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工程师-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庞Σ赡筛叽笕说慕ㄒ椤!

    这个说法看上去十分中肯,而且把高峰抬了起来,好似高峰有莫大的面子一般。

    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蔡攸在给高峰出的难题,大家都没有好的建议,高峰要能给出来才是怪事,因而,让高峰出丑才是蔡攸的主要目的。

    当然了,若是高峰胡乱建议,也会拉低他在官家眼里的地位,这同样会令蔡攸高兴。

    高峰与蔡攸并不认识,也没有过接触,为何他要针对高峰呢?

    事实上,蔡攸很小心眼,小心眼到连他自己的父亲都容不下,更不用说没有什么根基的高峰了。

    这次他建议宋江打方腊的方案,无论是不是正确,总之是因为高峰才被否决的,莫名的,这股火气要发到高峰身上。

    这还只是一方面,更主要的便是高峰杀了他的人,就是那个营指挥使董樵。虽然他看不上此人,但毕竟是他的人,而且高峰是在知道具体的情况的前提下杀掉的,明显不给他面子,这就让他难以接受啦。

    只是,现在高峰的势头正胜,搬倒他或者明目张胆的收拾他,都不可取,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离帝王近的便宜,使诡计阴高峰。反正,无论怎么着,只要能让高峰出丑或丢人,他都会很开心。

    蔡攸的做法很多人看出来了,但并没有人多嘴到去说破,反正大家与高峰也不熟,谁愿意为他去得罪一个皇帝的宠臣?

    有人看出来了,却不代表赵佶也看出来了,他一听蔡攸的建议,立马双手一拍,道:“是呀,高爱卿定然有好办法。”

    说到这里,他转头问向蔡鯈道:“高爱卿可有话说?”

    蔡鯈上前一步,讲道:“高大人倒是有个建议,只是微臣觉得不妥,这才没有讲出来。”

    “噢?那是什么建议?”赵佶反倒感起了兴趣。

    蔡鯈答道:“流放。”

    “流放?”一听到这个建议,群臣,包括赵佶在内齐齐惊呼出来。

    这个建议确实不怎的样,难怪蔡鯈不敢讲出来。为何?因为高峰说得完全不正确。

    从心里讲,大家都想如高峰所言那般,把宋江流放出去。可是事实不能,否则一群人也不用为之伤脑筋了。

    宋江是招安而来,是要授予职务的,而流放针对的是犯人,哪能把犯人与朝廷官员的待遇放在一块,那还不乱了套?

    只是,按高峰长年的做法,他不可能犯如此低劣的错误,其中定有隐情,定了定,赵佶问道:“如何流放?”

第495章 互利互惠() 
太师府。

    蔡对坐在堂上的蔡京讲道:“父亲,我已按高知州的意思在朝堂上把处理宋江的意见讲了出来,陛下和诸位大臣对明着授官、实则流放的建议没有反对,只是,此事宋江能答应吗?要知道他可是要流放到海外的小岛上去。”

    蔡京摆了摆手,道:“此事高知州会处理好,毋庸担心。”随之又道:“就没有别的意见?”

    蔡明白蔡京的意思,这是在问蔡攸什么看法,于是他把蔡攸的整个表现都讲了一遍。

    蔡京听闻,皱了皱眉,却没有说话,他侧身从桌上拿出一封信递给蔡道:“你看看这个。”

    蔡很快看完,却是一头雾水,不明所以然。

    “父亲,这是高知州的回信,满篇都在讲教育学社,这是何意?”

    蔡京两眼露出一种光彩,他微微一笑道:“我已经退了下来,朝堂上的事自然无力再管,可又闲来无事,便寻思找点事做,于是我给高知州写了封信,隐晦的提到了这件事。这就是他的回信,你说他什么意思?”

    “难道他也想让父亲办教育学社?”蔡问道。

    “正是。”蔡京心情舒畅地说道。

    看到这里,蔡立马明白了,原来自己的父亲考虑的更多。

    蔡京为三朝元老,中间虽几起几落,却已位极人臣,其权势之大就算退了下来也能影响朝政。

    然而,能影响朝政与当政还是两码事,退下来的他少了太多的算计,也少了太多的被算计,这就让他有了闲暇思考自己的过往。

    蔡京之才,古今憾见,连王安石都对其才华深为折服。可惜的是,他没有用到正地方,全都搞权谋去了,甚至为了取悦赵佶,不惜劳民伤财搞花石纲。

    这就是标准的有才无德,而且才能越大,对国家的损害越大。

    蔡京闲下来思考的就是这个。

    论地位,他曾经辉煌至极;论权势,随时可以左右朝局,哪怕退了下来;论金钱,那是多不胜数,几辈子也花不完;论子孙,家中子嗣一个个都在朝中担任要职。

    这是一个羡煞很多人的身份,别人家哪怕有其中一项都要烧高香了,可蔡家,因他蔡京的存在,一切都有了。

    只是蔡京还是不满足,他知道自己的一些过往,单凭那些手段和阴谋,只能得到荣华富贵,却得不到青史留名,更有甚者,还会得到奸臣的名头,从而遗臭万年。

    到了他这把年纪和地位,岂能还做他想?他能做的也只是为身后计,这个身后计就是名垂青史。

    只是,名垂青史何其难矣,蔡京虽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却依然找不到可以令自己名垂青史的事情来,特别是他一个罢了职的老人家,更加难以找到出路。

    所以,他借机会给高峰写了封信,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这是对高峰的一种信任,更是一种赤果果的拉笼,他希望高峰能给他一个好的建议。

    高峰很快就回了信,正是蔡京给蔡看得那封,信中详细介绍了教育学社的情况,其意不言而喻,若能做好此事自然会名垂青史。

    朝廷有太学,各地官府也有学府,更有众多的私塾也在招收学生,所以说,大宋的教育还是相当到位的。

    但是,这些教育机构无一例外,不但收费昂贵,而且课程单一,他们主要的目的便是为了入朝为官。

    如此一来,既造成了贫民家的孩子上不起学,使得他们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还造成了读书人的拥堵,使得人才浪费。

    教育学社就不存在这一问题,它免费供学生上学,而且培养的人才都流向了社会。这些人避开了入仕这条路,反而前景一片大好。

    因而,若能把教育学社办好,绝对是树立名望的好机会。

    蔡京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笑得嘴都合不上,而蔡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他在佩服高峰的同时,也在为父亲高兴。

    也就是说,这两人都认定了办理教育学社的事情。

    当然,教育学社并不是第一家,高峰与谷元早在多年前便办理了一家,而且已培养出了好几批学生。但是,这对蔡京来说并不算事。

    一个小县城办起的教育学社,充其量影响就在那一小块,哪有在汴京城办一所来的效果好?再者说,蔡京一旦行动起来,可不仅仅办一所,他准备铺开了进行的。若是在全国各地办上十所八所的,他蔡京的名望还不高到天上去?

    值了。这是蔡京的心里话。

    从了解高峰起,他就感觉这个小伙子不错,因而不遗余力的帮他,还让他做了官,后来又多次维护,直到推荐他任青州知州。

    目前看来,他的选择是对的,高峰无论是做官,还是做事,都远超他的想像,把宝压在他身上,比压在几个儿子身上靠谱多了。在蔡京眼里,高峰的成就将远远不止这一点,将来或许还在他之上。

    既然看出了门道,蔡京自然对高峰青睐有加,在他认为,高峰就是他这一派系的人,谁也争取不走。

    所以,蔡京主动给高峰写信了,心思也敢向高峰坦露了,这一切都说明他是铁了心的想拉笼高峰。

    要说高峰看不出蔡京的用意绝对是假的,但他又必须接受这个事实。

    作为六贼之首的蔡京,在高峰心中还是有很多抵触,起码他不愿意与他同流合污。

    只是,事态一步步发展,他与蔡京相互借用的地方越来越多,互利互惠的程度也越来越高,他现在已很难摆开这个局面。

    事实上,高峰更看出来了,他不可能在青州呆很长时间,或许三二年,等这边局势稳定下来,他很有可能调任到汴京去。

    汴京对他来说完全是两眼一抹眼,既没有人脉,也没有经验,在这种藏龙卧虎的地方很难走多远。

    此时,他必须寻找一棵大树靠上,而蔡京就是最好的一棵树。有了蔡京的关照,他再稍加注意一点,定能在京城混得风生水起。

第496章 暗渡陈仓() 
与蔡京如何相处,高峰也是被迫而做。不过,他最终还是决定与他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

    史上的蔡京在相位上四起四落,也就是说他还有一次复出。如此强大的一位权相,最好还是不要成为对头。

    因而,蔡京的橄榄枝伸来时,高峰还是接了过来,他很痛快的回了信,把宋江的安排和教育学社的事情都点了出来,而这也正是他希望促成的。

    不说宋江的事情对他有重要意义,单是教育学社的事情就有非凡的意义。

    古人的教育虽然别有一套,但整体来说还是欠乏全面性和系统性,从而使得大量的孩子上不起学和造成人才浪费。

    高峰清楚,仅靠自己之力一时间是无法改变这种现状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动众人的力量,此时正好蔡京找来了,无论其出发点为何,若真能促成此事,却也有利于天下无数的孩子,结果是自然好的。

    这两件事都交给了蔡京,高峰相信他能办得妥妥的,因而并没有担心,他现在除了把注意力放在青州内政和两路发展上外,更多的是在关注方腊的起义形势。

    方腊起义于宣和二年十月,因为之前摩尼教的广泛传播,所以他只需振臂一呼,便能得到了众多的响应。两个月的时间,江南路、两浙路的各路民众纷纷揭竿而起,与方腊一道形成巨大的起义洪流,迅速向四周漫延。

    方腊的策略很简单,他就是要占据长江以南,然后与宋王朝分庭抗礼,划疆而治。因而,他最注重的就是把兵力集中在北方,以全力攻占长江南岸。

    只是,当他刚刚攻下杭州,准备再次攻占湖州、常州、秀州等地时,宋朝的大军便开拨了过来。

    十五万最有战斗力的禁军和西军,由童贯率领,浩浩荡荡的杀向江南,就算方腊人多势众,也难以匹敌装备精良的正规军。

    方腊军很快就被遏制住了发展趋势,然后就是处于防守的境地,再然后就是被宋军打得节节败退,阵地一个接一个的失守。

    时间进入了宣和三年,而这时高峰恰好把宋江收服,消息传开,不但对官兵是一种激励,对方腊一方也是震慑,形势朝更有利于官兵的一方的发展了。

    不说官兵节节紧逼,也不说方腊节节败退,就说处于后方,或者叫南方的吴玠和丁宝,他们与方腊的儿子方毫,迅速扩展地盘,由衢州攻入婺州,再攻入台州,最后夺取了明州。

    可以说他们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丝毫不逊色于北方的主力,这主要得益于浙南的义军发展形势和官兵在浙南的弱势。

    当方腊得知他们的行动后,不惊反喜。他正抽不出手来做这事,儿子代替他做了,他岂能不欣喜?为此,他甚至还命令方毫挥师南下,攻打温州、处州和建州。

    若能把这三处地方打下来,起义军将不但占领住两浙路,还进一步威胁到了福建路,

    只是方腊的想法是好的,可军事大权却掌握在丁宝和吴玠手中,注定此事不好办了。

    别看一开始吴玠他们向方毫画的饼比较大,实际上吴玠的目的却是为了明州,此时明州的事务还未处理完毕,岂能轻易向南?

    明州就是后世的宁波,其不光地理位置重要,更有吴玠看中的东西。

    这里是大宋最大的造船厂,吴玠就是看中了这个东西,所以,攻下明州的第一件事便是占领船厂,包括俘虏了所有的船只和造船工人。

    这些当然都是高峰千叮万嘱交待吴玠要做好的事情,它对下一步济州岛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必须完成。

    方腊的命令来了,丁宝却置之不理,根本就没让方毫知道,而方毫此时哪里有心管那么多,他每日被安排得醉生梦死,几乎忘了自己的身份,更是别人做来他受益的事,哪用得上他操心?

    这也是一开始丁宝做得太好啦,使得方毫麻痹起来,他根本没想到丁宝会背叛方腊。

    对丁宝来说,这无所谓背不背叛,他是高峰的人,只听高峰的话,特别是现在高峰还专门派了吴玠从头到尾的帮他,他只需按要求去做就行了,哪里管什么对不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