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的部队全这样,这次演习是随机抽出来的并没有经过特别的训练。拉出来一队都是这样。”
谢琏听了张楚的话倒沉默无语了。这世上能人还是有的,可这能人怎么都不心向皇帝啊。更令谢琏感到压力巨大的是这些仅仅是保安军实力展示的开始,接下来保安军演示的步兵和炮兵的协同,城池的攻守等战法更是令谢琏感到耳目一新,不自觉的想自己要是保安军的对手带领官军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最后他沮丧的发现,以官军的实力再多的人也顶不住保安军的进攻。在城池的攻守上双方更不在一个档次上。最后看到保安军在守城中用火焰喷射器中喷出的火焰时谢琏下定了决心,不论是用钱粮收买还是拐骗也要将保安军弄到关外去,让他们与后金作战,这样既打击了后金又给朝廷消灭了一个潜在的威胁。
演习结束之后谢琏脸上难得的出现了笑容,他讨好的对张楚说道:“张将军真是将星转世,所练部队果然战力非凡,如果张将军一心为国将来高升肯定是免不了的。”
“谢大人客气了,高升不高升我倒不在乎,只要手下的兄弟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张楚对谢琏突然间开始夸奖自己还真有点儿不适应,这位进士及第饱读圣贤书官居巡抚之尊的谢琏关键时刻还真豁的出去,为达到目的读书人那点儿小尊严也不要了,这种人张楚很喜欢,所以将话题又转回到粮饷的问题上来了,给谢琏余下的话找了一个好的台阶。
果然谢琏接下来的话说的十分顺畅,只见他站起身来到张楚的面前,恭恭敬敬的说道:“张将军不要为粮饷发愁,只要我做一天登莱巡抚就会尽全力为保安军将士筹饷的,并且我还要禀明圣上继续在登州建造船只,送你们去往辽东,辽东可是个好地方,土地辽阔、肥沃,只要种下庄稼就会有大把的收成,在那里生活是不会挨饿的。”
“那就有劳谢大人了,我们一定在辽东努力杀敌,对的起大人对我们的关心,我们今后要取得胜利是离不开谢大人的领导的。将来大人步步高升,我等也能跟着沾光啊。”张楚说完仿佛看到了美好的未来,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谢琏心中也很满意,随着张楚一起笑出了声。
旁边的王承恩看着身边两人各各怀鬼胎的在那里笑,他一点儿也没被他们所感染,这个张楚与文人合作对太监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而谢琏本来就是和他不对付。(。)
第三百四十三章 重建登莱()
军演结束了,张楚对于演习的结果非常满意,新招收的士兵有了一定的战斗力,只要上几次战场就能成为合格的战士了。
谢琏回去也忙碌了起来,立即给皇帝写奏折,奏折中谢琏表示了对辽东战事取胜的强大信心,在山东叛乱之后他将重整登莱地区,并继续建造船只从海上攻击后金。随同奏折一起送过去的还有谢琏给皇帝的一封"密信”,这个密信也是相对于朝中大臣的,现在谢琏想要向皇帝汇报什么情况只能请张楚派人传送,他自己连一个纸片也送不出去。不过这个密信是谢琏心甘情愿给张楚看的,有些内容还是他们二人商议的结果。在密信中谢琏将张楚夸奖了一番,表扬他在这次平叛中巨大的贡献,同时强调这些山西兵在战斗中表现出了很强的战斗力,希望皇帝能同意再从山西征集一些饥民过来,在山东经过张楚训练后,用舰船运到辽东作战,既打击了后金,又减少了山西流贼的数量。这中间皇帝只要出很少的钱就行了。
皇帝接到谢琏的奏折也是犹豫不决,对于谢琏皇帝还是很满意的,没想到这次临时抱佛脚却找对了人,应急让他顶替孙元化不但在莱州坚守数月确保莱州不失,而且在脱险后没几天叛军就被消灭了。这表明他在忠诚度和能力上都没有问题,崇祯皇帝自己也很有识人之明才选出了这样的良才。当然也得感谢当时是选人去送死,朝臣们没人为自己的势力来争这个位置。
而对于谢琏关于反攻辽东的判断崇祯皇帝却不敢认同,大凌河之战祖大寿最终还是投降了,虽然用计逃回了锦州,崇祯皇帝表现出了少有的大度,对兵败城失的祖大寿没有处罚,还加封了他的官职,可朝廷又失去了在关外的一个战略要点。同时连累督师关外的孙承宗被文官弹劾丢了职位,只好告病回乡了,这时的对后金作战形势不容乐观。这时候还提收复辽东,还要重用被招抚的保安军将领张楚,崇祯皇帝没想通这个进士出身的谢琏怎么变得如此霸气十足了起来。难道被叛军围在城内几个月连性格都变了吗。
这事崇祯不敢和大臣们讨论,知道讨论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山东叛乱结束了,可朝中的大臣们早就乱成了一团,当初力主招抚的大臣们都来抢这叛军被打跑的战果,在莱州外围等了几个月的各路人马都说是自己逼走了叛军。这叛军能逼走早几个月前怎么不走,还是保安军的奏折比较客观,只说自己接收了登州等几个被叛军占领的城池,还说叛军退走全靠各路援军的努力。
可朝中的大臣对保安军就没那么客气了,各种弹劾保安军的折子已堆满了皇帝的龙书案,主要集中在说张楚越权擅断,不尊重上官。说张楚自己占领了叛军的地盘与他人刀枪相向不允许他人进入,张楚对比自己级别高的官员的命令根本不听从。
崇祯皇帝不愿承认这里边也有自己的责任,张楚被他下旨直接招抚就调到了山东平叛,委任了个烟台参将之职,按品序他应归登莱巡抚管辖。可登莱巡抚谢琏却被围在了莱城内,什么命令也发不出来。不过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张楚救出了谢琏,这下他有了直接管辖的上司,其他人也没法对他指手画脚了。
另外大臣们还拿了许多乡绅的状子告张楚为害乡里,插手乡间事物。大明的乡村一直处于一种由乡绅家族与朝廷官员共治的状态,在上交完赋税后官府很少管理乡村的事物。而张楚却要建立保甲制度,引来乡绅们的极大不满。崇祯知道张楚贼人出身,要是干点儿抢夺财物之事也不奇怪,可他看了半天状子竟然没有提到保安军有杀人越货之事。本来想下旨令张楚交出几个惹事的士卒来平息民愤,这下都可以免了。至于保甲什么的还真不是张楚的发明,大明早已有这种制度,崇祯皇帝还想强化这种制度,张楚竟然走到了前面。
现在崇祯皇帝可以商量的人只有大太监曹化淳了。
曹化淳这些日子里心情很好,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招抚了保安军,保安军在山东的战事中还很卖力气,收复了登州等地,派出作监军的王承恩事办的不错,给太监们重新掌握权利开了个好头,接下来皇帝会越来越看重太监们了。
听到皇帝叫他过去,曹化淳明白皇帝一定是有事和他商量,现在皇帝信任的人越来越少了,与他议事的时候越来越多了。
“这是登莱巡抚谢琏写来的密令,他想招抚更多的流贼到山东去,然后运到辽东战场抵抗后金,你派去保安军中作监军的太监王承恩有什么汇报的吗?这支保安军可靠吗?他们会不会再次反叛。“边说崇祯皇帝将谢琏的密信递给了曹化淳。
曹化淳没有马上开口,仔细看完谢琏的信之后才说:”保安军那边王承恩盯的很紧,根据王承恩的来信,张楚几乎每天都将他带在身边,如果有什么风吹草动王承恩就该能够发现的了。我还派了一个锦衣卫的千户带着人长期驻在保安军中,一方面传递信息,同时也在监视着保安军的一举一动。“曹化淳是敢为保安军打包票,可看情况现在保安军不会有什么出格行动让他背黑锅,所以特别强调自己干了许多事。
”你说谢琏的这个方案可行吗?“崇祯皇帝放心了一点儿。
”如今锦州一线吃紧,后金的力量又强大了许多,登莱地区确实要防范着后金兵渡海南下。加强登州防务即便是不能反攻辽东,也能加强那里的防御。山西和陕西的饥民已成为了朝廷沉重的负担,如果能运到辽东作战确实可以两方面都减轻压力。”曹化淳知道皇帝是个仁慈的君主,对于将饥民送到辽东作炮灰这件事不能说的太明白。
“我只是怕那些饥民身体羸弱,到了辽东被后金人杀戮或被虏去反而不好。“崇祯皇帝怕这些流民和先前派到辽东的其他军队一样,被后金一击即溃,白白浪费了粮饷。
”这圣上倒不用担心,现在您手中不是正好有一个将流民变能强军的张楚吗,这事让他操办,使这些流民有抵抗后金的能力还是能办到的。“皇帝和曹化淳都知道张楚在这次平叛中的表现。加上谢琏在密信中也极力推崇张楚,曹化淳决定帮一帮张楚,怎么说张楚也是自己安排人一手招抚过来的。还有王承恩在那里盯着,基本上张楚可以算曹化淳的人了。
”张楚这个人确实挺能打仗的,这次就再让他试一试?“崇祯皇帝怀着打败后金,成就千古一帝的理想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
第三百四十四章 借大印用用()
大明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奇葩的存在,在后世甚至有人研究说大明的内阁制都接近了现代的民主制度,这当然只是一家之言,可皇帝在朝廷上说不算是真的,崇祯皇帝自己作出决定同意谢琏的奏折还不行,还得让大臣们也同意,不然他们顶头不办皇帝的想法也落实不了。
崇祯皇帝在近几年与大臣们的斗争中也学聪明了,他在朝堂上利用谢琏平定叛乱的功劳说事,顺利的通过了谢琏重建登莱的折子。
登州和莱州被叛军浩劫了半年多,要恢复重建没什么问题,况且谢琏也没有狮子大张口向朝廷要银子,只需要各省支援一些急需的物资。这百废待兴的烂摊子就让谢琏发愁去好了,不过皇帝在批复中夹带了一点儿私货,下令各地支援登莱重建所需的物资,从粮食、木材、铁料等物资都规定了具体承办的州县,并要求锦衣卫派员押送。不为人们注意的是其中铁料的提供单位是山西省的中阳县。皇帝规定了物资的出处也好,不需要大臣们与地方督府扯皮了,最后拿不出物资也是州县的事,与朝中大臣无关,大家都乐得轻闲。
锦衣卫负责押运的事看着有点儿别扭,不过锦衣卫既不负责收也不负责发,这其中应没什么油水,在这小事上就给皇帝面子,不再反对了。
崇祯皇帝之所以动这么大的脑筋是有原因的,他根本没有敢将谢琏密信中的在山西、陕西招抚饥民到辽东抵抗后金的事对大臣们讲。对于山西流贼现在朝廷的做法是以剿为主,对于反攻后金肯定会被大臣们说成轻起战端糜费钱粮。那边孙承宗刚被逼走,这边再提这事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因此皇帝决定让谢琏先去做,如果能取得成绩,打个胜仗什么的就有了对付大臣们的资本。
皇帝的圣旨很快传达到了登州,送走了传旨的太监,谢琏拿着圣旨自言自语道:”真的开始了。“谢琏对自己的决定还是有点儿担心。如果张楚这次再反叛了,自己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他最希望的是赶紧选出足够多的船只将张楚等人送到辽东,不管胜负如何至少他们对朝廷的威胁没有了。
谢琏对于张楚并不十分放心,经常找卫士传话给张楚让他有空的时候过来坐会儿。他觉得张楚必定年青,如果给他多讲讲忠君爱国的道理,没准张楚能发生转变。张楚倒也没有推辞一有空就过来和谢琏谈谈。
谢琏经过多年的苦读,古语讲:“寒毡坐透,铁砚磨穿”。一级级考到进士,学问自然是很好的。张楚也爱听他讲各种道理。同时也经常拿一些地方事务询问谢琏,谢琏觉得还是要引导张楚走上向善的道路,所以也就会指点一二。
人们发现这巡抚大人与烟台参将张楚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好,张楚经常到巡抚大人的住处拜访,二人还经常一起出行到各处视察工作,表现的亲密无间。
这时张楚还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在莱州之围解除的时候,城内的官军听说谢琏被救到了登州立即派人将巡抚的关防大印送了过来。张楚当然毫不客气的收下,然后将来人客气的送了回去。好多天过去了,谢琏还没有看到他的巡抚大印,因为张楚决定借谢琏的大印用用,之后巡抚大印的利用率大增。加盖巡抚大印的公文和皇帝重建登莱的圣旨一起被在各地传递。巡抚已是本地最高权威的代表,不容有任何怀疑。
公文中强调为恢复登莱的秩序,在登莱地区实行军管,一切以作战为标准,所在地区要听从保安军的调遣。
严密的行政体系在保甲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起来,张楚直接派人担任了各镇的镇长。登州和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