族豪强迁徙走,也是变相减轻中原的压力。毕竟那些地方世族豪强走,他们原本的土地必定被伏泉派人代表收回,其他豪族之人要是敢觊觎,伏泉不介意以此为罪,用军队强行把贪污的家族移动到边地,这样又可以多出一大片田地。

    而在这中原土地已经不满足于大汉人口的时代,这多出来的土地,伏泉再以朝廷命令,等地其他无地流民,也是可以缓解不少社会矛盾的,完全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

第六百六十九章 扫定南匈奴屠各() 
自蔡邕入主太尉以后,伏泉所行兵事变动皆与蔡邕报备,可是虽然蔡邕名为太尉,是中央掌控朝廷军事的最高长官,然而其所提修改伏泉军事部署的建议,皆被起诏的尚书台以各种理由驳回,唯有伏泉没有提出的建议,才被同意。

    一次两次被驳回,蔡邕或许看不出来,但是次数多了,蔡邕再傻也知道里面有猫腻,当下不甘受辱,往皇宫求见皇帝、太后,言明诸事。

    只是,小皇帝刘崇如今尚不管事,一切朝政军事,其实皆由宋太后所管,而对于兵事,只要不是涉及到其权利根本的事情,宋太后也根本不想得罪伏泉,所以对于蔡邕所告,仅以安抚为主。之后,诏伏泉入宫私聊,但见伏泉对此意向明确,不为所动,故而就此罢了,对于蔡邕所求,其实对他并无太多帮助。

    蔡邕苦等不少时日,期间更是连连进宫催促,但是涉及到伏泉所定军事行动依旧被用各种理由驳回,最终也是看出来是不可为,也就干脆不对伏泉所提军事行动有意见。

    而朝中其他人,也就此看出来这蔡邕作为太尉,其实根本压制不住伏泉这个骠骑将军,不少人暗中言语,伏泉不尊重蔡邕这个老丈人云云,但如马日磾等人却是看出了伏泉这一套迷魂眼的背后故事,因为北疆的高官已经在蔡邕吸引朝臣的时间里,被伏泉全部换成自己人了。

    这段时间里,天下州郡长官可谓变化极多,不说那些多数任职中原富庶地方的袁氏门生故吏,都被伏泉以各种理由,或平调贬谪凉州、益州,或直接罢免,比如兖州刺史乔瑁便被伏泉以在任无功罢免。

    凉州是伏泉经营老巢,至于益州,在原来益州刺史何苗被朝廷处死后,便被宋太后族人宋果接任,其跟随故车骑将军宋酆多年,无论是年龄资历都够担任一州刺史,去处理何苗曾经掌管的益州事情,也是合适人选。

    而那些袁氏门生故吏去这二处为官,明显没有再次为祸的机会,至于空出来的官位,除了用来提拔伏泉旧部外,便是提拔其他合适人选,以寒门士人为主。

    本来,这些任命自然没什么,毕竟清理逆贼亲朋,是正常之举,可是伏泉在对这些袁氏门生故吏清理的同时,也在对北疆并、幽、冀三州一点一点安插自己人。

    比如,并州刺史丁原,被征入朝中为少府,以九卿之位变相夺其兵权,其职则以长沙太守孙坚担任。

    度辽将军耿祉因久战南匈奴、屠各无功,罢官,贬为庶人,后以稳定北疆局势为由,以其麾下将领使匈奴中郎将关羽为度辽将军,至于关羽使匈奴中郎将之职,则被伏泉委任护乌桓校尉公孙瓒替之,以他在幽州闯出的名声,完全可以压制住关羽麾下那群凉州兵,而公孙瓒的护乌桓校尉之职则由吕布代替。

    作为并州诸将之首,伏泉将吕布提拔高位,自然是安抚并州兵将,好让他明显收拢丁原兵权,掌控并州时,不让那些并州兵有抵触。

    伏泉这般替换,没有其他意思,就是要对至今还在降叛不定的南匈奴、屠各进行毁灭性复仇,而换其他人他不放心,只有那些随他征讨胡族的旧部才值得信赖。

    后来,随着刘虞对幽州乌桓人不断散财散粮安抚的事情,伏泉又下令,将刘虞转任豫州刺史。原本的豫州刺史黄琬,虽然在袁绍谋逆时,没有出兵京师,但是以其党人身份,自然伏泉不会再信任,直接将其召入朝中担任执金吾,而刘虞既然这么喜欢发善心,那就不如让他去豫州那个党人重灾区,和那些被伏泉削弱得跟的党人家族,好好安抚谈话吧。

    至于幽州,伏泉左思右想,最终选择了黄忠为幽州刺史,其与关羽都是随伏泉征战多时的大将,功劳无数,如今关羽为度辽将军掌控北方边兵,自然伏泉也不能亏了黄忠。

    当朝臣从蔡邕被半架空之事上回过神来时,惊讶发现,北疆局势早就变得面目全非,似乎转眼之间,北疆除了冀州还算安稳外,大汉三边出产精兵的地方,似乎都成了伏泉的下属了。

    北疆高官已定,下面自然是决定向谁出兵了,一番抉择,伏泉最终决定出兵南匈奴、屠各,毕竟,对比在东北边郡塞外乌桓人,攻打内附的在并州和塞北长史府的南匈奴和屠各人,明显在后勤方面上,汉军压力会小一些。

    夏五月,朝会,骠骑将军伏泉上奏伐南匈奴、屠各,帝准奏。

    出兵的日子定了,兵力也定了,并州刺史孙坚出兵步骑三万,度辽将军关羽并使匈奴中郎将公孙瓒出骑兵两万,朝廷令新任偏将军李傕、张济出京师骑兵两千往援,三路兵马合计五万两千余人,尽皆为与胡人久战之精兵。

    至于粮草,则由这些年安稳下来,地方富庶,府库充盈的冀、兖二州准备,二州刺史皇甫嵩、王谋都是听命伏泉之人,对此并无异议。

    而汉军的出兵线路也很简单粗暴,那就是出雁门、定襄二郡,直捣南匈奴老巢美稷郡,除非南匈奴又会和他们先祖一样逃跑,否则,即使他们投降,接受伏泉密令的汉军将领们,也绝对不会让他们延续的。

    不过,在此之前,偏将军李傕、张济二人所率两千骑,和并州刺史孙坚派出的一万步骑,合力围攻盘踞在白波谷的太平道余孽郭太部,以及与白波军联合,在太原、河东等地劫掠,反叛汉室的南匈奴单于于夫罗。

    前番,自从汉军击败入侵并州的南匈奴、屠各联军后,按理来说于夫罗这个拥有正统继承权的羌渠单于的儿子,应该可以归国继位。

    可是,一来汉国不愿意再看到一个统一的南匈奴部落,所以在击败入侵的南匈奴、屠各联军后,一直以各种理由推脱出兵帮他夺回单于之位;二来,虽然骨都侯单于已死,但是南匈奴部落却是有大半部民,不支持于夫罗即位,究其原因,他们却是怕于夫罗记恨他们帮助骨都侯的杀父之仇,担心遭到报复。

    所以,连番受到打击的于夫罗,心中愤怒,并且麾下胡骑后勤不足,最终和盘踞河东的白波贼联合,劫掠周边,有判汉行为。

    伏泉正找不到理由给南匈奴、屠各灭族,现在这个名义的南匈奴单于这般挑衅汉室,他自然要派兵讨伐,顺带着以此为借口,待朝廷大军胜了南匈奴后,就将其部族以对鲜卑、羌人事灭族。

    汉军五万两千余大军浩浩荡荡,杀向南匈奴老巢美稷郡,屠各、南匈奴经历惨败后,不断拼凑所剩的七万余联军严阵以待。

    见此,汉军不慌不忙,骑兵护卫两翼,步卒冷静以车围成圆阵,面对胡族联军惊涛骇浪般扑来,百架弩车齐齐暴吼,巨箭化为一道道流光,冲在最前面的胡人一瞬间被扫光。

    飞驰中的胡族大军乱成一团,被马匹绊倒摔死的人比亡在箭下的人还多,好不容易平息乱象,阵势渐稳,又一轮箭飞来……

    胡人联军不得不冒着惨重的伤亡,杀到汉军阵前二百余步,跳下马组成步弓阵,回击汉军,掩护骑兵。

    汉军弩士在盾手的保护下,又射出一波弩雨,形成一道死亡防线,没有胡人能踏进百步之内,地上铺了一层又一层的尸体,高高垒起,形成小山。

    见强攻不行,胡人只能左右翼斜插,以图分散汉军火力,让中军其他胡骑有机会和汉军肉搏。

    不过,这一招对于那些早就熟悉胡人战法的并州边军来说,根本毫无效果,胡人只能用血肉,打开一条出路。

    双方血战半日,胡族联军伏尸两万余人,如今坐阵南匈奴的老王见此,只能重整列队,准备再发动一轮进攻。

    然而,这场战斗其实从一开始,结果就已注定,汉军准备已久,岂是胡族联军螳臂当车可以阻挡?

    而且,随着伏泉逐渐控制中央朝廷,他对于马镫、马蹄铁的管控不再严格,也在慢慢从凉州军嫡系开始扩充全军。

    这一次张济、李傕所带京师凉州兵,甚至关羽麾下诸多骑兵,也都配备有马镫、马蹄铁等物。在骑兵战力上,汉军多数已经超过胡人,本身这就已经非常欺负胡人了,再加上汉胡两军其实实力相当,自然那些胡兵就更加不是汉军的对手了。

    汉军五万两千余人,不顾险阻,以并州刺史孙坚、度辽将军关羽、使匈奴中郎将公孙瓒三将为首,率兵猛追死打胡人,有着将帅出师前的严令,面对不少胡人的投降,汉军根本不为他们的求饶所动,纷纷以不留活口为前提,将那些见势不妙,想要投降以待来日的胡人尽数诛杀。

    对于伏泉来说,他不需要留那些附庸的异族,这些异族一时臣服又如何,“非吾族内,其心必异”,伏泉要的是汉朝疆土永远和平,而不是短暂的效忠。

    而且留着那些异族在汉境,也是浪费土地,占有本就已经不够大汉百姓,耕作生产的土地资源。以大汉如今人口的饱和数,即使有曾经的太平道之乱和羌人乱事,造成数百上千万人口的损失,但毕竟人口基数在这,只需要保证不再出人祸,控制好天灾,等着下一代人口爆发,中原的土地肯定不会够汉家百姓的生活,到时候只有不断向外开拓。

    可是因为内附的原因,在北疆数郡,都有不少人口优势的南匈奴、屠各人,自然就成了伏泉的眼中钉,对于这些总是降而复叛的异族胡人,伏泉当然不能容忍他们继续这般愚弄大汉,除非愿意完全融入汉族,不再以故族自居,否则,他是一个俘虏也不想要。

    大汉的人口已经太多了,有限的土地当然得给听命大汉的人去生活,至于那些根本都不听令大汉的人,伏泉觉得让他们完全消失在这个世界最好。

    光熹元年,秋七月,汉军三路兵马,直捣南匈奴王庭,又北上扫平屠各族居地,连战连捷,皆大胜之。

    除确认完全归附的数千胡人“少年”外,汉军斩杀胡人八万余,俘青年女子三万余,其余胡人多数北逃。其等多数塞北长史府所俘,筛选之后,或杀或编入长史府屯田,少数则逃入茫茫北疆塞外茫茫草原之中,但真正能存活者,甚少。

    自此,并州以北,再无匈奴胡人痕迹,而伏泉对于北疆的战事,没有因为南匈奴、屠各的灭亡而停留。

    待并州大捷传来后,伏泉毫不犹豫,继续他的计划,他当即在大捷朝会上奏朝廷,细数当年乌桓与张纯、张举等贼,举兵自立,欲成一国之事,请求朝廷下诏,以并州征讨南匈奴、屠各之汉军中,抽调一部骑兵,配合幽州刺史黄忠及护乌桓校尉吕布部骑兵,出塞以战养战,征讨塞外汉军一直讨伐困难的乌桓诸部。

    这份上奏,很快遭到朝中不少大臣拒绝,毕竟随着前幽州牧刘虞在任上,招降了不少乌桓族,使得那些原本谋反的乌桓族多再次效忠汉室,许多大臣觉得完全没必要再多花费钱粮去讨伐乌桓这不需要多做在意的小族。

    只是,这些意见,根本阻止不了如今的伏泉,特别是他们一直用烂大牙的粮草后勤和胡人已经效忠,大汉不需要为这塞外小族,浪费资源等等的理由。

    在对待异族这件事情上,深知草原民族一旦人口暴涨的可怕的伏泉,是绝对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