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秀才的逆袭-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宋立本审问的俘虏交代,左军之所以会不顾左良玉刚死,就出兵攻打铜陵,是因为在左军的背后追着李自成的大顺军。左良玉军队以前在顺军手里吃过太多的败仗,面对顺军根本没有作战的勇气,这才仓皇沿江而逃。

    仔细的听着宋立本自俘虏口中审问出来的信息,任思齐寻思着,脑子越来越清醒。

    限于脑中对明末历史的记忆有限,任思齐根本就搞不清明末清兵攻打南明时的详情。在原先的记忆中,连左良玉大军东下清君侧这件事都没有。

    所以任思齐对局势的发展是非常的糊涂。现在结合宋立本审问俘虏得来的信息,任思齐的脑子清醒了许多。

    看来是清兵两路南下伐明,一路由多铎带领攻打扬州,另一路则尾随在李自成的大顺军之后。因为对于满清来说,他们的敌人就两个,一个是南明朝廷,另一个就是李自成的大顺军。而若论满清的重视程度,顺军还在南明朝廷之上。

    看来就是这样了,李自成在陕西站不住脚,逃到长江边,而左良玉害怕顺军才顺江东下,而顺军的背后又跟着满清的大军。是的,就是这样,李自成不就是在长江边被满清撵上,连场大败,然后被地主武装杀死在湖北九宫山地区的吗?

    任思齐从没有想到形势竟然如此复杂,刚刚因取得大胜带来的喜悦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忧虑。

    即使取得一场大胜又如何?即使能打败整个左军又怎么样?在左军之后有李自成的大顺军,在大顺军背后还有强大的满清兵。

    任思齐不认为凭借手下这两万军队再加上两万船夫就能打败所有的敌人,凭借自己的军力再加上江北岸的黄得功军,肯定能把所有的敌人都堵在铜陵以西。可是多铎的大军已经攻向了扬州,在任思齐的记忆中,扬州可是轻易的被攻下,附近的刘泽清刘良佐高杰部军队纷纷投降,然后清兵顺利渡过长江,南京朝廷不战而降。

    即使自己死死的钉在这里,也于大势无补,等到清兵占领了南京,自己的后路就会被堵死,那时自己这几万人可就成了孤军!

    必须要退兵,退回南京了!这一刻,任思齐下定了决心。

    “总兵大人您说得对,咱们是得退兵了。”和部下商议之时,李彦直符合任思齐道。在李彦直看来,根本就不应该来这里,岱山军最应该呆的地方是南京。在李彦直的谋划中,应该在清兵攻打江南之际占据一隅,如松江,如宁波,背靠大海和岱山相守以望,凭借强大的水军阻挡清兵的进攻。然后逐渐蚕食整个江东之地。

    宋立本也没有异议,限于见识所限,宋立本的全局观有所欠缺,也没有李彦直那么大的野心。可是在宋立本看来,劳师远征总归是不好的,况且前面的敌人那么多又都是那么的强大。左军虽败,可还有二十万大军,而李自成的顺军更是推翻了北京朝廷,逼得崇祯爷上吊。而满兵更是无敌的存在,被打的狼狈而逃的顺军就是满兵战力的佐证。岱山军好容易才发展壮大起来,可也就这两万来兵,宋立本可不想军队都消耗在这里。

    诸人之中唯一可能有意见的可能就是沈廷扬了,可沈廷扬不是岱山的人,他即使不同意也没用。

    可出乎众人意料的是,沈廷扬竟然也赞同退兵。

    “现在左军大败,势必不敢继续东进。有靖南侯大军在,足以堵住左军东进之路。没必要把所有军队都放在这里,岱山军应该去更加重要的战场,比如扬州。”沈廷扬如是说。

    既然大家都同意退兵,任思齐立即派人往江北,告知黄得功己方即将退兵。然后由沈廷扬起草一封奏章,向朝廷报告大败左军的消息,然后请调回师。

    派人乘快船往南京递送奏章,然后不等朝廷的回复,任思齐立刻下令全军出发,回师南京。

    把缴获的大部分左军船只并俘虏都留给了黄得功,只带着重要的俘虏如李国光用于献俘,岱山军士兵离开的铜陵,顺江而下向南京进发。

    虽然对岱山军的突然撤兵很是不解,在黄得功看来,应该趁着大胜,两家一起进兵,把左良玉大军歼灭在安庆。可是岱山军并不是黄得功的部属,任思齐执意撤军的话,黄得功也管不着。而且以岱山军刚刚展现的战力,黄得功即使想强行阻止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实力。

    总归是同事一场,也算经历过战阵的友军,得知岱山军撤军之后,黄得功亲自来到岱山军营地,给任思齐送行。

    “左军经历过这场大败,势必不会继续东下,由贵军一军足以挡住他们的去路。侯爷您受累了。”任思齐对黄得功歉然道。在江北四镇军阀中,黄得功是最忠于朝廷之人,也只有他没有投降满清。

    “唉,大好的局势啊,只要咱们两家通力合作,不难把左军一举歼灭。”黄得功摇着头叹息道。

    “左良玉已死,左军不足为惧。即使歼灭了左军,后面还有顺军,还有清兵。倒不如留着左军,他们好歹还能抵挡敌人几日。”任思齐劝慰道。

    “算了,人各有志。”埋怨几句,黄得功也不再挽留,在黄得功看来,铜陵至芜湖都是他自己的防区,理应由自己镇守。任思齐是宁波总兵,是客兵,自然有选择去留的权力。

    “我黄得功这一生打过的仗无数,这天下让我佩服的人不多,你任总兵算一个。”黄得功竖起大拇指对任思齐道,“你岱山军的战力没的说,你任总兵以后的前途无量,我老黄佩服。临别之际,我老黄有一句忠告,千万别学左良玉,要做大明的忠臣。”(。)

第三百二十九章 封爵() 
四月的南京,草长莺飞,繁花似锦,秦淮河上画舫处处,琴瑟歌舞,依旧风流。

    对于南京的百姓来说,已经有几百年的时间没有经历过战火,已经过惯了太平的日子,战争对他们来说好像还很远很远。

    可对朝中的重臣来说,明白局势的他们知道大明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内阁首辅马士英每天都处于焦虑之中,长江以北多铎大军步步紧逼,已经兵临盱眙,即将打到南京。

    西面,左良玉二十多万大军沿江而下,光凭黄得功还有那个宁波总兵任思齐,能挡住左良玉吗?

    皇宫中,弘光帝又下了道圣旨,要求替他再选一些美人。

    这一切的一切,都压在马士英身上,千头万绪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就是这种时候,以钱谦益为首的东林党人还在不停的捣乱,每日上奏折弹劾这个弹劾那个。

    马士英感觉这个首辅职位就像个烫手山芋一样,他恨不能把它丢了出去。可也只是想想而已,费劲了千辛万苦,使尽了阴谋诡计,好容易才得到的首辅职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不舍得辞去。

    “元辅,大喜啊元辅!”门帘一掀,兵部尚书阮大铖满脸笑容跑了进来。

    “集之兄,你也是朝廷重臣,怎的如此慌张不成体统?”马士英笑骂道。阮大铖因为在崇祯朝党附魏忠贤,一直受到东林党人的排挤,是马士英推荐他在弘光朝为官,一直是马士英手下第一干将。

    “元辅,真的大喜啊,”阮大铖喘匀了气,笑嘻嘻的道,“宁波总兵任思齐奏报,于四月十一日在铜陵大败左良玉五万大军,生擒左良玉属下大将李国英。”

    “真的?”马士英一下子站了起来,一把抢过阮大铖手中的战报。南京朝廷现在受到西北两面攻击,若是能解决西面,就可以从容对付北面的敌人。

    “还不止这些呢,据任思齐奏报,从俘虏口中审问得知,左良玉已经在九江病死!”

    “真是好消息啊,宁南侯已死,左军再不足为虑。哈哈哈。。。。。。”马士英大笑了起来。

    “恭喜元辅了。有此一胜,西面的危机已解。”阮大铖恭声道。由于左良玉军打的旗号是清君侧,也就是清除马士英阮大铖等人,若是左军真的打到南京的话,马士英二人必无幸理,所以听到任思齐打败李国英的奏报,马士英高兴的很。

    “这宁波总兵可真是员骁将啊,不错不错,集之兄,你说应该怎么封赏才是?”马士英笑眯眯的道。阮大铖是兵部尚书,负责管理兵事,自然要参考他的意见。

    “嗯,宁波总兵立下了大功,是的好好封赏。可是他毕竟太过年轻啊,才二十岁年纪,刚刚才提为总兵,要不多赏赐些金银算了。”阮大铖试探的对马士英道。

    “嗯,不妥不妥,现在正是朝廷用人之际,封赏太薄的话,恐怕会寒了将士之心。”马士英摇头道。

    “元辅圣明,不过任思齐已经是总兵了,爬到了武将的顶峰,干脆赏赐他爵位吧,给他封伯爵。”既然马士英想厚赏任思齐,阮大铖自然不会违拗马士英的意思,干脆提出了封爵。

    要知道在大明,爵位是身份难得的。王阳明平定了宁王之乱,才获封伯爵。非军功不得封爵是大明的祖制,哪怕你是一品大学士,想得到爵位也不可能。

    像弘光朝初立,刘泽清刘良佐高杰等人,以拥立之功才得以封伯爵之位。任思齐只是打了一场胜仗,就给他封爵,这个封赏不可谓不厚。

    大明的爵位共公侯伯三等,可是哪怕最低等的伯爵也是超品,位在大学士之上。而且大学士你只能做一世,而爵位则可以世袭,可以祖祖辈辈传下去。

    “好,就给他封伯爵。就封他为肃虏伯吧。”此刻马士英的心情非常的高兴,这一场大胜,使得他焦虑的心情一下子好了很多。

    “还有啊,元辅。除了报捷文书,宁波总兵还上了一道奏折,想请调离开芜湖,回师南京。”阮大铖又道。

    “为什么不一举把左军消灭,左良玉已死,正是消灭左军的大好时机啊!”闻听此言,马士英皱起了眉头。

    “宁波总兵说,左军已不足为虑,现在大明之患不在左军,而在扬州!”阮大铖把任思齐折子中请调的理由说了一番。

    “集之兄,你怎么看?”沉思了一会儿,马士英把目光看向阮大铖。

    “宁波总兵说的不错,左军却是已经不足为虑。可是虽然咱们取得了大胜,左军兵力依然有二十万人,宁波总兵和靖南侯的兵力加起来还不足他们的一半,想消灭左军不是那么容易。

    可是左军经过一场大败,也必然无力继续东进,靖南侯一人足以把他们挡在铜陵之西。所以宁波总兵的军队可以撤回来。

    而且小弟觉得,咱们南京好像更需要兵力!”

    阮大铖的话让马士英恍然大悟,既然宁波总兵如此骁勇,干嘛不把他调回南京,自己有如此勇将作为奥援,这首辅的位置岂不是坐得更稳当一些!

    现在南京京营军队有三万余人,另外还有云南贵州来的援军两万多。可是这么多的军队大都掌握在勋贵手中,自己身为内阁大学士,除了儿子马銮带的几百宫卫以外,竟然不能掌控其他军队,这让马士英极为不安。

    因为现在可是动乱时代,那些东林党人心怀叵测,以忻城伯赵之龙为首的勋贵们态度又极为暧昧,这让马士英非常没有安全感。

    “好,就下令,让宁波总兵回师南京!”马士英断然道。

    就在马士英下令调岱山军回南京之时,任思齐的大军已经在回师的路上了。

    虽然还未得到朝廷的调令,若在和平年代,无令回师和造反没啥区别。可现在是什么时候?南明朝廷已经剩下的日子不多了,任思齐自然不会再在意朝廷的态度。

    无令回师又怎么样?难道朝廷还敢处罚自己?

    从李国英手里缴获了大量的战船,虽然留给了黄得功一些,可岱山军的船只还是非常富裕。近四万大军全部乘坐船只,顺流而下,两日的功夫,就从铜陵回到了南京。(。)

第三百三十章 拉拢() 
“将军,有圣旨!”船到南京城外,任思齐还未下船,便有小船划到公主号旁边,向任思齐报告这个消息。

    让李彦直负责军队的扎营,任思齐乘坐小船,带着众将向江岸靠去。长江之中上千艘船只浩浩荡荡,在李彦直的指挥下,岱山军将士正在码头附近的江湾里扎下水营。

    李行久带着一队亲兵率先上岸,布置下了防线,然后任思齐带着众将上了码头。抬眼望去,在码头对面的空地上旌旗招展,一大群官吏摸样的人在数百士兵的簇拥下等在那里。

    “任总兵!你可算到了。”任思齐还未来得及感慨,就见太监卢芳笑呵呵的迎了过来,后面跟着一群官员。

    “卢公公,你是在迎接我吗?”任思齐笑道。

    “当然,不是等你还能等谁?快接圣旨吧。”说着话,卢芳拿出一卷明黄色的布帛。

    任思齐已经接过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