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壮哉大唐少年郎-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科举一事,臣无异议。”当大家吵得不可开交之际,被世家寄予厚望的孔颖达发言了。只是这个发言就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惊动了世家出身的官员,整个朝堂都炸开了锅。

    昨天下午,李世民派出秦风当“专员”,师徒二人辩论了一下午,秦风不负所拖的攻克了这把硬骨头。

    孔颖达是孔子的后裔,同样也是孔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从他个人的情感上说,他是希望开科取士的,可是,从家族利益上说,他又是反对的。

    他的心充满了矛盾。

    秦风问:“您觉得这政策好是不好?”

    孔颖达也很干脆的回答:“好,于国有利,于民有利。”

    “既然如此,皇上的意思是希望得到您的支持。”

    秦风对他的劝解是:“孔子是千古圣人,作为圣人后裔,孔家地位超然,自汉以来成为人所瞻仰的圣地,受历朝帝王之荣宠,作为天下人之表率,文道之宗,孔家更应该让圣人之清誉流芳百世而不是一代几代的私利,皇上是个恩怨分明的人,如果您出面支持他的政策,他定然投桃报李,利益方面自然少不了的。而且,科举制度对于世家而言,也是一个机会,皇上又不限制世家不能参与,只要孔家有优秀的子弟,还不是照样一举夺冠?如果,推选出来做官的是一个庸才、蠢才,天下人会怎么看待你们孔家呢?浪得虚名?还是欺世盗名?还是当天下人如此误会孔家后,你们又如何代代传承,科举制,又何尝不是孔家的一个契机呢?”

    无欲无求,这是屁话。

    入朝为官,所求者无非是报国扬名,手掌大权。

    孔颖达也是人,也会为家族争利。只不过孔圣人的名分限制了他们孔家的野心,很多时候,孔家人以治学为主,而不是踏足官场,科举制无疑是孔家的一个机会,一个让优秀子弟出人头地的机会。正因为认识了这一点,百般考虑后,孔颖达才有了这翻发言。

    孔颖达色不改色、义正严辞道:“国家需要的是真材实料的人才,而不是庸才。真金不怕火炼,科举制足以度绝一些混水摸鱼的庸才。于国有利,于民族有利,故而,臣同意再开科举。”

    种种意外、震惊、惊讶的目光,让孔颖达有种明星的感觉,眯着眼继续道:“百业的人才,也是人才。他们同样是推动民族前进的重要力量,作为读书人,更应该认清个中利害关系。能工巧匠可以让我大唐铠甲坚固,让我大唐兵器锋利;药术可以让全民幸福安康”举例了各家各业的好处后,老孔最后做了一个总结性的发言道:“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将百业杜绝于门外。要不然,受惠于百业之人将是忘恩负义之徒,老夫羞与其为伍。”

    姜还是老的辣,孔颖达最后一言直接让半天回不过神来的一干儒生闭嘴。

    朝中绝大部分大臣都让孔颖达说得无路可退,绝大数人不约而同的站立而起,拜道:“忘恩负义之徒,臣等也羞与其为伍。”

    这些人包括了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侯君集、李靖、李绩、秦琼、程咬金、尉迟恭等等一群重量级的人物。他们是李世民最忠实的追随者,本就与其无二于心,再经李世民一开导,自然是一路跟到底。

    他们呼喝声震动了整个太极殿。

    一群大儒呆楞楞地看着这声势,吭哧半天放不出个屁来,他们尤自想不到孔颖达怎么说反水就反水了呢?

    李世民差点乐晕了,这老孔用一旦用好,也能起在意想不到的效果嘛。李世民原地站了起来,锵锵声音回荡在整个大殿,“朕决意重开科举,考核天下百业为大唐所用!”

    众臣凛然,李世民这话的语气以不容他人质疑,执反对意见的大臣默然苦笑。这些人不是李世民的心腹,被安排到一些无关痛痒的岗位上,李世民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了,如果自己出声反对,肯定让李世民以“忘恩负义之徒”赶出朝堂。既然改变不了,也只有随波逐流了。

    逐个击破、分化离间!对突厥有用,对内同样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好小子!又让你猜中了。

    推动孔颖达“背叛”的人是秦风,出主意的同样是秦风。见大家意见难得一次的统一,李世民得意之余,对秦风越加喜爱了。在他心中,秦风已经成了万金油,专门帮他治理各种不服。

    早朝过后,在长安往来商旅及官方的大力宣传之下,开科取才、创武举的事情以闪电一样的速度传播五湖四海,造成的影响十分惊人。

    当李世民刻意说出策划人、推动人是秦风之后。秦风在寒门士子及百业中的地位飙升,继书法宗师之后,秦风再一次成为人人仰慕的人物,天下有数之不尽的人将他视作再生父母一般。

第065章:作茧自缚() 
隋朝之前,选拔人才方式是察举制,有才华的寒门子弟想要得到皇帝的重用,只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本身拥有逆天才华,像汉武时期的司马相如一样,他人在巴蜀,但远在长安的汉武帝都知道他的名气,最终受到重用;而第二种办法依附世家,成为世家的门生、附庸,而后,请求世家向朝廷推荐,他其得到重用,又会回馈其所依附的世家,一切以世家的利益为中心,最终,世家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大到足以影响国策的地位,连皇帝都不得不妥协,汉末时期的袁家就是个中典型的例子,这也是李世民对世家一直没有半点好感的根本原因。

    而现在寒门子弟不用成为世家的附庸,不用看世家眼色行事,即可凭借自己的才华在各种考核中展露头角,可以在各个领域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寒门子弟不用失去自我,就可实现理想与抱负,作为策划者,秦风是直接给了他们希望的人,如此恩情,在真心向学、真材实料的人们眼中,无异再造之恩。

    从物欲横流、宣扬读书无用的社会中前来的秦风自然无法体会寒门、百业这种感觉。但这份恩情,走在街上的秦风却感受到了,识得他的人纷纷上前问好,有些话口中未明说,但对方的眼中透露的情绪却让他别有一番感受。

    当然,也是因为李世民的随口一说,将秦风推到了世家的对立面,一下子冲到了刀尖浪头,成为世家眼中钉肉中刺。但是秦风害怕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他知道世家已经蹦跶不了几年了。最后的疯狂只会毁灭自己,在强势的帝王手下做事,只要你行得端站得正,他会帮你消灭掉一切阴谋诡计。

    李世民无疑是一个强势的帝王,敌强则更强。

    与开科取才并列轰动的则是秦风遇刺一案,在秦风成为人人仰慕的恩人的同时,舆论将长孙冲推到了天下人的对立面,没办法,秦风在朝堂上的话漏洞百出,天下不乏明眼人,个中真伪一眼就瞧了个通透。

    舆论的浪潮已经撕开了伪善的风平浪静,突然间爆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力量,长孙冲、长孙无忌顿时成了人所皆恨的对象,甚至,长孙家的仆人去买菜,都让菜贩子给轰走,以前无往而不利的赵国公仆人的身份,一下子变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紧接着,李世民、长孙皇后也受了牵连,各种明里暗里都有人在埋怨,在愤慨,在述说李世民的种种不是。

    而李世民又不是那种愿意一辈子呆在宫里的君王,他自恋的要死,空闲的时候隔就会出宫一次。他出宫的目的只有一个,看看大唐的繁华,看看自己治下的百姓是多么的富足,听听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拥戴,从中满足那份小小虚荣之心。

    这一天,忙完国事。

    李世民乔装打扮,带领几个侍卫体察民情民意。

    中午时分,抵达了上次与秦风相遇的那家酒楼,由于有了秦风那首龙飞凤舞的“满江红”,酒楼的生意相当红火,食客也是以文人墨客为主。

    在以前,一楼是贩夫走卒行脚商人的栖息之地,而现在,被店老板弄成了文人墨客聚会之所,处于低层次的百姓反而高高在上,个中变化让人啼笑皆非。

    生平自诩是皇帝中的文人的李世民入乡随俗,好不容易才花大金钱占据了秦风当日的那张桌子。

    简朴的李世民叫一壶酒,配八样小菜,一碗素汤,与几个侍卫并坐一桌,聆听着四方走卒口中趣谈,边饮边听。

    而此时,各地行脚商人议论的话题无外是“开科取才”一事,莫不大赞秦风的恩情与李世民的伟大。

    李世民也是一代奇人,他以言论来下酒。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半壶下肚就已红光满面的醺醺然。

    似醉而非醉的李世民正听得起劲,突然,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开始兴起。

    一个寒门士子装束的人道:“皇上英明神武,秦先生才华出众、胸襟广阔是不假,可皇上顾念亲情而枉顾国法,实在让人失望。秦先生以德抱怨的胸怀让人不得不佩服。”

    “谁说不是呢?秦先生多好的一个人,文武双全、才华出众,还是长乐公主未来的驸马,也是皇上半子,论亲情不让赵国公,可秦先生遇刺后,皇上不但不给帮秦先生讨还公道,还以皇者之威逼迫,实在,实在是唉!”实在是什么,接话的书生没有说,可大家都是聪明人,结合之前的话,谁都知道他是在埋怨李世民处世不公。

    “天下承平不久,百姓家园未建,突厥虎视耽耽,皇上就如此循私枉法,确实过分了。唉!亏得我眼巴巴的从巴蜀赶来,试图以生平之所学报效国家,可这样的皇帝让我犹豫了。”

    另一人失落道:“一样啊!本以为有了一个出人头地的希望。可皇上说一套做一套,唉,我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金钱白白就浪费掉了,还是回家种田吧!好在,见识了秦先生刚劲有力的书法,也算不虚此行了。”

    “以前,我还以为房遗爱、杜荷作恶多端,是权贵子弟中最恶劣的人,可是拿他们与长孙冲一比,简直好上百倍千倍。毕竟,他们从来没有伤人,做的事情也只是游手好闲而已,动刀动枪从未有过。轻易放过扉人杀人的长孙冲,往后就会出现千千万万个长孙冲,到那时,这大唐拿什么来治理国家,又怎能让人心服?”

    “莫议国事,莫议国事。律法什么的,只不过是掌权者用来束缚普通百姓罢了。嘿嘿,你什么时候见过严惩权贵子弟的例子?”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当律法成为摆设,天下又将大乱矣。”

    “好不容易安顿下来,又要背井离乡么?”

    大唐政治清明,百姓商讨国事,并不论罪。故而这些人也不惧怕,说的义愤填膺,店里的人听了也纷纷为那秦风抱不平,大声述说长孙父子的不是,至于谈论李世民的时候,他们也不敢太过放肆,点到即止而已。

    可尽管如此,李世民脸上还是火辣辣的发烫。

    酒也醒了,满桌饭菜也引不了他的食欲。他已经气饱了,他不是气这些人,而是气那没出息的长孙冲,本以为事情至此为止,可他万万想不到那件事情竟然在民间炒得如此的红火,各种各样的指责出乎了他之意料!他本人心中也产生了一种“不杀长孙冲,不足平民愤,无法依法治国”的念头。

    尽管李世民如坐针毡,但他还是强压恼怒认真的聆听。到最后,更是面如锅底。

    讪讪不知所言。

    呆了不到两刻,率领侍卫眉灰土脸的跑回皇宫生闷气。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一切正朝魏征当天所言在发展。一面是国法,一面是亲情,英明神武的李世民顿时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

    “此风一开,以后如何依法治国?”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当律法成为摆设,天下又将大乱矣。”

    “好不容易安顿下来,又要背井离乡么?”

    魏征的话,酒楼中的言论,在李世民的脑海里不断重播,李世民想着这些人的这些话,心中不寒而栗。

    “怎么办?”李世民心乱如麻,不住自问、自省!

    正如秦风所料的一模一样,各种舆论风暴让李世民焦头烂额、无法应对。

    压制是压制不了。

    想要重拾百姓对李世民的信心,唯一的途径就是重审秦风遇刺一案,斩下长孙冲以平民愤。

    可,长孙冲能斩吗?

    且不说忠心耿耿的长孙无忌,恐怕长孙皇后这一关都度不过去。

    对于这位同甘苦、共患难的爱妻,他真的不想让她再次承受骨肉相残的痛苦。

    可是,不斩长孙冲,又能怎么办?

    杀,还是不杀。

    李世民犹豫不绝,没有半点头绪。

    一直细心留意事态发展的秦琼、秦夫人、秦战在满意之余,也被秦风的谋划而震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