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金手指-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行!秋叶村现在已经不能停留了,要尽快把蝗灾的消息传出去,让西海道紧急动员起来灭蝗!”

    吉备真备对甄乾躬身行礼道:“甄郎大仁大义,将蝗灾的消息告诉我等,等到蝗灾过后,我必然向天皇上奏此事,给甄郎请功!此事不容再耽搁,我准备马上启程前往其他令律国,将甄郎灭蝗治蝗和救济粮之法推广到整个西海道,希望能将灾害减少到最低,告辞!”

    藤原刷雄见吉备真备要走,自己想在这里多停留也不可能,便低声要求甄乾能回松浦城商量救灾事宜。

    甄乾想了想自己在秋叶村也待了不少时间,这里毕竟往来消息传递不便,尤其是现在这时,自己少不了要亲自坐镇指挥,躲在佐贺镇偷闲算是怎么回事。

    “我将这里的事情安排一下,过二日便回松浦城!”

    藤原刷雄听见甄乾的话,仿佛有了主心骨一样,这可是自己初掌权柄,又遇到灾年心里真的没底,不过有了甄乾这个谋士,好像什么事情都变得简单多了。

    吉备真备和藤原刷雄连夜往回赶,灾情一天一个变化,容不得吉备真备丝毫放松,蝗灾可不是只影响一个地方,整个西海道都是灾区,自己要在灾害来临之前走访所有西海道,任务艰巨啊!

    甄乾刚刚回到房间,丰臣秀吉便在门外探头探脑,被甄乾正好瞧见,“进来!可有什么事情?”

    丰臣秀吉立即五体投地跪在甄乾的面前,低声道:“属下有两件事情回禀主人,第一件事情是关于石见村,已经在石见村购买了一千亩田地,安排了二十户可靠的佃户住下了,消息是刚刚传回来的。第二件事情是派往西海道各地收购粮食的人有消息传回来,粮价已经开始上涨了,询问是否要继续囤积粮食?”

    甄乾笑了,笑的像刚刚偷了母鸡的小狐狸,这就是先知先觉的好处啊!

    这个时代还没有什么石见银山,不过石见村已经存在了,是一个不大且偏僻的小村庄,只有几十户村民,日子过的非常贫苦,大把的银钱撒下去,石见村里的土地就被甄乾都购买下来了,等到将石见村原住民全部搬走,石见村便成了一处真正的隐蔽之地,然后再悄悄的移民过去开矿,短时间之内绝对不会被外人发现。

    石见银山让甄乾已经垂涎已久,如果直接向当地官府购买开采权,事情不仅会暴露,而且自己一点好处都得不到,傻子才会把一座银山让私人进行开采,可以想像的结果便是官府把整个石见银山划成禁区,派犯囚进行开采。

    至于石见银山以后会不会被官府发现,甄乾暂时不想考虑这个问题,世上就没有永远的秘密可言,只要给甄乾十年的时间,从石见银山中开采出来的银子已经足够甄乾动用武力和倭国进行谈判了。

    至于在西海道各地收购粮食的人早就派出去了,源源不断的粮食正通过各种渠道运到佐贺镇,如果不是担心自己一下子买空西海道的粮食,会让西海道粮商和官府警觉起来的话,如今整个西海道的粮价恐怕已经上升到天价了吧!

    经过两个多月的暗中收购粮食,如今五峰列岛存粮已经达到了二十多万石,足够岛上一万多人吃上五六年了。

    “石见村慢慢的输送人口过去,石见山到海边的路要早日修通,收购粮食的事情可以缓一下,用不了多久,蝗灾的消息就会传开,市场上的粮价肯定会疯长,就没有必要参与了,让他们多留意一点奴隶的行情,女人和孩子多多益善,开矿的廉价劳动力也需要不少,这些事情务必不要引起当地官府的注意!”

    “诺!”丰臣秀吉喜颠颠的离开,路过山本五十六身边的时候,昂头四十五度角望向天空,脸上得意之色不减道:“哎呀呀,山本兄弟,风鸣山银矿人手缺不缺,灾年一起,奴隶的价格暴跌,矿场需要奴隶和兄弟说一声……,哈哈!”

    (本章完)

第516章 甄乾的为人() 
长安城内兴宁坊一间深宅大院中。

    这里住着大唐天下最有权势的宦官,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甚至比那藏在兴庆宫中的李隆基更加的引人注目,可是他却极少出宫,行踪难以捉摸,想通过此人攀龙附凤之徒每每都是望穿秋水不得一见。

    可是今天一早,他却从宫中赶回到自己的住所,躲进了自己的书房中好像在见什么人。

    书房中。

    初升的太阳懒洋洋的从窗扉的缝隙中将一束明亮的光线射进来,照在书案前的一块闪着幽光的地砖上,地砖上匍匐着一个身体壮硕的男子,身体跪在地砖上,双手前伸触地,头颅抵着地砖没有发出一丝声响,连呼吸声都轻若游丝,仿佛担心影响到书案旁的那个人。

    书案后坐着一个身穿普通的常服,常服看似极为的普通,却在衣角各处有金光闪烁。此人的相貌如同邻家老爷爷的男子,头上斑白的银丝高高的束起,被打理的精致无比。

    这人便是名满天下,伺候了李隆基四十余年的高力士,每有四方进呈上奏文表,必先送呈高力士,然后进奉御前,小事便自行裁决,可见李隆基对高力士的信任。

    李隆基常说:“力士应承于前,我歇息则安稳。”

    因而高力士常止息于宫中,很少出外宅。至于欲求依附,想一睹其风采,以期其在君王前讲好话,而输诚竭力的人很多。

    宇文融、李林甫、李适之、盖嘉运、韦坚、杨慎矜、王鉷、杨国忠、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皆因此而获将相高位,其余职务获得者则不可胜记。

    肃宗在东宫时,称其为二兄,诸王公主皆称呼“阿翁”,驸马们称其为“爷”。

    高力士在寝殿傍帘帷中休息,殿侧有一院落,其中有修炼功德之处,雕饰琢磨得璀璨夺目,极其美观精妙。

    高力士细心谨慎无大过失,然而宇文融以下诸人,玩弄权术互相嫉害,至扰乱朝廷法纪,都与力高士荐引有关。再者善于随机应变,观察形势气候,虽是最亲近喜爱之人,面临倾覆败亡皆不予救助。

    高高在上的高力士并没有去理会跪在地上之人,目光落在书案的奏章上,口中喃喃自语低不可闻,面容肃穆不带一丝笑容,嘴里偶尔能冒出几个字:河北道、灾年、水灾、蝗虫……,显得有些忧心忡忡的样子。

    大约过去了小半个时辰,高力士才将手中的笔重新放回笔架上,又将书案上的奏章分文别类整理好,书案上显得整整齐齐一尘不染。

    这时高力士才看了跪在地上的男子一眼道:“郝仁,你可知此次让你上京所为何事?”

    “郝仁!”

    此人正是鹿泉县衙役班头郝仁,魁梧的身躯如同一只温顺的小狗趴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喘一下,听见高力士的问话,头不敢抬,只是低声道:“回大将军,小人斗胆猜测大将军的用意,是因为那甄乾之事?”

    高力士的脸上不变,也没有让郝仁抬起头,冷声道:“既然你已经知道,那就把甄乾之事一五一十说一遍与某听听,不要添油加醋,也不要删枝去叶,实话实说明白吗?”

    “小人明白!”

    郝仁心里发苦,至从年初密谍司传来消息,让自己暗中监视甄乾以来,自己就如若针毡,甄乾虽然对自己不错,可是相比家族的兴衰一切都不重要了。

    可是郝仁始终没有弄明白甄乾到底那里出了问题,会让高高在上的高力士亲自过问此事,要知道大唐有上千个州县,官员数量多达几万人,通常刺史一级的官员都不一定让高力士这样重视,甄乾凭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让高力士亲自过问此事,这里面一定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秘密,想到这里郝仁那里敢有一丝的隐瞒,就连自己和甄乾平时说什么话,甄乾喜欢做什么,又接触过什么人,一件件一桩桩叙述了一遍,足足用了一个多时辰,在这段时间之内,高力士出奇的没有开口打断郝仁的话,听的非常的仔细认真。

    等到郝仁说完,却没有听见书案后面传来声音,跪在地上的郝仁有些忐忑不安,把自己刚才说的话又回想了一遍,发觉自己没有遗漏的地方,其实这样的回答之前已经被其他人询问了三次,只要其中有一丝不契合的地方都会被人质问数次,如今郝仁已经能倒背如流了,就是不明白对方想从自己身上得到什么线索。

    “一个小地主、小商贾,一个喜欢享受生活的闲散人,好像和朝廷扯不上什么关系吧!”

    郝仁心里已经把甄乾反反复复琢磨了无数次,并不认为这样一个人对朝廷有什么威胁,难道甄乾还有什么事情隐瞒了自己,或者说有什么把柄落到了高力士的手中?

    不过这些都不是郝仁能触及到的,如今突然被人从鹿泉县带到京城,被关在一间小院子里,每天都有不同的人来询问各种奇奇怪怪的事情,不过这也让郝仁从对方的问话中了解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秘辛。

    “甄乾这次出使倭国,听说在海上可能已经遇难了!”

    郝仁心里想着,至从甄乾离开鹿泉县,鹿泉县发生了很多事情,原先县令突然升任了恒州长史,新县令一到任上便开始调查甄乾的事情,不过这和密谍司无关,好像也有人盯上了甄乾。

    郝仁突然想到自己离开鹿泉县之前,有无数的势力在暗中胶着,无论那一股势力都不是自己可以招惹的,这个甄乾到底得罪了多少人啊!

    坐在书案后面的高力士过了许久才开口道:“你认为甄乾此人如何?”

    听到这样的问话,郝仁感到自己后背发凉,正在考虑如何作答时,又听见高力士慢悠悠的道:“不要多想,某只是想听实话,你与甄乾相交也有一年有余,应该对其有所了解,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不用害怕担心……。”

    郝仁当然不会把高力士的话当真,可心里却不敢有所隐瞒,“回禀大将军,甄乾此人性格有魏晋之风,为人乐善好施,结交之人也是三教九流……。”

    (本章完)

第517章 事情有点不好办() 
高力士并非突发奇想招郝仁入京,而是杨玉环生辰那日,虢国夫人打了甄陵之后,监察御史王恒便因罪罢官还乡,事情到这时并没有结束,琅琊王家在朝堂上的势力并不大,准确的来说是整个七宗五姓的士族在朝廷上的话语权日渐轻微。

    杨国忠已经放出狠话出来,谁要是帮王恒求情,就和王恒一样回乡种地。

    这时候没有人敢跳出来为王恒喊冤,大家都以为这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小事情,谁都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可是十几天前,高力士听见两个小太监私下议论的时候,发现事情有些不对了。派人一打听,差点把高力士吓得魂不附体,整个偌大的京城私下中早就传的沸沸扬扬了,说朝廷罔顾国法,为国出使大唐的甄乾如今生死未知,他的姐姐竟然被虢国夫人在杨玉环生辰寿宴上受尽侮辱,更加让人心寒的事情还在后面,奸臣杨国忠竟然不顾廉耻派人去鹿泉县霸占甄乾的财产。

    刚开始京城里的人并不知道谁是甄乾,历来皇帝脚下京城里的权贵名人多如猪狗,甄乾是哪根葱那根蒜,好像没人听说过啊!

    高力士派人暗中调查,就在甄陵被打的第五天,王恒罢官还乡的第二天,京城中便开始流传出关于甄乾的诗词和出使倭国的事迹。

    要说盛唐除了后世耳熟能详的名人之外,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数不胜数,每天京城之中如果不冒出十几首佳作,那些名人开口都不知道如何打招呼。在这样的气氛之下,甄乾的诗词仿佛在一夜之间被人发掘出来,什么《爱莲说》、《陋室铭》……,“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些还都算不得什么,毕竟诗词做的再好,如果流传不起来也是玉珠蒙尘。

    古代文章大多数依靠口口相传,看见一篇好文章不错的诗词会用纸笔记录下来,然后和其他人一起欣赏,这样的传播速度在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的时代并不算慢,因为文人的圈子会经常举行诗词鉴赏会,什么时候有好的诗词都会拿出来和别人一起鉴赏评价一番。

    有另外一个圈子,这个圈子同样诗风鼎盛,并且诗词传播的速度要比文人这个小圈子传播的速度快上无数倍,通常在这个圈子里流传出来的诗词会在第二天风靡整个京城,这个圈子就是青楼。

    自古就有美酒、美人配才子的佳话,往往那些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才子都会到这样的地方博得美人的一笑,当然这里也不是什么狗屁不通的诗词都能传播起来的,要想博得美人千娇百媚回眸一笑,不拿出一点真本事还真的不行。

    《爱莲说》和《陋室铭》虽是上上佳作,但这两首诗词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