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穑�

    一想到张磐给自己惹了这么大麻烦,方山不由得一股怒气当胸,鬼使神差的喊了一声。

    “都住手。”

    包括怒气冲冲的张磐在内,所有人都暂时停手看向方山。

    方山却径自走向门边,冲里面喊道:

    “里面的各位听着。所谓好鞍配宝马,美女配英雄。既然你们刘公子跟我们张少爷都中意月香姑娘,不妨大家比试比试,手底下见个高低,谁赢了,月香姑娘就归谁?”

    里面还没有回音,外头的张磐却来了兴趣,大声喊起来:

    “刘八斤,敢不敢,吱个声?”

    看着张磐主动叫起阵来,方山心中冷笑着,单对单死不了人。一想那刘八斤一身的横肉,能给张磐这个被青楼温柔乡里的酒色掏空身子的纨绔一个教训,方山觉得也算是出了自己一口恶气。

    “孙子,是带把的应一声,要是怕了,今后见着老子,乖乖喊爷爷!”

    张磐继续叫阵,旁边的“好汉”们,吼吼的起哄。

    朱敬伦这边也已经到了万寿宫,方山去县衙是去找一群无赖子弟,朱敬伦来万寿宫却是找正印的知县。

    华庭杰这个人还是很负责任的,算得上是一个兢兢业业的好官,至于贪不贪朱敬伦不清楚,大概满清的官场上没有不贪的官,但是这个华庭杰的风评到时不错。

    他是正经的科举出身,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举,二十五年(1845)中进士,之后就到了东莞县任知县,任上也有一些作为,主要是整顿了东莞县讼棍和县吏勾结压迫良民的恶习。另外他还通医术,凡来求治者,立往诊视,从不延误。

    但真正让他脱颖而出的,还是镇压东莞暴动,招募乡勇、主动带兵出击,显现了相当干练的风格。靠军功从东莞调任南海县,成为南海这个广东第一县的县令。

    离开东莞的时候,东莞民众涕泪烧香跪送,恋恋不舍。还有人为他在县衙旁建立生祠,岁时奉祀。

    朱敬伦跟华庭杰不熟,但是他的故事还听过一些,以前还有些猜疑,但是看到他这段时间的作为,认为其中多数传闻还是可信的,至少此人是一个十分干练的人。读书人往往眼高手低,道理一大堆,实干却抓瞎,但也有极少数读书人,偏偏逆反了这个规律,凡事亲力亲为,眼里揉不得沙子,做事情十分的接地气。华庭杰显然就属于后者。

    或许华庭杰的带兵经验不够丰富,作战指挥不够灵活,但是在用心上却是一等一的。

    因为这个原因朱敬伦没有在万寿宫见到华庭杰,因为华庭杰直接去了城外炮台,听说这几天他天天就在炮台上布置防务,吃住都在炮台上,晚上都不回军营,带领着民壮,将炮台那里的防御加固了一层又一层。

    朱敬伦只得赶往炮台,都不用通传递帖子,因为华庭杰就在工地上,挽着袖子和裤腿,大声呼和着让人加厚炮台四周的围墙。

    朱敬伦所幸直接走过去,躬身拜见:

    “卑职朱敬伦,见过华大人!”

    朱敬伦现在也算是华庭杰治下的南海县勇的火枪营管带,这个火枪营跟林福祥的平海营一样,都属于乡勇,这个管带也算是临时差遣,算不得正式的官职,不能称下官,但是称卑职是不会错的。

    华庭杰没见过朱敬伦,但是却绝对知道朱敬伦这个人物,不提因为柏贵和林福祥都各有心思让朱敬伦的名声在广州很响,单说朱敬伦送来那两千条英式步枪,就值得华庭杰记住朱敬伦。

    “是朱管带啊。”

    华庭杰暂停手里的活,虚抬了下手。

    朱敬伦平身起来。

    “朱管带看看本关注和工事做的可妥帖?”

    华庭杰指了指这两天他加班加点指挥民壮修筑的工事说道。

    朱敬伦看了看,现华庭杰不但修补了围墙的漏洞,而且在墙后一层一层堆叠了大量的沙袋,尤其是墙基,更是堆了一丈厚的沙袋,显然希望利用这些围墙保护炮台。

    但是这恐怕不够,华庭杰还是小看了英军的舰炮,这种工事是不可能挡得住32磅的大炮的,因为墙基不深,又是建筑在沙洲上的,如果被炮弹轰击的久了,难免还是要垮塌。

    不过华庭杰已经做的足够好了,换其他官员,未必有他这么认真,也未必有他这么卖力气,所以朱敬伦也不想打击他。

    只说道:“这工事倒也够坚固,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大人也要做夷人派兵强攻的准备,在下认为,若能在四围水面之下,埋设尖木、竹签,定能让英夷兵卒吃吃苦头。”

    华庭杰点了点头:“工事只能做成这样子了。洋夷船坚炮利,士卒又悍勇亡命,未必没有派小船强行攻打的打算。你所说到有一番道理,是本官疏忽了。”

    说完马上招呼人手,让去城里找木匠,削尖竹木埋设陷阱,同时还要打造拒马,在浅水处阻敌。

    看华庭杰吩咐停当,朱敬伦这才又找着空当说话。

    “华大人,卑职是来请罪的!”

    华庭杰疑惑:“朱管带何罪之有?”

    朱敬伦道:“卑职御下不严,冲撞了县尊的亲兵……”

    朱敬伦原原本本的将自己招收的张磐等“好汉”跟南海县勇刘八斤等人冲突的事情说了一遍。

    此时此刻华庭杰根本无暇为这些小事分心,大敌当前,他一心都在炮台防御上,随即摆了摆手。

    “区区小事,朱管带不必放在心上。不过朱管带招募的那些闲人也着实孟浪,还需多加管教才是!”

    看华庭杰不在意此事,朱敬伦也早料到了,只不过华庭杰可以不在意,但是自己不能不赶紧来表达一个态度,如果自己疏忽大意也不在意,那华庭杰可就要在意了,这就是人情,复杂着呢。

    华庭杰的效率很高,很快他的人就打造好了大量的拒马,在东炮台围墙外的沙洲上围了一圈,还在拒马外面的水面下,埋设下一根根削尖的椽子,还有尖利的竹片,如果对方步兵进攻,不知道有多少会被扎个透心凉,运气好的也得扎上了脚。

    也幸好华庭杰积极督促,就在他刚做完这些,清晨的江面上就出现了英国人庞大的舰队身影。

    英军终于攻打过来了!

第七十七节 初训() 
在清军士兵看来,气势汹汹而来的是一群庞然大物,大的不像话。

    可是在英军看来,这些只是英国舰队中最不起眼的存在,主力只是2艘六等战舰,西马糜各厘称作的旗舰就是两艘主力舰之一cruiser号。尽管对英国人来说,这只是他们最小的战列舰,但对少见西方远洋海船的清军士兵来说,已经足够大了。

    对英军来说虽然小,但是这两艘船却足够先进,都是1852年才下水的英国最新设计的螺旋桨暗轮船,排水量1千吨,装备有17门32磅炮。

    除了两艘主力舰外,余下的作战舰船都是p1over号、banterer号、forester号、haughty号、janus号、kestre1号、lee号、opossum号和star1ing号这样的炮艇,总共也才1o艘,这种炮艇每艘只有4门主力大炮,根本就不能跟主力战舰相提并论。

    剩下的非作战舰船还有运兵船,泵煤船,医院船等,总共出动了3o艘军舰。

    这样的军力,当然不是英军能拿出来的最大军事力量,只是他们能拿到广州来的大部分力量,原因很简单,不是英军大意,而是因为广州的条件限制,没经过现代化疏浚的珠江,也只能允许一千吨一下的船只进出,能派出两艘千吨级的六等战舰,已经是英军的极限了,要知道后来他们攻打大沽炮台,也只是排除了11艘炮艇进入海河,就是因为内河作战,大型战舰根本开不进去,那些大型战舰是用来控制制海权的,这个时代真正值得英军触动一等主力舰争夺制海权的国家,恐怕也就只有法国一家,满清还赶不上趟。

    只需要对付英国海军的内河炮舰,这对防御广州的乡勇来说是幸运的,但是连大沽炮台都挡不住这些炮舰,显然他们应付起来也绝对不会轻松。

    华庭杰第一时间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实力差距。

    当英军2艘战舰,1o艘炮舰在距离东炮台3里外的水面上成两行纵队排开,侧舷朝向广州方向开炮之后,那种齐射的场面,让没见过正规海战炮战的乡勇们甚至瞬间恍惚起来,就连炮台上的炮手都忘记第一时间反击了。

    英军军舰装备的32磅火炮总数量多达74门,而东炮台上的岸防炮不过36门,数量上相差一倍有余,幸亏英军是舰船,在摇晃的军舰上瞄准,显然要比在稳定的6地上瞄准困难很多。

    因此大多数炮弹都落到了附近的江水中,溅起巨大的水柱,也有一些砸在围墙上,让人感到一种地动山摇的感觉。

    华庭杰也感到摇晃,他立刻醒悟过来,当即大声呼喝着,让炮手准备反击。

    终于炮台反击了,但是他们的炮术竟然还比不上英国海军,连英军军舰的边都没摸着,甚至大多数都没砸在珠江中,而是砸在了岸上和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

    不是这些阿姆斯特朗火炮不够先进,也不是英国人设计的炮瞄设备不够先进,只是这些炮手不会用,他们只是凭感觉瞄准,然后开炮,在这种情况下,当炮弹飞行三里之后,击中目标的概率大概跟打死一只蚊子没多大区别了。

    朱敬伦此时却已经离开了炮台,当看到英军舰队的那一刻,他就向华庭杰告辞了。

    告辞的时候,华庭杰的眼神让朱敬伦觉得有些鄙夷他,大概华庭杰误以为朱敬伦是担心自己的危险而不敢留在第一线吧。至于朱敬伦说的要准备作战,绝对被华庭杰当作了借口。

    可事实上,朱敬伦是真的打算回城做战斗准备的。

    他路过万寿宫,听到里面不断响起的枪声,刚刚到过这里,知道里面是华庭杰的火枪队在训练。得到朱敬伦昨天送来的两千支步枪后,华庭杰就立刻组织人积极训练。对于这些英国步枪,华庭杰的手下并不陌生,因为早前他们就在澳门购买了一批火枪,其中大多数都是英法两国制造的线膛步枪。

    不过华庭杰买的很贵,澳门的洋人一支枪要了他1oo两银子,因此财政困难的华庭杰总共也只买了1oo支步枪,这也是为什么他会为了银库跟李福泰起冲突,也是为什么当朱敬伦送给他两千支步枪后,他对朱敬伦印象很好的原因,因为在华庭杰的账本中,这两千支步枪就是2o万两白花花的银子。

    朱敬伦除了送枪外,每支步枪还给配了1oo米尼弹,这些子弹打光之后,步枪的膛线也差不多磨掉了。

    没有停留一路小跑往协镇大营跑去,时间太紧了,那些苦力恐怕来不及训练,不经过训练朱敬伦也不想把他们送上战场,所以来之能战的也就只有自己忽悠的那三百来个印度兵,当然最后也未必需要他参战,但有备无患,朱敬伦必须随时准备好,这是他的习惯。

    印度兵让朱敬伦有些失望,昨天三百多个希望通过为中国作战改变自己种姓的印度兵,到今天竟然就只剩下两百多了,昨天是一时冲动,被朱敬伦改变种姓的承诺冲昏了头脑,经过一夜的酝酿,很多人就打了退堂鼓,跟自己的主子作战,对印度这个做惯了顺民的民族来说,真的需要勇气,当然一夜时间也让一些印度兵的热情消退,理智恢复,对朱敬伦能否改变他们种姓的也怀疑起来。

    清点完人数,只有28o人,就连最积极的加拉瓦手下也少了3个人,看到他一副愧疚的神色,朱敬伦反而安慰他,告诉他那些离开的人,是被神灵放弃的人,他们最终会后悔的。

    嘴上是这么说,朱敬伦还是现了,这些留下的人,其实意志也是十分不坚定的,此时派他们上战场,估计逃跑的概率极大,得想办法提高他们的斗志。

    印度兵想要什么?

    提高地位!

    隐含的情绪是什么?

    显然是尊严!

    一时半会给不了他们,至于抬升种姓,那只是朱敬伦随口胡诌的。

    但给他们尊严,朱敬伦还是可以办到的,立刻让人去库房中搬出了一箱箱崭新的军装,英军的军装。英国人物资储备丰富,连步枪都能多余五千支,粮食足够使用三个月以上,军装自然也不会少,军官和士兵的军装他们积压了3ooo多件,刨除那些印度兵的土灰色军装,正宗英军的红色龙虾兵军装也有5oo多件。

    给每一个士兵分了崭新的龙虾兵军装,朱敬伦觉这种宗主国士兵的军装,确实让这些士兵的精神上产生了某种变化,尤其是那些头领,一个个都分到了英军军官的军装,加拉瓦更是得到了一件中尉军装,喜形于色。

    这种情况表明,这些印度兵在面对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