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燕王朱棣-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彧一把扶住道衍:“大师乃是当世高人,何必多礼?在下如何敢当?”

    道衍定了定身子,打量着李彧的气色,却还沉着,只是眉眼间有些黯然和落寞:“李大人,方才您说有事要请贫僧帮忙?不知我这方外之人能为大人做什么呢?而且。。。。。。贫僧今天应该是与大人初次见面吧?请恕贫僧愚钝了,却不知大人又是从何处知晓了贫僧的法号的呢?”

    “哦”,李彧不置可否地应道,许久又叹了口气:“哎,昔日里在下常与魏国公闲聊,魏国公曾言及他与大师秉烛夜聊之事,说大师见识超群、智谋深远,实乃是不世出的高人。说起来,大师的法号,也可谓如雷贯耳了。”

    原来是刚刚故去的魏国公徐达说起自己的。道衍这才想起,徐达出征北平前,自己曾夜探魏国公府,与这位燕王的岳丈、天下第一战将说起了北平之事,并设谋迁流民于燕山、调近人掌管北平布政,这才有了后来魏国公请旨迁李彧到了北平,掌管北征后勤军需的事。只是如今魏国公无端暴毙,而这位布政使李彧也不日将被押解入京、生死难料,世间事真可谓变化莫测。

    想到魏国公徐达,道衍不禁满脸肃穆:“阿弥陀佛,魏国公贤德之人,得其谬赞,贫僧也是三生有幸了。”

    “嗯。。。。。。哎。。。。。。”

    因说起徐达,气氛顿时就僵住了。道衍觑着一脸悲苦之色的李彧,忽然问:“李大人,贫僧虽是方外之人,可最近也听到了一些流言,不知。。。。。。大人知道与否?”

    李彧没料到道衍都知晓了自己被举发之事,也是一愣,许久方沉郁地点了点头:“在下正是因为此事,才来此寻大师帮忙的。”

    道衍原本撵着佛珠的手不禁停了下来,一对三角眼闪着精光,不住在李彧脸上扫视:“莫非。。。。。。李大人是要贫僧来帮您脱此劫难?”

    李彧眉毛一挑,忽然似笑非笑起来:“嗯?嗯。。。。。。大师果然高人,在下来此正是想请大师给我出出主意,看能否逃出生天呢?”

    道衍嘴角吊着笑,并不十分信得及李彧的话:“嘿嘿,李大人太高看贫僧了,贫僧只是高人,又不是神人。如今皇上派来拿人的锦衣卫都已经在路上了,贫僧。。。。。。。也是无计可施啊。”

    “哦”,李彧似乎对道衍的回答并不意外,继续笑问:“嘿嘿,看来在下是免不了要去京师走上一走了,哎。。。。。。不过依着大师看,在下这一趟京师之行,吉凶如何?”

    “阿弥陀佛”,道衍并不拐弯抹角:“李大人此行恐凶多吉少!”

    “哦?”李彧一愣,旋即却狂笑了起来:“哈哈哈哈。。。。。。。单凭此断语,大师便担得高人这一断语”。

    见李彧这副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气,道衍又是诧异又是赞赏:“李大人参透生死,真是令人称羡,也令贫僧折服。不过。。。。。。贫僧还是想冒昧问一句——传言御史余敏和丁廷举告发大人伙同提刑按察使赵全德、户部侍郎郭桓等相互勾结吞盗官粮,不知是真是假?”

    李彧又是一愣,暗想这胖和尚说话也太直来直去、不弄玄虚了一些吧,可如今事态紧急,也确是不愿多费唇舌打马虎眼,故而也豪气地一笑,无所谓地点了点头:“确有此事!在下自洪武十六年起便有贪墨之事。余敏和丁廷举虽然都是宵小之辈,可他们上的这份奏章,却并无半点虚言!”

    “什么?大人你。。。。。。”,此时就连道衍都吃惊不小。这些事原以为只是秦晋二王故意支使,背后诬陷罢了。却不想这李彧竟真的做了贪墨不法的事儿。这个情由,只怕燕王也是不曾想到的。

    “不错”,李彧似乎看透了道衍心中所想,神情间却竟还不无得意:“其实自洪武十四年起,在下就发现不少官员偷偷在做盗用官粮官银之事,户部侍郎郭恒也只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在下几次三番搜罗证据想要参劾,不想魏国公却忽然保举在下到了这北平做布政使。嘿嘿,北平要用兵,粮草自然最为紧要,追查贪墨的事在下就停了下来。到洪武十六年,北平用兵大胜,魏国公也被皇上调回京师养病。在下瞧着局势。。。。。。嘿嘿,与其继续追查这个案子,不如要挟郭恒等人,也分一杯羹来得实在一些。”

    “什么?大人这是。。。。。。”,道衍不禁愕然:这李彧原是要追查参劾郭恒等人,怎得到了最后又变成要挟郭恒、伙同贪墨了呢?这事儿透着稀奇,饶道衍智谋过人,也只是隐隐觉得李彧如此做法定有深意罢了,可个中情由,只怕李彧自己才能知晓。

    李彧忽然笑了笑,神情间有些凄楚,又有些得意:“嘿嘿,大师定是觉得在下若不是疯了,便是魏国公看走了眼,在下实是个虚伪贪财的无骨小人,是也不是?”

    道衍神情肃然,眼中冒着鬼火一样的光亮,动也不动地紧盯着李彧,似乎要从他脸上看透他的用心,猜透他的用意似的。

    “大师不用猜了”,李彧笑着摆了摆手,眼中却含着泪光:“在下宦海沉浮数十年,几经起落,早知人心的险恶,更知朝局的机关。哼,魏国公被调回京师,在下就料到他会凶多吉少了。魏国公于在下有救命之恩,更有知遇之情,在下苟延残喘,还愿意在这官场厮混,全是为报魏国公恩情,不愿让他失望罢了。哼哼,魏国公一去,在下这个北平布政使也是做不久的,也做不了什么事儿了。我知魏国公对燕王殿下的良苦用心,嘿嘿,这一条,想来大师也是知道的吧?”

    道衍听他话中深意,竟然知道了不少底细,心下也有些骇然,暗暗庆幸此人将被押解入京,离死不远,也就少了活口。

    李彧却不理会道衍,继续说道:“哼,说得不恭敬些,魏国公调入京师时,在下便料到了他的今日。当今万岁是何等样人?岂会容得下他这么一个功勋盖世、威望滔天的人?哎。。。。。。魏国公若去了,在下也自当追随,不会苟活的。所以。。。。。。在下想。。。。。。与其去弹劾郭恒等人,撞个鱼死网破,不如趁着如今还掌着北平布政,为燕王殿下积蓄些许粮草,也算是报魏国公的恩情了。”

第四十六章 【理财奇人】() 
听李彧说自己贪墨官粮竟是为了替燕王积蓄粮草,道衍不禁愕然,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李彧:“什么?你说你贪墨是为了燕王?据贫僧所知,王府的一应用度都是由朝廷供给,何来积蓄粮草一说?”

    “我知你不信”,李彧莫测高深地笑了笑:“不仅你不信,我料定世人都不会相信的。嘿嘿,也正因为世人都想不到,我才敢做这件事儿、我才能做这件事儿。否则。。。。。。岂不是把燕王殿下拖入苦海么?”

    李彧闲适地踱了两步,望着远处的夕阳如血、出了一会儿神,似在回忆往事一般喃喃道:“几年前我就发现一些官员背地里在做贪墨官粮官银的事儿,而且这些人似乎都与秦王和晋王有些瓜葛。更奇怪的,还是他们贪墨粮草、却并不据为己有,而是偷偷地运往了秦晋之地。哼,在下曾悄悄派人去探察过。。。。。。大师就算是神仙,只怕也想不到他们那边是怎样一副光景?嘿嘿,看起来秦王和晋王留恋美酒女色、胸无大志,可是暗地里却在囤积粮草、打造兵器、圈养战马,嘿嘿,就算傻子,怕都能猜得到他们这是要干什么了吧?”

    这些事,其实纪纲早就传来过消息,只是道衍觉得洪武皇帝还在世,时局还没到那个地步,若是冒进不仅于事无益,反而只会惹祸上身,所以对秦晋二王的做法只是冷眼旁观罢了,不想这些事却将李彧惹了出来。

    “所以。。。。。。你就用收罗到的证据要挟他们,也要去分一杯羹,为燕王殿下出头、为燕王殿下积蓄实力?”道衍望着这位大祸临头的布政使,心头不禁泛起一丝敬意来。

    李彧点了点头,冷冷一笑:“哼,无粮不聚兵嘛。当年皇上若不是听了高升‘广积粮、缓称王’的计策,如何能斗得过实力远胜于自己的陈友谅和张士诚呢?如今。。。。。。只怕又是一出三国梦呢。燕王殿下忠直英武之人,只管在战场上拼命杀敌,不似其他人那么险诈。这好是好,可是又如何斗得过秦王那样的奸邪小人呢?所以。。。。。。咱们这些人,总要替他筹划筹划才是啊”,说着便不住拿眼看道衍和尚。

    道衍心头感动,面上却不显露出来,病怏怏地不言声儿。

    李彧说了许久,回头才发现道衍这里却不显山露水、一点风都没透出来,这才渐渐觉得这个胖大和尚有些可怕,不禁自失地一笑:“不过今日得遇大师,方知燕王殿下的将来之可期啊。难怪连魏国公这样的人物都对大师赞不绝口。看来,在下的许多事,怕都是多虑了啊”,说着李彧从怀里掏出一份淡黄色的靴掏箴递了过去。

    道衍诧异了接了过来,展开看去,却是一堆人名儿,密密麻麻有百人之多:“这些是。。。。。。”

    李彧颇为得意地一笑:“在下做这些事的时候,便料到了会有今日。嘿嘿,郭恒等人将贪墨的官粮官银多存于府库,定期分批一点一点地运至秦晋之地。若是事发,多数银钱都会搜剿出来。在下署理府库钱粮数十年,若是也用如此蠢笨的法子,岂不让人笑话?”

    道衍拿着箴页反复地看了又看,也摸不出个头绪来,便问道:“哦?不知李大人有何妙招呢?”

    李彧指了指道衍手中的箴页:“奥妙便在此间——”

    “不知这几张箴页,有何奥妙之处?”

    “藏富于民——”,李彧咬着牙从齿缝里蹦出四个字来,冷冷笑道:“在下贪墨的官粮官银全在这些人里头。燕王殿下要用时,尽管派人去取就是,嘿嘿,算下来,如今少说也有一千万石了。”

    “一千万石?”道衍吃惊不小,要知在洪武一朝,天下升平时国库一年的收入也才三千万石,这李彧悄无声息地贪墨,竟然就可以达到这个数字,也真是太骇人了些。

    “大师不用这么看着我”,李彧淡淡一笑:“贪墨国库的官员,在下紧巴巴地算下来,只怕也有近百人之多。在下虽然官居布政使,可要搜罗那么多银粮也是不能的。”

    “那你这一千万石从何而来?”

    李彧指着箴页的名单淡淡说道:“在下贪墨的银两、官粮都在这些人手里头。这些人都是在下早些年在江苏、天津为官时培植结交起来的商贾,都是信得及的一些人,在下也常与他们做些买卖”,说着李彧自失地一笑:“江苏和天津都是内连陆路、下可通海的地界,历朝历代都是繁华的经商开钱之地。在下将银两和官粮悄悄分至这些商人手里,让他们利滚利、钱滚钱,以他们的手段,几年下来,只怕早已翻番了。若是燕王殿下不急着用,大可以放任他们留在手里倒腾,再过数年,只怕远不止一千万石了也说不定呢。哼哼,至于在下,大师可以派人到我府里去看一看,但留下了一文银子一粒粮食,便叫我李某人永世不得超生就是”。

    “好,好手段!”道衍惊愕地望着这位面皮蜡黄的瘦高书生,心下又是欣赏又是感佩。这种理财、敛财、藏财的手段真是闻所未闻,难怪当年张士诚得了他之后便豪富一方了,以此人的手段,只怕与古之陶朱公也不相上下啊,而更可敬的,还要属此人重情重义、不事私利的风骨。只是可惜了这么一个人物,早早地就要遭此横祸,燕王失掉他,也真真是太过可惜了一些。

    李彧见事情交代毕了,方长吁了一口气,整个人顿时松弛下来,神情间却似乎一下子老了几岁:“哎,在下也要随魏国公去了。如今我也是戴罪之人,以当今皇上的猜忌性子,我是不宜去见燕王殿下的。所以。。。。。。这份名单就只有请大师转交给燕王殿下,日后定然是用得着的。该说的话,该做的事,在下都已做了,也再无遗憾,到了地下见到魏国公。。。。。。我也有个交代了”,说到魏国公徐达,李彧竟有些痴迷似的,癫狂地往外走了几步,莫名地笑了起来:“哈哈哈,魏国公,我李彧这就来见你了,哈哈哈——”

    见他如此模样儿,道衍想扶、想留,稍挪动了一下身子又定住了,只是拿着那份名册,远远地目送这位一代奇才疯疯癫癫地出得寺门去,万般心绪也只化作一声悠长的“阿弥陀佛——”

第四十七章 【历史之谜】() 
洪武十八年四月,北平布政使李彧作为最后一个人犯被押解进了京师。洪武皇帝朱元璋亲自坐镇,下令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司会审,并派锦衣卫指挥使杨宪从旁监督。虽如此,案子却进展得极不顺利,只因大理寺卿吴庸和刑部尚书王惠迪两个主审堂官意见不一,案子常审到一半两人已是吵了起来,惹出不少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