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侍卫的声音,“启禀殿下,宫中有人来催促了,请殿下立刻进宫!”
李世民点点头,“我知道了,告诉宫中之人,我这就出发!”
是父皇召集紧急军政议事,李世民本来要动身,却被武士彟的快信耽误了,他又看了一遍信,不由叹口气,无论如何,他今天一定要说服父父皇,绝不能动屈突通。
。。。。。。。。
武德殿偏殿内,李渊正和几名核心大臣商议发动南方战争的具体事宜,这件事极为隐秘,朝廷只有极少人知道,李渊也清楚张铉一定在自己的朝廷中收买了耳目,所以为了保密,在大朝丝毫不提此事,甚至陈叔达还在刻意在大朝上提出了尽快撤军回巴蜀的方案,这便给众多朝臣造成了唐军即将西撤的错觉。
偏殿内李世民侃侃而谈,正在发表自己的意见,“父皇,杜伏威确实是一颗不错的棋子,能起到牵制隋军的作用,但儿臣认为他在蕲春郡起事并不妥当,主要是蕲春郡并非他的势力范围,他在那里缺少根基,不会得到太多的民意支持,反而容易给隋军集结创造时间,我还是坚持认为他应该在历阳郡起事。”
安排杜伏威在江淮起事的主要策划者是相国裴寂,他笑了笑解释道:“殿下有所不知,蕲春郡虽然不是杜伏威的势力范围,但有蕲春郡太守郑善果的秘密支持,起兵效果会更好,发展会更快,而且蕲春郡紧靠庐江郡,一旦杜伏威在蕲春郡发展了数千人,就会立刻进入庐江郡,在庐江郡就如鱼得水,以庐江郡的复杂地形和民意基础,相信他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席卷江淮,为我们的南方攻势创造条件。”
“我还是不太理解,郑善果能给他什么支持?蕲春郡并不止他一个官员,在一个人民安居乐业,没有民意基础的地区造反,我很难想象他会成功。”
这时,旁边太子李建成道:“杜伏威是在矿工中招募士兵,那边矿山有四千余人,大多是战俘和罪犯,只要他许诺给矿工足够的利益,那么就会有人愿意跟他干,而郑太守的作用就是实现他所许下了诺言,一旦数千人跟随杜伏威杀进蕲春县,那么他们从此就会死心塌地跟随杜伏威,有了这数千人为基础,再向东发展就容易多了,这是我们反复商议后的决定,希望二弟能理解。”
“我不太明白兄长的意思,兄长是指让杜伏威洗掠全城吗?”
李建成沉默片刻,“有的事情我们也并不想做,但为了大局的利益,也只能牺牲局部了,等将来再弥补吧!”
李世民又向众人望去,见所有人都保持沉默,他立刻明白了,这已经是众人决定的事情,恐怕自己反对也无济于事了,他只得暗暗叹了口气。
这时,李渊缓缓道:“关于杜伏威在哪里起事,皇儿就不要再纠结了,不管在哪里起事都会有利有弊,而且他只是我们利用的一颗棋子,不用在他身上费太多的精力,关键是我们自己出兵,今天大家商议的是出兵豫章郡的种种应对,朕想听一听皇儿在这方面的见解。”
父皇既然已经明确表态,李世民便不好再继续谈杜伏威之事了,他只得沉吟一下道:“儿臣听说中都的情报斥候搞到了北隋水军部署图,这确实是很重要的情报,它对我们这次南方攻势会有重大影响,儿臣觉得不能太依赖这张地图,以免被它误导,造成我们的战略误判。”
李世民是在含蓄地提醒父皇,他言外之意就是这份地图恐怕不太可靠,事实上他很清楚北隋的军政分家,从朝廷内想搞到军方的军事机密几乎不可能,军方怎么可能把水军兵力部署这样的军事机密放在兵部,他怀疑这是一份假的情报,如果不是长安情报斥候做假,就是北隋给了他们一份假情报。
之前李世民就提醒过父皇李渊,但李渊却不以为然,甚至李元吉为此大为不满,他认为兄长是嫉妒自己的成就,使得李世民不好再提此事,但这次东征却和那份水军部署图关系密切,李世民便再次担心起来。
李渊的神情略略有些不悦,淡淡道:“江淮大乱,北隋必然会调水军北上,那份地图的意义其实不大,皇儿不用追究这种小事,多谈谈军粮物质以及隋军可能的应对方面,这才是我们今天商议的主旨。”
李世民听出了父亲的不悦,只得躬身道:“儿臣明白了!”(。)
第1043章 力辩担保(下)()
♂,
今天的军情商议主要意义在于促进唐朝的核心决策层下定发动东征之战的最后决心,更深一层的意义却是责任捆绑,李渊不想独自承担未来兵败的责任,而是想让所有决策大臣一起担责,至于具体战争该怎么打却不是朝廷大臣能决定,而是主帅李孝恭肩负的重任。
在商议了一个半时辰后,众臣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在三月初一,八万唐军向豫章郡正式发动东征。
商议结束后,李渊直接回到了御书房,他又令人去把次子李世民找来,其实不用人找,李世民就已经出现在御书房门口,他需要就屈突通之事再和父皇好好谈一谈。
不多时,李世民快步走进了御书房,跪下行礼道:“儿臣拜见父皇!”
“起来吧!”
“谢父皇!”
李世民站起身垂手站在一旁,在父皇没有开口之前,他不能先说话,这是做臣子的基本之道。
李渊看了他一眼,问道:“河套隋军的情况怎么样?”
李世民恭恭敬敬道:“回禀父皇,一个冬天隋军都在训练,新年后,北隋实施军户制度,开始不断有民众迁来河套,李靖一直在忙碌安置军户之事,没有南征的迹象。”
“皇儿也认为隋军暂时不会南征?”
李世民点点头,“儿臣确实也是这样认为,河套是北隋在关陇的立足点,至关重要,尤其灵武郡关系到北隋能否在关陇立足,所以北隋在河套地区站稳脚跟之前,他们不会轻易南下,其实从并州就看得出来,北隋虽然占领了长平郡和上党郡,但始终没有继续进攻并州南部各郡,这是隋军的一贯稳健,站稳脚跟后才会考虑扩张。”
“这样说起来,陇右那边朕就可以稍稍放心了。”
沉默片刻,李渊缓缓道:“还有一件事朕想先和你说一声,朕打算把屈突通调回长安。”
李世民的心怦怦跳了起来,果然来了,这才是父皇把自己找来的真实用意,当然,这也是李世民想和父皇商谈之事。
李世民不敢说自己已经得到了武士彟的密报,装作有些愕然道:“父皇,这又是为何?”
李渊叹口气,将李元吉送给他的报告递给了李世民,“你看看便知道了。”
李世民连忙接过报告细看,他也想知道四弟是怎么诋毁屈突通,匆匆看了一遍,李世民顿时凉了半截,他万万没有想到四弟的报告竟然写得如此恶毒,僭越、拥兵自立、居心叵测这样的词比比皆是。
“父皇,这。。。。这样的结论未免太荒谬了吧!”李世民无比震惊地望着父皇。
李渊苦笑了一下,其实他心里也明白,元吉这样肆无忌惮地攻击屈突通,和之前屈突盖那件事有关,元吉将心中的满腔怒火都发泄在屈突通身上,说屈突通即将要造反,李渊也不相信,但里面陈述的事实却是让李渊心中不舒服,尤其是天下明公的生牌更让李渊感到不爽。
“朕想听听你的看法,你认为元吉的报告是无中生有,或者武士彟的证明也是言不由衷,皇儿的意思呢?”
李世民叹口气道:“这件事儿臣认为是真实的,但儿臣认为其中是有原因,至少屈突通拥有一千亲卫是儿臣同意的,这是为了指挥战争的需要,打个很简单的比方,两军作战之时,如果没有一千亲卫守护在主帅身边,就会被敌军抓住漏洞击杀主帅,全军就会崩溃,兵部虽然定下条例,但也太不考虑实际需要了,简直就是闭门造车。”
李渊没有和儿子争执,又淡淡问道:“那另外两条呢?”
“修高城墙是为了加强防御,儿臣去江夏看过,江夏县紧靠长江,大船从水路便可以直抵城下,如果是三丈高的城墙,那么两千石大船便可以直接登城,为了避免这个威胁,只有将城墙继续修高,别无他法!”
“继续说下去!”李渊不露声色道。
李世民心中着实有点不安,他知道第二条解释其实有点牵强,江夏城外的护城河最多只能行驶千石战船,进不了两千石大船,而千石战船的高度到不了三丈,如果父皇较真,就会戳穿他的解释。
但事已至此,李世民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说道:“至于第三条,天下明公的说法,儿臣觉得这是歧义,只是夸赞他是个仁德的长者,父皇,屈突通的妻儿都在长安,他怎么可能有拥兵自立之心。”
“皇儿说的这些朕都能理解,但也知道会有一些特殊情况,但朝廷的制度也不是摆设,做事该有章法才对,如果嫌亲兵不够,可以向朝廷申请增加人数,城墙太矮挡不住船只进攻,也可以向朝廷提出增高城墙,但凡有特殊情报,朝廷也会酌情考虑,朕也会特批,可他镇守江夏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向朝廷提出任何申请,这就么擅自增加人数,擅自修高城墙,一定要搞特殊,让朕怎么能视而不见,又怎么去规范别的大将、别的城池?个个都像他那样,那朝廷制度还有什么意义?”
李世民一时哑口无声,父皇说到了关键之处,屈突通没有向朝廷申请而擅自做主了。
李世民咬了一下嘴唇道:“孩儿愿意担保屈突将军?”
李渊不满地瞥了儿子一眼,冷冷道:“朕并没有说要惩处他,朕也相信他和段德操不一样,只是考虑屈突通在江夏的时间太长,对他自己也不利,给他换个地方,对朝廷对他自己都有好处。”
李世民听到父皇提到了段德操,就知道父皇已经动了疑心,有点言不由衷,他不由暗暗叹了口气,“那父皇准备将他调去何处?”
“朕想让他出任右卫大将军,至于接任他的主将可以由皇儿推荐。”
李世民也是一个极为倔强之人,他心里很清楚屈突通坐镇江夏的重要性,但似乎父皇并不理解,他决定最后再劝说一次父皇。
“父皇,我们既然要发动东征之战,儿臣觉得在这个关键时候换将是不是风险太大,有屈突通坐镇江夏,可保江夏无恙,坐镇江夏他是最为合适,将他调走只会给隋军创造进攻江夏的机会,请父皇三思!”
李渊的语气更加不满了,“东征是孝恭在豫章郡发动攻势,和江夏郡相距甚远,东征和屈突通无关,谈不上什么临阵换将,而且我大唐名将辈出,江夏也并不是非要依仗屈突通一人,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你再推荐一名大将镇守江夏吧!”
李渊说到最后,语气明显有点不高兴了,李世民见已经无法挽回,只得万般无奈道:“那就让儿臣去坐镇江夏。”
“不行!朕前天已经和你谈过了,你的任务是灭掉王世充,既然你这么相信屈突通,那就让屈突通来做你的副将,江夏那边你另推荐他人。”
“父皇觉得右武卫将军盛彦师如何?”
李渊摇了摇头,“或许是朕没有说清楚,朕的意思是尽量用宗室子弟。”
李世民低头沉思片刻道:“右千牛卫大将军李道玄,父皇觉得如何?”
李渊还是摇了摇头,“他只有十七岁,太年轻了,冲锋打仗还可以,可坐镇一方,他无论资历还阅历都远远不足,再考虑别人吧!”
李世民感觉到父皇心中已经有人选了,让自己推荐不过是说说罢了,他只得垂手问道:“父皇有更好的人选建议吗?”
李渊微微一笑,“朕考虑让柴绍去坐镇太原,你的神符三叔转去坐镇江夏,他老成持重,为人谨慎,朕觉得倒是一个不错的决定,皇儿觉得呢?”
李世民低头半晌不语,尽管柴绍和大哥关系亲密,可他宁愿让柴绍坐镇江夏,至少柴绍精明能干,善于变通,而堂叔李神符说得好听是老成稳重,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太平庸了。
“怎么,皇儿觉得这个决定不妥吗?”李渊拉长了声音问道。
李世民抬头看了一眼父皇,只见父皇锐利的目光里充满决断和不容抗拒,李世民只得低声道:“儿臣没有意见!”
“那就这样决定了,由你神符三叔坐镇江夏。”
当天下午,李渊下达了旨意,调江夏总管屈突通为右卫大将军,赐柱国,改封李神符为江夏郡王,同时出任荆北大都督,统领江夏、襄阳、安陆、义阳、汉东、永安、舂陵等七郡六万兵马,坐镇江夏。
这个任命离李元吉抓捕屈突通下狱审查的目标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