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唐悍匪-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先的朔州军,除了安重荣以外,最高长就是贾章和张澄。

    这两人并非武将,而是原来安重荣的幕僚,实际上算是文人,何大仙二话不说,直接就将他俩调到振武新城,随便给安了个“左右行军司马”的官就打了,算是招讨使大帐里的幕僚。

    朔州刺史等朝廷任命的政府官员都没有动。

    朔州军里则直接提拔中郎将秦池为朔州军指挥使,游击将军,统管留下的一万两千名朔州军,同时提拔杜斌和王大锤两员校尉为朔州军左右郎将,辅助秦池指挥使。

    这种安排也很好理解,秦池现在还受伤未痊愈,起码还要在床上躺三个月。给他个名义上的朔州军指挥使,实际通过杜斌和王大锤架空此人,一方面安抚朔州军的其他校尉,一方面也让杜斌他们将新振武军的建军思想在朔州军中复制。

    至于西路军指挥使,则由何大仙以赵平的招讨使身份亲自兼任,下设西路军排阵使赵桑,中郎将黄志,左郎将赵大力,右郎将赵杜,由这四名赵平的心腹担任郎将级别的军官,统帅下面的十二名校尉,总共是骑军五千人,弓步军五千人,外加辎重弓兵一千人。

    岚州军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将领,暂由提拔为岚州军左郎将的陈田领军,下属两个岚州军的校尉,共两千多人,均为步兵团,龟缩在岚州城内防守,顺便继续修他那个宋家沟的防御堤坝。

    赵平赵将军离开朔州时,也带走了大约三万百姓,迁移到振武新城去居住,主要都是一些无业游民,和穷的没饭吃的贱民。

    这念头外面兵荒马乱的,种地放牧的事情都做不了,窝在朔州城里饿死也不是办法,不如去振武新城附近的草原上开耕荒地,既充实了振武新城的人口,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又让这些人能够自食其力。

    回到振武新城后,何大仙晚上继续在书房装逼算算术,现契丹人的反应并没有过激。

    一方面赵德钧和赵延寿的两支军队突然加快了行军度,预计三天后就会到达太原附近,晋军和契丹联军开始做与唐军大决战的准备,无暇后顾了。

    另外,虽然朔州重归唐军怀抱,但此时云州,应州,代州和沂州,这一路上的几个大州都投靠了石敬瑭,契丹人的后路并没有那么容易切断,除非振武军突然开始攻击这些后方的州城,否则形势还不算太差。

    因此,契丹人也就是将原来在驻守宁武关的一千人增加到两千人就算了,其他反应暂时没有。

    又过去了三天时间,眼看几个地方的局势都稳定下来了,何大仙决定趁这个时间去整顿一下岚州军,顺便抽空去那个犄角旮旯里的方山县转转,看看到底出了什么鬼!

    这天一大早,赵平赵将军带着刘七和十几骑亲兵,悄悄地来到了岚州。

    岚州刺史汤群亲自来到城门接待。

    毕竟现在振武军名义上还是唐军的一支,赵平也只是招讨使而不是节度使,所以军队系统里面随便你搞,但是各地文官系统,还是由朝廷任命的。

    说实话,何大仙对于搞内政之类的东西也没什么兴趣。

    古代生产率低下,除非导入新的科技,快提升工业水平,否则怎么搞都不太可能展很快。而恰恰何大仙最怕的就是导入科技后,又一次碰到了这个世界里天地法则的底线,所以他根本不可能利用后世的知识去帮助凡人去搞工业。

    上一次亲手给辎重营设计了手弩,已经算是何大仙出手的极限了。

    有那功夫展经济,还不如出去抢呢。

    劳资帮你们赶跑契丹人,让你们有饭吃活得下来,已经算是做的太多了!

    赵平赵将军鼻孔朝天,嚣张跋扈地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见到岚州刺史汤群,也只是鼻子里像是蚊子叫一样,轻轻哼了一下,算是打过招呼了。然后趾高气昂地在大批岚州军将士的夹道欢迎下的,牛逼哄哄地走进了岚州城的城门。

    身材臃肿的白胖子汤群,这时哪里敢得罪这位正处于上升期的大军阀啊,也不介意,顾不得天热闷出一身臭汗,也一路小跑跟着赵将军进城,一起来到这个城市里最好的建筑物,刺史府。

    岚州刺史汤群,在契丹人来之前,也算是这个城市里的土皇帝了。

    这地方天高皇帝远,既非重要关隘,也非矿产基地,商贾通行也不是非要打此过。加上位处大山沟里,地域狭小,农业牧业都不算达。

    这种地方,一般做官的都不太爱来。

    可汤群却是慧眼识宝地,尼玛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啊,劳资在这里做个土皇帝有什么不好?

    来此地做官十几年,汤群对升官基本不抱希望,只顾着赚钱了。如今汤家的产业已经遍布岚州城各行各业,基本上赚钱的生意,都是汤家的或者汤家的姻亲把持着,可谓集大官,大老板,大军阀于一身了。

    要不是城市小点,这待遇跟个节度使也没太大差别啊。

    说他是“大军阀”确实有点抬举他了,可是人家手中毕竟还是掌握着两千多人的岚州军啊。虽然这支岚州军的战斗力比豆腐渣还要渣,连凶一点的马贼都打不过,但是好歹拿来欺负一下当地的土豪,打压一下本地的百姓,收收过路商贾的城门税,那倒是十分的管用。

    以前安重荣掌控振武军的时候,曾经起意想要收他的岚州军,被他立刻一纸急报,告状告到了朝廷里面,说安重荣心怀不轨,想要收编地方军在大山里自立为王。

    皇上李从珂老眼昏花,一想也对啊,尼玛你个安重荣本来就是本朝十大骑射名将,手下又两万朔州军,现在到处收编地方军?你想干嘛?

    于是,一纸圣旨下来,面斥不雅!

    没办法,人家老汤又有钱,又聪明啊,每年送去京城里给大官们的礼物,可是足足有十几车呢!开玩笑,你个安重荣,一个土鳖小兵头,穷的叮当响,满身的酸臭汗味,还想跟我老汤比谁钱多?比谁的人脉广?我呸。

    气得安重荣拿他没办法,只好在自己帐篷里说了几句狠话,然后就没辙了。

    汉文化里都这样,没办法,你一个武将,说又说不过文官,写文章也写不过文官,凭什么皇帝就来相信你不相信文官?

    可是最近不知怎么回事,风水轮流转了。

    自打契丹人入关,北面突然冒出来个假的振武巡边使,跟契丹人打得热火朝天,然后又蛮横地占了神池谷后面好大一片草原。这还不满足,没几天又把岚谷县给夺走了,让汤老爷的收入一下就少了一般。

    好吧,你狠,你年轻,不和你抢了。

    可是尼玛没几天,几百个契丹人吃饱了没事干,跑进山里来遛马,被新振武军杀了个精光。杀就杀吧,这还不是关键,汤老爷才不管契丹人的死活呢,问题是那老不死的李专美李大人好死不死正好经过岚州,被契丹人吓坏了,还让新振武军进来帮着守城。

    这老李头完全忘了每年从汤家拿多少东西啊,知道请神容易送神难么?

    你看,这不,他们果然一来就不走了!

    听说收了两只金丝猫以后,就对这帮新振武军刮目相看,这老李头迟早死在女人手里。

    现在,这个年轻的大军阀又来了,听说这次是真的要来收走岚州军了。

    我的天哪,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老汤实在是欲哭无泪了。

    ps。追更的童鞋们,免费的赞赏票和起点币还有没有啊~515红包榜倒计时了,我来拉个票,求加码和赞赏票,最后冲一把!

第一百零五章 干得好姓赵() 
【最新播报】明天就是515,起点周年庆,福利最多的一天。? 除了礼包书包,这次的515红包狂翻肯定要看,红包哪有不抢的道理,定好闹钟昂~

    岚州刺史府富丽堂皇,虽然结构与其他大城市的刺史府没有太大差别,无外乎三进公堂,三进私宅,左右两边是岚州军的营房,但是进了刺史府公堂里,这装修的材料和各种雕梁画栋,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堪称土豪级别的刺史府。

    当然颜色不会是金色,那是逾越犯法的。主色彩又红又紫,幽暗中透着明亮,层层屏风上的字画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看上去颇为大气。

    显然这汤刺史汤老爷富贵不忘本,奋力在书海中徜徉,在祖国汉文化的熏陶下,正处于脱离土豪的低级趣味,向着高雅人士的圈子上升的过程中。

    进入刺史府公堂的正厅,正中是刺史大人的办公桌和太师椅,头顶一个大匾,硕大的四个字“正大光明”,写得龙飞凤舞,意境深远,正是本朝书法大家杨凝式的手笔。

    杨凝式可是五代时期最著名的三高人士之一,从隋朝起就是世代高官,单论颜值,已经号称唐末中原十大美男排名第一,一手极具个性的书法更是享誉朝野,也享誉后世,奠定了宋朝以后的书法展的走势。到了宋朝的时候,无数的书法名人都以杨凝式的学生自居,或者说自己是学自杨老师的书帖!

    杨凝式的书法,如横风斜雨,落纸云烟,淋漓快目。流到后世的书帖不计其数,最出名的当属行楷《韭花帖》。喜欢书法的人都知道,我们这里就不多言了。

    话说何大仙一走进大厅,便一眼看到了四个熟悉的大字“正大光明”。

    很明显,这不是从什么地方拓下来的,而是真的请本人写的。

    “汤大人,这字可是请杨风子写的?”

    “正是,三年前在东都,皇上登基大典时,正好遇上杨老师,便求了四个字。”

    说到这事,正是汤群的得意之作,不由得满心的骄傲,鼻毛都松快了不少。

    杨凝式可是本朝最著名的三高人士之一!除了颜值高,文采书法了得以外,情商也是一绝。

    杨家世代做官。杨凝式的老爸杨涉原本在唐朝做官,做到了宰相。朱温灭唐朝建立后梁后,也请他老爸来做后梁的宰相,在老爸照料下,杨凝式也步入后梁做官。到了后唐建朝,皇上李存勖又看中杨凝式的才华,请他出来做官,任命为知制诰,主管皇帝诏书的起草工作,权势相当大。

    这年头,政权更迭过于频繁,文人多有不小心碰到各种忌讳而遭殃,被全家抄斩的。

    杨凝式一看,这样下去可不行,这皇帝天天换,我哪知道哪个喜欢酸的,那个喜欢咸的?所以通过几次在风月场所的装疯卖傻,江湖中传出了“杨疯子”的绰号,说此人才华甚高,但是说话毫无遮拦,颠起来谁都敢骂!

    后来皇上也知道了,便不以为然,对他的奏章和朝堂上说的话都非常宽容,即使后来政局风风雨雨不断,每朝每代杨家都有人继续做高官,每朝皇帝都待他家甚厚,甚至契丹皇帝也遥遥仰慕此人,夸过几句。

    杨家从唐朝开始,历经五代混乱的政局,一直到宋朝继续做官,一直都位居朝堂高位,衣食无忧,锦衣绣袍,杨凝式和他的后代也都得以善终。

    这才是大家族的情商!延续数百年生存下来的大家族的情商啊!

    当然,“杨疯子”这三个字太俗,不嫌太酸的读书人们干脆随水推舟,封了他一个“杨风子”的雅号。

    既然是“杨风子”,当然是除了皇帝不敢骂,看谁都是鼻孔朝天,不屑一顾。汤群这偏远山旮旯的一个小刺史,居然能求到杨凝式专门为他写了四个字,可见也是有点门道的。

    何大仙不由得对这汤群刮目相看。

    刺史大堂旁边有会客室,汤群便将赵平引进了会客室。

    会客室不小,正中一个茶几,左右两个太师椅,正对太师椅的前方,还有一溜两排客椅。两人便分别在两个太师椅坐下来聊天,下人奉茶。

    是不是觉得有点怪怪的?

    这小小汤群哪里来的胆子,敢与赵将军平起平坐?

    倒不是汤大人怠慢了赵平,虽然赵平赵将军很牛逼,但是在官阶上,岚州刺史与振武四面招讨使,却是平级的。

    后唐时期官阶复杂,官名有几百个,真的要仔细分析,恐怕三天三夜都说不完。但是大致的级别却是稳定的。

    一般而言,节度使大概就是省长的级别,刺史算是一个城市的市长,而振武四面招讨使,可以理解为振武省的武警部队总头目,从省里下来到了地方,算是与市长平级,大家的顶头上司都是振武节度使。

    可是,在后唐李从珂的时代,振武节度使被取消了,振武地区划归河东节度使掌管,所以这个时候,名义上汤群和赵平的顶头上司,是河东节度使。

    河东节度使是谁?石敬瑭啊!

    尼玛我们老板造反了,可是我们不想造反,没人来管我们了。。。。。

    这么说下去就越说越乱了。

    所以,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