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又让苏兴派遣信使,把變州路各州府的知州、知县们全部召集到临江县来拜见李初。
在临江仙待了没多久后,分兵前去梁山军的那一万滍水军也回来了。
李初在临江仙待了一天,第二天,等變州路各县的知县、知州们参拜了李初,知晓了李初临时总揽西南军权、政权、财权后,李初这才重新开拔大军,进入了悻州路。
悻州路的州府则是悻州的郪县。
距离这忠州之间则夹了三个州府。
李初先行派人到那边去他通知了,等到變州路大局定了后,这才开拔大军进入悻州路的渠州,再经广安军州进入果州,这过了果州后则就是悻州路的州府悻州了。
这一路上都是急行军,好在这边粮草装备什么的也足够,在天黑之前就抵达了果州的南充。
在南充安营歇息一夜后,第二日继续赶到了悻州的郪县。
在郪县,李初同样选择了用在忠州对付苏兴的那一套。
圣旨,很有用。
再加上一个视频从旁验证,谁也不会相信这圣旨是假的。
既然一个是真的,那么这第二个也自然不会有人认为是假的了,虽然他比较不符合规矩,但是事关三个国家,一个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国与国的交战,故而朝廷此举也是可以理解的。
理解,理解就好啊。
于是李初又靠着这个,轻松的掌控了悻州路。
又在悻州待了几天后,李初则进入到成都府。
同样的套路,成都府这边也没有做什么抵抗,毕竟是圣旨,再则,这圣旨册封李初掌管西南三权也不过是临时的,为战事而设,等到这边战事结束后,麒麟军自然会回去,到时候该他们的权利还是他们的,没有人会分走。
利州路在悻州路跟成都府路的上面,不在这次南下大理的路上,在掌控了成都府后,李初则率领大军从雅州南下进入大理。
而利州路那边,则让孙安北上,带着圣旨过去。
第五五八章:崩乱的吐蕃()
第五五八章:崩乱的吐蕃
四川这边是个大盆地。
利州路、悻州路、變州路、成都府路都是属于四川盆地的范围,尤其是悻州路跟成都府路则是盆地的正中心。
何为盆地?盆地就是四周高中间低。
南到嘉州、戎州、泸州,西到雅州,被为利州、绵州,东则为變州。
这四周到处都是高山山脉,山脉连绵不绝,将整个四川盆地围绕了起来,行路异常的艰难,尤其是西边跟西南山脉更是险峻,越往那边走海拔越高,尤其是上了吐蕃的范围内了,海拔都是3000以上。若是没习惯在高原生活的人这上了吐蕃那边就会产生高原反应,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胸痛、失眠、嗜睡、食欲减退、腹胀、手足发麻等症状,盛唐时期对这种高原反应还一度认为是吐蕃那边有神邸在作怪,非吐蕃那边的人民过去了就要被诅咒。
比之吐蕃,大理那边则好好多了。
虽然同为山脉林立,到处都是高山峻岭,但是这边的海拔却不高,平均只有1000左右,而且山势也没吐蕃那边密密麻麻的。
李初的军队是先赶赴到雅州,在雅州的歇息了两三日。
这雅州还是属于大宋的西南边界,西接吐蕃。
这边十二万的麒麟军出现在这边,吐蕃那边不会不察觉,为此,李初还特地让大军在雅州这边多待上几日,专门做给吐蕃那边的人看的,要的就是要吐蕃那边看见大宋军队集结。
除了在雅州这边驻扎外,李初还有事没事就拉着大军在边界来回排演,这么大的阵势足够让吐蕃那边震动了。
李初要的就是吐蕃震动。
度娘百科是个好东西。
虽然定制系统提供的度娘百科服务只能查询一些历史或者人物的百科,但是这能给李初提供的情报却是足够多了。
吐蕃,是个强大的国家。
最强盛的时候在西域这边就是一个超级霸主,能够硬撼盛唐的霸主,可惜这个时候盛唐已经走向了衰落,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从长安逃到四川,由于唐朝抽调大量对付吐蕃的军队去平乱,使得西部防务空虚,这吐蕃则趁势占领了陇右,河西大唐的大片地区。吐蕃王朝的辖地大大扩张,东面与大唐大体上以陇山为界,北到宁夏贺兰山,而南,则将大理国的前身南诏国为属国。
之后吐蕃又占据北庭、安西,一度推进到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恒河北岸。
这个大盘大到了,半个后世的中国,差不多在咸阳以西,整个西部都是吐蕃的领土,还包括了大理,以及克什米尔等等中东地区。
可惜啊,吐蕃的强盛却是如同一个吹大了的气球一样,吹的越大,这一旦崩离起来就整个全部散了。
毕竟是西域一带的国家,这边的人口终究有限,再加上不断的扩张,频繁的战争削弱了吐蕃的国力,又加上吐蕃膨胀起来后又跟唐朝打了几场战争,结果被唐朝的将领李晟、韦皋、史敬奉等多次重创。
这个时候的吐蕃已经无力再对外扩张了。
而国内,本土的苯教跟印度传来的佛教产生争斗,牵扯到内部的政治斗争,之后吐蕃王室又互相争权夺位,使吐蕃陷于分裂,于是吐蕃将领之间又发生混战,这还没完,本来佛苯之争就已经让国内的百姓苦不堪言,这军阀将领之间又互相征讨,结果百姓们更是没发活了,于是,起义战争爆发了。
先是沙州人张议潮发动起义,唐人群起响应,很快占领了沙州。张议潮又派兵攻取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以上地区在今甘肃、新疆、青海境内)等十州,最后张议潮降唐。
这还没完,这边都起义了,这吐蕃国内的争斗还是没完没了的争斗不休,不仅没有关心这边反而争斗的更加的变本加厉。
吐蕃王室分成两支,连年混战。吐蕃在各地的将领也拥兵称雄,彼此争立。
这个时候的吐蕃,国内全然大乱,将领变成了诸侯,而过去一些归属吐蕃的部落也相继脱离吐蕃的管辖,这让原本就动乱的吐蕃更乱了。
事情还没到此结束,一场更大的起义爆发了。
这是一场奴隶跟平民的大起义,席卷了整个西藏地区,于是吐蕃王朝在这样的局势下崩溃了……
崩溃了……
之后的吐蕃就已经彻底变成了诸侯割据的局面。
谁,也不服谁!
虽然吐蕃名义上还是吐蕃国,但是在国内却没有一个真正的王来说话,而是一些诸侯王系控制着。
而大唐,也衰弱了,唐朝,没了……
中原大地进入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国内也是动乱不已,谁也没闲工夫去管吐蕃那边,再加上吐蕃天然的高原反应以及吐蕃那边消息闭塞,中原大地这边也不清楚吐蕃那边的具体情况。
而且,吐蕃这边虽然内乱,分成好几个诸侯控制吐蕃,但是这些诸侯王系们却是比较低调。
是的,非常的低调。
低调到只在本国境内活动,从不派兵袭扰外面的其他国家,开始把自己当成一个透明人。
就这样,这些个诸侯王系带着纷乱的吐蕃又苟延残喘的渡过了百多年,而中原这边也已经是大宋当家,宋朝掌控天下。
可是,大宋虽然掌控了中原,但是由于燕云十六州为辽人所占,时刻备受辽人的袭击,北宋的国防重心都在北边,哪里还有功夫在意西南这边的吐蕃,再加上现在的吐蕃也低调老实,于是西南这边就一直安稳平安的渡过了两百年前后。
不过,国防重心虽然在辽人,但是却也没有对吐蕃太过于松懈。
跟临近汉族中原这边的甘,青,川,滇等地吐蕃诸侯联系比较密切。而掌控这一带的诸侯对大宋朝也是向往,多次遣使向宋朝皇帝纳贡,并乞官职,宋仁宗封唃厮啰为“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后来又检校太保充保顺,河西等军节度使。
此后,这一带的吐蕃诸侯系的子子孙孙都在大宋担任了官职。
而到了最后,直接并入了大宋。
这一块地区,就是如今大宋朝二十六路中的秦凤路!
秦凤路,就是这么来的!
而这期间,南诏国也因为国**乱,最后被段氏建军,最后一统南诏国,建立了大理国。
ps:这章或许科普知识比较多点,但毕竟是历史小说,有些背景必须得要交代下,让大家都知晓,因为现在的剧情就是主要以西南这边为主。
感谢书友:yunqingai的1000起点币打赏。
第五五九章:段誉的美娇妻有多少?()
第五五九章:段誉的美娇妻有多少?
雅州,就是后世雅安的位置。
在雅州这边待了几天后,让吐蕃那边知晓了麒麟军的存在后,李初这才率领大军南下进入黎州。
黎州过去再往南,这边就是一个争议地区。
这是一个争议地区,跟罗氏那边不同,这块地盘,在大宋的领土上地图上,这块地区是属于大宋朝廷的版图,可是在大理国的版图上,这块地区却是大理国的版图。
宋朝管这块地区叫……
叫没有名字。
属成都府路管辖,不同于成都府路内其他各州都有一个名字,这个州却没有名字。
这个没有名字的州府,住的都是少数民族,以黎族、彝族为主,由两林部、虚恨部、邛部组成,这其中邛部最大,范围也是最广,其次则是两林部,在这个地区的西北,南广部则在这个地区的虚恨部。
这块地区,甚至连一个县城都没有。
是的,没有县城,全是各部族的大小部落组成,平日里赶集什么的也都是在某些部落的位置临时交易罢了。
就跟隔壁再隔壁那个罗氏部族一样,都没有县城。
而在大理国,大理国则将这块地区管叫建昌府。
是为大理国的地盘。
这块地盘到底是属于谁的,这块地区的人民自己也说不定,不知是多少年前的事去了,那边来兵了他们就属于那边,就这样反反复复的,大理国曾经也派兵来过这边,只是相比之下,大理国对这块地区的民心以及掌控力显然是比大宋好一些。
这些是李初在在黎州这边了解的信息。
西南这边都是大山密林,天上的卫星在这边起到的作用非常的低,只能看看一个大概的地形罢了。
好在,这边有一条大路可以直接南下进入大理国。
这条路是由一条河流而来的,在河流的两边形成的小平原沟渠,由于百万年的冲刷形成的,一直往南,汇入金沙江。
这条河流给成都府跟大理之间开辟了一条宽阔的道路,李初这次率领麒麟军南下大理国,也是主要走这条道路。
在雅州,李初给这次带出来的十四万的大军全部换装了。
主要是更换最外面的麒麟服。
如今在四川云南这边多山林树木的地区,红色的麒麟服太过于显眼了,李初给他们全部更换成了绿色的迷彩。
外袍的款式还是原来的款式,就是上面的颜色图案变成了绿色的迷彩而已。
这次出征大理国,李初一共带出来了十七万的士兵。
其中五万麒麟军本部,十万滍水军,两万颖水军。
他留了三万滍水军在變州、悻州、成都府一带协调工作,而孙安则领着两万颖水军去了利州,李初则带着十二万大军在雅州,在雅州待了这些天,孙安的两万颖水军也从利州返回,如此李初身边则有十四万的大军。
进入了两林部后,李初在当地找了个土人作为向导,一路沿着雅砻江南下。
李初跟宋徽宗说要南下大理,以高氏叛乱为理由介入。
这是麒麟军南下的理由。
当初是李初不知到细节。
毕竟当初也没及时去查度娘百科,朝廷那边似乎也没有因为这件事狐疑什么,同样施天逸也没有因为这件事而表达什么。
后来,李初通过度娘百科搜索了大理国的历史后,这才发现自己闹出了一个大乌龙。
是的,一个天大乌龙。
高氏叛乱,这在大理国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发生的时期也是北宋,只是,并非是现在。
高氏掌权叛乱,威逼大理国上明帝段寿辉退位退位为僧,自立为王的事情,那是二十年前的事了。
二十年前的事了。
而现在,李初却以这个事情为借口理由去干预大理国,这就尴尬了。
能不尴尬么,拿着二十年前的事情去介入,这让别人怎么看?
不过,尴尬归尴尬,无所谓了。
反正就是一个借口而已。
什么借口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