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校道:“其实,如果大家心里本来就有别样心思,便是强要揉合在一起,也并不是件好事。”
老人摇头道:“如果本来大家是齐心的,那分家以后各有各想,也难心同心了。”
朱由校知道说服不了老人,便笑笑道:“老丈,请问这些帮你的人他们自己家里有多少田地呀?”
老人道:“他们是家中没有田地,所以才出来帮助其他人作活的。”
朱由校惊道:“一亩田地也没有吗?老丈,在你们这里,这种人多吗?”
老人道:“我们这里人多地少,所以有人没有田地是很正常的事呀。一般来说,十人之中倒有两三人是这种情况,都是给人作活为生的,有的是帮人种地,有的是在织厂帮忙。象这个谢老三,便是平日里帮我种地的。”
谢老三上前施了一礼,朱由校还了个礼,心里明白,原来这就是所谓的长工。他笑问道:“谢大哥,不知你家中有几口人呀。”
谢老三拘谨地回道:“我家中有四口人,是娘子和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朱由校问道:“看您的年纪,令公子应该也快成年了吧。”
谢老三道:“小儿今年十六了,在织厂给人帮工。小女刚刚十四岁。”
朱由校道:“那等上两年,儿女都要议亲了吧。”
谢老三苦笑道:“谁说不是呢。”
朱由校问道:“请恕小弟冒昧,谢大哥家中无田地,为什么不考虑移民呢?不管是往北方还是往南方,现在朝廷都在大量招收移民,分田地提供住房,还提供牲畜农具,十年不用交赋税,总比在这里帮工要好得多吧。”
谢老三道:“曾经听看报纸的掌柜说过,现在各地在大量招收移民,而且听说移民的待遇确实很好。只是我不大相信,这世界有这么好的事吗?谁知道到了移民的地方,朝廷会不会说话算数。另外,故土难离呀,虽然家中并无什么财物,但总是觉得离开了家乡,就象丢了魂似的。”
朱由校点了点头,中国人确实有严重的乡土情节,这一点他当然知道,但是他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文学院曾经建议用戏剧的办法让大家对离开家乡没有太大的抵触情绪,这个建议得到了朱由校的支持,而在北方的试行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看来要加大力度,争取在南方大面积地推广。
而至于谢老三说的另一个理由,这个倒是朱由校忽视了的。只想着把条件开得好一些,好吸引那些家贫的人,不想却因为条件太好而使得民众心存疑虑。不过这一点既然已经知道了症结所在,化解起来倒是不难。民众对大明皇帝还是很相信的,只要自己出面发圣旨,应该可以打消他们的担忧。
朱由校觉得今天自己收获颇丰,向谢老三及老人道谢告辞后,在马上思量应该如何对症下药。他想了想道:“厂臣,你帮朕记住几件事。一是要发圣旨要求各移民点保证按照招收移民时的条件不折不扣地完成,二是加大戏剧男儿志在四方的推广活动。三是报纸回访各地移民,专门开辟一个移民专栏,宣传移民的幸福生活。”
第605章 还有这么穷的地方?()
魏忠贤连忙答应,他虽然识字不多,但记性极好,皇帝说一遍他已经记得清清楚楚了。
第二天,众人偏离了官道,进入了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一进入村口,朱由校就变了脸色,一色的茅屋,矮小而且陈旧粗陋,在外面玩的小孩子穿着素色的土布衣,打着赤脚,而且满面菜色。
众人下得马来,朱由校走到一座茅屋前。抬眼望去,只见屋内不过一个小而发黑的灶台,旁边一张歪七斜八的桌子,放着几只粗瓷大碗,不远处有一团勉强看得出是棉絮的物事放在一堆稻草上。
这时屋里走出一个三十多岁的娘子,对着外面玩着的一个小子喊道:“铁锤,去叫你爹来吃饭。”
朱由校对段英使了个眼色,段英上前福了一福道:“大姐,我们远道而来,想要这里讨口水喝可以吗?”
那娘子笑道:“自然可以,只是客官不要嫌弃我们这里的东西就行了,请里面坐。”
茅屋里面一共就三把椅子,那娘子羞笑道:“俺家里穷,请客官担待些。”
段英道:“大姐,请问你家里人是做什么营生的?”
那娘子道:“能够做什么营生,我家汉子种了两亩薄田,在山上胡乱种了几颗果子,勉强度日子罢了。”
段英道:“这点田地,自己的粮食都未必够呀?”
那娘子苦笑道:“谁说不是呢?一般的时候也只能在饭中夹些菜来哄下肚子,农忙的时候要干活,就不得不吃些粮食,平日里我们都是喝菜粥的。”
朱由校上前插话问道:“大姐,那为什么你们不移民呢?移民以后可是每人可以分到五十亩地,而且还有牲畜工具,房屋衣被分与你们,比这里的日子要好得多吧。”
那娘子苦笑道:“上次官府来要我们移民,我们这些头发长见识短的女子倒是没什么,可是那些男子都说什么祖宗坟茔在此,如何能够远离。整个村子里都是沾亲带故的,这一移民可不是分开了吗?这里平地极少,山又险峻,不管是田地还是山林,都根本没有多少有用的地方,也不知道他们是图个什么,明明官府的人也都说得如兄弟所说的一般,他们偏偏不去,实在让我们想不明白。”
朱由校问道:“这里的人都是这样吗?”
那娘子道:“都差不多吧,最好的也不过是大多数时间可以吃干饭吧。整个地方不过如此,能够有多少生发呢。”
这时铁锤叫回了他爹,一个挺憨厚的汉子。朱由校便与他攀谈了起来。他问铁锤爹道:“大哥,为什么你们不愿意移民呢?”
铁锤爹道:“官府的话能够相信的吗?世界上哪里有这么好的事。”
朱由校道:“可是移民之事,是皇上下旨了的呀,即使官府可能会稍微吹嘘了一些,但大体上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吧。”
铁锤爹低头道:“我们一直生活在这乡里,一时远离家乡,人生地不熟的,怎么过活呀。”
朱由校明白了,其实他们不想移民最主要的原因是胆怯,远离家乡后便觉得失去了主心骨,环境的变化使他们无所适从,因此他们会先想出很多移民后的麻烦,这样就说服了自己,不再愿意去移民了。
看来自己原来的想法也不完全正确,背井离乡会让人害怕,而自己在制定移民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仅仅只是想着移民后大家的生活会好得多,只看到了生活条件的改善,却没有想过这些移民的心理问题。
当然,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第一,移民时将原本在一起的移民分在一起,这样会使他们在移民地也有熟识的人,他们的胆量也会大一些;第二,不用考虑移民的想法,直接将他们强制进行移民,到了地头上,他们自然就会慢慢地适应下来。
朱由校告辞了铁锤一家,也不继续深入了,看了这样子也能知道其他人家也未必能够比铁锤家强多少。朱由校道:“回京。”
魏忠贤大喜,他一直担心皇帝要去苏州,这路又远,自己带的人又少,不说安全问题,就只是一个伺候不周,导致皇帝或者皇贵妃出了什么纰漏,那可就是大事情了。
既然是回京,那一行人便都尽情地纵马奔驰,几天后便赶上了皇后他们的队伍。一行人在济南上了火车,便直接回到了京城。而媞媞也跟着回到京城,因为皇帝答应让李康妃跟着她回济南住一段时间,她要去接李康妃。
朱由校还朝后,紧急召集了内阁及各部尚书,商量移民细则问题。朱由校把路上的见闻说了一遍,然后便让大臣们说说想法。
孙承宗首先便道:“朝廷专门设置有东厂,锦衣卫,经济调查统计局,这么多的机构都不能够将这些事打探清楚,竟然要让皇帝陛下亲自下去才能看到真实的情况,臣以为要惩罚这些机构才是。”
朱由校就知道他一定会从这方面开火了,便笑了笑道:“东厂锦衣卫调查的主要是不法事,经济调查统计局人手较少,而且当时给他们的调查范围是商业调查方面,所以这些事他们没有调查到或者说看到了却没有想到应该上报,也是有的。”
他见孙承宗脸色依旧如锅底一般,只好又接着道:“朕一直呆在宫中,少有出外之时,所以一时想要看看朕的子民过的是什么日子,于是才想出顺便微服出访之事,以后朕一定不再如此,有事都会指派各个衙门去做。”
孙承宗这才面色稍霁,说道:“陛下也知白龙鱼服故事,微服私访,如果稍有闪失,那便是国之大祸,臣请陛下爱惜自身,便是大明之福。”
朱由校连连点头:“一定一定,朕以后即使要出嫁,也会堂而皇之地以仪仗开道,绝对不会再微服私访。对了,东厂厂督魏忠贤因为劝阻不力,自请处分。朕仔细思索,虽然是朕乾纲独断,但他也确实有过,便罚了他一年俸禄,以警示于他。”
第606章 移民新规讨论()
他自然知道回来后大臣们一定会责问于魏忠贤,于是便先提了出来,这样大臣们就无话可说了。果然他这一番话一出口,便有几个人脸色变黑,本来准备好好轰击魏忠贤的,结果让皇帝两句话轻松地绕了过去。
这样皇帝把东厂等办事不力的事一起兜了过去,大臣们便不好再就这事多说,于是正式进入了议事模式。
徐光启道:“听陛下所言,如果要加大移民力度,便需要从各个方面着手。其一是加强管理,使移民不再担心有后顾之忧;其二是加强宣传,让大家了解移民的生活其实还不错。但最重要的故土难离之事,臣惭愧,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
孙承宗道:“管理方面倒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的事,但宣传方面,非一日之功呀。至于这故土难离,实在是没有办法呀。”
大臣们都觉得这事确实难办,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己也不会愿意去一个全是陌生人的地方。所以想要改变这一点,确实大家都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毕自严犹豫一会上前说道:“陛下,如果移民时我们将相同的地方的移民都放在一起,比如说,我们把一个村的人都放在同一个地方的话,这会不会使得大家的思乡之情得到一些排解呢?”
孙承宗道:“毕尚书这建议很好呀。将一个村一起移到一个地方,依旧是熟悉的人,相同的口音,这样应该可以稍慰思乡之情呀。”
徐光启赞道:“毕兄大才,此计甚佳。”
朱由校笑道:“看,只要大家一起想,总能想到好主意的。毕卿这建议很好,除此以外,看看还有没有其它办法。”
大家陆陆续续地提出一些建议,朱由校也一一表扬了,但这些建议其实并没有多大作用,或者是实施起来很困难。
杨涟上前道:“陛下,我们移民时,有些人不是自愿前去的,而是因为犯罪后被发配的。但是当他们在那里过得一两年,便会觉得这移民地的日子便是与家乡相比,也还要更好些。”
朱由校大喜,等着他说出强制移民的话,不想杨涟说到这里就不再说了,施了一礼后默默地退了下来。
大臣们都是人精,自然明白杨涟所说的话的意思。只是大家都是儒家弟子,讲究一个仁字,又如何会把这强制移民的话直接说出来呢?
孙传庭对于民事其实没多大兴趣,所以一直在那里听着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杨涟说的话他当然明白,这时见大家都不再作声,知道到了自己的表演时间了,于是咳嗽一声,便上前开始说话。
“陛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所以臣以为,既然很多人都不知道移民后的生活比之移民前要好,但我们知道呀。我们强制性地将贫瘠地方的农户移民到北方或者南方,这样便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至于他们被强制移民时的骂声,到时也会变成感激之声。”
孙承宗这次并没有瞪孙传庭,而是眼神复杂地看了孙传庭一眼。大家其实都知道杨涟的话中所包含的意思,但只有孙传庭当众说了出来,这固然会给孙传庭带来骂名,但是最后,这些骂名都会变成赞扬与感激。难道这些大臣们不知道骂名最后会变吗?当然知道,可是他们不愿意担这份骂名。
孙传庭就愿意担这份骂名吗?他当然也不愿意。但是他知道这是对整个国家,对于移民们来说是最好的,所以他宁愿担当这个骂名。有这样的胸襟,也难怪他会成为皇帝陛下最信任的人呀。
朱由校看了孙传庭一眼,轻飘飘地说道:“大家觉得孙阁部的建议如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