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开除学生()
李晋难得回来一趟,刚好平安郎也要去并州找李治,所以李休就将两个儿子叫到书房聊天,感情都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来维护的,哪怕是父子间也一样,时常的做一些沟通,才能让亲人间不会产生太大的隔阂。
本来父子三人已经聊的差不多了,李休看到天色也不早了,正准备让两个儿子休息,却没想到李晋这时忽然提到军校里发生的一件事,而且还想听一听他的看法,这让李休也不由得露出好奇的表情,示意李晋讲出来。
只见李晋这时踌躇了一下,随后这才用低沉的声音道:“其实这件事的影响很大,但是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军校却封锁了消息,除了军校内部少数的一些人外,其它人并不知道,不过就算是这样,我担心还是会有一些流言传出去,毕竟军校一下子开除了十几个学生,这么大的事恐怕想瞒也瞒不住。”
“什么!”李休听到儿子的话也不由得大惊失色的道,随后就急忙追问道,“怎么回事,军校为什么会忽然开除这么多的学生,难道说军校里发生了什么大的变故?”
“也不能说是大的变故吧,只不过前段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有人开始拉拢军校里的学生,结果有些人被利益蒙蔽了双眼,轻易了答应了别人,但是军校那边也很快察觉,于是就将这些被拉拢的学生全都开除,一来警示其它学生,二来也是给那些将黑手伸进军校的人一个警告。”李晋当下开口解释道。
“原来如此!”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抬头和平安郎对视了一眼,父子二人都露出了了然的表情,不用猜也知道,这件事肯定和李承乾或李泰有关系,而且以李休对他们两人的了解,李承乾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李泰一向清高,对武将的招揽并不怎么上心,而军校更不是一般人能把手伸进去的,李泰恐怕还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和耐心。
“父亲,这件事虽然只有军校内部的人知道,但一下子开除了十几个学生,现在军校中的学生间也是议论纷纷,有人说这件事和太子有关,也有人说这件事和魏王有关,不过无论和谁有关,恐怕这件事都会引起不小的风波。”这时李晋再次开口道。
“呵呵,晋儿你这可就说错了,这件事恐怕最后只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你也不必太过担心,不过你最近也要小心此,万不可与太子或魏王的人接触。”李休听到儿子的话却是忽然一笑道。
李承乾和李泰拉拢各方的势力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不相信李世民会不知道,但是李世民那边却没有任何的动静,这让李休也搞不清楚李世民现在心中的想法,不过无论李世民怎么想,离李承乾和李泰兄弟远一点肯定没错。
“嘿嘿,我知道了,太子现在变得十分陌生,而且他和父亲闹的这么僵,估计也没脸找我,就算找我,我也会躲的远远的,至于李泰就更不用担心了,小时候我就没少欺负他,以他小心眼的性子,估计现在还恨我呢,更别说拉拢我了。”李晋可是个聪明绝顶的人,几乎是一点就透,当下也是一笑道。
李晋虽然从小就没少闯祸,不过在人际交往上,李休却从来不担心他会吃亏,所以听到他的话也是放心的点了点头,随后父子三人又聊了几句闲话,然后这才回去休息,李晋和平安郎长时间不见,而且明天又要分别,这一别恐怕要等上一两年才能再见面,所以两人干脆就一同回去,然后让人准备了酒菜边吃边聊,估计今天晚上是不打算睡了。
第二天上午,平安郎乘着马车去并州,李休担心他的安全,所以还派了一队侍卫护送,而他则率领着一家人相送,只是在分别的时候,衣娘和丽质却都十分的不舍,两人拉着平安郎的手不停的抹眼泪,平安郎也只能尽量的安抚劝说,最后李休也帮忙,好不容易才让她们这对准婆媳放手。
送走了儿子后,衣娘也是一连好多天吃不好睡不好,整个人都睡了一圈,丽质也一样,甚至还差点病了,这让李休也急忙找丽质谈话,告诉她一定要养好自己的身体,否则万一她病了,平安郎只会更担心,最后估计丽质也慢慢的想通了,而且她还要照顾兕子,再加上这时在路上的平安郎也开始给她写信,这才让丽质慢慢的恢复了过来,安心在长安等平安郎回来。
李晋在家多呆了一天,不过除了上午给平安郎送行外,其它时间都和武明空腻在一起,虽然他们比平安郎和丽质还小一点,但是李休却并不担心,因为武明空这个精明过人的丫头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比丽质可有主见多了。
而就在平安郎离开长安没几天,李世民要到泰山封禅的事也终于在朝堂上公布上,结果这件事也立刻引起了百官们的热议,虽然有不少人反对,但更多的人还是支持李世民的决定的,毕竟无论从哪方面来看,李世民都满足封禅的条件。
得到了大部分官员的支持,这也让李世民信心大增,之前他就悄悄的在准备去泰山封禅的事了,现在立刻就开始公开,结果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封禅事宜就准备的差不多了,现在李世民也开始安排长安留守的事。
李承乾身为太子,自然被委任为监国坐镇长安,这个消息一出,也再一次的稳固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据说李泰那边也是气的不轻,不过就算他再怎么受宠,在名义上还是不如身为太子的李承乾,所以遇到这种事也只能忍着。
等到封禅之事准备妥当之后,李世民也是急不可耐的准备离开长安,甚至还没有动身,他的心就已经飞到泰山那边了,不过也就在李世民率领着百官刚准备要动身时,却忽然被一件事拖住了行程。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吐蕃犯边()
吐蕃忽然起兵犯界,这个消息一出,也是立刻震惊了朝野,特别是对于正准备要去泰山封禅的李世民而言,更是当头一棒,反应过来后甚至气的差点把两仪殿给砸了。
本来之前李休提醒过李世民,让他小心边疆,不要被人趁机进犯大唐,当时李世民也听进去了,而且在他看来,最有可能出事的就是西域的西突厥,或者是西北的薛延陀,所以他也暗中命人加强这两个方向的防备,只要对方敢出兵,就会遭到大唐的迎头痛击。
但是让李世民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次出事的竟然是西南,说起来吐蕃也不是第一次和大唐起冲突了,以前因为请求和亲被拒绝的事,吐蕃曾经大举进攻大唐,结果被李世民派兵狠狠的教训了一顿,从那之后,吐蕃就主动称臣纳贡。
不过吐蕃虽然向大唐臣服了,但两国间实质上的关系依然不怎么样,边境也时不时的出现一些小冲突,但是规模都不大,而且两国也没有什么本质上的矛盾,再加上吐蕃地处高原,大唐也上不去,所以在表面上两国倒是保持着一种平静的关系。
估计也正是因为上面的原因,所以李世民才没有防备吐蕃,但却没想到正是一直没有什么大冲突的吐蕃,但却忽然起兵进犯大唐,不过吐蕃进犯大唐的原因倒是很有趣,并不是为了给李世民封禅添堵之类的,而是因为别的原因。
据松州当地的官员送来的战报,自从吐蕃向大唐称臣后,两国也在边境设立了边市,也便于两国间的贸易,甚至还有一些胆大的商人进到对方的国境内做生意,比如长安就有一些吐蕃商人,而吐蕃虽然地处高原,同样也有一些要钱不要命的大唐商人冒险进入吐蕃,因为去一趟的利润实在太丰厚了,一块小小的茶砖,在吐蕃境内就能卖出上百倍的利润,简直比抢钱还容易。
但是随着两国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却出现了一种情况,那就是一些吐蕃人看到大唐的繁华后,也是心生向往,再加上吐蕃并不是大唐这种中央集团,而是一种类似部落联盟的国家结构,吐蕃内部存在着大大小小无数的部落,这些部落明面上奉松赞干布为主,但是内部的管理却归他们自己管,松赞干布也别想插手。
一些吐蕃的部落看到大唐的繁华,再加上大唐也控制一些高原区域,特别是在吞并吐谷浑后,大唐与吐蕃接壤,双方的交流也更加方便了,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部落纷纷迁到大唐控制的区域生活,这样也方便与大唐朝廷贸易,而且在大唐的治下,他们也能得到各种优惠条件,甚至遇到雪灾时,还能得到大唐的救济。
刚开始的时候,迁到大唐的还只是一些位于吐蕃边缘的小部落,他们本来就不受重视,甚至一场雪灾就能让十几个小部落灭族,为了自保,这些小部落纷纷迁到大唐,然后在大唐官员的指导下定居,组建了一些十分原始的城镇,生活也越过越好。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吐蕃人知道了在大唐那边生活的优势,于是就有更多的人动心,甚至连一些大一些的部落也集体进入到大唐的境内生活。
随着越来越多的吐蕃人进入大唐境内生活,吐蕃也有些受不了了,毕竟他们生活在高原之上,人口本来就不多,如果再这么流失下去,恐怕用不了多久,他们吐蕃靠近大唐的一侧就要没人了。
在这种情况下,吐蕃自然十分强硬的向大唐的地方官要人,而且还要求大唐禁止吐蕃人再入境,不过这个要求却被大唐的官员拒绝了,因为对于这些地方官来说,人口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绩,而且现在大唐国力强盛,以前吐蕃就是大唐的手下败将,因此自然也没有把吐蕃的要求放在心上。
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吐蕃自然是万分恼火,再加上前段时间,不死心的松赞干布再一次向李世民请求和亲,结果被拒绝,于是脑羞成怒下的松赞干布举兵数万再次进犯大唐的边界,但却被松州那边的守军给挡住了,现在双方也正处于拉锯战中。
“松赞小儿,真当朕不敢杀你吗!”两仪殿中,李世民气的将书案一把掀翻,抽出旁边的佩剑仰天怒吼道,也不怪他这么生气,毕竟马上就要去泰山封禅了,这也是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可是现在边境发生这么大的事情,若是处理不好,恐怕这次封禅就要泡汤了。
“陛下息怒,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调集大军前去救援,虽然吐蕃还没有攻入到我们大唐境内,但吐蕃毕竟不是个小国,若是再增兵的话,松州那边很可能会守不住。”面对李世民的怒火,长孙无忌却是毫不畏惧的上前建议道,松州是吐蕃与大唐的交通要道,所以每次吐蕃出兵,几乎都会攻打松州。
对于长孙无忌的建议,房玄龄等人也纷纷出言附和,甚至连李休也表态支持。说起来李休本来不应该在这里,只不过今天李世民召集众臣商议泰山封禅的事,准备过两天就动身,却没想到忽然接到松州那边的急报,这才知道了吐蕃出兵的事。
李世民虽然怒不可遏,但毕竟没有失去理智,当下在发过脾气后,也立刻开始与众臣商议出兵的事,兵者,国之大事,军队出征一向都是一个十分系统性的事务,不仅仅只是调集军队那么简单,另外后勤、路线、作战的计划等等全都要提前做好准备。
当天下午,出兵的方案就定了下来,第二天早朝时,出兵的任命就下达了,整个大唐也像是一部严密的机器一样转动起来,估计用不了多久,数万大军就可以到达松州前线。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就在第三天下午,军队的动员也才刚刚开始时,松州那边却又快马加鞭的送来一份战报,这次送来的是一份捷报,只是当收到这份捷报时,李世民和朝中的文武百官却怀疑这份捷报的真实性,因为捷报上的内容实在太让人不敢相信了。
松州这份捷报上签属的日期与上次的战报仅仅相差五天,但却只相差三天送到长安,估计也是因为消息紧急,所以报信的士卒拼了命的赶路,这才提前了两天送到,而据这份捷报所说,松赞干布的数万大军已经被打败,而且还是惨败,本来这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只不过捷报上的内容却太过惊人。
原来就在松赞干布率兵攻打大唐,唐军也出兵迎敌,结果双方在松州城的西南方向展开决战,唐军虽然在数量不占优势,但因为兵精粮足,而且以前又打败过吐蕃,占据着心理上的优势,因此也丝毫不落下风,松赞干布估计也是心存顾忌,所以用兵也十分的谨慎,这才导致双方僵持不下。
大唐在吞并吐谷浑后,也在那里驻扎了不少军队,现在吐蕃攻打松州,于是周围的驻军也纷纷前去救援,结果就在松州向朝廷求援的战报送走的第三天,一支本来驻扎在吐谷浑境内的府兵也赶到战场,这支府兵人数不多,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