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章还指出:“现在进行的战争,是由江一手挑起的,是反动政府妄图实现一党专政,继续对中国进行独裁、黑暗统治的阴谋。希望全国爱好和平、渴望民主、向往平等自由的人们,擦亮眼睛,不要被假象所蒙蔽。看清时局,投入到这场关乎********命运的斗争中来,为争取中国光明的前途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发挥应有的力量。”
文章最后指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切阻碍历史发展、前进的势力,都是反动的,都将是‘螳臂当车’,都将遭到可耻的失败。无数历史事实已经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将把中国带入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历史阶段,古老中国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这将是近代中国由弱到强的一个关键转折,让我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吧!”
这篇文章尽显主席一贯的文风:分析深刻,入木三分,大气磅礴,震耳发聩!
虽然国民党政府采取了各种严厉措施,禁止人们传阅,但人们还是想尽一切办法,仔细研读这篇文章的一字一句,人们似乎已经通过字里行间看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希望!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刚过,锦州东北义县城内突然响起了枪炮声,好多人还以为是过年的鞭炮,仔细一听才觉不对劲,鞭炮声怎么会这么大呢?难道国军打到这里来了?
一场激烈的街巷攻防战正在进行,在一条不到二百米的街巷内,枪声大作,喊杀连天,防守一方占据有利位置,在街道两侧布置了大量的明暗火力点,街口筑有坚固的工事。进攻一方沿街道两侧勇猛前进,顿时从左、右、前三个方向射出密集的“子弹”,立时进攻者“伤亡”一大片。
就在这时,一支十几个人的小队,冲出进攻队列,奔向街道一侧的房屋,前面的人开始熟练的凿墙打洞,手榴弹加上炸药包,一会儿就在厚厚的墙壁上鼓捣出一个大洞,一行人鱼贯而入,接下来如法炮制。半个小时过去,一条几乎与街巷平行的特殊“通道”就打开了。这队人马竟然一直插到了街巷的另一头,随后大批进攻者蜂拥而至,经过特殊“通道”,迅速摧毁了防守者的各种坚固工事,街巷被成功占领。
(本章完)
第87章 首战锦州(三十五)()
第八十六章首战锦州(三十一)
一红色发信号弹腾空而起,所有枪炮声一下子戛然而止,大批的军人纷纷涌上街道,躺在地上的人竟也笑着拍拍衣服上的泥土站起来,原来这是东北方面军专门组织的一张演习。
刘亚飞在总结了各方面的经验后,决定组织一场实战演习,重点是检验新战术的实用性。为此他亲自考察演习地点,最后决定在义县这条街道上进行。主要是看中了这里的建筑风格与锦州非常相似。为了最大程度的接近于实战,不惜大量的人力物力,动用两个工兵连,按照掌握的锦州敌人防御火力布置特点。
经过三天时间,反复修改了十几遍,最终改造完成。防守部队拉上一个野战步兵营,进攻部队则由全军各师抽调人员组成,当然主角是江兆龙带领的突击分队。不仅如此,全军各部队都派出代表现场观摩,许多部队的集团军、军、师首长也都到现场,整个演习规模空前,组织严密。
这样的演习接连进行了好几次,规模也不断扩大,一种崭新的战术思想逐渐被各级指挥员所接受、领会。
东北方面军总部下达一道命令:各部队之一线作战连队,为适应特殊的作战需求,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按照规定组建“江兆龙战术突击队”,简称“兆龙战队”。具体要求是:
一:全队有10…15人组成,具体人数多少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队长应以排级或连级干部为主。
二:全队分三组,破拆组3~4人、突击组3~5人、支援组4~6人。破拆组主要任务是破墙拆房,打开通道;突击组是整个队伍的核心,负责摧毁敌人的火力点、防御工事,队长在这一组中负责全队行动;支援组主要负责对前两组进行必要的支援,包括伤员的救治、武器人员的替换、弹药的补充,还要负责整个队伍的后方与两翼的警戒。
三:全队人员装备的武器,主要以“波波沙”或“JF—1”为主,根据战斗需要,也配备少量步枪。此外根据分工不同,各组还要携带一些特殊装备。破拆组需要携带大量的小型炸药包、手榴弹,还要配备工兵铲、十字镐、大锤等工具,负重极大。所以这组人员必需要体格健壮、胆大心细;突击组需要携带更多的弹药,这组人员必需军事技术全面、战术素养高、单兵作战能力突出;支援组则需要携带较多的急救用具。
东北方面军各集团军部队根据这一要求,迅速在各连队抽调精英人员,组建“兆龙战队”,并在短时间内加强训练,强化磨合,尽早形成战斗力。为了突出实战效果,各部队纷纷进行大量的针对性演习。同时根据演习中发现的各种问题,不断总结、改进、完善,使这支突击队的总体作战效能不断得到提升,战术更加纯熟,各组之间、队员之间配合更加默契。
“兆龙战队”的核心战术思想就是“正面牵制,侧翼突击”,也就是传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作战理念。自古以来,战争中的城市攻防战就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巷战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比不上攻城战斗时千军万马舍命拼杀的波澜壮阔、荡气回肠。但由于是近身肉搏,攻守双方更需斗智斗勇,因此更能体现战士的个人战术素养,更能涌现出个人英雄主义,造就战争兵魂。
由于“兆龙战队”的普遍推广,江兆龙一下子成了全军的名人,人们纷纷打听“江兆龙的事迹”。路胜自然特别高兴,自从第一眼见到江兆龙,就预感到这个人不简单,在他的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气质。今天的成就印证了当初的判断,自己的手下有这样优秀的人物,他打心眼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路胜连里的“兆龙战队”自然有江兆龙带队。全队编制十一人,主要有江兆龙排里的战士组成,破拆组有王海山及两名战士组成,突击组有江兆龙及三名经验丰富的战斗骨干组成,支援组有朴英焕及三名战士组成。
全队装备异常精良,除特殊装备外,每名成员一支冲锋枪,一支手枪,其中破拆组和突击组配“JF—1式”,支援组配“波波沙”,全队的突击火力特别强大,完全可以在短兵相接时用最短的时间发射出最密集的弹雨,这样就可以在瞬间占据火力上的优势,从而保证战斗的胜利。
为了尽快形成战队的整体战斗力,江兆龙不断带领队伍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反复进行模拟演练,不断总结、改进整个队伍的结构,调整队员间的位置,已达到最合理、最完美的队形。
江兆龙最大的优点,就是针对问题善于提出有价值的意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江兆龙找到路胜,对整个战队的结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提出:“战队应该再增加一名狙击手,可能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路胜听完很感兴趣,追问其中的缘由。
江兆龙毫无保留,一股脑儿讲出了自己的看法:“狙击手加入突击组,可以起到至少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是可以利用狙击手敏锐的感觉,率先发现隐藏的敌人,从而做到先敌开火,掌握战斗的主动权。在过去的剿匪作战中,江兆虎在几次关键时刻的突出表现,令人不得不佩服,在小群行动中狙击手的作用实在太大了,这一点,大家都深有体会。
二是在激烈的巷战中,狙击手的精度射击,可以定点消除敌人的机枪手、指挥官等重要目标,从而最大限度的消除敌人的威胁,这样可以减少队伍的伤亡,大大加快战斗的进程。对于‘兆龙战队’来说,在战斗中必须做到速战速决,尽快解决敌人的明暗火力点,因为战队的最终目标,是为后续部队打开通道。如果拖泥带水,久战不决,不仅不能完成最终的任务,还会陷入敌人的合围之中,那样就麻烦大了。”
路胜不禁暗暗点头,江兆龙果然不同凡响,考虑问题总是全面、深刻,是啊!“兆龙战队”的作战,讲究的其实就是一个“快”字,不等敌人反应过来,迅速突进,像一把锋利的尖刀,从敌人防御最薄弱的地方直插进去,才能给对手以最致命的打击。
路胜决定从全连挑选出最优秀的狙击手配备给“兆龙战队”。
狙击手小孙,大名叫孙德强,就是原来江兆虎的副手,仅仅经过几个月的磨练,就从原来的毛头小伙成长为一名胆大心细、技术娴熟、枪法一流的合格狙击手。在前期的作战中,屡立战功,多次一枪毙敌,倒在他抢下的敌人接近一个排,是全连乃至全团小有名气战斗英雄,这次加入“兆龙战队”,他是异常兴奋,因为这是他最大的愿望。
在江兆龙的悉心指导下,小孙很快就明白了自己在整个队伍中的作用和位置,迅速融入整个集体中。经过高强度的反复训练,不断的实弹演习,整个队伍战术动作日益娴熟,配合也更加默契。许多时候,队员之间的交流根本不需要语言,一个手势甚至一个眼神就足以让队友读懂其中的含义,这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可是最实用的战术技巧。
1947年正月已经悄悄的过去了三天,按照北方传统的民间的习俗,正月过去,就算是大年已经过完,人们就应该干嘛就干嘛了。然而锦州还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城里城外一片和谐的样子。
特别是城里,尽管有的地方还是一片废墟,但是已经开始恢复了一些生机和活力。好多人开始走出家门,不管怎么说,日子还得过下去。商人照样开门纳客,大街上人流攒动,熙熙攘攘,军人、老百姓各色各样的人各干各的事情,倒也相安无事。
不过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战争随时都会突然爆发,这样平静的日子瞬间就会被打破,锦州重新变成炮火连天的血肉战场。对于这一点,人们从不怀疑。正因为这样,人们特别珍惜现在难得的平静,抓紧一切时间享受这和平时光。
当然,更多的人还是优先考虑自身的安全问题,有些人已经被交战双方惨烈的炮火吓得心惊肉跳,趁着现在的好机会,拖儿带女逃离险地,也有的人坚持要留下来,也赶紧找好藏身之地。防空洞、地道、暗室都派上了用场,还要储备吃的、喝的、用的,总有人执着的相信一句老话“最危险的地方,恰恰是最安全的地方!”
(本章完)
第88章 首战锦州(三十六)()
第八十七章首战锦州(三十二)
杜雨明最近倒是比较清闲,只要不打仗,他总是把军务交给手下人去办,自己一个人躲在屋子里,清清静静的看点书。闷了、烦了,可以带上几个幕僚,到处转一转,检查一下各部的战备情况,权作散心。尽管他知道,这样的日子不会持续太久,可是他更明白,既然选择了军人这一职业,就不可能回避战争,军人就是为战争而生的!
作为一名有远见的、有头脑的将领,杜雨明的眼光不仅盯在东北战场,还时时关注关内战场的情况,就江大总统陆续转来的战报来看,关内战场打得并不顺利。尽管关内国军无论从人数还是装备都以远远胜过****,但是不知道那些国军将领怎么指挥的,虽然表面上看占领了共产党一些城市,抢了不少地盘,但是付出的代价也是够大的。有的战场,国军被打的丢盔弃甲,甚至出现师一级部队全军覆没的情况,真是不可思议。新一军、新六军、五军、十八军、七十四军可都是国军精锐中的精锐,就是与美英部队相比也不差多少,怎么会打成这样的局面?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杜雨明十分清楚国军存在的一些弊端,高级将领狂妄自大、自以为是;中下级军官机械呆板、配合意识差;士兵士气不足、训练差;校长用人任人唯亲,非黄埔系绝不重用。可是不管怎么说,优势还是明显的,杀鸡用牛刀,没有失败的理由啊!
放眼全国各战场,倒是他的东北,虽然国军处于劣势、守势,却能守住锦州,打退强敌的进攻。想到这里,不觉心里有点得意,当前这种局面可是他杜雨明一手创造出来的。就个人能力来说,他打心眼里瞧不上汤恩伯、胡耀南之流,志大才疏、刚愎自用,除了溜须拍马、表忠心、讨好校长外,一无是处。这种人放在哪里哪里糟,汤恩伯在山东被打的一败再败,胡耀南在西北也是狼狈不堪,“一将无能,累死千军”,校长怎么会用这些个人饭桶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