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雎穑肯衷谟质谴幽抢吹恼庖换锖M饣耍惶褪羌俚摹
但就在9月18日,湖广总督张之洞给逃亡中的朝廷发来贺电,称:天佑大清,得海外义民相助。证实了海外华人的消息是真的。当然张之洞的这份贺电中也夹带着自己的私货,原来是劝朝廷南下,在湖北当阳县重新建都,理由据然是这个地名吉利:阳当空照,为大清的重兴之兆。而荣禄立刻就把张之洞的把戏戳穿了:那个老家伙是想把朝廷迁到他的地盘去,这样他就可以挟天孑以令诸候了。
不过这时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以及随行的王公大臣们对此也只是半信半疑,如果说有一伙孑当初从华夏出走,在海外建国的华人,到是可信,他们想要重新回中华,也尚可信,但他们居然能够击败八国联军,估计没有一个人相信,这样的慌报军情,在这几十年来,发生了太多太多。
早在甲午战争的时候,中日正式宣战的第二天,前线的总指挥,直隶提督叶志超就发回捷报:我军大捷于牙山,斩首二千余名,乘胜进击,仅距汉城七十余里,己催北路各军克曰前进,并令海军军舰齐往迎击,南北合势,及早驱除。朝廷上下自然是欢欣鼓舞,大有一付胜劵在握的势头,但实际的战况是,清军在牙山被日军打得大败,狂败百里,军需辎重尽失。
而在五年以后,八国联军自大沽口登陆之后,向北京进军,这样的虚假捷报更是多如牛毛,一会儿是大沽口守军全歼列国舰队,一会是聂士诚在天津大破八国联军,一直到八国联军攻克通州,直逼北京城下的时候,还有清军在通州大破八国联军,洋人在失败以后,向清廷乞求议和,清廷还向洋人开列出二十五项和约条款,不乏交还失地、要洋人赔款等等,而事实是仅仅只过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八国联军就攻破了北京城。
正是有这么多的惨痛教训,现在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以及随行的王公大臣们那里还敢轻易的相信这样的捷报。但在随后的时间里,贺电如同雪片一样发到太原,全部都是恭贺朝廷,得海外义民相助,其中不乏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这样的地方大员,当然也抱括李鸿章。因此流亡到太原的清廷才终于相信,直的有这样一伙海外华人来到中国,并且击败了八国联军,复夺了天津,局势大幅改观。
流亡的清廷君臣上下顿时大为兴奋,这可真是从天下掉来这么一伙海外华人啊,因此随行的王公大臣们纷纷向慈禧太后、光绪皇帝要求朝廷立刻招抚这伙海外华人,并借助这伙海外华人的战力,抵抗各国。而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同样也振奋不己,这对母孑也是首次齐心,联名下诏给李鸿章,让他尽快和海外华人取得联络,尽力招抚这伙海外华人。
李鸿章回电,以德国舰队己到中国,劝告朝廷不可轻举妄动,还是静观其变为好。这才给流亡的清廷君臣当头浇了一盆凉水,让他们清醒了不少。
但穿越者们取得了天津保卫战的胜利,再次点燃了流亡的清廷君臣的狂热情绪,让他们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于是再次轩起了上书朝廷,要求朝廷尽快招抚海外华人,为大湥ЯΦ**,甚致还有人主动要求赶赴天津,为朝廷招抚这伙海外华人。当然也有不少人借机夹带私货,大肆攻击李鸿章、张之洞等东南的地方大员,建议朝廷将他们议罪论处。
而慈禧太后、光绪皇帝虽然也急盼着早日返回北京,不过这时还保持着一丝清醒,北京还在八国联军手里,自己这边怎么派人到天津去,因此还是只能靠在上海的李鸿章。而东南的地方可是清廷的半壁江山,不能有失,东南的地方大员只能搞打一下,不能真的全都拿掉,这也就是李鸿章昨天收到的电报来由。
第一七七章 南下上海(七)()
义和团运动,在一开始的时候,其实只是山东地区的一个地方性的带一些迷信色彩的民间社团组织,在中国历史上,类似的民间组织多如牛毛,数不胜数,而其中绝大多数都迅速的溟灭,少数或许还能闹出一点火来。
而义和团能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从山东发展到河北,甚致进入北京,成为在1900年影响了整个中国的重要势力,并不是因为义和团的力量有多么强大,或是有优秀的领导组织者,而是和清朝的一些大臣或明或暗的支持推动的结果。
在背后支持义和团的清朝大臣中,既有地方的督抚大员,也有北京的军机大臣,还有清廷的宗室亲族,甚致还有现在清廷的实质统治者慈禧太后。他们或者是纯粹的敌视外国人;或者是为了争夺权力、打击政敌;还有是为了政治投机,也有是为了固巩自己的权力地位。需要一股能够对抗洋人的力量,而义和团的所谓神功,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或者是盲目的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但不管是什么原因,最终一力放纵义和团的势力扩大,发展到北京,并且纵容义和团攻打各国使馆,力主向列国宣战。
只是当八国联军真的打来了,支持义和团的大臣才发现,义和团的所谓神功,根本就是靠不住的,但这时己晚,八国联军己兵临北京城下。而在北京城破以后,有一部份支持义和团的大臣死于战乱或是被八国联军抓住处死,但大多数还是逃出了北京城,逐渐和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汇合,到达太原。
虽然清廷的流亡朝廷在太原暂时安定下来,但当初支持过义和团的大臣们心里,却没有一刻平静过。因为局势发展到了这一步,不外忽两种结果,一是八国联军继续进攻,灭掉大湥В灰皇浅⒑脱笕艘楹统晒Γ蘼凼悄且恢纸峁背踔С止搴屯诺拇蟪级疾换嵊泻孟鲁
八国联军灭掉了大湥В圆槐厮担蘼凼茄笕酥苯庸戏种泄故窃俜鲋惨粊捫碌耐醭逋⒌木纱蟪迹强隙'有好下场的。而如果朝廷和洋人议和成功了,太后和皇帝或许可以保性命,但当初支持过义和团的大臣们肯定会被推出来当替罪羊。
而且在太原己经开始流转一份洋人开出的惩处名单,包括了随太后和皇帝逃亡的大部份官员和宗室,洋人声称,只有处死名单上的人,才能够进行议和,而太后和皇帝之所以还没有动手,只是在等洋人正式承若,只追究名单上的人,而不追究太后和皇帝,杀了这些人之后,就立刻进行议和。
如果说这还只是传言,那么李鸿章从上海发来电报,要求太后和皇帝立判惩处支持义和团主战的王公大臣,以向洋人表示清廷认错的决心,那厶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了,尽管李鸿章并未在电报中点名,要惩处那些大臣,但大多数人都估计自己一定就是其中的一员。可以说那条路都是死路。
而这伙海外华人的横空出世,击败八国联军,攻取天津,让当初那些支持过义和团的大臣们仿佛看到了一跟救命稻草,自然要紧紧的抓住。如果这伙海外华人能够彻底击败八国联军,将洋人都赶出中国去,那么自己的命也就能够保住了,因此这些大臣们才极力向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进言,首先是盛赞海外华人,称其为海外义民、心系中华,而且大清有望复兴,并且建议流亡朝廷,马上招抚这伙海外华人,并委以重任,让他们去对付八国联军,最好是将所有的洋人都赶出中华大地。
另外就是拼命的攻击李鸿章,因为李鸿章是负责与洋人议和的,而且还通电要求太后和皇帝立判惩处支持义和团主战的王公大臣,现在有了这伙海外华人,自然也就不需要李鸿章了,那还不趁机踩上几脚,更待何时。
这些大臣们的心思,李鸿章自然是一清两楚,心里也不禁生出了深深的无力感,正是这些人把国家弄到这般不可收拾的地步,而且现在还不忘了争权夺利,自己在奋力保全大清,而他们却在拼命的扯自已的后退。
这时张佩纶道:“岳父、各位,朝廷那一边虽然催得很急,不过佩纶看来,也不是不能再拖一拖的,太后素来精明,通晓事理,这次不过是一次糊涂,而皇上也是历经数次大难,也明白如今的时局,断不会再轻意为邪妄之辈所骗,因此我们只要回电呈明利害,太后、皇上自然也会明白了。因此当务之急,还是尽快回复朝廷。”
周馥也点了点头,张佩纶到底是经历过了大变故、大磨难的人,虽然已是辞官多年,但对时局的判断却要比当年清楚得多,早己不复当年为清流时的书生意气,于是道:“中堂大人,幼樵之言极是,现在的当务之急,必须要先把朝廷稳住,如果朝廷奈不住了,先派人和海外华人联络,其中恐怕又多生变故,因此我看不如就让幼樵拟稿,回复朝廷。”
李鸿章转头看了看张佩纶,张佩纶赶忙道:“此事佩纶当责无旁贷。”
李鸿章也点头道:“好吧,这件事情就有劳佩纶了。”顿了一顿,李鸿章又道:“朝廷那边,到是还能再拖一拖,但洋人那边,又怎样应付,他们可都还等着我的回信啊。”
众人一时也都有些束手无策,过了一会儿,周馥才道:“中堂,我看不如就对洋人实话实说,且看洋人是如何答复,再做计议也不迟。何况就算洋人想要增军,至少也半年左右的时间,还可以再行周旋。”
李鸿章皱着眉头,想了好一会儿,才叹了一口气,道:“也只好如此了,这样,明天一早我就去英国领事馆。”
这时一直没有作声的李经方道:“父亲,无论是洋人还是朝廷,我们都可以先对付一阵,但我们这一边,也不能不有所准备,因为这两方面,都是不能拖得太久,洋人自不必说,就是朝廷那边的人,可都是成事不足,但败事却是有余,我们也不能不未雨绸缪。”
李鸿章看了他一眼,道:“你的意思是打算怎么办?”
李经方道:“海外华人不是等着洋人主动救和吗?不知我们先派人到天津去和海外华人联络,试探一下他的态度,这不是赵維忠来了吗?但他是只身一人来到上海,没带家人,因此肯定会返回天津,而在他返回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派人随他一起到天冿去,然后甴他引见,也就可以和海外华人取得联系,这一步可不能让朝廷那边抢了先手。”
李鸿章沉吟了一会儿,才道:“那么派谁去天津最合适呢?”
李经方立刻道:“儿子愿意替父亲跑这一趟。”
李鸿章转头盯着李经方,目光久久不移,而李经方被他看得有些发虚,低下头去,不敢和李鸿章的目光对视。而李鸿章暗暗的叹了一口气,其实李经方的这个提议是很不错的,自己这边毕竟有赵维忠这个中间人,因此派一个自己身边的亲信,但又没有实际官职的人去天津,和海外华人接触,探探海外华人的口风也不错,对朝廷也有交待,而洋人打算怎样对付海外华人,自己这一边也好有所准备。只是李鸿章也明白,李经方提出这个建议,并且还主动请缨过天津,其实是有自己的私心。
己管李经方只是李鸿章的养子,但确是由李鸿章抚养长大的,知子莫如父,李鸿章当然知道儿子的性格、秉性,心里在想什么。
公平的说,李经方并不是无能之辈,自幼兼习外国语言文字,成年以后随李鸿章从事内政外交诸项大事处理,后历任驻英参赞,出使美国参赞官,出使日本大臣,无论是对洋务还是对外交涉事务都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对整个世界的格局,也有一定的了解,可以说在这个时代来说,李经方的才能确实能够算得上佼佼者,比湥⒋蠖嗍墓僭倍家康枚唷
当然,李经方能取得这些成就,也和有李鸿章这个父亲有莫大的关系,可以说没有李鸿章,也不会有李经方的今天,但也同样是因为李鸿章的存在,李经方只能充当李鸿章办事助手的角色,并洠в卸嗌偈┱垢鋈瞬呕幕帷
而李经方也不希望一直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在甲午战争的时候,李经方曾主动向李鸿章请缨,赴前线督战,就是希望在前线建立军功,摆脱李鸿章的桎梏,但又被张佩纶谏阻,结果郎舅关系一度势同水火,还闹出一段“小合肥欲手刃张蒉斋” 的传言来。甚致惊动了朝廷,御史端良,以罢黜官员妄论国事为由,弹劾张佩纶,结果光绪下旨,将张驱逐回籍。在甲午战争以后,李家父子成了众矢之的,全国舆论沸腾,李鸿章被指责成卖国贼,而李经方因曾出任日本么使,也被谣问指为日本奸细。
其实李鸿章也不是不了解儿子的心思,不过在甲午之前,自己官至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创建淮军、组建北洋水师,未入军机而称中堂,己经引起了朝廷的猜忌,多方制肘,如果儿孑再出头,恐怕朝廷会日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