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门阀风流-第2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护军,那护军到底几品?”

    抹勺大声插嘴道:“六品!”

    陆静言不屑的扬了扬眉,抬着下巴,嚷道:“呵,我当多了得,不过六品也。待日后,静言必为大将军”

    “六品,已然了得!”

    这时,陆老快步行来,爱怜的看看陆静言,哄道:“静言志气高远,日后必为大将军。不过,华亭刘郎君确属了得,年方十六以次士居六品护军,自九品官人法以来,尚未有例。”

    “哼!”

    陆静言转过头,下巴仰得更高。

    陆老宠溺一笑,对陆舒窈含了含首,笑道:“小小娘子,华亭刘氏来人了,可见?”

    “刘氏?见!”

    陆舒窈神情一怔,继而一喜,当即提着裙摆,随陆老疾步而行,穿过竹林,一眼便见碎湖正候在君归院前。

    待见了陆舒窈,碎湖暗吸一口气,碎步迎上前,万福道:“婢子碎湖,见过少主母。”

    “勿需多礼,快快且起。”

    陆舒窈微笑着虚虚一扶,焉知碎湖却福而未起,小女郎眉头微皱。

    “唳!”

    恰逢此时,林梢响起一声长唳,闻声,小女郎不禁抬头仰望,但见一只雪羽红顶鹤掠过头顶,翻过白墙黑瓦的院落,双翅一扇,朝着北方扑去。

    碎湖直起身,随她一同望着天边那点红,久久未曾言语,半晌,碎湖道:“少主母,婢子来此,是为有一事相求。”

    陆舒窈却仿似未听见,手搭在眉际,眸子逐着天边的淡云,喃道:“夏将尽,秋渐起,荡涤鹤羽赴北归”

    夏将尽,秋渐起。

    汝南,上蔡。

    鹞鹰展翅高飞,在那漫无边际的田野里,青叶连绵如海,粟粒颗颗饱满,一株共有六挂,根根向阳。再过半月,便可收作储粮。为防鼠雀糟践,田垅中,随处可见手执长秆的农夫往来。

    “蹄它,蹄它”

    一队骑士由北而来,当经过田野时,为首之骑突地一个弯身,把手探入粟丛中,拽出一把青粟,用力一揉,尚未呈黄的叶絮纷坠如沙。捧起嫩米塞入嘴中,细细一嚼,有着淡淡的甘甜。

    “甚美!”

    来骑咽尽嘴中粟粉,舔了舔嘴唇,扬起马鞭,猛地抽了一记空鞭。待鞭声遥传于野时,坐下大黄马箭射已然而出,直直插向远方的雄城。

    “刘胤阿兄,刘胤阿兄”

    清脆唤声打斜传来,刘胤勒马斜望,只见宽阔的田埂上奔来一匹红马,马上坐着不停挥手的小黑丫。一见小黑丫,刘胤嘴角由然一裂,从怀中掏出个物事,合在掌心。

    小黑丫勒马与刘胤并行,歪着脑袋,皱眉问道:“刘胤阿兄,北哨建好否?胡人会来夺粮否?”

    临近收获,最惧的并非雀与鼠,而是胡骑。前些年,每临初秋,胡骑便会如蝗虫一般随风而至,杀人,夺粮,放火,烧村。小黑丫近日常闻娘亲与乡民们念叨、祈祷,所求者,无非乃是平安收粮。

    刘胤扫了一眼漫漫田原,浓眉一皱一放,随后把掌心之物递过去,笑道:“小黑丫勿需担忧,即便胡骑北来,亦休想踏足此间半步!”

    “呀,小伊威,小伊威”

    小黑丫接过刘胤递来的小伊威,捧着毛茸茸的小东西,眼中盈满着笑意,她的那只小伊威已然长大了,会爬树了,会啃极硬的果子了,可是她却觉得它定然孤单。于是乎,刘胤便应诺于她,将为她再觅一只。

    这时,薛恭与一群人行于田垅,边走边商议着秋收之事,待刘胤驱马至近前,薛恭方才蓦然回过头,瞧见来骑是刘胤,神情一喜,笑道:“方才远远闻得马蹄响声如雷,薛恭尚与作赌,果不其然,乃是刘县尉归来。县尉既已归,想必北五哨俱已建好。”说着,转首向北,仿佛在遥望甚。

    刘胤拔转马首,随其望向北方,笑道:“然也,历时三月,耗民千余,终建五哨!有此居高五哨,莫论胡骑从何而来,皆难默无声息。届时,小郎君便可从容应对。”

    薛恭拍了拍手上的泥,捋着短须,徐吐胸中气,畅然道:“胡骑迅疾若风,往年村民不及撤离,大多被杀戮于野。值此五哨建成,上蔡境便安矣!刘府君心系乡民,实乃天赐上蔡乡闾之福也。”

    刘胤裂嘴一笑,瞥了一眼峰上之城,问道:“薛内吏,小郎君可在城中?”刘浓任薛恭为上蔡县内吏。

    薛恭道:“昨日,刘府君便从河西检视归来,现下想必正行检城,听闻翟庄月产铁石”

    “驾!”

    他犹在喋喋不休,刘胤却已拔转马头,朝着县城奔去。

    “阿父,恁地话多!驾!”小黑丫朝着阿父吐了吐舌头,风一般掠过。

    薛恭瞅了瞅身后的人群,神情略显尴尬,随后追到道中,高声叫道:“刘县尉,稍后请至寒舍,薛恭备得劣酒一坛,老兔半盅!”

    “待见过小郎君,定来叨扰”

    声音随风而杳。

    刘胤打马奔至峰下,翻身下马,沿着齐整的青石道徐徐往上。一路上,人来人往,皆是青壮。瓮城已焕然一新,城墙上正有无数黑点爬上爬下,间或有巡城白袍参杂于其中。

    待至城墙下,按着重剑,仰着头,高声问道:“小郎君,可在?”

    徐乂从箭剁口探出个脑袋,大声笑道:“刘府君刚离此地,前往匠作坊。”

    刘胤将将穿过厚重的瓮城,阵阵吆喝声传来,内城的墙上爬满了人,一群赤膊壮汉正用力的绞着杠杆,升起块块巨石。

    “刘县尉!”

    迎面走来一群妇孺,抬着筐筐粗粮饭食,为首者乃是徐乂之妻,姚睿蕊。刘胤极是敬重这个贞烈的女子,朝着她抱拳拱了拱。姚睿蕊把手在裙上擦了擦,端于腰间,福了一福。

    刘胤正欲牵马而走,眼前却晃现一个人影,乃是个清丽的女子。那女子见了刘胤面上微微一红,万福道:“雪女,见过刘县尉!”

    “刘胤,见过雪女娘子!”

    刘胤点了点头,声音嗡嗡的,脸上匆匆一红,脚步随即加快,好似有些胆怯。

    这时,一个中年妇人笑道:“雪女,看甚呢?人已去远了!”

    “三娘”

    明明便在眼前,却说去远了,雪女一声娇嗔,羞颜坨红,盯着自己的脚尖,却不由自主的拿眼去瞄刘胤,越瞄,脸愈红,直欲滴水。

    刘胤听得这声娇嗔,觉察那如丝媚眼,浑身竟然一抖,一时不慎,脚下踩了块碎石,险些一个趔趄,赶紧稳住,傻傻一笑,牵马直走。

    “唉”

    雪女见了他的笑容,幽幽叹了口气,眸子却一直追着他的背影,待其隐于巷中,方才徐徐回首。身侧,一群妇人的笑意,颇是诡异。

    匠作坊位于城东,比邻军营而建,乃是城中除县公署外,守备最为森严之处。尚未走近,便看见缕缕青烟如柱,快步走上前,把马随意一栓,却见一群人由内而出。(。)

第两百六十一章 何为勇者() 
刘浓未着甲,穿着一身修长箭袍,左腰挎着楚殇,左脸有道浅浅箭痕,此痕未见狰狞,反平添几许英‘挺’。吹得半载北风,美郎君依旧水清‘玉’润,只是棱角却硬朗许多,最是那双丹凤眼,开阖之时,锋刃隐现。

    待见刘胤归来,刘浓神情一喜,扶住正‘欲’大礼相见的刘胤,笑道:“戎甲在身,何需多礼!”

    刘胤嗡声道:“小郎君,礼不可废!”说着,沉沉半跪于地,朗声道:“回禀小郎君,北五哨已然落成,每哨十人,不分昼夜轮流值守。若有异动,便举火为号,百里可视。”

    “甚好!”

    北五哨,建于上蔡北境的五座小山上,呈半环型拱卫,乃刘浓至上蔡后所行要事。刘浓深知,此举,防胡骑倒为其次,犹为重要的是安民于心。此时得知终于落成,心中也极其畅快。待将胤好生一阵勉励之后,又来到军营。

    上蔡乃汝南郡治,原本便有军营,只是被胡人一把火烧了个干净。而今,军营于原址重建,却比以往更为雄伟,呈六角型,共计六道营‘门’,靖平之时,只开大‘门’,若遇战时,可六‘门’齐开。

    营中有营,虎噬、鹰扬、磐石、朔风、‘射’声、雷隼以及荀娘子的百‘花’‘精’骑各占一营。

    虎噬卫五百人,为全军‘精’锐,如今每人一套全身重甲,可攻可守。鹰扬卫与百‘花’‘精’骑合计四百人,其中具装骑甲六十,百‘花’‘精’骑一百二,介乎轻骑与重骑之间,既可与具装铁骑配合,又可作轻骑冲锋。磐石与朔风合计一千人,七成披半身甲,每人圆盾利刃,为中坚力量。‘射’声卫补足五百人,皆是擅‘射’好手,雷隼一百。

    三丈高台起于校场正中,诸军分列成阵。

    刘浓踞坐于台上,荀娘子、刘胤、北宫、曲平、薄盛、杜武等人依次而列。刘浓注目校场中林列的战阵,心‘潮’澎湃,若想安居于乐土,便需强力之剑盾作护卫,不然,便若镜月水‘花’,浮光泡影而已。有此三千强军在手,对内足可言安,对外亦敢言战。

    待巡视完军营,刘浓与荀娘子并肩行于城中,其余诸将则驻扎于营。

    二人漫步行向城西县公署,一路所见,街道依旧残破,民居却已逐渐修复,再不复往昔蛇鼠窝,且不时见得人来人往,都是离城较近的村民,见了刘浓与荀娘子以及身后的护卫,纷纷避在一旁。他们的衣衫渐显整齐,面‘色’已不复以往,最是那低垂的眼神,多了几许安定,少却诸多仓皇。

    刘浓背负着手,脚步轻快,荀娘子却愈行愈慢。

    当行至城西时,刘浓蓦然觉察身侧少了一人,回头瞅了瞅,身后也无人,不由得晒然一笑,站在转角处静待。

    稍徐,荀娘子缓步走入眼帘。此时,夕阳落下,拂在她的身上,格外柔和。她学着刘浓的样子,负手于背后,嘴角带着浅浅微笑。

    待至近前,荀娘子边走边道:“始今方知,汝为何建哨于北。”

    刘浓未接话。

    她继续道:“莫论复城亦或建哨,尚是驱逐李勿、约束诸堡、令行上蔡,皆在为安民于境。民安便可行法,此法,在内为纲,即外化为力,乃秩序之所附也。”

    刘浓笑道:“然也,华夏之民千千万,乃是胡人数倍,数十倍,若使纲领于常,秩序得存,便若束箸于手,岂能轻折!”

    “刘、瞻、箦!”

    荀娘子脚步忽然一滞,一字字的吐出刘浓的名字,而后,侧着身子,歪着脑袋,问道:“若是数载前,君敢如此行事乎?”

    刘浓摇头道:“刘浓不敢!”

    “为何?”荀娘子嘴角一翘,负在身后的也捏作了拳头。

    刘浓微眯着眼,看着渐垂之日,叹道:“荀娘子深谙兵家要议,应知,此一时,彼一时也,若是未有祖豫州勒军于前,刘浓不敢入江北,又岂敢行刚强于此地。水无常势,兵无常形,谋事亦当如此,衡外情,量已力,当勇之时,绝不滞后。”

    荀娘子秀眉一扬,问道:“何为当勇之时?”

    何为当勇之时?一句话问得刘浓彻底怔住,脑海里思‘潮’如涌,却不知该以何言作答,总不可告知她乃未卜先知。若非未卜先知,那又该当何解?突然间,他想起了韩灵,想起了韩翁,想起了祖逖,随即一张张人脸浮现,往昔面对韩翁所作之承诺回响于耳际。美郎君单手负在背后,眼中寒芒闪烁,久久未曾作声。

    他未答,荀娘子便静静的等待,深邃眸子凝视着他,脚尖轻轻的‘揉’着一粒小石块。

    此间,澜静。

    足足盏茶后,刘浓眼中光芒暗歇隐退,斜斜看了她一眼,心知她一直在暗中探视自己,本不想回答,却又忍不住想将适才所思道与人知,几番沉‘吟’,索‘性’随心而为,揖道:“勇者,应乃明知不可为,而为也!然,此乃血勇而非智勇。智勇者,当知,事有利,便存弊,利弊互依,若遇事不可敌,当觅其利,切不可见弊而却也!而此,便为当勇之时也!”言罢,徐徐起身,挥袖便走,‘胸’中平静如湖,星目豁亮,气沉若渊。

    荀娘子歪着头想了一想,而后,快步追上,轻声道:“兵家有言:百战百胜,为中也!百战百败,一战而定乾坤者,乃为上也!君之所言,恰得其髓,却又非同其理,灌娘,受获良多!”说着,竟然对着刘浓微微一揖。

    刘浓还了一礼,嘴角默然而裂。随后,俩人敛声慢行,穿过‘弄’巷便是县公署。

    县公署仅修复了公堂与东西两栋院落,既作公署又为‘私’宅,二人作别,一者往西,一者往东。刘浓踩着自己斜长的影子,跨入东院中。

    院中也极小,仅有一方天井,五六间木舍。在天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