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校道:“先准了吧。宣戴春风来。”
戴春风离开吕宋后,在马六甲海峡周围走了一圈,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将各个势力的情况都摸清楚了。然后又跑了一趟果阿,在果阿周围的几个邦耗费了几个月,回京以后,将马六甲和果阿的情报交到了总参谋部。
卢象升惊叹于这些情报的详实与慎密,大大表扬了他一番,并且禀报给皇帝。朱由校将戴春风升成海军少将,并且将军事调查统计局升了一级,成为只比锦衣卫低一级的机构。
戴春风进来后朱由校道:“据说传国玉玺在察哈尔部,只是不知道在林丹汗手中还是在苏泰他们手中,你去一趟察哈尔,将传国玉玺带回来给朕。”
戴春风跪下道:“臣一定将传国玉玺带回来敬献给陛下。”
朱由校道:“朕相信你不会让朕失望。如果需要配合,可以去和骆指挥使商量,资料可以任取。”
戴春风大喜,军事调查统计局一直在南方和海军中发展,蒙古一带的情报还是个空白,既然皇帝下了这样的谕旨,那锦衣卫的蒙古情报总要在军事统计局留个副本才行。
朱由校又道:“此事朕给你三个月时间,镇远候在四个月后要出兵马六甲,到时你们军事调查统计局便是他的眼睛,你必须回南海协助镇远舰队。”
戴春风走后,卢象升道:“此子日后前途不可限量呀。”
朱由校笑道:“读书时便极为刻苦,记性又好,观察力又强,精力旺盛,做起事来几天几夜不休息是常事,这样的人,先天条件好又努力,当然能够出人头地。只是一点,有些好色呀。”
卢象升笑道:“年轻人,好色很正常呀,只要不耽误正事就行了。而且我相信,如果陛下现在命令他杀任何一个人,只怕他眼睛都不会眨一下就会去执行。忠君是本份,但忠到这个地步的人真的很少呀。”
朱由校明白卢象升的意思,便笑道:“朕知道他是一把好刀,朕也会小心谨慎地使用他,你放心,春风这个人是个重情的人,朕给他机会,他当然会忠于朕。至于军事调查统计局,虽然是由他一手建立起来的,但他并不会想要把它掌握在自己手中。上次他还和朕说,等统计局建设得差不多了,他想进入海军,成为正规的海军军官呢。”
第531章 贼不走空()
戴春风自然不知道皇帝和卢象升在讨论他,他出身贫寒,皇帝给了他机会,他当然会紧紧抓住,同时将所有的忠诚都给了皇帝。不管是在吕宋还是马六甲甚至是果阿,他都是亲自出马,搜集情报,他确实有这方面的天赋,总是能预知危险,总是能找到对方最薄弱的环节,然后突破而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情报。
他回到军事统计调查局,将心腹徐鹏民叫来道:“这次要去察哈尔公干,我们在察哈尔是两眼一摸黑,所以锦衣卫会把他们的情报资料向我们开放,这个机会很好,你找一些记性极好的部下,将锦衣卫的资料给我记下来,先填补我们的空白。”
徐鹏民喜道:“有这样的好事?我们蒙古的资料也齐全后,那就全国的资料都齐了,我们有的锦衣卫可没有。”
戴春风道:“如果锦衣卫需要我们在南海的资料,我们也要无私地提供给他们。我们与他们是竞争关系,但是也要注重合作,大家都是为了皇帝陛下,于国有利的事不可藏私。蒙古资料有了并不是全国都有了,还有乌思藏、朵甘两个都指挥使。”
徐鹏民道:“属下愿意去乌思藏和朵甘搜集情报。”
戴春风笑道:“等蒙古事了,你熟悉了蒙古情况后,便去乌思藏走一遭,此地极为重要,陛下留下林丹汗,便是要把他赶去与藏巴汗建立联系,好乘机介入乌思藏,你到时便有机会了。”
徐鹏民带着十名军事调查统计局的探员来到锦衣卫,骆思恭亲自带他们来到资料局蒙元科道:“所有情报都在这里,如果有需要可以在这里抄录下来。”
徐鹏民道:“谢过骆指挥使,日后锦衣卫如有需要,我们军事调查统计局的情报也可以和你们共享。”
骆思恭笑道:“都是为陛下办事,自然要互通有无。”
徐鹏民拱手致谢后,便带人去查资料,无论是否与传国玉玺有关,先把资料都抄一遍再说。
虽然用的是钢笔,也用了十多天才把所有蒙古资料抄完,资料抄完后,他开始在其中找出与传国玉玺有关的部分,然后报告给戴春风。
察哈尔的请降被大明皇帝批准了,额尔克孔果尔被任命为察哈尔部济农,察哈尔也获得了与大明进行全面贸易的资格。戴春风带着徐鹏民等人组成商队,进入了察哈尔部落。
察哈尔部被封锁多时,商队的来到使得各部落欣喜不已,只要是汉家物品,那些台吉之类的贵人根本不管价格,一时还轮不到普通牧民来买。戴春风的商队只用两天,就将物品售卖一空,换得大量的牛马及皮货。
第一天戴春风便勾搭上了苏泰的一个侍女,晚上两人在干草堆中胡天胡地的时候,已经将苏泰大帐中的情况打探得差不多了。第二天晚上,在蒙古人载歌载舞庆祝可以互市时,戴春风潜入了苏泰的帐蓬中。
帐蓬中空无一人,戴春风迅速地在可能保存珍贵物品的几个地方仔细地搜查,很快找到了一个上了锁的精致的小箱子。他眼睛一亮,拿出一根铁丝,轻易地将箱子打开。
箱子里有一块玉玺,上面写着“皇帝之玺”。戴春风大喜,将它小心地包好,然后将箱子锁住,仔细地恢复原样。
出了帐蓬回到驻地,徐鹏民问道:“头儿,得手了。”
戴春风将玉玺拿出来,仔细检查了一会,确信这是中原之物。这才点了点头道:“我今晚就走,你们依旧在这里,等明天再带着货品慢慢回去,他们不会为难你们的。”
徐鹏民点了点头,将三匹马和水壶及食物绑好,慢慢地牵出了部落。戴春风再一次检查了怀中的玉玺,上了马便向南而去。
苏泰参加了完了集会,回到帐蓬里先点着蜡烛仔细地检查了一遍,看到放箱子的地方的两根白牛毛移动了方位,心里一动,打开箱子看见里面空空如也。她心中大定,这个祸害终于被人偷走了,从此以后自己再不用担惊受怕了,大明皇帝自然也不会再好意思找察哈尔部要传国玉玺了。
戴春风一路换马,终于看到了长城。他这才放下心来,过了长城,他先在隆化县城休息了一会,吃了点东西后便继续向北京城驰去。
第二天下午终于进了城,他直奔皇宫,在宫门前正好看到魏忠贤从城外进来,大喜道:“厂公,下官正好有事要见皇上,请厂公带我进宫。”
魏忠贤道:“戴局长呀,你进宫有什么事呀。”
戴春风将玉玺掏出来道:“厂公,皇上要下官去草原上办事,得了这个玉玺,请厂公代下官献了上去。”他一直想要和东厂及锦衣卫搞好关系,所以有这个机会,自然要抓住才行。
魏忠贤看了看玉玺道:“洒家带戴局长进去,至于这玉玺吗,还是由局长亲自交给圣上的好。洒家的功劳已经够多了,可不敢分了戴局长的。”
戴春风以为他是拿捏姿势,便道:“这次能够顺利完成任务,与锦衣卫的帮助密不可分,所以厂公的功劳是第一位的。”
魏忠贤摇摇头道:“戴局长的厚意洒家心领了,日后军事调查统计局可要和东厂和锦有卫多亲热亲热,不过这功劳还是你自己去交吧。圣上一直对洒家说,是自己的功劳别人抢不走,别人的东西可不能贪心。洒家一个畸人,能得圣上信任,心里已经知足。来吧,我带你去见圣上。”
戴春风心里暗骂自己枉为小人,跟着魏忠贤进了宫。朱由校见到这副玉玺后,拿在手里把玩笑道:“春风果然不负朕望,可以算是出手不空回呀。”
戴春风谢过皇帝夸奖,心里却在想,这是在骂自己是贼呀,可是我去做贼可不都是你指使的吗?这他倒是冤枉朱由校了,朱由校可不知道有句话叫做贼不走空,他只是想赞扬戴春风出手就一定会成功。
第532章 传国玉玺()
第二天朱由校命人将阁臣,各部尚书及国文院的教授请了过来。在云台朱由校指着那副玉玺道:“前日军事调查统计局从察哈尔部得到了传国玉玺,朕想请各位来看看,可是真的。”
徐光启听说是这事,便皱了皱眉头,他不想扫了皇帝的兴,便没有说话,想等到有时间再和皇帝好好交流一下。
众人都上前看着这玉玺,钱谦益看了一眼,便觉得不对头,他看向徐光启和孙承宗,只见徐光启远远地站着根本不靠前,而孙承宗脸色发黑,一脸的不高兴明显可见。
礼部尚书朱延禧小心地说道:“陛下,此玉玺便是皇帝之玺。”
朱由校不高兴地道:“朕当然知道是皇帝之玺,这上面的字朕还是认得的,朕要问的是不是传国玉玺。”
孙承宗黑着脸上前道:“朱尚书的意思是这是皇帝之玺,那当然就不是传国玉玺了。”
朱由校不由得大为失望,看向国文院的教授们,见他们一个个低着头不说话,便明白孙承宗说的是真的。
孙承宗接着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朱由校道:“孙师请讲。”
孙承宗咬咬牙道:“自秦始皇得蓝田玉以为玺,汉以后传用之,自是巧争力取,谓得此乃足已受命,而不知受命以德,不以玺也。故求之不得,则伪造以欺人;得之则君臣色喜,以夸示于天下,是皆贻笑千载。”
朱由校面色发红,良久才躬身道:“谢过孙师教诲。”
孙承宗跪地道:“老臣出言无状,请陛下责罚。”
朱由校连忙扶起他道:“是朕好奇心太盛,想看一下这传国玉玺,所以才会有此事,但众臣工放心,朕倒是没有认为有玉玺便是天命所归之意。”
众臣一起跪倒在地道:“臣等为大明贺,为陛下贺。”
朱由校不由苦笑,他不过是久闻传国玉玺大名,所以想要看一下,不想却被大臣们认为是重玺轻德,自己来自后世,有点好奇心也不行呀。不过他也明白,群臣担心其实是有道理的,虽然他有些不爽。
徐光启道:“陛下,可否让朱尚书给大家讲一讲这传国玉玺与皇帝之玺的区别,臣等也好长长见识。”
所谓的臣等长长见识自然是不可能的,大臣们自然是知道传国玉玺之事,刚才一看到玉玺便知道这不是传国玉玺。但皇帝也许不大了解,所以才会把这个明显不是传国玉玺的东西当成了传国玉玺。而让朱延禧说说,也有冲淡尴尬气氛的意思在里面。
朱延禧上前拱手道:“陛下,这传国玉玺,是指秦王政十九年,
秦破赵,得和氏璧。后统一天下,嬴政称始皇帝,命李斯用小篆雕刻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
“秦王政二十八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传国玉玺复归秦。”
“秦子婴元年冬,沛公刘邦军灞上,婴跪捧玉玺献于咸阳道左,秦亡。传国玺得归刘汉。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时孺子刘婴年幼,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堂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詈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及莽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传国玺,趋至宛,献于更始帝刘玄。然后几经辗转,最后落入汉光武帝刘秀手中。”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灵帝熹平六年,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珪携帝出逃,玉玺失踪。至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某日辰时,兵士见城南甄宫中一井中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见投井自尽之宫女颈上系一小匣,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孙坚如获至宝,将其秘藏于妻吴氏处。后袁术拘吴氏,夺玺。袁术死,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挟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玺得重归汉室。”
“汉献帝延康元年,献帝被迫“禅让”,曹丕建魏,改元黄初。乃使人于传国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以证其非“篡汉”也,实乃欲盖弥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司马炎依样而行,称晋武帝,改元泰始,传国玺归晋。晋永嘉五年,前赵刘聪俘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十九年后,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更别出心裁,于右侧加刻“天命石氏”。又二十年,再传冉魏。后冉魏求乞东晋军救援,传国玺为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