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皇戚-第4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山国而言,谁在西域强大,他们就投靠谁,这是毫无疑问的。如今汉军一改以往攻伐西域之势态,国力据说也是蒸蒸日上,很明显可以在所占领的西域地区统治很久,就算可能一时间不能占领西域全境,但最起码而言,他们山国所在,必定是西域中大汉所管辖的地方,自然的,山国投靠大汉,成了必然选择。

    山国的识趣,自然让伏德高兴不已,没有多做考虑,便答应请求,虽然汉军要尽可能多的攻略西域土地,为日后的中原移民屯田做准备,但并不是真的说要屠戮西域,终究在中原移民未至时,留在西域的数万大军,也需要人种地屯田,给大军准备后勤不是?

    这些种地屯田的西域人,从何而来?自然是自愿归顺的西域胡人了,他们将在汉军的军管之下,只可说汉语,服饰为汉服,一切以汉家百姓风俗而变,而汉军也会在各部兵将长官的命令下,将西域诸国的文化,有意识的灭绝,就算是珍宝古玩这些有西域文化的东西,也要尽可能销毁,务必要最快速度的把西域文化融合进中原文化,从而使得西域成为大汉不可分割的一块。

    汉军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山国后,便在山国附近休整一日,而后,留两百汉军,以帮助戍守城池名义留守山国都城墨山城。

    之后,伏德又令山国出兵五百精壮,随汉军出征,山国迟疑一番,不过却因人在屋檐下,只得答应。

    伏德此举,自然是为了以防出现意外,山国投鼠忌器,降而复叛,毕竟这西域诸国都有主动或者被动反叛的先例,不得不防。

    虽说山国见汉军势大,都到了自降国号的地步,应该不会有反叛的心,但谁知道会不会出现意外。而留两百人守山国国都,又抽调山国半数兵马五百人随军出征,就是对山国的威胁。

    毕竟,一来那身为山国根本的五百精壮,必定无命,二来国都之中,还有两百精锐汉兵,就算山国胆有二心,恐怕也没机会成事了。

    就这样,汉军三万余人,一路直取龟兹方向,途中过尉黎国,此国为西域中等国家,也是有一番傲气,其与龟兹合兵四万余,驻守尉黎国都,意图靠尉黎坚城与汉军对峙。

    对此,汉军并未有惧色,伏德命一边两万余汉军仆从军假意围城,并且加紧制造攻城器械,给予城内守军汉军要攻城的假象意图。

    实在,另一边伏德又令五千汉骑,绕道尉黎城,直往龟兹国内部,要他们借着龟兹国出兵两万,国内兵力空虚的机会,务必要把龟兹国内部搅得天翻地覆。

    果然,汉军看中龟兹国内部空虚的机会,打中了龟兹国的命脉,国内根本对付不了汉军铁骑,除了龟兹国大城以外,根本没有汉军铁骑去不了的地方。

    尉黎国都内,日日都接到龟兹国的求援信,引得城内龟兹军,军心大跌,而汉军虽然围城,却始终没有攻城,等不及的龟兹军面对国内情势,不顾尉黎上下反对,最终决定出城,回国救援。

    龟兹军轻松突破汉军围困,途中,遇到早就埋伏好的汉军三千铁骑,并一万五千西域仆从胡骑,汉军诸将用命,大败其军,掩杀近万,俘四千余,自身仅损兵三千余,还多为西域胡人。

    后伏德令麾下西域胡人,扮作龟兹败军,诈开城门,接着汉军骑兵汹涌入城,自此尉黎城陷落。

    

第六百八十九章 重开西域都护府() 
(通知:新书明末好国舅已经上传,望各位书友收藏关注下,每本新书都是幼苗,希望大家细心呵护,支持泉释一切)

    尉黎城陷,伏德又令汉军屠城,三日不封刀,当是时,城内家家皆有哀嚎之声,室室无完人,数万人丧命。

    汉军再次屠城消息,随龟兹军败的消息,传至龟兹国内,举国皆惊,龟兹国内顿时出现一批欲主动归降大汉的顺臣顺民,要求龟兹国早降。

    只是,龟兹国极端叛汉者不许,或者说不愿如此,究其原因,却是因为龟兹国其实一直都有一股极端的叛汉势力,自从前汉时期,就一直不断谋划龟兹自立,取消西域都护府和西域长史,每一次西域乱起,其实都会见到这些叛汉自立的势力的身影。

    至于那些欲归降大汉的臣民,都是以往龟兹国反汉者,一直打压的存在,他们的先辈都是在大汉于龟兹国境内设立西域都护府的受益者。

    毕竟,作为西域都护府所在,龟兹国自然而然会成为当年路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繁华所在,这些因大汉通商而发达的受益者家族,自然十分希望龟兹国重新和大汉建交,重开丝绸之路,甚至就是将龟兹国并入大汉,他们也是无所谓的。

    终究他们因丝绸之路的开辟,家族早就在数百年间变成纯粹的商人,而商人的本质,可没有国家的概念,只要有利益可图,并且不伤性命,就是卖了龟兹国,自己变成汉人也是可以的。

    不过,随着这些年来,大汉又与西域失联,这些丝绸之路的受益者,不可避免的因叛汉者而受损,甚至因此家破人亡,如今,汉朝大军杀过来,他们自然而然的就成了主要的和谈提议者,甚至于如果有人反对,他们不介意去做带路党,当然,这也是不得意之举。

    然而,事实是龟兹国反汉者的坚持,也逼得他们必须如此为之,因为那些人明白,汉国现在的攻势,就算他们投降,他们这些以往搅乱西域,背叛汉国的人,也觉得逃不过汉军的杀戮的。

    因此,与其如此,他们还不如誓死抵抗,说不得还可以有机会赶走汉国,他们相信,其他像疏勒、乌孙这些西域大国,绝对不会坐视他们一个一个被汉国消灭的,毕竟,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没人会愿意任人宰割的。

    只是,他们如果要等到其他西域诸国的救援,明显要成功拖住汉军一段时间,否则,刚刚联合出兵,却被汉军大败的西域诸国,哪里有足够的时间去整合兵力呢?

    伏德率兵进龟兹国境内时,惊奇的发现,龟兹国除了兵卒驻守城池以外,其他地方可谓是百里无人烟,连昔年西域都护府维护丝绸之路的商道上,也见不到什么人,这可非常奇怪。

    毕竟,就算丝绸之路阻绝,再加上前番汉军五千骑搅乱龟兹后方的事情,但也不可能让这些前代遗留的宝贵道路,就此荒废。

    终究这些古道可是大大节约了龟兹国人的交通问题,即使外面不安全,但也不可能连个人影都看不见,毕竟至少有人放牛牧马才对,可现在竟然看不到人,这可就非常说明问题了。

    很显然,顽抗的龟兹国肯定对汉军实行坚壁清野,想要通过后勤上的压力,迫使汉军知难而退了。后来伏德和那前番负责扰乱龟兹国后方的五千骑会合后,从他们口中得到的消息,也是证实了他的猜想。

    龟兹国为了对付汉军,将在外的臣民,全部勒令进入附近城里,城外不留任何食物和水源,一副要让汉军困死在域外绝壁的样子。

    对此,伏德当然知道龟兹国上下为何这般,还不是因为他们屡屡叛汉,甚至大汉的势力被排挤出西域,也和龟兹国有很大关系。

    莫看龟兹国兵马不精,居民不尚武,擅长音乐,舞蹈,著名的龟兹乐舞便发源于此,很难看出他们有实力把大汉排挤出西域,然而事实就是如此,大汉若非西域都护府所在龟兹国屡屡反叛,又岂能每次都能让西域成功生乱?

    究其原因,龟兹国军队的实力不高,但兵甲精良,其自古以来便是西域出产铁器之地,工匠技术有名之国,正是凭此,就算国中善战之士少,但也成为西域大国。

    而当初大汉选择在龟兹立西域都护府,除了此地是西域腹心之地外,也有其地工匠所制铁器精良的缘故,毕竟招来一些工匠为西域都护府生产兵器,如此自产自销,总比大汉千里迢迢从凉州运兵器好不是?

    当然,这也无可避免的,导致龟兹国学到了一些汉军先进兵器的技术,无形之中,增加了他们的实力,让他们有了对抗大汉的资本,这才能把让大汉统治西域良久的西域都护府,彻底泯灭于历史。

    至于西域都护府,却是前汉时在西域设置的管辖机构,是前汉以来西域官阶最高的官职,“都护”是汉西域地方最高长官,“秩比二千石”,相当于内地的“郡都尉”,“郡都尉”是一郡首脑太守的副职,掌管军事,西域因地位特殊,故设“都护”,实际上与汉代一郡相等。

    西域都护主要职责在于守境安土,协调西域各国间的矛盾和纠纷,制止外来势力的侵扰,维护西域地方的社会秩序,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都护”统管着大宛以东、乌孙以南的三十多个国家,各国“自译长、域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确认是汉的官员。

    也就是从统治意义上来说,西域自汉以来,便是汉家蕃属了,后世许多心思不明人,言及西域并非汉家之地,可谓是用心歹毒,若西域非汉属,何以西域诸王侯官员,皆佩汉印绶?

    这也是伏泉命伏德征西域,汉家皇帝甚至群臣没有反对的原因,毕竟从王朝方面来讲,征西域是收复国土,凡是反对者,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就和国贼无疑,自然无人敢反对。

    当然,西域都护一职,至今已无,唯有西域长史一职,原因说来话长。

    前汉时,都护为加于其他官号上职称,多以骑都尉领其职、秩比二千石,都护治乌垒城,和渠犁田官相近,屯田都尉属都护,都护开幕府。都护职在统领大宛及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行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

    到新朝末年,西域乱、都护李崇没于龟兹、遂罢都护。本朝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西域十八国国请复置都护、而光武帝不许。

    后来到了汉明帝永平十七年,始以陈睦当都护,只是次年,焉耆、龟兹叛,共攻杀陈睦,遂罢都护。

    到了汉和帝永元三年,一代名臣班超横空出世,时为将兵长的史班超平定西域,遂以班超为都护,不过西域都护府的驻地却变为龟兹国它乾城。

    不过,这也没能保证西域都护的常置,在汉安帝永初元年时,西域再乱、征禧还、自此大汉不复置都护。至延光二年、以班超之子班勇为西域长史、复平西域,大汉遂不再设都护一职,只令长史行都护之职。

    至今,随着西域隔绝,大汉国也未曾再置长史一职,自然的,西域之地再无西域都护。

    这其中,西域都护府所在的龟兹国,功不可没,每每西域生乱,其国必然参与其中,这也是西域都护往往不能第一时间平乱,甚至有可能为外敌所灭的原因,毕竟,内部都乱了,又从何而来的实力平乱?唯有靠着中原出兵,平乱而已。

    因此,这也是龟兹国上下,面对伏德的屠城之军恐惧,却不敢投降的原因,因为他们的罪过太大,就是汉军保证不杀他们,他们也不敢投降。

    十一月,汉军拔乌垒城,攻城出乎意料的顺利,原因也很简单,乌垒城是曾经丝绸之路的受益所在,更是西域都护府初置时的治所所在,城内想要归顺汉军的人,大有人在,他们作为内应,迎接汉军入城,自然可以理解。

    这些人就算有城内龟兹守军的监视,他们也找到机会和汉军暗通款曲,双方约定之后,在汉军围城时,城内突然生乱,本就勉强抵抗汉军攻势的龟兹守军,在汉军和城中内应里应外合之下,立马败下阵来。

    乌垒拿下,伏德考虑到龟兹国内,降汉之民心可用,并未下屠城令,只是令龟兹内应举报,将那些负隅顽抗,死命的叛汉分子,全部屠族,以作惩戒。

    之后,汉军进兵龟兹国国都延城,此时延城上下,早已乱做一团,乌垒城快速被攻破,让得龟兹国反抗分子傻了眼,毕竟,汉军攻破乌垒城,仅凭乌垒城所囤积的粮食器械,连番征战的汉军,就不会有后勤短缺的烦恼了。

    若非是知道守城还有一丝机会的话,恐怕延城内的守军早逃了,不过,在得知乌垒城是因为龟兹国内应而被攻破后,延城当即开展了一波肃清内奸的行动。

    一时间,风声鹤唳,凡是曾经有过和汉人密切往来的国民,皆被龟兹国反汉君臣,不分青红皂白杀戮,完全是一副宁可错杀三千,不可留一内应的势态。

    汉军围困延城时,也是才知道这个消息,伏德大怒,龟兹国如此负隅顽抗,简直不容大汉天威,当即令汉军打造兵械,猛攻延城,并下令,城破之后,三日不封刀。

    已经饱尝屠城快乐的汉军,自上而下,都是兴奋不已,特别是那些作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