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汉戮-第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解福得韩王信之令,引军五万来救雁门,右当户查胡儿引五千骑兵为先军,一路行来。

    至句注山之北,忽听一声炮响,刺斜里杀出一支人马,为首之将,正是汝阴候夏候婴。查胡儿持矛来战,交马三合,被夏候婴一枪刺于马下,匈奴兵慌乱,尽皆奔走。夏候婴亦不追赶,只是分拨军士守住山路。

    不多时,右当户迷拿引军亦到,接得败军,闻查胡儿已命丧西天。迷拿大怒,亦引军来犯汉军。夏候婴令军士守住山路,只是不出。天色渐晚,两军不得战,迷拿欲退兵扎寨,乃令弓箭手皆往前来。

    夏候婴谓左右道:“敌军弓手向前,必有退意,此时出击,可擒其将。”于是挺枪跃马,杀下山来。迷拿闻汉军杀来,方欲回军,夏候婴飞马已至,如一道闪电一般,手起一枪,将迷拿刺于马下。匈奴兵失了两将,皆散败而去。

    次日,解福引军尽至,见已失二将,知汉将英勇,不敢轻敌,乃与部将道:“韩王要我等救雁门之围,此必汉军惧我接应,使人扼守要路,缓我行程。人云:‘救兵如救火’。今此处不可过,不如绕道由平城南去,休要与他散兵纠缠。”遂于山前虚设一寨,当夜,自引军绕路由平城南往雁门而行。

    方行数里,只见前方忽然火起,火光之中,樊哙手提大刀,挡住去路,大声喝道:“贼兵哪里去,舞阳候樊哙在此等候多时!”

    解福大惊,已来不及退兵,只得喝令军士向往迎敌。两军混战一团,杀至天明,听得身后喊声大起,原来是夏候婴知解福绕道去救雁门,引军从后赶来。解福见前后夹击,无路可退,乃下马投降。

    樊哙令手下缚了解福,便来与夏候婴相见。

    夏候婴道:“皇上恐韩王信与雁门军夹击汝军,故令吾率军于此,以阻敌之援军。”

    樊哙道:“今已破敌,随吾一同取雁门如何?”

    夏候婴道:“吾受皇上之诏,不敢轻离此地。请将军先回,吾自守句注山可也。”樊哙遂别夏候婴,引军回雁门关前大营。

    周勃闻樊哙与夏候婴共退匈奴兵,大喜。及樊哙解解福归帐,周勃设酒相迎。席毕,乃令杀了解福,叫军士以高竿挑着人头,往雁门关前示威。王圂听到士兵之报,急登城观之。

    却见周勃立马横刀,指城上道:“陈豨反叛,公等无罪。今陈豨已亡,韩王信败退匈奴,汝等势已穷也,何不献城来降,免得屠城之危。”

    王圂急与高居商议退兵,高居道:“汉帝非容人之人,降必受辱,不如死战!”王圂降意已定,又惧高居相害,便假意听从,暗使武士杀了高居,开城来降。周勃安抚其心,使别将代守雁门,自引军来伐云中。

    行至半途,郦商献计道:“云中远而难征,郡守乃陈豨心腹,其心难收,必据城为守,急不可下。不如且围住城池,于山前设下疑兵,日夜喧闹,动摇其军心,再使人往城中以利诱之。彼若欲降,其防必疏,我军乘虚攻之,云中须臾即得也。”

    周勃然其计,乃引军直抵云中城下。郡守王遫使将军孙博引军来阻。两军相会,孙博出阵挑战,周勃亲自出马,与孙博交锋。战约三合,周勃大喝一声,一刀将孙博挥于马下,随后驱军掩杀,夺得军旗、马匹极多。败军退入城中,王遫登上城头,指挥士兵四面紧守。

    周勃扎下人马,依着郦商之计,分拨军士往四面山上竖起无数旗帜,日夜擂鼓,片刻不止。一连三日,直闹得城中将士个个心神不宁,失魂落魄。周勃见时机已至,便于军中选得一能言之士,吩咐如此这般,令其入城来说郡守。

    王遫正在无计之间,忽闻汉使到,乃传入见之。

    汉使以周勃之言谓王遫道:“陈豨反汉,与公无干。今我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城拔邑而来,已兵临城下,将至壕边。以云中一郡,弹丸之地也!量不能当数十万大军。吾大汉皇帝,乃是仁义之君,心系城中百姓安危,不肯轻易发兵来攻。若公能弃暗投明,归降大汉,愿以将军永为郡守,势镇西北。”

    王遫听得心动,私与郡相箕肄商议计策,箕肄道:“云中位于中国之极北,常时汉帝力不能及此。今大军既到,别无他计,不如且降。待其兵退,复连匈奴,迎代王而反,其不能复止也。”王遫从之,遂受其降,使使者回报汉营。周勃闻报,乃令收兵,军士皆入营休息。

    王遫见周勃不来攻城,心中窃喜,唯恐汉军疑心,便下令守城兵马撤去,欲迷惑敌将,以示诚心。

    不料当夜二更,忽听城外号炮齐鸣,汉军骤至,四面来攻,须臾便已杀入城来。王遫方在府上独做美梦,听得杀声传来,大惊失色,汗如雨下,急引数十骑出府,欲来迎战。迎面撞见一将,金盔金甲,手执大刀,正是汉军太尉周勃。

    王遫持枪骂道:“无义汉贼,既已约降,为何又引兵夜袭我城?”

    周勃笑道:“汝假作投降,待我军去后,汝必连合陈豨,再次谋反。我乃汉朝大朝,如此掘计,如何瞒得了我!”王遫大怒,挥刀来战。交马二十余合,力不能挡,欲寻生路,怎奈城中四处皆是汉军,无处可逃,遂为周勃所杀。

    箕肄乘隙奔至南门,汉军大至,亦死于乱军之。周勃见郡守、郡相皆死,乃令后军入城,传令休要惊扰百姓,自此雁门郡十七县、云中郡十二县皆定。周勃乃先使人报捷,自引大军凯旋而归。

    高祖闻周勃平定二郡,大喜过望,乃出城二十里,将周勃并樊、郦二将接入东垣,设筵大宴群臣,以贺周勃之功。君臣皆大欢喜,无不开怀畅饮。

    高祖复来敬酒,谓周勃道:“马邑反军,北扰三年,常为朕之心患;雁门、云中远离中国,亦难卒平。今将军出马,势如破竹,所过皆定,此乃举世之功也!”

    周勃道:“此行胜捷,亦赖樊、郦二公之力,非臣一人之功也。”于是就在筵前说述一路战况,众人皆赞叹不已。

    正饮宴间,忽探子来报道:“陈豨收集散兵,常于灵丘境内抢掠民财,甚是猖獗,地方官僚日夜不宁,故来乞兵救之。”

    周勃闻言,毅然请命道:“臣愿效犬马之劳,再往灵丘破敌。”

    高祖道:“太尉建立大功,未曾重酬,岂可劳而复征?况西征一路争战,军士辛苦,尚需休息。”

    周勃道:“臣得陛下知遇之恩,无以为报,唯知尽忠尽力,以扶大汉社稷。今既是大军风尘未洗,臣愿只引本部去战陈豨,而使余众暂歇鞍马之劳。”

    高祖壮之,捧酒离座赐之。时阳陵候傅宽立于高祖之后,闻周勃之言,颇感钦佩,乃出班请令道:“臣愿随太尉一行,以助一臂之力。”

    高祖大笑道:“有公相助,朕更无忧矣!”当下降诏,令周勃为主将,傅宽为次将,往灵丘征讨陈豨,次日便行。

    周勃得令,与傅宽引军起程。一路登山涉水,非止一日,兵马行进间,已至大恒山下,忽闻得战马嘶鸣,人声嘈杂,周勃精神突涨,乃登山观之。望见山下一军正在抢劫村落,而陈豨顶着青罗伞盖,引众将在山脚处候着。

    周勃大喜道:“我正欲生擒陈豨,苦于不知其身在何处。今狭路相逢,乃天叫我建功也!”

    乃手指山下回顾傅宽及左右道:“此便是陈豨!若有擒到者,皇上必有厚赏,众公当奋勇争先。”众军各挥兵器呼应。于是周勃跨马舞刀,与傅宽兵分两路,尽往陈豨军杀来。一时间扬沙起尘,惊天动地。陈豨远远望见,惊退数步,其将陈武急飞马来迎周勃,周勃挥刀奋力接战。战到三十余合,陈武不敌,急待走时,被周勃趁虚一刀,斩落马前。

    陈豨军方在抢劫,不防汉军忽至,顿时大乱,军士四散奔走。陈豨急与程纵、高肄夺路便走。周勃取弓箭射之,程纵中箭而亡。高肄欲走,汉军围来,截去归路,遂死于乱军中。

    周勃见陈豨落单,急取箭复射,正中其背,陈豨带箭而走。周勃弃了弓箭,提刀追赶,却见二骑飞马赶至,却是郭同、郭欣二兄弟,各举刀枪,死命敌住周勃。待周勃奋勇杀退二人,陈豨已不知去向。

    周勃大呼可惜,急收人马回来,分兵往四面去寻陈豨。曼丘臣正守陈豨大寨,见汉军骤至,便引兵出营迎战,正遇傅宽拍马挺矛杀到,二人接住交锋。

    杀至天晚,曼丘臣手下兵卒皆已折尽,只得拨马而逃。因寻不见陈豨,自往参合投韩王信去了。

    周勃大胜一阵,擒得敌军将校无数,又得了陈豨之营,乃就着敌营扎下人马,休息一夜。待次日使人打听,去者回报道:“陈豨为太尉所败,只余数千人马,已连夜北投匈奴去讫。”周勃闻报,嗟叹不已,只得引军归东垣报功。

    (本章完)

第208章 吕后行凶杀韩信() 
周勃、傅宽大胜陈豨而归,高祖亲接入城,重赏二将之功,又令全军欢庆三日,不论君臣,皆纵意尽欢。

    三日已罢,一并归常,高祖复聚众商议军情,谓众将道:“陈豨既已奔胡,代乱已平,只是不知柴将军与韩王信战事如何?”

    曹参道:“陈武精而多谋,本就非寻常之将可比,今身孚重任,别存小心,必不辱圣命。陛下若不放心,可使人前去打探。果实是战之不利,今大敌已去,陛下可发全军击韩信,彼焉能当我?”高祖亦然,遂令人往陈武营中询问战况。

    陈武引军与韩王信对恃于参合,月余不战,只待雁门战报如何,再定对策。这日闻周勃北平王黄,西夺雁门、云中二郡而归,复与陈豨战于灵丘,大获全胜。而陈豨败后,已北投匈奴去了。

    副将卢卿谓陈武道:“皇帝分兵攻四方,皆告胜捷,唯将军恃敌不攻,如何建功?不如发兵疾战,早擒韩王信以回报皇上。”

    陈武道:“非也,凡与敌战,当先礼后兵,削其斗志,方可用兵。”乃手书一封,令人传与韩王信。

    此时韩王信闻陈豨、王黄皆败,心中恐慌,正在进退两难之机,陈武使者至,将书信呈上。

    韩王信拆书阅之,书云:“汉棘蒲候陈武致韩王韩信书:大汉皇帝陛下素来宽仁,诸候虽有叛亡而后归者,辄复故位号,不诛也,此亦大王所知之事。今大王败亡走胡,非有大罪,乃时势所迫。若能改过,自来归降,可望为皇帝赦罪。若执迷不悔,负隅顽抗,以足下之势,可当汉军否?至时大厦将覆,独木难支矣!”

    韩王信阅毕,叹道:“柴将军不知我也!”

    遂回书道:“陛下擢仆于闾巷,终而南面称孤,此仆之幸也。然仆所以不能归汉,是以有三罪也:荥阳之事,仆不能死,囚于项籍,此一罪也;寇攻马邑,仆不能坚守,以城降之,此二罪也。今为反寇,率兵与将军争一旦之命,此三罪也。夫文种、范蠡无一罪,身死亡;仆有三罪,而欲求活,此乃伍子胥所以偾于吴世也。今仆亡匿山谷之间,旦夕乞食于蛮夷。仆虽思归,但如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视,势不可为也。”令来人将书捎回。

    陈武阅毕,毁书骂道:“此乱臣贼子之言也!”遂发兵来攻,韩王信引兵出迎。

    两军于山野旷地列成阵势,陈武出阵骂道:“背主小人,速来受死。”

    韩王信出马道:“书中之信,已然尽诉,既将军视若无睹,只得一战。”于是二人各举刀枪,杀作一团。约战二十余合,陈武败走,韩王信引军赶了二十余里,夺了陈武之寨。陈武乃复扎一寨,休息一夜。

    次日,韩王信使曼丘臣往营前挑战。陈武引军出营,布阵出马,望见曼丘臣身长九尺,面目奇丑,乃指其大笑道:“今方正月,阳间何有阴鬼!”曼丘臣大怒,挥刀来战。

    陈武与其战约十合,大败而走,又退了十余里,将兵马收拢,看见韩王信已收兵,依旧草立一寨。韩王信大胜两阵,遂轻视汉将,乃摆设宴席,与众将饮酒庆贺。

    早有探马报入东垣,高祖闻之大惊,聚众将商议道:“我知陈武素来谨慎,若无必胜之机,从来不会轻动,本以为使其对敌韩王信,必无忧虑。却不知如今为何连战连败,使韩王信得势。”即欲择别将换之。

    曹参谏道:“陈武曾为臣之部将,随臣征战多年,臣深知其人,非鲁莽好轻之辈。彼如此连败,当别有计较,陛下勿要轻易生疑。”樊哙秉手出班道:“臣愿引一军查之,若其果不敌韩王信,臣自去迎敌。”

    高祖从之。樊哙便引三千骑兵,连夜至陈武寨中。陈武见之诧异,问道:“樊将军如何来了?”

    樊哙道:“因将军连日为敌军所败,皇上甚有责怪之意,故遣我来一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