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斯大林从不放过任何扩大自己权力的机会,几乎所有的部门都很快感觉到自己不得不重视工农检察院的存在。它有一种死死盯住不放的做法,使人们产生恐惧,并且鼓励告密。斯大林通过工农检察院,轻而易举的为自己找到了一群善于阴谋暗算的幕僚和冷酷无情的执行者。这些人将很快成为斯大林核心集团的智囊和党卫军。同时,他还利用工农检察院的特权秘密收集政…治…局委员的各种资料。
1922年。俄共决定中…央…总…书…记…一职,中…央…委…员…会…书…记…处是处理委员会日常事务和整理传达政…治…局、中…央…委…员…会和党的代表大会决议的机构。它起初并没有设立总…书…记一职。十月革命成功后,党的中…央…机…关迅猛发展,1917年,中…央…委…员…会…书…记…处还不到30人。一年之后已经有602个工作人员了。这还不包括担任守卫和执行通信勤务的武装部队在内。到了1920年,中…央机构工作人员已经达到几千人,作为常设机构的书…记…处要正常工作。必须要有一个专门的领导人。
斯大林以他灵敏的嗅觉感到了这种需求,以及这种需求带来的机遇。中…央的官僚机构急剧膨胀,设立随意、分工混乱,权力的分配与制约关系也许只有经过长期的专门研究才能搞清楚。不过,不喜欢抽象理论的斯大林同志却很乐意花功夫去钻研这个复杂的课题。他同时在各种机构。尤其是工农检察院任职,使他可以清楚的洞察整个中央机构的运作机制。这个天生的权术家很快就认识到一个真理:打开**之门的钥匙,放在中…央…书…记…处的办公室里。
他清楚的知道:中…央…书…记…处能做的事情是很多的。他是中央权力机关;党的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与他们的执行机构之间的连接点,就像人的脖子一样连接头脑和他的身体。
在中…央…书…记…处的大门内,只要一个抽屉和一把钥匙,就可以够埋葬中央委员的任何一项决议,甚至是党的代表大会的决议。谁掌握了这个机关。谁就可以封锁住政…治…局或政…治…局委员的指示,同时又能通过中央机关,冒充中央的指示,改而贯彻自己个人的指示。
斯大林要把自己想法跟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商量了一下,之所以要与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商量。是因为之前他已经选择了与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组成对抗托诺茨基的‘三巨头‘同盟。
在政…治…局中,斯大林的排名是第五,前四名分别是列宁、托诺茨基、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
托诺茨基是十月革命具体行动的总指挥,又在随后到来的国内战争中,作为苏联红军的创始人和一个出色的军事将领而树立起崇高的威望。他具有和列宁一样的雄辩的口才、敏锐的头脑和深厚的理论修养。他直到十月革命前夕才加入布尔什维克,就迅速上升为党的二号人物。在所有人看来,列宁去世以后,党的领袖一职肯定会落到他身上。
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是一对政治双胞胎,他们的意见总是惊人的一致。政治局中,他们追随列宁时间最长,长期担任列宁的助手。在这两个人当中,加米涅夫更具有理论家的气质,并没有问鼎头把交椅的野心,但他显然希望自己的同伴季诺维也夫而不是托诺茨基继承列宁。季诺维也夫则显得沉着冷静,精于算计且富有野心,被认为是仅次于托诺茨基的列宁继承人的有力争夺者。
在三巨头中,斯大林心甘情愿扮演最微末的角色。他从不主动攻击任何人,反而喜欢在政治斗争中扮演老好人的角色,所以不论他的敌人还是朋友都对他放松了警惕,使自己在激烈的斗争中免受伤害。在列宁面前,他是一个忠诚而严厉的执行者;在‘三巨头‘联盟中,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跟班;在托诺茨基眼里,他是一个才智平庸的对手;即使在普通的中央委员心目中,他也只是一个踏实肯干,没有独立性和个人野心的行政工作者,而不是什么党的领导核心。总之,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在才智上比斯大林高明。
果然,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一致认为这个主意不错,可以趁机削弱托诺茨基的影响力。
在一次中…央…委…员…会的特别会议上,由加米涅夫出面,建议用斯大林来领导书…记…处的工作,用总…书…记的职务来代替责任书记的职务。立刻有不少人表示支持这一建议。显然,这是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在私下做工作的结果。(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767章 野心勃勃()
托诺茨基显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但他从心里瞧不起这些政客的手腕,他仍然一如既往的保持了沉默。布哈林和托姆茨基在政治局中地位较低,无意参与托诺茨基与三巨头的斗争,但他们对斯大林默默无闻的处世态度和踏实工作印象深刻,也未表示反对。于是,这个事情就定了下来。没有人认为设立总书记是一件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在存在着政…治…局这样一个集体领导机关的情况下,总书记无权决定,而且也没有决定过党的政治方针。
当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把斯大林送上总书记宝座时,他们相信,他将会跟着他们的指挥棒转,他们又在一个重要部门塞进了一个自己人。
出任总书记后,斯大林兼任政…治…局委员、组织局委员和总书记三职,也是党内唯一同时兼任这三个重要职务的人。也就是说,他是政…治…局和它的两大职能部门……组织局和书记处的唯一联络人,并在实际上完全控制了这两个部门。政…治…局冗长的会议只能决定少数它感兴趣的事情,对于更多的决定,实际上是由斯大林一人作出的。即使是政治局的决议,斯大林也可以按照他觉得合适的方式来执行。
在这样一个显赫的位置上,斯大林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被人忽视。如果说以前斯大林的巨大权力能够瞒过政治局的所有人,那么现在就只能瞒过除列宁之外的所有人了。
列宁虽然也长期旅居欧洲,喜欢抽象理论和涛涛不绝的演说,但他和托诺茨基不同,他是那种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政治天才。在研究理论和辩论的同时仍能冷静分析现实情况和观察他每一个同志。斯大林当上总书记之后,他很快感到周围有一种模糊的但是肯定存在的变化。
1922年6月,他生病休息了一段时间,当他重新返回工作岗位时,这种前后的对比更加鲜明。他询问什么问题或者索取什么资料要想得到迅速而直接的回复变得困难了。不停有人抱怨机关的粗暴、官僚主义和滥用职权。一些被莫名其妙解职的官员向中央申诉。他的一些指示甚至命令在向下级机关传达的时候。常常像泥牛入海一样,了无声息,不知被卡在什么地方。无法达到目的地。他发现整个政府机器被某种力量操纵,以和他这个总设计师所构想的完全不同的方式运转着。他试图追寻这种变化的根源,很快就发现,这种可怕的力量来自书…记…处。
这个发现令甚至像列宁那样的人物也觉得背心发凉。在自己一手创立的国家机器内居然隐藏着这样一个通往**的机构,而掌控它的人。竟然是公认的最没有个人野心的斯大林!列宁头一次发现他对自己的总书记了解得如此之少。
于是,列宁开始对斯大林产生了不满。不巧的是,12月中旬,列宁第二次发病,在向秘书口授的一个简短备忘录中稍微流露了一下这种不满,“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的权力。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
正好这时发生了斯大林对列宁妻子克鲁普斯卡娅粗暴行为的事情:起因是克鲁普斯卡娅写了一封列宁口授的信,斯大林得知后,就给她打电话,愤怒地威胁说。要叫党的监察委员会来起诉她,因为她违反了政治局的指示。这激怒了列宁妻子,她不愿打扰生病的丈夫,但列宁不知怎么知道了这件事情,对斯大林的怀疑随即肯定下来,认为斯大林是有罪的,于是谨慎的批评就变为毫无顾忌的控告。1923年1月4日,列宁又对遗嘱口授了一段补充,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愤怒,所据说这一段遗嘱内容直指斯大林。可惜遗嘱内容一直属于高度机密,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真正的内容。
不久以后,列宁的健康似乎又有好转,他就亲自出来发动对这位总书记的攻击。起初还是小心谨慎,后来就趋向激烈了。列宁对工农检察院的第一次批评发表在《真理报》上,口气还是缓和的,结论也有些模模糊糊。后来列宁口授了他的文章《宁可少些,但要好些》,这是对作为工农检察院人民委员的斯大林的毁灭性攻击。在幕后,列宁准备在召开的第十二大上发动最后的攻击,而且据说他将和托洛茨基采取联合行动。可惜这个实质性行动还来不及实施,列宁的病就第三次发作,在代表大会上控告斯大林的机会就这样永远失去了。
列宁一直就知道托诺茨基和三巨头的斗争,但他希望维护党的团结,所以直到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病中的他才不得不考虑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来对付斯大林,他希望托诺茨基能够打击斯大林。而托诺茨基却认为,依靠列宁的指示来打击对手是一件很丢份的事。他不屑。
徐彦卓可以想象出来,斯大林当时看了列宁的攻击文章,该是多么震惊、不安、恐惧啊!他已经预感到自己总书记的位置岌岌可危了。
“列宁的时间不多了,听说列宁已经立下了遗嘱,约瑟夫你不会不知道内容吧?” 徐彦卓故意问道。
列宁担心自己完全瘫痪或突然死亡,所以匆匆忙忙把他对斯大林的指责和对党的忠告载入记录。除了列宁的妻子和他的秘书们以外,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个遗嘱。事实上列宁的这种保密,对斯大林起不到什么作用,只要他这个总书记想知道的事情,总有办法能知道。徐彦卓心中清楚,如果让斯大林知道那个可怕的遗嘱内容,他一定不会坐以待毙,一定要尽全力抵抗列宁的这种攻击。
事实上,斯大林已经知道了这个遗嘱的内容了,而且把它深深地刻在了脑子里,一个字都不落:“斯大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总书记的职位上便是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议同志们想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位置上调开,另外指定一个人担任总书记……”(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768章 列宁去世()
“约瑟夫,你若再不抵抗,那便只有束手待毙了!”徐彦卓不失时机道。
斯大林望着徐彦卓苦笑道:“抵抗?怎么抵抗?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斯大林说的没错,他确实无法抵抗。倘若利用总…书…记的权力负隅顽抗,那无异于螳臂当车自取灭亡。活着的列宁即使他不能说不能写,也是公认的党和政府的领袖,苏联人对列宁主义的迷信已经到了极致,凡是直接或间接要求取消列宁曾授意过的任何措施,就会成为一种违反某种不成文法的无可原谅的罪过。
徐彦卓意味深长道:“约瑟夫,列宁还活着,你当然不是他的对手,可若是列宁去世了,你的对手就好对付多了,难道不是吗?”
“你的意思是……”斯大林脸上露出了震惊的神色。
徐彦卓不语。
斯大林也没有再说话,而是露出了凝重的神色。只要列宁一天活着,这个位置就谁也别妄想撼动,斯大林很清楚这一点,只有让列宁永远闭口,他才有翻身的可能。斯大林有这个便利条件,当初列宁病重时,政…治…局确定由他负责同医生联络,这等于让他负责了列宁的治疗,列宁的性命就握在了斯大林的手中。列宁患病已经一年多了,时好时坏,反复发作,让他正常死去,绝不会引起人们的怀疑。在苏联,让一个人死去已成了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何况这还关系着斯大林前途命运呢。
良久,斯大林终于长长吐了口气,他看着面前的这个中国人,纳闷地问道:“你为什么要这么帮我呢?”
“不止这一次了。约瑟夫,从我们认识到现在,我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帮你!”徐彦卓笑吟吟道:“有为我们是朋友,所以帮助你,我不需要任何回报。同样也不需要理由。”
“我们是朋友?”斯大林愣了一愣:“或许是吧!”
……
1924年11月初。在斯大林的建议下,他与政…治…局委员加里宁、布哈林、托洛茨基、加米涅夫和雷科夫举行了会晤。斯大林向与会者通报说,医生们早已是回天乏术。列宁余下的日子已屈指可数。加里宁在继续这一话题时补充道,领袖的辞世不应使全党措手不及,应从现在起就考虑葬礼事宜。斯大林对加里宁的意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