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发明家-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却可以通过跟王浩然理论的方式传达给他父皇,以此达到说服他父皇的目的。于是李泰紧紧的抓住这个反抗的机会,对王浩然感叹道:“父皇身为大唐帝王,每每出行,必然会劳师动众,父皇体恤百姓疾苦,故而鲜有离京。而皇兄身为太子,一言一行都得小心谨慎,喜怒不形于色。其实这倒还好,至少皇兄以后还能有机会像父皇那样为大唐百姓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功绩出来,如此也不枉此生了。然而我呢?难道就因为我是皇子,就得依靠着父皇的余荫养尊处优、吃喝玩乐了此一生吗?我不甘心!我不甘心啊!”

    李泰说到动情时,沮丧得眼泪都流出来了,李世民看着都觉得心疼。然而在李世民心疼、李泰沮丧之时,王浩然继续劝道:“越王现在还年轻,又何必担心将来没有作为呢?如今朝堂之上让越王去封地的声音甚多,想必越王就算想待在京城也待不了多久了。不过越王如此执着的想做研究,不如这样吧,我在研究所里选几个聪明点的人来陪越王一起在京城做研究如何?”

    “这能行吗?就比如造船吧,所涉及到的事甚多,是几个人就能做得出来的吗?再说了,你那一门二将三才四子,有哪一个你是愿意给我的?你若是找别的人给我,那不是打发我吗?”

    “但越王殿下总不能为了你自己的抱负而弃陛下和皇后于不顾吧?”

    李泰都难过成这样了,王浩然还不依不饶的劝阻着,连李世民都有些看不过去了。而且从王浩然的话中,李世民看通了一件事,原来自己强留下泰儿并不是因为自己疼爱自己的儿子,而是自己为了满足自己能儿孙绕膝的期望而让泰儿牺牲掉他自己的抱负而已!而王浩然的父亲,为了两个儿子能出人头地不也放手让他两个儿子出去闯荡吗?还能忍心让十来岁的嫡长子远赴高昌闯荡,与之大爱一相比,李世民倒对李泰心生些许愧疚了。一番思虑之后终于开口说道:“泰儿,既然你有如此远大抱负,父皇也不好过多阻拦,父皇答应你把你的封地改在杭州便是,但父皇有个条件,就是在浩然搬去杭州之前,你得留在京城,多陪陪你母后!”

    李泰犹豫着不知如何拒绝。

    “越王殿下,陛下能做出如此让步,实属不易。我大概两三年后就会把研究所搬去杭州,越王殿下可在这两三年里尽尽孝道,等越王殿下到了杭州后,就算再怎么思念陛下和皇后,怕是也难得有机会回来探望一面了。越王若是关心蒲州研究的进展,我可常写信回来告知于你。”王浩然隐晦的提醒道。

    李泰一点就通,对王浩然苦笑道:“如今大唐日新月异,你那研究所的人更是一群怪胎,蒸汽动力都还没真正用上就又开始打算研究燃油动力了。我若是落下几年再去你那研究所的话,怕是也只能给你们打下手了。”

    李世民感觉头都大了,研究所的进展确实很快,以前的话,李世民还能稍微理解一点研究所研究的项目,可现在真的是懒得费脑汁去理解了。李泰若真是隔了几年再去研究所,可就真的会被远远的甩在后头了,以李泰高傲的性子,这哪是他能忍受得了的!难道真的只有全权放手才行吗?

    “越王殿下聪慧过人,想必到时再熟悉几年便……或许也能跟上来了吧……”王浩然说这话时没点底气。

    李世民心中苦笑不已,他知道李泰从小就聪慧过人,但王浩然挑选出来的人也不是一般人,若是差上几年的话,那哪是说赶上就赶上的?李泰是皇子,代表的可是皇室的脸面,既然决定放手让李泰去闯荡,李世民就希望李泰能成为这一行业中的佼佼者,想至此,李世民这才狠下心来全权放手,也不再要求李泰非得在京城待着了。

    李泰是跟着王浩然一起出宫的,为了表示感谢,支走南昌公主后便硬拉着王浩然去酒楼喝酒。

    “真有你的,我一开始还以为你真倒戈帮父皇来劝我呢!”李泰得到解放,心情大好,自顾自的倒了一杯葡萄酒一饮而尽。

    王浩然撇嘴一笑,没有回答,心里却说道:倒戈?开什么玩笑?我五年前就开始诱拐你了,怎么能在关键时刻放弃!

    “我怎么看你没什么心情啊?我现在都自由了,你不替我高兴?”李泰问道。

    “你高兴就好,我嘛,我总感觉自己有麻烦了!”

第183章 小小惩罚() 
李世民这边,他一脸苦闷的回到寝室,长孙皇后见此便关心道:“二郎,你这是怎么了?心情如此低落?”

    “朕答应泰儿把他封地改在杭州了。”李世民简单明了道。

    “杭州?怎么又变成杭州了?不是蒲州吗?”长孙皇后却一头雾水,她只知道之前李世民跟她说要把泰儿的封地改在蒲州。

    “因为王浩然那小子以后要把研究所搬去杭州,所以泰儿非要朕把封地改在杭州。”

    “杭州离此甚远,你怎么就答应了呢?”长孙皇后有些抱怨道。

    “因为……因为朕让王浩然过来商议了……”李世民懊悔不已,认定让王浩然一起商量此事才是自己最终答应李泰请求的起因。

    “又是王浩然?”长孙皇后不敢过多的对李世民说些抱怨的话。

    “对,又是王浩然!前几年被他一掺和,结果朕就稀里糊涂的答应让泰儿去蒲州了,现在王浩然又掺和进来,朕本来笃定不再听那家伙的花言巧语的,结果还是稀里糊涂的答应泰儿把封地改在杭州了。”李世民郁闷道。

    “那浩然这次都说了些什么?”长孙皇后好奇道,她知道李世民是心智坚定的人,能把他绕迷糊的说辞定然高深莫测,故而好奇心大起。

    长孙皇后一直是李世民的贤内助,李世民很多事都会跟她商量,这次也不例外,于是李世民把刚才的事详细的说了给长孙皇后听。

    “泰儿有如此抱负,我们作为父母的,确实不好阻拦。”听完李世民的陈述,长孙皇后叹了口气,显得有些无奈。

    李世民早就从这个局中跳出来了,见长孙皇后变化如此之快,惊讶的盯着长孙皇后,这王浩然到底在这件事里灌了什么迷魂汤?怎么连长孙皇后只听自己陈述一遍也都被迷惑住了?

    长孙皇后这时才发觉自己态度转变得太快了,心中暗暗吃惊,不过她心思细腻,很快就找到了王浩然在这个局里动了什么手脚,笑道:“二郎,其实这事浩然使用的手法很简单,而我们因为过于防范他了,反而忽略了另外一个人的变化了!”

    “谁?泰儿?”李世民仍不明所以。

    “没错,你不觉得今天泰儿变了吗?若是以往,你觉得泰儿会跟我们说这么多心里话?”

    “你这么一说,朕发现倒还真是这样!也就是说,这次浩然并没有使用什么伎俩了?”

    “不然,他只是把二郎你想说的话说出来,而泰儿则把不敢跟我们说的话跟浩然说,而这些话都一字不少的让二郎你听见了。真正让我们改变初衷的,只是我们对泰儿的疼爱之情”

    “好小子!张口闭口都是替朕劝阻泰儿的话,原来背地里却是在帮泰儿说服朕!”李世民终于想通了,越想越气不过,决定惩戒他一次,于是叫来福安给王浩然带个口谕,责令王浩然下次去蒲州只能徒步去。

    “其实浩然也只是好意而已,若不是他,泰儿怎会对我们敞开心扉说心里话呢?”长孙皇后为王浩然求情道。

    “不行,朕一定要惩治一下他才行,两次在朕面前使伎俩,把我们泰儿越支越远,将来若是再怂恿泰儿出海怎么办?”

    “你说浩然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对他没什么好处,而他还是冒着触犯陛下的风险去做?”长孙皇后没再继续为王浩然求情,反正这惩治也不算严重,能让李世民消消火也好。

    “这……”李世民第一次想到更深层面的问题,突然他打了个激灵,惊讶的向长孙皇后求证道:“莫非他和那些朝臣一样主张让泰儿前往封地?”

    “不会吧?他也就才十六岁,能想到这么深吗?”

    “不不不,那小子可不能等闲视之,他十岁时就开始计划将来成立学院的事了,那还有什么是他想不到的?”

    “成立学院?还有这事?”

    李世民跟长孙皇后说了一下自己的猜测,然而长孙皇后并不认同,说道:“或许这只是哪些隐世高人对浩然有所交待而已,若仅仅只是浩然一个人的意思的话,那也太匪夷所思了!”

    李世民点点头,觉得这也有道理,心中暗自庆幸,好在这些人都一心向唐,不然的话,大唐或许就成为如今的吐蕃、突厥一类了!

    这几天李世民派去倭国的考察队都回来了,同行的还有一些倭国的商人。当然,以当前的交通状况,这些商人根本就赚不了什么钱,若不是有倭国的政策扶持,根本就没人愿意来大唐进货。倭国上层之所以愿意这么做,主要是想让倭国百姓都了解一下大唐,给予他们对自己国家的憧憬,转移一下视线,从而降低倭国朝廷的压力。

    而这对大唐的商人来说,却是有利可图的,一些实力雄厚的商人结交到倭国商人后,干脆把倭国所需要的货物都运到海东道,也就是之前的新罗,海东道是新罗归降大唐后李世民给取的新名字。当然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以后两岸贸易日益频繁之时,大唐也会逐渐重视起海运来。这群倭国商人的到来,其意义远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重大,无论是对倭国还是大唐,都可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交流。

    犬上御田锹一接到倭国来的信件,次日便入宫面圣。李世民看着由犬上御田锹呈上来的舒明天皇的书信,是用汉字写的,觉得里面的称谓饶有趣味,称呼李世民为大唐大天皇,而舒明天皇则自称是倭国小天皇,与突厥、吐蕃的伎俩如出一辙。若是以前,李世民会欣然接受,不过如今他变了,从突厥插满大唐旗帜并被分为原东道和原西道后他就变了,比起让小国成为附属国,他更愿意把他们归为大唐的一个道。不过李世民也没对此多说什么,他目前还需要舒明天皇这些人在倭国宣扬大唐国威呢。

    至于借粮一事,李世民之前也是考量过的。从考察队带回来的资料来看,当年徐福确实抵达了倭国,如今倭国多处还保存有年代久远的徐福社(庙)。至于徐福等东渡之人的后裔,有众多族谱可以相互佐证,可以确定福田、福岛、波多、羽田等姓氏就是汉人后裔。虽说倭国有四成百姓是汉人的数据有水份,但经过倭国重新甄别把六成去掉剩下四成后,倭国百姓对这个数据可以说是毫不怀疑的。会怀疑的也只能是那些漏网的作假者,但他们不敢也不会说出来。

    对于这些考察结论,李世民还是很震惊的,看来王浩然的同根之说并非胡编乱造之词,要知道,倭国统计的只是男丁这一系的传承,若是再算上女丁那一系的传承的话,那倭国与汉人沾亲带故的人至少有过半了!

第184章 挑起倭国内乱() 
李世民很大方的借给了倭国几十船粮食,这些说是借,但李世民可没指望倭国能还,以大唐既有的对倭政策来看,将来倭国这个皇室是必须要推翻的,只有大唐扶持上去的上位者才能好好的为大唐服务。而这人选,李世民觉得福田家族就再好不过了,一来,他们是汉人后裔,二来实力雄厚,容易扶持。李世民结合在倭官员送回来的情报,觉得可以挑拨一下福田家族与苏我氏的矛盾了,便在给倭国送粮之时,以福田家族是汉人同胞为由顺便赏赐了福田家族甚多金银财宝。

    犬上御田锹回到住处后才察觉到这赏赐的份量之重,连忙准备再次入宫,不过走到半路便改道了,他想先找王浩然商议一番再说。到了王家后他得知王浩然已经被召进宫了,便匆忙的朝皇宫赶去,到了皇宫门口倒赶上了王浩然。

    “小少爷请留步。”犬上御田锹喊着小跑了过来。

    “原来是犬上使者,犬上使者如此匆忙,可为何事?”王浩然驻足问道。

    “方才陛下在朝会上答应借粮了,而且还赏赐了福田家族许多珍宝!”犬上御田锹心急如焚,便没跟王浩然多绕弯子。

    “原来如此!”刚才王浩然还在纳闷李世民为什么突然召他入宫呢,看来就是为了此事了。王浩然能想到,大唐对福田家族示好,必然会引起苏我氏对福田家族的猜疑,福田家族若是底蕴不够雄厚的话,被苏我氏一锅端都有可能!以此看来,李世民显得有些心急了。但是真会如此吗?李世民可是在战场驰骋多年的统帅,怎么可能如此心急?难道犬上御田锹对倭国的局势有所隐瞒,与唐朝使者在倭国得来的情报有所不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