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房玄龄指了指招牌笑道:“招牌上写得很清楚,这家店的主人叫吴雨。”
伙计鼓掌赞道:“果然厉害,先生是第一个主动看出小店招牌中的秘密,一般人都要小人自己介绍后他们才明白。”
张铉也笑道:“不愧是掉书袋子的,连起个店名都有那么多讲究,不过还是略显小家子气,我看叫书香门第不更好吗?”
“好!”
店铺里一个老者站了起来,走上前躬身道:“在下便是吴雨,这个小店的主人,请问这位兄台贵姓。”
他是向张铉行礼,张铉便淡淡道:“免贵姓张。”
“和咱们天子同姓啊!”
吴雨感慨一句又道:“兄台批评得对,其实我也觉得店名起得不好,店名中暗藏‘无雨’二字,雨乃流动之物,代表着客源和钱财,我却没有这两样东西,生意怎么做得下去,我一直在考虑换一个店铺,兄台的‘书香门第’极好,能不能请兄台留一幅墨宝?”
张铉指了指房玄龄笑道:“我的字写得不好,还是请这位先生留字吧!”
房玄龄知道张铉不肯留字,便笑道:“如果东主不嫌在下书法粗陋,我就献丑了。”
吴雨连忙让伙计铺纸研墨,房玄龄提笔一挥而就,他的书房写得龙飞凤舞,水准极高,不亚于当世大家,众人都是识货之人,连连夸赞,东主吴雨更是激动不已,连忙让伙计拿去裱糊起来。
吴雨又拱手道:“感谢两位赐名留字,不知在下能为二位做点什么?”
张铉笑了笑道:“其实我只是想了解一下文房四宝的行情,和前几年相比怎么样?”
吴雨请他们坐下,让伙计上了茶,他叹口气道:“如果说生意其实还是不错,但就是很难赚钱,获利太低了,和前几年简直不能比,一天一个地。”
“这又是为何?”张铉不露声色地问道。
“主要是前些年朝廷办了几个大工场,大量造文房四宝,价格一下子拉低了。”
吴雨取过两叠纸放在桌上,“你们看看这两种纸有什么区别?”
张铉翻了翻了,指着其中一叠纸道:“这种稍好一点。”
“是!这种确实稍好一点,另一种稍差一点的便是官方造,但它们俩的价格却相差十倍,兄台愿买哪一种?”
张铉和房玄龄都笑道:“当然是买便宜的了。”
“问题就在这里,大家都买便宜的,那我们还赚什么钱,还有笔墨砚台也是,朝廷也在大量制造,东西虽然很一般,但真的非常便宜,根本就没有利头,只能卖一些精品,多少还能赚点钱,可是买精品的人又太少,大家都买便宜货,所以生意虽不错,却不赚钱。”
张铉笑道:“朝廷之所以大量制造文具,目的是让更多人读得起书,现在读书人毕竟是少数,以后读书不再昂贵,穷人家孩子也能读书,读书人就会成倍增加,虽然每张纸赚的钱少了,但卖出的量却增加了,其实是一回事,这就叫薄利多销,商家应该不会有损失。”
“那损失的人是谁?”吴雨瞪大眼睛问道。
“世家!”一旁房玄龄接口道。
房玄龄终于明白圣上为什么要来视察文具了,也明白了为什么圣上要坚持由官府大量制造文具纸张,一旦世家不再垄断知识,那么世家就会慢慢消失了,这确实是对付世家最好的办法,釜底抽薪。
第1169章 天下大战(二十七)()
在返回紫微宫的马车上,张铉一直保持沉默,进了端门后,张铉终于打破了沉默,“军师似乎对朕视察文具行没有任何评论?”
房玄龄苦笑一下道:“微臣完全理解陛下的想法,微臣没有意见,但如果陛下一定要微臣说点什么,那微臣有两个建议。”
“军师请说!”
“第一个建议是要把眼光放长,这个不是几年十几年就能见效,甚至还会出现大量读书人继续依附世家的情形,但这只是暂时,陛下今天种下的种子至少要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会长成大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这个道理。”
张铉点点头,“朕明白,军师请继续说。”
“微臣说得第二个建议是科举和官学,如果说陛下大力推广廉价文具是为了让更多人读得起书,这是种下了一颗种子,那么完善的科举制度,以及遍布天下郡县的官学,就是阳光和土壤,有了它们,种子才能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这时,马车缓缓在天阁前停下,张铉下了马车,对房玄龄笑道:“多谢军师今天陪同朕出行,也多谢军师给朕的两个建议。”
房玄龄也微微笑道:“陛下不必感谢,这是微臣的职责所在。”
两人对视一笑,心领神会。
。。。。。。
下午,张铉正在御书房中审阅几份紫微阁通过的重要决议,君有君权,相有相权,一般而言,军权和监察权他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行政权中除了重大军国政务以及五品以上高官任命外,政事他基本上不再过问,而对于紫微阁有严重分歧的一些重要事项,他则会召开小朝会交给百官讨论。
所谓小朝会,就是五品以上官员参加的朝会,基本上就是各部寺的重要官员参加,在小朝会上每个官员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也是张铉鼓励官员参与政务的重要渠道。
这几天朝廷中在讨论紫微阁任期问题,这也是张铉提出的方案,相国不可能一辈子当下去,必须给后面大臣入相的机会,张铉便提出相国任期五年的制度,任期满后也可再继续出任五年,但必须由天子提名,然后由五品以上官员投票表决通过,这也是在某种程度上限制皇权,他张铉虽然头脑清醒,但就怕自己的子孙在这个关键问题上犯糊涂。
当然,如果天子不提名留任,那么就直接卸任改任其他官职了,将来他会继续完善相国制度,把选择相国的权力交给百官,而不是天子来决定。
张铉为相国制度殚精竭虑,他深知良相可使国家中兴,而奸相则会使国家沉沦,他也相信大多数百官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一任相国从北海郡开始算起,今年年底就将满五年了,这样,有几个不合适的相国也就可以退出紫微阁,改任其他官职。
这任相国,张铉考虑留四去三,韦云起、李纲、萧瑀、卢楚留任,而苏威、陈棱和李景卸任,然后由房玄龄、杨恭仁和张玄素接任。
不过相国改制还有半年时间,但另一项重大改革已迫在眉睫,那就是军制的改革。
众主将担任将军的时间太长,应该获得提升了,可以在将军之上再设大将军和上将军。
将军则增为三档,分别为龙骧将军、虎贲将军和鹰扬将军,再各设副职,郎将也分为三档,分别是上郎将、中郎将和郎将,也各设副职,同样校尉级别也分为三档,骑尉、羽尉和云尉,下面旅帅和队正不变。
这样改革军制的特点是扩大的中层和中高层,有利于激励士气,使人才脱颖而出。
而地方郡兵则设上限千人,设总兵、都尉、校尉三级,由兵部和太守共管,而地方民团则由郡司马和县尉统管。
这样,军郡民三种军队职责分明,管辖权明晰,便形成一个庞大而完善的军事系统。
这是张铉考虑了很久的方案,本来是想登基时推出,但考虑到即将进行的大战,他便向后推迟了,而现在随着大战在各地顺利进行,时机已成熟,现在推出军队改制,基本上所有的将领都能获得提升,这将有利于激发将士们的积极性。
正在考虑之时,门外有侍卫禀报:“陛下,王府令来了。”
张铉笑着点点头,“请他进来!”
片刻,少府监令王善快步走进了御书房,躬身行礼道:“微臣参见陛下!”
王善出身太原王氏,属于并州派系,和裴矩的关系极好,得到了裴矩大力推荐,曾任尚书左丞,尚书左丞职务被裁撤后他则出任长平郡太守,年初又被调回朝廷任少府监令,负责冶炼、铸钱以及具体管理手工业,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部门。
张铉笑问道:“现在新钱情况如何?”
新钱也就是大同通宝,从前是由北隋铸造,但钱币并没有北隋的痕迹,所以周王朝建立后又继续大规模铸造,相比之下,唐朝的开元通宝由于严重缺乏材料,迄今只铸造了不到百万贯,其间还夹杂着大量的伪劣钱币,也仅仅在长安及其附近流通,包括陇右、巴蜀在内的广大地区依旧在使用隋朝的钱币,相反,并州地区已经开始大量使用大同通宝了。
“启禀陛下,铸钱进展顺利,迄今已经铸造了五百万贯大同通宝,河北、中原、青州、江淮、江南都已流通,币值十分稳定。”
“你说的稳定是指什么?”
“微臣是用私人兑换黄金来对比,官方黄金兑换是一两兑十贯大同通宝,但私人兑换也不过是一两兑十二贯,差别不大,相比之下,长安兑换黄金才是疯狂,一两黄金可兑换五十贯开皇五株钱,或者三十贯开元通宝,有人甚至发现了隋唐两国间的漏洞。”
“什么漏洞?”
“利用布匹来赚差价,长安和中都的布匹差不多,大概都是一贯钱一匹,用一百贯开皇五铢钱买一百匹布到中都卖,得到八十贯大同通宝,然后换成八两黄金回长安,然后便可兑换到四百贯开皇五铢钱,一来一去便净赚了三百贯钱,现在有很多长安商人来中都兑换黄金,官方不用说,从来都不兑换,可现在连黑市也已经兑不到了,大部分商人就直接拿着大同通宝回去,在长安,一贯大同通宝可以兑换两贯开皇五株钱,一样有利可图。”
张铉负手在御书房中来回踱步,王善的一番话引起了他的共鸣,去年韦云起出使长安,两国重新建立起贸易关系,由于周朝在一定程度上放开了一些战
略物质的禁令,比如生铁,周朝也同意每年向唐朝输入一些劣质的民用生铁,这对生铁极其缺乏的唐朝无疑是难以拒绝的诱惑,乃至两国已经爆发战争,两国间的贸易依然顺利进行。
不过正是因为长安的黄金和大同通宝价格高涨,导致大量黄金、铜钱流入长安,而巨量物质却流入周朝,最终使得长安物质日益缺乏,而钱却越来越多,唐朝将面临民生凋敝,万店歇业的危机,这实际上是另一场战争,一场看不见刀兵的贸易掠夺战争,只是唐朝至今还没有醒悟过来。
张铉坐了下来,对王善笑了笑道:“今天朕请王爱卿过来,是想和王爱卿谈一谈太原王家之事。”
(。)
第1170章 天下大战(二十八)()
王善便是太原王氏家主王寿胞弟,张铉从士子王君雅身上发现了王寿已全面倒向大周,那么对太原有着重大影响的王家,是不是可以在拿下太原上助自己一臂之力?
王善微微一怔,连忙道:“陛下需要微臣做什么?”
“朕想知道,在太原守军中有没有你们熟悉的将领?”
王善立刻明白了天子的意思,他想了想道:“目前太原守军中并没有王氏子弟,不过我们可以影响不少将领,其中两名将领有重大影响。”
“哪两人?”张铉追问道。
“一个是裴洪俭,他是裴寂的族侄,但也是王家的女婿,还有一人便是王君廓。”
“王君廓?”
张铉一怔,“他和王家有关系?”
“陛下,王君廓出身不太好,这给他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他一直和太原王氏套亲近,希望他父亲的牌位也能放进王氏宗祠,他说这是他父亲临终前的唯一心愿,能认祖归宗。”
“王君廓和太原王氏有渊源吗?”
王善苦笑一声道:“这个很难说,他是太原郡石艾县人,太原王氏在石艾县确实有一支分支,不过那至少是四十年前的事情了,而且还是旁支,更重要是王君廓拿不出家谱,陛下也知道,王是大姓,天下姓王之人至少有上百万,真正名门也就两支,一支是太原王氏,还有就是五胡乱华时南渡的王氏,至于其他各地的王氏,一般都没有多大关系。”
张铉想了想道:“那你兄长是什么态度,是否愿意接受王君廓父亲的灵位?”
“这个不是兄长一人能决定,按照族规,需要几房长老一起协商决定。”
张铉沉思片刻道:“如果能把王君廓争取过来,朕觉得和平接手太原就有希望了,转告你兄长吧!朕希望王家也能为和平收复太原尽一份力,相信他也不愿意看见太原生灵涂炭。”
“微臣明白了,微臣立刻写信告诉兄长。”
“有办法联系吗?”张铉问道。
王善点点头,“城中府宅和城外庄园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