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裴公这句话也要对我说吗?”张铉笑问道。
裴矩摇摇头,“殿下当然不一样,若殿下问老臣,老臣一定会尽力协助。”
张铉沉吟一下道:“我确实有一个疑问来请教裴公,若我登基,军权该怎么办?”
“这是殿下最大的心病吧?”
张铉点点头,“这个问题若不解决,我就无法考虑登基建国。”
“其实我这两年在家中闲得无事,也胡思乱想了很多事情,其中就包括殿下所说的军权问题,我仔细考虑过,王世充灭亡和他用人唯亲有直接关系,唐朝其实也是同样的问题,国与国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不光是文学才士,军中大将也是一样,若各军主将都是宗室子弟,一般大将永无出头之日,那谁还愿意为王朝效死命?这两年唐朝基本上没有什么名将,好容易有个稍微善战的李孝恭也被罢免了,反倒是殿下这边可谓名将辈出,年轻大将们逐渐成熟,哪个不能独当一方?郑国的灭亡和唐朝的屡战屡败,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那裴公觉得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
“这就是关键了。”
裴矩缓缓道:“唐、郑两国任用宗室掌握兵权只是一种表象,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根本原因就是唐郑缺乏军权平衡制度,其实我们也没有,只是因为殿下亲自统军打仗,所以弥补了制度上的缺陷,唐郑就没有这个机会了,可如果殿下登基以后,如果处置不好,也会重蹈唐郑覆辙,关键就是要建立一个军权平衡制度。”
裴矩的建议使张铉有一种如梦方醒的感觉,这就是他迟迟无法登基的根本原因,他总是想不到问题出在哪里,而裴矩的一席话揭开了实质,让张铉看到了根源,军权平衡。
“裴公请继续说下去。”
裴矩笑了笑又继续道:“殿下登基后,我建议齐王府不要撤销,可以换一个名字,而且还要加强它的权力,和紫微阁并列,紫微阁主政,向殿下负责,新军府管军,也向殿下负责,殿下就做好军政双抓了,至于各军大将,殿下完全可以把作战权下放,但同时要有监军,而监军就由新军府派出,监军权、情报权、奖惩权、后勤调配权、新兵训练权,这些由新军府负责,而新兵征募、屯田、民团、郡兵、战俘处置、伤亡抚恤、山川地图、军队科举等等,则继续交给兵部管理,我想只要监军到位,管控到位,军权依旧会牢牢掌握在殿下手中。”
张铉暗暗感叹,姜不愧是老的辣,只有把问题看透了才会有这样的方向。
张铉便淡淡笑道:“裴公的方案我再好好考虑一下,如果齐王府真要改名的话,我准备改名为军机台,和御史台并列,不过把军务和政务完全割裂也不妥,将来会出现重大隐患,凡事不能走极端,我还是决定将监军权力放在御史台,紫微阁也有权过问。”(。)
第1120章 国号共决(上)()
不知道是谁泄露了消息,或者是有人故意泄露,两天之内,齐王殿下即将迎娶广陵公主,同时登基为帝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中都,同时以惊人的速度向天下各郡扩散。
这个消息远比收复洛阳更加震撼人心,一时间,热烈的舆论压到一切,街头巷尾,客栈酒肆、乐坊青楼,到处都在谈论这件事,这确实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好事。
北隋这个国号已经失去了最初的作用,隋朝已经消亡几年,大家对这个短暂的王朝失去了兴趣,很多人对北隋这个国号开始憎恶起来,尽管大家都知道北隋只是短暂国号,但它的存在就像一个王朝的尾巴一样令人不爽,令人沮丧。
现在齐王殿下终于要登基开国,建立一个全新的帝国,这让每个人对新王朝都充满了期望。
三元酒肆内吵成了一团,关于新王朝的国号大家各抒己见,每个人都言辞凿凿,相信自己一定会猜中。
“新国号肯定是齐,像李渊祖孙几代都被封为唐国公,他登基前又叫唐王,所以才定国号为唐,齐王殿下应该也是一样,建立齐朝应该是惯例。”
“胡说!怎么会是齐朝,齐朝就应该定都在齐郡才对,这里是魏郡,又是战国时魏国的中心之地,国号应该是魏,叫做魏朝才是。”
“你才懂个屁!北齐的都城在哪里?不就是在邺城吗?和齐郡有什么关系?”
“你自己也说了,几十年前才有个北齐,现在又叫齐朝,不一样是北齐的尾巴吗?”
“那魏朝也一样,齐王殿下是姓张,可不是姓曹!”
“我看不如叫晋,韩赵魏不都是从晋国分出来的吗?”
“又不是定都在太原,叫什么晋朝!再说已经有一个短命晋朝了,太不吉利,还是应该定国号为魏才对。”
食客们的争论声音越来越大,调门越来越高,齐朝帮和魏朝帮两拨人怒目而视,就恨不得要打起来。
掌柜对这一幕早已习以为常,暗暗摇头,真是一群市井村夫,若是紫微阁议事肯定要比这个文雅的多,也不会讨论齐朝魏朝这种没水平的话题。
但掌柜若有机会进紫微阁旁听一次,他一定会为自己的结论感到羞愧,紫微阁议事文雅倒不假,但相国们的发言内容比这群市井村夫也高明不到哪里去。
关于新国号的商议,紫微阁已经进行过多次了,他们各抒己见,基本上分为三派,一派是主张国号为齐,以韦云起、杨恭仁和陈棱为代表,他们主张沿用齐王的称号,将齐王升格为齐帝,比较符合惯例,也是一脉相承。
另一派是主张国号为魏,以苏威、李纲和萧瑀为代表,中都自古便为魏地,春秋时是卫国之地,战国时属于魏国,既然建都于魏地,那么建国号为魏更有说服力。
还有一派只有卢楚一人,属于少数派,他主张定国号为燕或者赵,他的理由稍显单薄,他认为无论齐魏,在数十年前都已有国号,在史书上不好记载。
而燕赵两国都曾是河北大国,尚未有王朝用过这两个国号,所以他倾向于燕朝或者赵朝,而且这也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意见,也是河北世家们共同的心愿。
他们三派在紫微阁时常讨论此事,只是那时齐王登基还是比较遥远的事情,所以大家虽然意见不合,但也没有过多争论,反而有说有笑,引经据典,当做一次次有趣的学术辩论。
但今天就有点不一样了,齐王已经同意考虑登基,新国号确定也就迫在眉睫了,他们都希望最后选择自己的方案,所以争论开始激烈起来,气氛也略有点变得紧张。
不过争论得再激烈也没有用,按照惯例,紫微阁用投票来决定最终方案,但这一次有点尴尬,齐魏都是三票,卢楚便是关键一票,可卢楚又有自己的方案,他主张建立燕或者赵,他不支持齐也不支持魏,卢楚明言,如果齐魏双方联手先否决自己的方案,那么最后他宁可弃权,也不投票表态。
这时,一直旁听的尚书左仆射张玄素笑道:“几位相国就别争了,我觉得殿下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不妨听一听殿下的方案,让殿下来决定吧!”
众人皆哑然失笑,这大半年主公都不在中都,他们已经习惯紫微阁独立决议,争了几个月,却忘记了齐王殿下的态度,简直荒唐可笑。
这时,门外侍卫一声高喝,“摄政王殿下驾到!”
说曹操曹操就到了,众人纷纷起身,只见大门开启,张铉快步从外面走了进来,众人一起躬身施礼,“参见摄政王殿下!”
“各位相国免礼,请坐!”
大家又坐下,张铉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他见中间圆桌上的议事牌写着‘国号’二字,便知道今天紫微阁在商议新朝国号。
张铉便笑问道:“不知各位相国是否有了定论,国号已有共识了吗?”
张铉也从杜如晦的报告中得知,议事堂已经商议了几次国号,但意见分歧很大,一直没有共识,不知今天他们是否达成了共识?
苏威躬身道:“启禀殿下,大家意见还是难以达成共识,但基本上集中在齐和魏上,当然,卢相国主张燕赵,也是一种方案,请殿下定夺。”
张铉微微一笑,“为什么要选齐魏,数十年前已经有了元魏和高齐,如果再定它们,岂不是会让人产生困惑?”
韦云起道:“启禀殿下,这个其实问题不大,无论高齐还是元魏,他们都是异族建立的王朝,并不是正宗汉人王朝,对传承毫无影响,假如国号为晋,倒是真不妥了,所以请殿下不用忌讳这一点。”
“可在我的思考中,齐和魏都是第一批放弃,可以坦率告诉大家,我不会选这两个国号。”
众人都愣住了,他们争论了几个月,却被摄政王殿下一句话便否定,一点回旋余地都没有,这让众人心中顿时充满了遗憾。
张铉看出了众人眼中的失落,又淡淡道:“很抱歉各位,我一直忙于战争,很少有时间和大家坐在一起商议此事,这是我的责任,我向各位相国道歉。”
众人吓了一大跳,纷纷道:“殿下不必如此,为殿下分忧是为臣之道,但这种重大决策应该由殿下决定。”
苏威好奇地问道:“请殿下给我们说一说,殿下有什么考虑?我们大家一起商议。”
张铉微微笑道:“我先后考虑过四个国号方案,一个是雍,关中之地,那是我的故乡,不过雍和庸同音,所以这个方案最先放弃,其次是汉,继续传承我们的大汉王朝,后来考虑到汉朝太强势,我们的新帝国很难再超越汉王朝,反而沦为牙慧,所以汉方案也放弃了,最后还有两个方案,一个是卫,一个是周,大家可以商议。”
大堂上顿时响起一片窃窃私语,苏威问道:“殿下为何选择春秋卫国,而不选择战国魏国?”
“首先我们定都之地便是从前的卫国土地,这算是一个传承,其次卫国没有同名王朝,不用担心什么忌讳,其三则因为卫国是春秋战国延续时间最长的一个诸侯国,存在了九百年,我个人比较喜欢这个吉利。”
众人都没有吭声,虽然摄政王解释了三个理由,但大家都觉得有点牵强,而且卫是防御之意,偏向于守成,缺乏一种进取精神,这个国号对立国不利。
众相国商议一番,苏威又道:“殿下,我们都一致认为‘卫’字不吉,还不如直接选用战国之魏,如果殿下也不愿接受魏国,那么我们大家再来商讨一下周朝。”
张铉沉思片刻道:“不如这样,所有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来参加投票以决定国号,紫微阁可以草拟四个国号,就以齐、魏、赵,再加上我提议的周,四个国号以多数票决定,如果选中齐魏之一,我也会尊重投票结果。”
众相国面面相觑,虽然大朝时也常常允许其他官员共商重大政事,但让大臣们投票决定,这还是第一次听说,让人感觉有点在分散紫微阁的权力了。
不过众人却不愿意向分权方向考虑,而宁可认为摄政王是在考虑增强国号的认同感,如果是这样,朝官共决也并无不可。
七相国又商议片刻,很快达成了共识,大家心照不宣,如果朝官共决,国号很可能就是齐或者魏。
苏威代表众人对张铉道:“我们完全同意殿下的方案!”。
第1121章 国号共决(下)()
♂
次日一早,天还没有亮,在安阳大殿前的朝阳广场上,两百余名官员聚在广场上,他们三五成群,窃窃私语,议论着今天临时召开的大朝。
这两百余人都是五品以上官员,当然,文臣没有那么多,只是数十人,但张铉要求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要参加,这就包括了不少军队和在京述职的地方官员。
五品以上军队官员包括鹰扬郎在内的中高层将领,由于战争刚刚结束,军队都在各地军营休整,将军们基本上都在中都和家人团聚,所以十几名将军都接到了朝会的通知。
今天的朝会大家都没有穿戴盔甲,而是穿着朝服,只是式样和文臣略有不同,加上他们个个身材高大,便显得格外威武。
朝臣们都有自己的圈子,老将来护儿、王辩以及兵部书李景、相国陈棱,他们聚在另一处聊天,而罗士信、苏定方、裴行俨、尉迟恭、徐世绩、魏文通等等数十名高层将领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最大的圈子。
北隋的大将中以李靖的文才最高,但因为李靖在灵武郡训练军队,没有能赶回来,所以今天将领中便以徐世绩的文才为最,众人都在听徐世绩讲述定国号的一些原则。
这时,军师房玄龄快步走了过来,众将一起行礼,房玄龄笑道:“大帅让我转告大家,大家很少上朝,不用太拘束礼仪,让大家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