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发明家-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研究项目一增多,机械设备研究方面的压力就大了很多,如果设备跟不上去,其它的研究基本就难以有所大的进展。好在前来应聘的人有过半是想加入已有所成的机械制造方面的研究,这大可推进这方面的研究进度,这样的话,其它项目的研究人员也不至于坐冷板凳。

    这一个多月以来,王浩然除了面试前来应聘的人外,空闲时还准备好开设商行和建设铁路的计划书。他依次到蒲州县城、长安两地招商引资,这两个地方他的人脉广,周边一些财力雄厚的人也都在他的邀请之列,不过这次的投资巨大,那些投资商还需仔细考量一番才能做决定。王浩然在这两处各呆了几天,诸多投资商都答应投资后,王浩然又前往洛州、杭州,这两个地方麻烦一些,除了先结识当地官员,靠那些官员结识当地的富商、财主外,还一个渠道就是通过洛州掌柜韩磊、杭州富商谭孟德的介绍。

    在杭州,王浩然等待那些投资商的答复之余,抽空去看望了下许玄安。这边的杂jiao水稻实验场地有近百亩,在许玄安的努力下,已经培育出了稳定的、亩产近三石的稻种,不过只能种一次。这杂jiao技术,许玄安经王浩然授意,已经传授给了其他有研究杂jiao水稻的商贩。等这一季水稻制出大量稻种后,下一季便要全面推广开来,一切若是顺利的话,王浩然就算是解决了一个困扰他已久的大难题了。

    几天后,杭州及周边受王浩然邀请的财主们经过再三考量后,基本都答应了投资。为了处理相关事宜,王浩然让这些财主们选出几个代表一同前往中城,届时他还会让长安、蒲州、洛州三地各选出来的代表也奔赴中城,这四地的代表将组成理事会,所有大事项都得由这四地的代表共同投票决议。

    经过四地代表几天的榷商,具体实施办法便出炉了。商号取名为先锋银联,各投资商在大唐各地的商铺都挂上银联标志,但凡是先锋银联开出的银票都可在这些商号换取现银,当然,手续费是必须的。另外还选择了一些大县城开设银库,能存钱、能贷款,功能和业务跟后世的银行差不多。虽然此时的农民老百姓基本是没钱可以存的,但在大县城的话,有钱的商人、财主还是不少的。银库还有一方面用处,就是筹集资金用于铁路建设。

    当一切都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时,很快就出现难题了。这些年,因为水稻产量提高许多,李世民便出台了鼓励农户开荒的政策并兴修水利,使得整个大唐都掀起了开荒热潮。大唐地广人稀,有的是地方让老百姓开荒,而老百姓们,因为水稻产量高,对比起给别人做工,更愿意自己种田。

    如今,别说空闲人手,就连一些商铺的工人都有不少辞工回家种田了。虽然目前这现象并不普遍,但王浩然能预测到,等亩产三石的稻种传播开来后,必然会掀起返田热潮。返田热潮有利有弊,对于王浩然的工业化梦想来说,绝对是巨大的打击。但这已经成为了无法更改的趋势,王浩然所能做的,就是跟李世民说明返田热潮的利弊,建议出台鼓励生育的相关政策。这只是长远之计,对即将到来的返田热潮的冲击并无作用。

    对于招工困难的问题,先锋银联只能提高待遇、扩大招聘范围。好在目前铁路建设的技术并不高,只能一个方向从头铺到尾,故而所需的工人并不多,虽然招工难,多费些劲还是能招够人手的。

    在开始生产铁轨之时,王浩然让陈俊教王景修等四个勘察路线的人怎么铺铁轨,以后就由这四人负责铺铁轨事宜了。还有那些新招进来的人都需要先教授他们相关知识,所以这段时间里就没有再研究新的项目。

    王启宏在高昌发展得很快,而且还有很多大唐的商贩看见其中利益,亦纷纷载着大米前往周边各地收购棉花,然后把棉花卖给大唐最大的纺织厂,赚取其中差价,这一切,全都得利于大唐米价持续下降。正如王浩然所猜测的那样,在缺少食物的年代,风俗习惯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如今的高昌,米饭出现在餐桌上的频率越来越频繁,有着代替他们主食的趋势。自从大唐水稻产量翻倍之后,高昌及周边各地掀起了种植棉花的热潮,因为种植棉花换来的大米能让他们填饱肚子。

    棉花大量的涌入大唐,王浩然和长安诸位富商合资的纺织厂专门设制棉质服装设计小组,王浩然给这小组定了三个原则,就是设计制作出来的服装必须美观、舒适、方便,其它的却只字不提。因为王浩然觉得唐朝人还是穿袍衫才有韵味,并不想把后世的着装带进来。然而,就是这个服装设计小组,他们谨遵王浩然的教诲,结果就有设计人员大胆的设计出了衣裤分离的服装,其灵感还是源于王浩然的那几套运动服……

    正所谓初出牛犊不怕虎,那些受王浩然及陈俊等人感染的人,在想象力方面就是这初出的牛犊,什么都敢想,这是个好兆头,也正是王浩然一直以来所期盼的。

第165章 紧跟时代的上层思想() 
李世民对王浩然所提的返田热潮颇为上心,因为之前就有相关的朝臣察觉并奏报了这一现象,当时李世民并没有想到返田热潮会有什么弊端,觉得种田的人越多,百姓的日子便会越好。可看了王浩然的理论之后才发现,如今的大唐可不再是以往缺粮的朝代了,他这大唐皇帝也得提高自己的目光才行了,还停留在养活老百姓的水平的话,那可就跟不上时代了。

    在一次早朝中,李世民便把王浩然返田热潮的理论抛出来让各位朝臣商议。

    “陛下,微臣觉得王驸马所言非虚。”魏征虽然跟王浩然不和,但在民生问题上,他还是就事论事的,“据微臣所知,杭州那边现在正在培育能亩产三石的稻种,顺利的话,明年初便可大范围种植,到时大唐粮食富足,米价降低,而其它物价必然会因为人工成本的提高而上升,这样的话,老百姓就算家中积粮成仓,手头上也是富裕不了的。”

    李世民点头赞同,又对马周问道:“马爱卿有什么想法?”

    “回陛下。”马周答道,“如今返田热潮几已成定局,微臣之前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以往历朝历代都会面对两大难题,一是太平,一是温饱。而如今大唐威震四方、天下来朝,粮食充足,百姓无忧,已然是达到了以往历朝历代从未达到过的高度,那么以后的路又该怎么走?这没有前车之鉴,需慎之又慎。今日初次听到王驸马所谓的工业时代,微臣甚感兴趣,或许这是条不错的发展方向,不知陛下和诸位大臣有什么看法?”

    “陛下!”一大臣连忙说道,“发展所谓的工业当然是有其利,但若将来的发展以工业为主的话,牵扯甚大。按照王驸马理论可以想到,工业化的运行是以商人为主的,若是发展得过甚,商人势力一强大起来,那必将会打破士农工商的阶级划分。陛下,若是士族的地位被打压,那也等同于动摇了皇室的根基啊!”

    李世民听了很是震惊,他是认同这位大臣的说法的,说白了,皇室和士族是相互依赖的,皇室保护士族的利益,而士族则拥护皇室。李世民在想,王浩然素来见识不凡,难道就没想到这一点?应该不会!那他为何还把工业化提出来?给李唐挖坑?这也不至于啊?怎么说他王浩然也算是皇室中人,而且一直以来对李唐忠心耿耿。这时李世民才想起王浩然信中最后的一句话:此事事关重大,臣弟本是一商人,不敢妄谈国事,该当如何应对,还需陛下和朝中诸位大臣商议决定。

    李世民心中一阵苦笑,没错,这就是王浩然,滑头的王浩然!他原以为这只是一套客套之词,却不想这并非无的放矢,隐藏得够深的。

    “诸位可以应对之策?”虽然工业化可能会对士族有所打压,但李世民却又不舍得丢弃。

    “陛下,微臣以为,如今大唐国富民强,工业化是一种大趋势,怕是阻挡不了的了!”李世勣说道,“若是强行压制,怕会适得其反。以微臣之见,压制不如引导,以朝廷的名义参与各种重大商品的制作、售卖,只要朝廷在各行业处于领先的水平,那商人就无法动摇朝廷与士族的地位。”

    王浩然若是在这里,肯定会惊讶得目瞪口呆,这不是后世的“三个代表”吗?

    李世勣说完,朝中顿时窃窃私语起来,说白了,这不就是让朝廷经商吗?如此一来,不就连皇室、士族都变成商人了吗?计策倒是个好计策,不过怎么用感觉怪怪的?

    马周是很赞同李世勣的提议的,他见周围质疑的声音居多,便站出来支持道:“如今大唐日新夜异,诸位大臣的思想也得跟得上变化才行。以往的世俗观念若是不适宜当下的话,当弃则弃。大唐开创出了以往从未有过的盛世,往后遇上的问题,会有许多都是以往不曾遇上过的,若是没有全新的思维方式,怕是会举步难行!”

    李世民是敢于创新的人,对朝廷经商的事并无心结,不过此事事关重大,还是不敢贸然下决定,于是制止住台下朝臣的争论说道:“此事事关重大,且放一边,诸位回去后好生思量其中利弊,日后再议。现在先来商量一下返田热潮的应对之策。”

    众大臣也觉得此事得回去仔细掂量才行,便纷纷停止讨论此事。

    “陛下,不如停止鼓励开荒的相关政策,这样的话,就算不能制止住返田热潮,也能极大的减少其带来的冲击。”一位大臣献策道。

    “不妥!”李世民还没表态,魏征就反对道,“如今大唐粮食富裕,并非单单是粮食产量增加了这一个原因。开朝以来,大唐人口虽然增加不少,可到现在也就不到三百万户。以后我们大唐人口定然会剧增,超过隋初时九百万户人口也是可以预期的,到时,眼下的粮食产量根本就不够看。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粮食产量若是跟不上去,定然会引起天下大乱。”

    “陛下,现下大唐周邦有许多或因战乱或因饥荒而出现的流民数量不可小觑,还有许多它邦子民都有意愿移居大唐,我们何不把这些人吸收进来,以解眼下人丁过缺之急?”又一大臣提议道。

    “此计倒也是个办法,不过流民良莠不齐,我等可在此设些条件,比如懂汉语者在大唐居住多少年才可获得大唐户籍;不懂汉语的则只能安排在一些简单岗位上;颇有身家的,若在大唐经营生意则可马上得到大唐户口……”马周附议道。

    “所说解燃眉之急的话,这确实可行,但若论长久之计,鼓励大唐百姓多生育才能解决人丁缺乏的问题根源。”魏征也表了个态。

    其他大臣议论了片刻后也纷纷表示赞同,李世民于是把这事敲定下来,具体章程则交由魏征规划出来。

第166章 农民献宝() 
铁路是从中城往长安方向铺建的,与以往的合伙生意一样,王浩然在这铁路建设方面同样投资不大,铁轨、水泥、碎石、枕木等等都是由他自家厂房生产。开工以来,王浩然每天都有去工地查看情况,在工人熟悉流程和注意事项之前,他不敢有丝毫的放松。

    一天,王浩然从工地回来,刚好看见谢常福在门外跟两个陌生农夫交谈。

    “小少爷回来啦!”谢常福看见王浩然便迎了上来。

    “这是?”王浩然望着那两个农夫问道。

    “这二人说是从荆州永录村来的,还说要献一样东西给你。”谢常福说着便把那两农夫叫了过来,对他们说道:“这位就是我们家小少爷了,有什么事,你们自个跟小少爷说吧。”

    “草民拜见小少爷!”两农夫显得手足无措,感觉见着贵人应该跪下才是,便准备要跪下。

    “二位不必多礼了,找我有什么事,直说便是。”

    二农夫见小少爷这么好说话,松了口气,其中年长一些的农夫从怀中取出一个小袋子,打开袋子从里面取出一块白色的小东西递给王浩然说道:“小少爷,这东西是我们村里人在无意中发现的,我们见这东西奇特,想到小少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连地下的石头都能变成煤炭,便拿来给小少爷瞧瞧,看看这小东西是否对小少爷有用。”

    王浩然接过那白色的小东西,这东西很轻,捏起来挺感觉有些硬,他又掰了一下,眼神顿时亮了起来!这……这东西怎么感觉像是后世的塑料啊?!

    “这是怎么得来的?”王浩然好奇地问道。

    “这是从一棵树里取出来的树脂,之前是我们村里的小孩取出来玩的,没想到放久了就变成这样了。”年长的农夫见王浩然很感兴趣,顿时精神起来,看来这次来的目的是有望了,说话也显得很兴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