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懒散初唐-第4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下李休,见过……这个……杨老夫人!”李休在行礼的时候却是犯了难,因为对于大唐来说,前隋已经灭了,所以他不可能再称对方为皇后,最后迟疑了一下这才以杨老夫人相称。

    “驸马客气了,老身早就听说驸马年纪轻轻,却是才华横溢,连草原人都对驸马十分的敬畏,今日一见果然是年少英才!”萧皇后对于称呼之类的却是丝毫乎,反而兴致勃勃的上下打量着李休,最后这才出言夸赞道。

    “咳,老夫人客气了!”面对萧皇后的夸奖,李休也有些不好意思的道。

    “对了,秀宁的身体还好吗,有没有孩子?”就在这时,只听萧皇后忽然问出一个让李休十分惊讶的问题。

    “老夫人认识秀宁?”李休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随后有些不可思议的反问道。

    “呵呵,自然是认得的,当初她父亲曾经带她入过宫,我见这个小姑娘虽然外表柔弱,但眉目之间却颇有英气,没想到她日后果然成为她父亲的好助力!”萧皇后这时微笑着点了点头道,只是说到当年的事情时,她脸上的笑容中却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苦涩。

    李休听到这里也立刻反应过来,李渊和杨广是表兄弟,能够带儿女进宫也很正常,所以萧皇后认得平阳公主也不意外,说不定她连李世民都见过。

    事实也证明李休的猜想是正确的,接下来萧皇后与李休拉起了家常,不但问起李渊,而且还问起了李世民,唯独没有问李建成和李元吉他们两兄弟,个老太子也十分的谨慎,知道以她现在的身份有些事情是不能碰的。

    聊了好一会儿后,萧皇后却忽然让赵德言等人离开大殿,说是有些事情要与李休单独谈,对此李休也有所猜测,最后果然只见萧皇后一脸凝重的道:“驸马,我之前听德言说,你保证大唐的皇帝陛下不会为难我们,这件事可是真的?”

    李休就知道萧皇后会问到这个问题,所以也不意外,当下点了点头道:“对于这件事老夫人可以放心,陛下绝不会为难您和您的家人,事实上我我可以拿出证明给老夫人

    “呃?怎么证明?”萧皇后听到李休的话也不由得惊讶的休,除非是李世民亲口保证他们祖孙的安全,否则她真想不出李休有什么办法能证明这件事?

    皇后不信,李休也是微微一笑,随后从怀里拿出一封信交给对方,并且示意萧皇后打开。萧皇后这时也有些奇怪,当下接过信下,结果更是露出惊讶的表情,因为上面竟然写着“姐姐亲启”四个字,可是她想来想去,也想不出有什么人会称自己为姐姐?

    带着心中的疑惑,萧皇后缓缓的把信打开,结果当上的时,脸色也立刻一变,似乎十分的紧张,不过紧接着却又缓和下来,而当的后面时,更是变得十分的激动,连双手都开始颤抖起来。

    “这……这是真的?”等到萧皇后上的,当下一脸不敢相信的休问道,这个消息简直太让她感到震惊和意外了。

    “不错,光化郡主还活着,而且她的女儿和儿子也都活着,只不过因为一些原因,使得她现在无论与儿子相认,不过只要等到这次大战结束,估计她们母子也就能相聚了,另外陛下也知道光化郡主他们母子的事,这下应该能让老夫人放心的回长安了吧?”李休这时笑呵呵的开口道。

    萧皇后手中的信正是光化郡主写给她的,当初江都之乱,也多亏了萧皇后处事果断,这才让光化郡主母子三人逃过一劫,对于光化郡主来说,她也十分感激萧皇后的恩德,因此听说这次李休和马爷可能会带回萧皇后,这才写了封信,本来由马爷带着,只是马爷在襄城有些事情,没能和李休一起来,所以才把信交给他他代为转交。

    “光化郡主?”听到这个有些陌生的称呼,萧皇后先是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道,“是了,她是李渊的外甥女,当今大唐皇帝的表姐,自然是一国之郡主,当初我也是想着让她为先帝留下一条骨血,没想到她竟然真的做到了!”

    说到最后时,萧皇后也不由得流出激动的泪水,虽然天下人都恨杨广,但是身为妻子她却不能,而且当初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也很好,这些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照顾杨政道这个孙子,为的就是让杨广留下一支血脉,却没想到杨广竟然还有一个儿子活着,哪怕对方不是她的儿子,可是她也已经十分知足了。

    “对了,光化妹妹她现在可还好吗,两个孩子怎么样了?”萧皇后激动过后,再次关心的询问起光化郡主的情况。不过这却让李休有些犹豫,不知道是不是该把光化郡主与马爷成婚的事讲出来?请:

第六百一十四章 颉利求和() 
李世民连杨广的儿子都可以容下,自然也不会在乎多一个萧皇后或杨政道,这也让萧皇后彻底的放下心来,李休最后也把光化郡主与马爷成婚的事讲了出来,结果萧皇后听后沉默了片刻,最后也表达了自己的祝福,毕竟光化郡主和她不一样,以光化郡主的年纪,的确不应该这么孤孤单单的过一辈子w…w……o…m。

    另外萧皇后还打听了一下恨儿他们姐弟的情况,当得知光化郡主的儿子在洛阳被别人收养,而光化郡主也一直不敢相认时,她也不由得叹了口气,不过她也可以理解,而且等到这次大唐消灭掉突厥这个强敌,李世民的声望将会达到一个顶点,到时再也无人可以动摇他的皇位,而光化郡主他们母子也能团聚了,到时她也可以好好的看看那个孩子。

    几天之后,李休安排好人手,将萧皇后与杨政道一行人送回长安,不过赵德言却留了下来,一来他对草原上的事情最为熟悉,二来定襄城中还有数万前隋遗民,李休手中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所以就让他定襄城的事务。

    随着李休到达定襄,后方的物资也是源源不断的运送到这里,事实上随着三路大军草原后,朔州那边就已经有些不方便了,所以李休索性就将物资调到定襄,周围也有重兵把守,每隔一段时间,前线的大军都会派出押送的队伍前来接收各种物资。

    与此同时,经历了浑河之败的颉利也如同丧家之犬一般,一路仓皇北逃,秦琼的大军却一直紧紧的咬住不放,时不时的趁着颉利松懈之时偷袭一番,这让颉利也是又气又恨。

    也就在颉利的大军刚刚逃到白道,眼看着就要到达阴山山脉,不过也就在这时,却忽然又遇到兵出云中的李绩大军,相比秦琼的精骑,李绩率领的军队却是以步兵为主,而且携带的火器数量也更多,并且在白道上摆开阵势,直接与颉利的大军展开正面对决。

    颉利的军队数量本来在李绩之上,但是之前已经被秦琼杀破了胆,再加上物资被烧毁,更让突厥大军的战斗力大降,因此在与李绩的大军交战之时,突厥人竟然占不到丝毫上风,刚开始两军竟然呈现胶着状态。

    不过也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秦琼的精骑也终于从颉利背后杀到,结果在两军夹击之下,突厥军队是一败涂地,十数万人被唐军杀的四散奔逃,颉利也控制不住当时的局面,最后无奈之下只得率领身边的亲卫逃了出去。

    白道一战,标志着唐军打败了突厥的核心力量,颉利最后一路逃到阴山山脉附近,一座名叫铁山的地方,然后这才开始收集逃散的突厥人,最后竟然只剩下五万余人,其中大部分更是老幼妇嬬,能战之士也只有不到两万人,物资更是匮乏之极。

    面对这种情况,李绩与秦琼本来要乘胜追击,但是却忽然接到李靖的军令,命令他们原地待命,绝不可擅自出兵,结果这让李绩和秦琼军中也是骂声一片,很多人都说李靖是怕李绩和秦琼把颉利真给消灭了,这样李靖的中路军就抢不到的功劳,所以才制止他们追击。

    前线的战报源源不断的送到长安,不过路上都需要经过李休的中转,有些紧急的情报则需要飞奴司负责传递,不过无论通过哪种渠道,李休都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前线的动向。

    别人都骂李靖贪功,所以才不让秦琼和李绩追击,不过李休却知道,李靖这么做可能有一点私心,不过他更怕的是把颉利吓到,然后真的越过阴山进到漠北,到时他们恐怕别想再抓到颉利了,因此他命令李绩和秦琼不得追击,其实是想给颉利一个喘息之机,免得真把颉利给吓的一头钻到漠北,哪怕漠北环境恶劣,但颉利有那么多人保护,未必会死在漠北,而只要他不死,对大唐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当然李休能想到上面这些,恐怕李绩和秦琼也能想到这些,不过他们却都十分默契的没有帮李靖辩解,一来可能是怕走露消息,二来他们心中对李靖恐怕都有几分怨气,毕竟眼看着就能抓住颉利了,却被硬生生的压下来,哪怕他们知道其中的原因,但心中也肯定不舒服,所以也都乐于看到李靖被军中的将士指责。

    不过虽然受到很多人的指责,李靖的计策却还是起到了作用,颉利在铁山暂时驻扎下来后,发现唐军没有追来,这让他也终于松了口气,而且他这时也知道,只凭他现在手中的兵力,绝对不是唐军的对手,因此他立刻派出执失思力来到李靖的大营,向大唐乞和,甚至愿意向大唐称臣,只求能放过他一命。

    当然颉利可不会真的向大唐屈服,他只是希望能够暂时让大唐退兵,然后抓紧时间恢复实力,毕竟大丈夫能屈能伸,等到日后恢复了实力,再找机会一雪今日之耻!

    面对颉利的求和,李靖表面上表现的十分热情,以此来麻痹颉利,而且还以自己无权和谈,需要向长安的李世民请示为由,暂时拖延颉利求和的请求,并且暗自寻找战机,准备一举将颉利歼灭。

    不过颉利这时却已经是惊弓之鸟,时刻都准备北逃,这让李靖一时间也不敢出击,因为他没有把握能够一举抓住颉利,如此一来,战局竟然暂时僵持下来。

    定襄城的李休也很快接到前线僵持的消息,这让他也露出几分愁容,相比前线的战事,他其实更担心另一件事,那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气也越来越冷了,草原上的冬天本来就比长安来得早,因此这段时间李休也一直担心下雪的话,恐怕会给物资的运输造成极大的困难,万一遇到像去年那样的大雪灾,到时前线的李靖等人可就更危险了。

    也就在这个关键时期,一个能够解决眼前全局的人物却忽然从长安而来,并且先到了定襄面见李休!

第六百一十五章 莒国公唐俭() 
一支规模庞大的队伍来到定襄城外,为一人正是李休的老部下许敬宗,这时李休也接到消息迎出城来,当时,许敬宗也立刻满脸笑容的上前禀报道:“启禀驸马,您让下官准备的木材等物资都送来了,另外还有一批经验工匠驸马查收!”

    “办的不错,等下进城之后,自然会有人安排这些物资与工匠的接收!”李休听到这里也满意的点了点头,应对雪灾,他想出一个办法,所以从后方运来一些物资与工匠,准备做一些东西。..

    “驸马,前两天长安派来犒赏三军的使者也到了朔州,今天就和属下一起来了,您是不是要见一见?”这时只见许敬宗再次请示道,说着他还眼背后队伍中的一辆马车。

    “哦?这次长安派来的使者是谁?”李休听到这里并不感到惊讶,事实上早在之前秦琼在浑河大败颉利,李世民就派出过使者来劳军,当然这些使者另外还有一层任务,那就是观察军队,特别是主将的动向,如果现将领有造反的迹象,他们就会立即向长安禀报,这也算是皇帝监督军队的一种手段吧。

    “是莒国公唐俭!”许敬宗说到这里时,脸上也露出羡慕的表情。说起唐俭,在大唐可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唐俭的父亲与李渊是好友,他本人又是李世民的好友,当初就是他一直鼓动李世民造反,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李世民登基之后,唐俭立刻就被封国公,相比之下,许敬宗就显得太可怜了。

    “就是那个福大命大,而且一向不务正业的唐俭!”李休听到唐俭这个名字,当下也不由得露出惊讶的表情道。“福大命大”和“不务正业”可不是李休给唐俭贴的标签,事实上这是大唐人对唐俭的一致评价。

    后世的隋唐演义中,程咬金称是第一福将,多次靠着好运气化险为夷,当然这是,不能信以为真,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上,的确有一个福大命大之人,这个人就是唐俭。当初刘武周造反,结果把唐军主将李孝基打的大败,而且还活捉成俘虏,刚巧唐俭也做为使节在军中,也一起做了俘虏,最后李孝基被刘武周杀了,而且连尸体都没找到,偏偏唐俭逃得一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