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植掌大唐-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重要的损耗反而是在运输这块,毕竟带上相同体积的香料,或是其他的外国货,那利润率也是相当惊人的。

    这空间留给了棉布,相应的这成本不就高了吗,卖价自然也不能低咯,总么也不能比运送这么多的好货赚的少了才是。

    当然那些个老兵深入山林用各种东西,包括别人的性命,换回来的那些货物,也是要一并运走的。

    要不然他们的行动,不就体现不出太大的价值来了嘛,又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动力,继续渗透到岭南的各个角落去呢。

    这还得亏各家都从岭南这边看到了更大的利益,所以这次过来的商队规模全都有所扩大,运力和安全防护更是重中之重。

    而随着这些货物一次性被运走个差不多,土楼那边面对的压力也要小得多了。

    别人知道里面没好东西了,自然也就不会再继续打它的主意了,起码不会前仆后继的跑到这里来,明偷暗抢的一起招呼。

    土楼这边需要留守的人手,相应的也少了许多。

    那些老兵也算是修整了个差不多,松了松筋骨,又继续深入山林去了。

    都从之前的探索中尝到了甜头,这不就到了继续扩大战果的时候了嘛。

    林森送走了自家商队之后,又回到了军营之中去坐镇了,眼下这个微妙的局面下,他必须要随时抓紧一只强悍的队伍在手里才成。

    在土楼那边有各家的老兵和家将,他们分散出去后,他就必须盯住那近千的精锐兵士了。

    眼下的局面看似和谐的很,可还是难保冯盎那边不会耍幺蛾子啊。

    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各种博弈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那些老兵们的渗透,在削弱冯盎在岭南地面上的影响力,同样也相当于是虎口夺食。

    冯盎提出参与到商队中来,就相当于放弃了这部分原本属于他家的利益,转而从香料贸易中找补回来。

    这既是他无奈之下的妥协,未尝不是以退为进的一种法子,为的还是和那些必定掺和进来的勋贵们,达到另外的一种平衡。

    同时其实也是表明了他的底线所在,你们吞了我的好处,必须要有所表示才成。

    要不然大家就鱼死网破吧,谈不拢我可就掀桌子了,大家都没得吃。

    这也是促成这次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他有这么干的底气啊。

    而在香料岛的秘密向他敞开以后,林森他们并不能确定,这家伙会不会有撇开大家单干,甚至反吞掉他们的意思啊。

    毕竟商船到时都是要上路的,沿途经过的也都是他这个“岭南王”手下的底盘,他是有这个条件完成反杀的。

    所以林森就需要尽可能的掌握住更多的力量,以备不时之需。

    坐他这个位置上,也像是坐在火药桶山似的,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不小心就点爆了。

    在私底下各种势力在重新洗牌的时候,军营旁边的那个船厂,却是淡定的继续造着船。

    既然已经证实了香料岛的存在,摆明了只要有船,就是一次次的往回拉钱啊,大家还不玩了命的想法子扩大自家的船队啊。

    造船厂这边的订单,一家伙都排到好几年以后了,谁让那些各家的心腹都对吉祥号和如意号赞不绝口呢。

    咱造不起那种全身都是顶尖木料的奢侈货,还造不起简配版的嘛。

    这时候有香料岛的刺激,咬着牙也得上新船啊。甚至各家勋贵都有淘汰以前的老船,逐步换成这种新船的意思。

    毕竟每家能够放心使用,忠诚有保证的水手也是比较有限的。操作简单,拉货更多,跑的还更快的新船,自然就成了首选。

    多跑上一两趟,这船钱不就出来了嘛,还能更好的保密,不怕别人的窥视,怎么算都是个合算的买卖。

    就在林森努力的维持着广府那边的局面时,在大唐的北方,准确的说是林森后世的家那一片,却发生了一件与他息息相关的大事。

第三百九十五章 南粮北调() 
    船队这边顺利的满载而归了,在林森他们的紧张戒备下,各自的货物都完成了交割,商队那边当然也是早就在这边待命了,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直到商队准备启程了,冯盎那边也没弄出别的什么动静来,看来相互之间算是达成默契了。

    这香料贸易的利润已经能够让他满足,不会过度压迫那些老兵们了。

    这样一来,整个岭南的形势都算是真正的向好了,林森也暂时可以放心下来了。

    就在这时候,李世民的圣旨出人意料的也到了。

    跟随圣旨一同到来的,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家伙,这位会成为林森的继任者。

    暑期时淮河与海河之间发生了大面积的水患,这已经是连续第二年发生这种情况了,这四十多个州大都是后世的山东和河南境内,其中也包括了林森前世的家乡所在的沂州那边。

    去年的时候这边刚遭过一次水灾,长安城那边有派出魏征这位人镜过来进行安抚。

    不只是要协调当地官员,做好灾民的安置和救助,同样也是为了安抚这边众多的世家和权贵力量的。像是程咬金他们的老家可都遭了灾了。

    开仓放粮,以工代赈这类的法子全都用上了,差不多掏空了这边的常平仓储备,才总算是将损害尽可能的降到了最低,起码饿死的人没有很多。

    可是今年又遭了灾,这就让人特别头疼了,当地的储备物资,显然是支撑不住这样的连续消耗的。

    偏偏遭灾的地方,在大唐这会来说,绝对是人口稠密的地区了。

    想要填饱这么多人的胃口,不至于出现大面积减员的情况,这个物资的需求量还格外的庞大。

    而且这里又是经过那么多年历史和文化积淀的一个地方,再加上还牵扯到那么多的世家大族,以及勋贵们的家乡呢,肯定要不遗余力的做好救灾工作才行。

    从其他地方调集粮食,需要一个不短的过程才能送到灾区,受灾的面积又那么大,还是原本的主要粮食产区之一,想要调集到足够的物资着实比较困难。

    尤其是淮河出海口这类的地方,历来就是重灾区,偏偏遭了灾以后,外人想要进到这些地方又变得格外困难,不是水太大了,就是所有的道路都彻底变成了烂泥塘,运粮车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等到他们跋山涉水的进到这些重灾区,不说粮食还能不能吃,反正灾区的那些灾民,怕是都已经饿得够呛了,甚至可能会发生一些不忍言之事。

    谁也不想原本的孔孟之乡变成人间炼狱,上演一些人性丑恶的画面啊。

    这时候李世民想起了林森出发前,在和他商议时曾经谈到过的一些设想,就比如说“南粮北调”。

    后世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和这南粮北运,也和京杭大运河都息息相关。

    但是林森当初设想的这个南粮北调还是不太一样的,历史上的应该是充分发挥京杭大运河的作用,达到交通南北,加强南北之间的经济、军事等多方面联系和交流的目的。

    林森当然也是这么个目的,但是走的线路还不太一样,他希望的还是发挥海运的优势。

    京杭大运河那边已经够忙活了,而且其中的势力纠葛太过复杂,完全不是林森能够或者想要掺和进去的。

    但是走海运这边的话,其实速度也挺有保证的,一路沿海岸北上,有暖流的帮助,简直不要太便捷。

    尤其是放到这次的救灾上,正可以将宝贵的粮食,送到最为需要的那些重灾区去。

    而且海运需要的人手要少得多,时间还短,路上消耗掉的粮食也会少上许多,运送的效率也是大大提升啊。

    至于粮食的来源问题就更好办了,林森干嘛一来到岭南这边,就明里暗里的撺掇着冯盎,开始种那些超级水稻啊?其实也是在为这时候做准备呢。

    崖州那边轻松的就能做到一年三熟,广府这边一年两熟也绝对不难,又是冯盎这个有实无名的“岭南王”来推广的,这个力度简直不要太大。

    林森从中赚了一笔的同时,也让冯盎对这水稻更加上心了,如今也算是顺利的完成了这些超级水稻的大面积覆盖。

    单是这些水稻的产出量,应该就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了,用来完成这次的救灾,起码是那些重灾区的救灾,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毕竟岭南这边自身产出的各种粮食水果,也算是很丰富了,这些粮食应该消耗的很少才对。

    再加上从周边调集的各种物资,足以稳住灾区的局面才是。

    而圣旨上给的命令也很明白,让林森调集尽可能多的粮食,尽快的送达重灾区那边。

    林森把这圣旨的意思,给岭南这边所有的头面人物都传达到了,让大家赶紧都动员起来。

    有粮食的出粮食,有船的出船,麻溜的开动,装满一艘就开动一艘,赶紧把粮食送到各个重灾区那边才是正理。

    林森手底下的平安号,和吉祥如意三艘船,当然也在征调之列,运力最强的它们,干脆的拉上了军营里堆积的跟山一样的众多稻米,奔着登州方向就去了。

    其他的勋贵们也先暂时放下了运香料这个事,把自家手下的所有海船都用来运送物资了。

    像是程咬金的老家济州那边也是重灾区啊,其他的勋贵们也都没有袖手旁观的意思。

    冯盎更是大气,不仅那几个参与运送香料的儿子,带着装满粮食的船北上了,他手底下能调集的可以远航的海船,也全都装满了稻谷浩浩荡荡的跟上。

    以平安号为首的三艘新式旗舰,虽然装的最多,但速度却最快,所以不出意料的就走到了最前面。

    林森这次也收拾好了自己的东西,跟随着平安号一同北上了。

    有点出乎他意料的,接了这趟调集和运送救灾物资的活计,竟然也不用他继续在番禺那边熬着了。

    他还以为自个要在那干满一两任,才有希望调离呢,都已经做好了长期奋战的准备了。

    没想到这边香料船队刚完成一次集体行动,他的这份任务就这么结束了。

    或许是李世民觉得能有眼下这个局面,也算是完成了交代给林森的计划了吧,又或者是觉得以林森的能力,构建出眼下这样相对稳定的架构已经是极限了。

    而且有了冯盎的合作,也就不需要林森这个超级猛男,继续留在这保持武力威慑了,换上一个允文允武的家伙,更适合眼下大方向已定的广府吧。

    所以林森的继任者,就选定了一位目前名声不显,却同样可以说是流芳百世的名将,同样也是林森的朋友的一位。

    当然不是还在埋头苦学李靖兵法的苏定方,而是后来的抗倭名将——刘仁轨!

第三百九十六章 归心似箭() 
    刘仁轨出身尉氏刘氏。他恭谨好学,博涉文史,直言敢谏,显然于文事方面比较精通。

    同时他后来又因救援新罗,并在白江口之战大败倭国、百济联军而名震天下,流芳百世的反倒是个武将身份。

    所以说是个允文允武的家伙,而且说起来这位也有点大器晚成的意思。

    不过这次他能被选派到广府这边接替林森,其中不仅有林森的举荐,私底下其他的勋贵们也是出力不少,所以可以说这位是站在林森他们一边的。

    这样才能够保证很多政策能够被更好的延续下去,不会出现人亡政息的情况,毕竟能够有眼下这番良好的合作局面非常不容易啊。

    林森和众多勋贵们,还有李世民自身,也都希望这边能够在现有的框架下,进一步的深化合作。

    挑选这么一位文武双全的继任者,无疑能够更好的处理眼下这纷繁复杂的局面,更好的掌控住局势的发展。

    以林森那堪称简单的头脑,能够维系眼下这个状态已经不容易了。

    随着香料贸易的继续发展,还有南北之间交流的增多,以后的情况只会越来越难处理,纠葛进来的势力也会越来越多。

    显然不是林森这种耿直的家伙能够玩得转的,有过地方政事经验的刘仁轨,就成了更好的选择。

    当然那一千多号精锐兵士,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环境,肯定也是要留在当地的。

    刘仁轨又额外带来了近一千的精兵,方便他在过渡期更好的控制住话语权。

    那些勋贵家的老兵会听林森的,可不见得会卖他刘仁轨的面子,所以手下直接掌控更多的武力就很有必要了。

    等到局面稳定下来以后,跟随林森到来的那一千精兵再回到各自的家乡就是。

    既然已经卸任了番禺的折冲都尉一职,林森手下那几十号护卫自然也是要全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