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证。感谢这些数据让我们知道当时那里的火炮至少有两种,一种是口径为85毫米的,另一种是口径为110毫米的。从这些数据我们还知道了东西方的开花弹有一个区别:西方的开花弹是在铸铁弹体上开一个口,以木制的“信管”塞住,在“信管”内装上缓燃火药来引爆;而明朝的开花弹则是“球体表面有一突出台体,台面中间有一直径约0。4到0。5厘米的圆型小孔”,估计是在小孔里插上“药捻”来引爆。因此“信管”、“药捻”都是现代炮弹引信的始祖,也证明了东西方是各自独立研制出开花弹的。实际上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正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率后金军13万人以锐不可挡之势,度过辽河,长驱西进,围攻宁远城,袁崇焕率领坚守宁远的明军仅有一万多人,以十倍之差的力量与之抗衡。袁崇焕得报兵临城下,便召集将士,集宁远城外民众于城内。命总兵满桂、参将祖大寿分守四门,军民同仇敌忾,并严辞拒绝努尔哈赤的劝降。袁崇焕有胆有识,忠勇谨慎,指挥全城军民英勇抗击,多次打退后金军的凶猛进攻。又命令点燃红夷大炮(荷兰产铁炮),一炮摧毁后金军军营一角,努尔哈赤身受重伤,只好收兵,退至宁远城双树堡。重整旗鼓,次日又攻,依然遭致惨败。两军相持20多日,后金军见破城无望,加之伤亡甚重,士气大落,无法再战,被迫收兵回师。袁崇焕率胜兵追击30余里,又斩杀后金兵万余,才得胜回城。这是大明对东奴用兵以来,罕有的大胜。
努尔哈赤死后,他的儿子皇太极即位,一心雪耻,又亲率大军攻击明军宁锦防线。清军渡过大凌河围攻锦州城,袁崇焕派兵增援以牵制清军的行动。清军未能攻下锦州便转而攻打宁远。明军在城头密排巨炮,总兵官满桂出城接战,引诱清军进入大炮射程,然后猛烈轰击清兵,又打的清军死伤无数,仓皇撤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宁锦大捷”。当时明朝军队的火炮除了装备开花弹,还装备了实心弹(又称“葡萄弹”)和霰弹。实心弹是由铁或者铅铸造而成,少量是用石块磨成球体,这种弹主要用于攻城洞穿城墙工事,射程远但是对杀伤人员而言威力不大,除非直接命中,而一旦被实心弹直接命中的话非死即残,但努尔哈赤并没有肢体断裂,因此可以排除是被实心弹打死的。再看霰弹,霰弹在当时是野战火炮的大威力弹种,由数升铅铁小丸构成,射击时可以形成弹幕,杀伤力极大,但是霰弹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射程太近,一般不超过一里,努尔哈赤是不会将军营设在离城墙如此接近的地方的,所以霰弹也可以排除。如此一来,只有开花弹是杀死努尔哈赤的“真凶”,开花弹是铁壳,可以及远,同时爆炸时威力大。推测当时的情况是一枚开花弹落在努尔哈赤附近爆炸,他被弹片和冲击波击成重伤,不治身亡。令人深思的是,在明代大放异彩的开花弹,到了鸦片战争时中国竟然无人知晓,连清朝当时的火器专家丁拱辰也不知开花弹为何物,以至于李鸿章向德国克虏伯兵工厂订购开花弹,曾国藩设立安庆军械所重新引进西式开花弹。左宗棠在西北平叛时从一处明代炮台遗址挖掘出开花弹百余枚,不禁仰天长叹,三百年前中华已有此物,到如今竟然失传,以至被列强所欺凌。
宁凤晨可不想让大明的发明留在历史博物馆,于是,通过在东南沿海购买、工匠批量仿制等手段,目前”平倭“级战船上,已经有数万发”开花弹“和数千枚”土雷“了。
第十三章 敌袭(一)()
远处开花弹的声音一阵强过一阵,看来金乡军水师动真格的了。晏世轮扔掉身上的薄毯子,举目向远处望去。现在的天已经黑透了,但是约十海里之外,却被炮火映的通红发亮,遇到了什么样的敌人,战况如此热烈?
晏世轮将头转向一旁的瞭望口,负责并报军情的职守立即来报,“大人,从千里眼当中可以看到,前方‘平倭’级战船和武装战船,正遭遇不明身份的敌人袭击,此刻正在炮火回应,观敌之队伍,尽是苍山铁、竹筏船,而且观敌之旗舰,此定为倭寇‘铃木次郎’铃木次郎的倭寇船队,只是,在更远处有三艘盖伦战船,看不清是和旗号,另有五艘福船、五艘蜈蚣船,打着大明东南水师的旗号,也在一旁观战,小的实在看不清其意图”
听着这个职守官的汇报,有理有据有分析,人才啊?晏世轮甚至没有去仔细分析他说的内容,而是直接道:“汝何人也?何时加入我金乡水师?”
听见被大人所关注,这位职守的金乡军水师什长立即站直身姿,挺胸抬头收腹,行了个标准的金乡军军礼(宁凤晨仿前世无敌军的军礼而制定),随后中气十足的大声吼道:“小的姜贵帆,金乡军二级工民,半年前从福建逃到基隆,受宁大人眷顾,授我军户,小的感激不尽!”姜贵帆是发自内心的感激,没有晏世轮的金乡军,没有宁凤晨的赏识,自己以前做梦都没有想到,顿顿吃饱不说,还能再次上到海船出战,还是这么气魄的大船!
“哦?凤晨,不光是姜兄弟,其余船上七百余众,是如何聚拢在一起的啊?”晏世轮若有所思道,因为此时他用意不在闲扯,而是情况复杂到了超出他预期的情况,前边倭寇已经和金乡军接战了,而自己的“平倭”战船上,可是既挂着金乡军战船旗,又悬着大明的飞龙旗和飞豹旗,而且早在最初定下战船旗的时候,就到福州水师衙门报备了啊,这大明水师什么意图?按兵不动?按理说,自己金乡卫千户,领军也应该算是东南水师的,不能见死不救吧?还有那几艘盖伦船,这里马上就要见到琉球海岸线了,哪国的人吃饱了撑的跑这来赶海来了,从他们炮口朝向金乡军船队的样子,就似敌非友。所以现在当务之急是要弄清楚,这些船上的水师队伍,都什么来头,忠诚度如何?如果是我金乡军垦民出身,必定死忠于自己,若是海寇出身,则此行危矣,所以故有此问。
宁凤晨听到这里,越众而出,把“十二金刚”中的一个黑番挤的龇牙咧嘴,随后道:“六哥,都是可靠的兄弟,有些是金乡军垦民,有些是东南沿海逃难过来的,绝对可靠,而且大部分人身份都是三级平民或是一级公民,只有这个姜贵帆比较争气,我看他是个可造之才,才特批他二级公民的”其实,这些人的到来,与倭寇犯台不无关系,倭寇的滔天罪行,给台湾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灾难。被激愤的台湾人民纷纷组织起来,进行抗倭的自卫斗争。这其中,就包括了”基隆英雄”宁凤晨率领的“金乡军”,而且与其他明军配合,多次打败倭寇。
当时,明朝将士大多是没有战斗力的老弱病残,军队装备也破旧不堪,士兵的盔甲都是用纸片缀成的,行军打仗连营帐也没有,只好在路边的旅馆里投宿。军粮奇缺,使得将士们长期吃不饱肚子。这样一来,谁还愿打仗?一个冬天一过,泉州海防手下的人都跑得差不多了。然而此时宁凤晨本着至高无上的民族同情心,收留了大部分水师队伍,而且从晏世轮离开台湾后,宁凤晨就一直在想改编水师军队,建立一支勇猛善战的新军。宁凤晨认为,身体壮实,皮肤像泥土一样黝黑的农民、渔人才是最理想的水师兵士;一次,宁凤晨在去匠器厂时,路过一个垦区,正好那里发生了一场械斗,一方是五大三粗的垦民,一边是黑如泥鳅的本地渔民,鱼叉、棍棒上下翻飞,不少人被打得头破血流,但没有一个求饶的。宁凤晨勒住四轮马车的马缰,正想上前阻拦,忽然灵机一动:这不是选兵的最好机会吗?那些械斗的垦民、渔民见来了个大官,一起围上来向他告状,七嘴八舌,乱纷纷的。宁凤晨这才得知,他们是为争夺从倭寇手中夺回的战利品而发生争执的,一方说那堆衣物是倭寇从他们那里抢的,一方说是从他们渔船上掳的。争论不下,只好动武了。
宁凤晨听了,不禁哈哈大笑:“你们哪,都不想想,万一倭寇真的打过来,这样东西一样都不存在了,你们还争什么呢?眼下,咱们基隆、淡水两地,应该万众一心,对付倭寇呀!”宁凤晨趁机向大家说起倭寇在沿海的兽行,激起在场人的愤慨。有个叫姜贵帆的年轻人,拨开众人走到宁凤晨的面前,大声道:“将军,让我参加你们的队伍吧,我要跟着你去杀尽倭寇!”话音刚落,又有几个小伙子站了出来,“将军,收下我吧!”“还有我,收下我吧!”一只只手臂高高地举起,一声声呼喊动人心魄,宁凤晨更是激动万分,当场收下参加械斗的上百个年轻后生,把他们带回军中,按照金乡军军制,什人为一班,四班为一排,并按照金乡军水师训练操典进行训练。有一次出海训练,宁凤晨乘船到大海上巡视,见远处的海面上有只小船,忽起忽落,随波漂流。宁凤晨感到惊诧,难道这是一艘无人驾驶的船?船长说:“宁将军,靠上去看看。”宁凤晨把手一摆:“且慢!”他吃过一次亏,有一回,曾经训练时,他乘船出海,也碰到这样一只飘在水中的无人怪船,刚要往上靠,那船“轰”地一声爆炸了。现在,可得小心谨慎为好。
宁凤晨派一名水手上前去打探,那水手泅到怪船边伸头一瞅,惊得全身直起鸡皮疙瘩,只见甲板上躺着好几具尸体,男男女女,赤身露体,从肤色衣着来看,都是东南沿海一带的渔民。那水手壮着胆子爬上船舷,不料,在船仓里竟发现几具倭寇的尸体。水手把宁凤晨叫上船,宁凤晨仔细一看,发现船仓里的一只木箱里装满了三角脑袋的毒蛇,有的爬到箱子外,吐着通红的舌头,瞪着绿荧荧的眼睛。
宁凤晨沉思片刻,说:“一定是倭寇在翻仓时,把渔民们从蛇岛上捉来的毒蛇翻出来”水手指着仓底一位大胡子尸体问:“那他怎么会自杀的呢?”宁凤晨顺着水手指的方向一看,那个大胡子倭寇竟然用枪把自己脑门打了个洞。他百思而不解。那个水手还在喃喃自语:“怪事,他自己怎么向自己开枪呢?”宁凤晨俯身细看,顿时明白了,指指缠着枪板机的一条蛇道:“肯定是这条蛇缠住了倭寇手中的枪,尾巴抠动了扳机,所以”众人大眼瞪小眼,不得不佩服宁凤晨分析得在理。宁凤晨顿了一息,又道:“看看,连蛇都不想倭寇进入大明的疆土,愿与他们同归于尽,我们怎么能袖手旁观呢?”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接着,宁凤晨分析道:“别看这一带风平浪静,肯定有大批倭寇在活动。”他叫人把这艘无人的船拖回港湾隐蔽起来,日后自有用处。果然,不出三天,一支二百多人的倭寇队伍驾着铁船从日本渡海进入基隆海面。因为基隆港的海防建设太可怕了。这帮倭寇选择的是在基隆、淡水中间的一个小村子附近等岸,听说倭寇来了,而且来了这么多人,那些刚招募来的新兵中,有几个吓得脸色发白,有的竟把刚发下来的盔甲丢下,连夜逃跑了。
如果他们不逃,临阵怯场也是兵家大忌,晏世轮和宁凤晨做的军规里面可是有明确的说明:杖打100,逐出军队,削其军籍,失去了金乡军军籍,意味着以后的生活和金乡军无关,不得逗留在基隆、淡水、金乡卫,不能领取大人派发的食物,这是多么惨重的代价?那些临阵脱逃的士兵,最后领着各自怨声载道的家人,灰头土脸的离开了金乡军治下,回到那万劫不复的流民生活中去,惹得临近的金乡垦民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也起到了很强的震慑作用,大人说到做到,谁还敢违反军规!?
当时接战时,宁凤晨一边派人去调援军,一边把一百多个士兵排在海岸上,严阵以待。一直等到海面上出现倭寇贼船的桅杆尖梢时,宁凤晨把胳臂一抡,几个士兵心领神会,跑到海湾边拖出一只船来。还是那只无人的怪船,船上的尸体早就被海风吹得干巴巴的,甲板上的血凝成一块块血茄。宁凤晨往高处一站,大声说:“来来来,都来看看这艘船!”队伍动荡起来,后面的往前挤,前面的往前拥。宁凤晨摆着手,道:“别挤,别挤,都能看到!”将士们看到那一具具尸体,一片唏嘘。忽然,人群中有人大叫一声:“天哪,这是我家的船!”众人马上让开一道缝,让那人挤了过来,宁凤晨定神一看,是姜贵帆,他哭喊着奔过来要往上扑,被宁凤晨一把拉住。只听海风伴着姜贵帆子那撕心裂腑的呼喊:“爹呀,娘呀,大哥,二哥,你们死得好惨呀!”人们这才知道,姜贵帆子的父母前些天出海打鱼,没想到竟遇上了倭寇。他跺着脚,哭啊,喊啊,哭声揪着每个人的心,不少人也跟着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