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的“一字并肩王”,其实都是里编造出来的,但这说法无疑是最为贴近一字王爵的。
许多的大臣心中羡慕无比,这可是殊荣啊,有李东这个前例在,将来他们若是有人建功立业,还是能有机会封王的。
当然了,或许会是死后的追封,可也同样荣耀无比了。
之后,便是此番北伐功臣们的封赏了。
孙传庭、杨振进封国公,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食俸二千五百石,此外,追赠张云英的父亲张世恒为国公;洪承畴、贺人龙进封侯爵,食俸一千石,孙名文、韩林、陈义、曹变蛟、林虎、赵雄、马明达、葛天成等最初跟随之人,皆进封伯爵,食俸七百石,皆予世券。
此外,撤销子爵和男爵,原有封爵者,以及京城战役中功勋卓著者,皆得以进封不世伯爵。
至于明朝的降臣,自然也不能亏待,成国公朱纯成打开城门放大军进城,原有爵位不变。此外,还有几位开城的大臣,也都得以加官进爵。
至于边关的那几位总兵,自然也是要封赏的,对于他们在京城的家眷,李修文也都是善待的。不安抚好这些人,让他们放清军进来可就不好玩了。
之后便是后宫的封号了,母仪天下的皇后人选,自然是杨雨璇无疑。此外,王冰封贤妃,骆嫣然封淑妃,董小宛封庄妃,陈圆圆封敬妃,张云英封惠妃。
让许多大臣都摸不着头脑的是,这皇后之下,最为尊贵的贵妃之位居然没有人选。不过这是后宫之事,他们才懒得去管李修文打的是甚么算盘。
周王朱伦坤自然保留了亲王爵位,其他各地的藩王,李修文当然是一个都不会认可的。
李修文攻打京城时,只有周边出现了少量的勤王军队,根本就没甚么作用,都让李修文给击溃了。当他占据了京师称帝,各路的勤王军都还没赶到。
京城一破,各地皆可传檄而定,就算个别地区出现反抗,也是无法阻挡李修文统一天下的步伐的。
登基大典之后,李修文立即命孙传庭领兵去了山海关,山海关是阻挡满清的一道重要关隘,是必须要保住的。
洪承畴则领兵南下,一路招降各州县去了,最重要的自然是金陵。至于京城,李修文只留下了五万兵马守城。
这倒不是他托大,杨嗣昌虽然在领兵赶来的路上,可手上的兵马却是没有多少的。再有一个,一旦他的军队得知京城已破,不溃散就算不错了,还想攻城?
李修文不得不佩服,明朝的这些个大臣和勋戚们,朱由检送出去躲藏的几个儿子,全都让他们给送了回来,邀功请赏。
殉国的大臣当然有,只是和投降的大臣数量比起来,那是差了好几倍的。
李修文倒也没想过,要杀了朱由检的这几个儿子。
原因有三,其一是他们都还年幼,年龄最大的是太子朱慈烺,才十一岁,根本就无法对自己形成威胁;其二,则是自己不会让他们脱离掌控,全都封了个郡王爵位,却没有给封地,软禁在了宫中。其三,便是有利于迅速安抚人心了。
只要他们不给自己捣乱,一辈子锦衣玉食还是没问题的,这已经算是特别的优待了。
宫中的防卫,李修文除了抽调部分的神机营士兵以外,还从有功的大臣里边选出了他们的儿子,入宫来充任侍卫,编成了一队御林军,由赵元良担任统领一职。
一番整顿过后,京城很快便恢复了常态,这一场战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基本上都让李修文给消除了。
让李修文想不到的是,杨嗣昌还没进军到京城,手底下的勤王军队就已经哗变了,左良玉悍然砍下了他的头颅,和几名将领带人赶来京城投降了。
锦衣卫和东厂,李修文是不会废除的,没有爪牙,如何对付士大夫阶层?
王之心仍然任东厂提督,兼司礼监掌印太监。至于锦衣卫,李修文让自己的大舅哥骆养性出来担任提督,陈义任北镇抚使,元浩任南镇抚使。
李修文暂时还没有大动作,因为自己如今还没坐稳龙庭,士大夫阶层还是要先安抚着的。先把各地藩王的封地全给收回来,恢复全国税收后,打仗的费用暂时是不用愁了。
文管集团和士子阶层的存在,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朝廷的统治了。李修文并不是打算灭光士大夫阶层,而是准备削弱他们的力量,同时把武人的地位抬高,做到文武并用的平衡局面。
大明朝的历代君王,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做到这一点。可自己不同,自己是完全推翻了它的统治的,文官集团根本就无法压制自己的君权。
只待时机成熟,便可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第330章 满清入关()
大顺元年秋,满清的大军再次绕过山海关,到京畿劫掠来了。
李修文得知了消息后大怒,皇太极不可能到现在还不知道,这江山已经换成了自己来坐。还敢过来挑衅,真当我汉人软弱可欺乎?
随后,李修文发出了诏书,命张献忠等人带兵北上勤王。
其实,他们来不来都没关系,他不过就是走个形式罢了,如果张献忠等人现在就不听号令,将来想讨伐还不容易?
此前,洪承畴一路南下,各地纷纷投降,归顺了大梁王朝,唯独在金陵城遭遇了些阻力。本已辞任的魏国公徐弘基,在听闻京城被攻破的消息后,再次出来领兵镇守南京,坚决不肯投降。
孙传庭那边倒是还算顺利,关宁军虽然有养寇自重的嫌疑,却也没敢公然反叛。
现任的辽东总兵为吴襄,与他儿子吴三桂镇守山海关,父子俩手上还是有些可战之兵的。吴襄原本的官职便已经是中军府右都督,正一品的官职,而吴三桂则任宁远团练总兵一职。
李修文可不是李自成,早在破城之前便有过严令,让全军将领进城时不得劫掠、欺压城中百姓及官员家属。
吴家在京城的家人,都得到了善待。之后,李修文再发诏书,封吴襄为宁远伯,吴三桂也晋升为中军府都督佥事。
如此厚赏,他不相信吴家父子还有投敌的理由。
此外,得以封伯爵的还有驻守锦州的祖大寿。这位哥们可是个猛人,李修文自然是不希望他投降清朝的。
祖大寿曾经在大凌河兵败,然后投降了清朝,不过那次是诈降。在诈降不久之后,就骗过了皇太极,说是自己愿带一支兵马前往锦州,给皇太极当内应,夺取锦州城。
结果他一回了锦州,就开始组织起了防御,进行抗清大业。
朱由检知道他能打仗,便也没有追究曾经投降一事,反而提升他为正一品的左都督,,驻守锦州。
历史上,皇太极后来发兵,围困了锦州城,祖大寿单单靠一个锦州城,硬是坚守了两年,直到洪承畴赶去支援的十三万大军溃败后,他才投降了满清。
凭着几千人的兵力,依靠坚城和大炮,就能守住锦州两年,其实是非常难得的。不过这人有个缺点,就是不大受管制。
严格说起来,明末的这些将领们,能打仗的就没几个是好管的。左良玉如此,吴家父子如此,祖大寿同样如此。
李修文现在要的是能打仗的人,遵循唯才是举的理念,才不会去理会这许多。能打胜仗的将领,统统都可以加官进爵。
不过若是有人杀良冒功,纵兵劫掠百姓的话,那也甭怪自己不客气。
李修文任用孙传庭督外战,领了将近十万兵马出去,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整肃边军的。
只待万事俱备,就可兵发辽东,进军沈阳了。
满清的军队战斗力很强?
我大梁国的兵马也差不到哪儿去,如今军队赏罚分明,还怕将士们打仗不拼命?
就算在野战上可能战力稍逊一筹,我就用人海战术,就不信灭不了你!
整个辽东才多少人口?几十万吧?算你满打满算三十万兵力又如何?
泱泱大国,不怕没人打仗,就怕没军饷发。你三十万兵力,我就用六十万来和你打,谁怕谁啊?
大明朝廷没钱出动那么多人,我有!
大明朝那么多藩王,占据了多少田地,多少财富?
等我都收回来了,还怕没钱打仗?
不过现在的问题,首先是要把入侵的清军给赶回去,只要这一场仗打赢了,别说满清构不成威胁,他们想渡过这个冬天都有些困难。
不给你抢到财务粮食回去,你拿甚么来养兵?几十万人窝在辽东,如何过冬?
京城虽然只有几万的兵力,李修文却自信,凭着城墙和大炮,满清打不进来,也未必敢进攻京城。
孙传庭已经在回师的路上,各地投降的将领们,李修文也都给他们发去了入京勤王的诏书。
至于这么多大军在京城周围,会不会有人突然叛乱,靠着城里的内应打进京城来呢?
这个问题完全不用担心,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厂卫的队伍迅速扩大,整个京城已经多出了几千人。
有这两个特务机构的存在,在京城里虎视眈眈着,哪个敢反?
十一月,各地的勤王军队纷纷来到了京师外围,皇太极懵了。
和大明朝打了那么多年,似乎就没见对方的人数超过十五万以上的,这一回竟然将近二十万!
在督师孙传庭的指挥下,和满清的第一场战争,正式打响了。
结果在李修文的预料之中,清军虽然知道换了皇帝,却仍然抱着原来的心态,轻视梁军,结果梁军小胜了一场。
经此一战,大梁国的将士们想法上似乎有了变化,从原先有些畏惧满清的大军,变成轻视敌军了。
都说骄兵必败,第二场梁军败了。
孙传庭气得跳脚,他亲自坐镇指挥,自然知道这帮将领的难管程度。大多数的降将都让李修文给加官进爵了,一个个的都是皇帝老大他老二的德性,自己这国公加督师都指挥不动,加上轻敌才会败了一场。
他一封奏疏送到了京城,弹劾了好几名将领。
而与此同时,某位御史突然上了一封奏疏,弹劾孙传庭擅权,督战不利,排挤将领等几条“大罪”,应当严惩。
李修文看过了这封奏疏后,只是冷笑了一声,便丢在了一边。
此举无异于是在纵容,沉默了两个月的御史言官们,突然就发动了攻势,弹劾孙传庭的奏疏像雪片一般,飞上了李修文的龙书案。
这一次,都察院的矛头对准了这位权倾朝野的国公爷,孙传庭!
风闻奏事嘛,五分真,三分假,两分靠胡扯。
都察院的这帮官员们,都让大明朝的历代君王给惯坏了,没事就喜欢瞎泼污水,发动弹劾。
开始时,他们猜不透李修文的心思,自然没有几个人敢随便跳出来闹事。
有鉴于这位皇帝在开封时,曾经大肆屠杀士子,还夷灭了那些人九族的事情,使得这帮人在前些日子里都很安分。
那第一封奏疏,自然是他们丢出来试探李修文的态度的。
李修文不予理会的态度,给了他们很大的信心,也助长了他们的气焰,才让他们变得不安分了起来。
说不定,这位皇帝也觉得孙传庭是个威胁,想要将其铲除了呢?(。)
第331章 捷报频传()
乾清宫。om
李修文批完了今日的一部分折子后,便让人抱来了自己的长子,亲自抱在怀里逗弄了起来。
让他有些郁闷的是,自己这娃儿直到现在还不会说话。他抱着儿子引导道:“小子,叫声父皇不对,这个有点难,叫声爹爹来听听。”
身边服饰的太监和宫女们,早就习惯了这位天子风趣幽默的一面。别看平日里,他在大臣们面前挺严肃的,可在没人的情况下,举止都是十分随意的。
不单单是在皇子和公主们面前如此,就是皇后娘娘和贵妃娘娘们过来时,他也不会表现出任何帝王该有的威严。
“咯咯咯”
李继宗让他逗得只顾着笑,就是不会开口喊出一声“爹爹”。
李修文眼睛一瞪,骂道:“臭小子,喊声爹爹来听听!”
怀里的李继宗立即就止住了笑声,可张了张小嘴,却只能发出一些含糊不清的声音,就是没能喊出“爹爹”这样的词汇来。
“小皇子聪明乖巧,陛下不用太过心急的。”
一旁的太监笑着奉承了一句,几名小太监和候在一旁的宫女也跟着附和道:“是呀是呀,瞧这小皇子长得多像陛下,就跟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
李修文自然明白,他们都只会说些自己喜欢听的话。他闻言也只是笑了笑,便继续逗弄儿子玩了。
不一会,一名小黄门进来